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

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

做爲朱棣的寵臣,呂震深知自己想要坐穩位子,就必須跟隨陛下的旨意行事,因此他自然也要堅定的支持遷都。

夏元吉當然知道呂震的想法,剛想要反駁,卻被朱棣厲聲打斷道:“行了,朕讓你們來是商議事情的,不是讓你們吵架的!”

“臣失儀!”

夏元吉和呂震看到朱棣發怒,也嚇的急忙認錯道。

這時場上已經變成了三比二,現在只剩下金忠這最後一票了。

雖然內閣沒有設首輔一職,但金忠的資歷和威望都在衆人之上,因此內閣中也隱然以他爲首,而他對朱棣的影響也最大,可以說金忠這一票十分關鍵。

所以在場的衆人也都看向金忠,希望他能投出這決定遷都的一票。

只見金忠終於上前一步,鄭重的向朱棣道:“陛下,臣想問一下,您爲何一定要遷都?”

面對金忠的詢問,朱棣也沒有繞彎子,直接回答道:“遷都的利弊,我早就考慮清楚了,而且當初太祖皇帝時,就已經看出金陵不適合做爲大明的國都,只可惜太祖皇帝沒能達成遷都的心願就去世了,朕身爲人子,自然也要承襲父志!”

朱棣這話倒是真的,當初朱元璋在位時,就多次想要遷都,甚至派太子朱標巡視西安,看看那裡是否適合做爲都城?

結果沒想到朱標去了西安轉了一圈,回來就病逝了,將朱元璋的計劃完全打亂,導致他晚年一直爲皇位繼承人的事忙碌,根本沒空再去考慮遷都的事。

聽到朱棣的回答,金忠再次考慮片刻,隨即正色道:“臣相信太祖皇帝和陛下的眼光,因此對於遷都一事,臣也支持!”

金忠的話一出口,夏元吉和蹇義也都露出頹然之色。

相比之下,朱棣卻滿意的點了點頭,金忠這個老部下、老朋友,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

“很好,遷都一事就這麼說定了,至於朝堂上大臣們的反對,朕自會處理,若有人不識擡舉,那可不要怪朕不客氣了!”

朱棣再次強調道,說到最後時,臉上也露出幾分冷冽的殺氣,做爲一個從戰場上殺出來的皇帝,“仁慈”這兩個字從來和他沒有半點關係。

面對強硬的朱棣,夏元吉和蹇義也不敢再反對,只得低頭答應,這也代表着內閣在遷都這件事上達成一致。

商議有了結果,金忠等人也告辭離開,不過朱高熾和朱瞻壑並沒有走。

“對於遷都之事,你們兩人以爲如何?”

朱棣這才向朱高熾和朱瞻壑問道。

“皇爺爺英明,遷都北京絕對是一步妙棋,不但方便指揮北方的戰事,同時也能讓我大明的歷代帝王保持警惕,不敢有懈怠之心!”

朱瞻壑立刻表態道。

他對遷都這件事,本就是十分贊同,甚至如果朱棣再不遷都的話,恐怕他就要主動建議了。

“這個……,父皇,北京那邊的氣候不好,而且皇宮也沒有完全建好,現在就遷都,是不是有些倉促?”

朱高熾雖然沒有明着反對,但還是隱晦的表態了自己的意見。

“哼,身爲皇帝,一切以國事爲重,豈能一味的貪圖享樂?”

朱棣瞪了朱高熾一眼怒道。

這也是朱棣對朱高熾最不滿意的地方,因爲有許多時候,父子兩人的政見完全相左,相比之下,朱瞻壑的政見反而與他更接近。

“是,孩兒知錯!”

朱高熾不敢和朱棣頂嘴,當即認錯道。

不過這只是嘴上認錯,至於他心裡怎麼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皇爺爺,有件事我想不明白,想向您請教一下!”

朱瞻壑看到氣氛不對,急忙轉移話題道。

“什麼事?”

朱棣對朱瞻壑倒是一副和顏悅色的表情。

“剛纔夏尚書和呂尚書說起從南方運糧時,都提到了漕運,可爲何不用海運呢?”

朱瞻壑不解的問道,相比漕運,海運的運輸量更大,成本也更低。

而且歷史上的漕運弊病叢生,成爲明清兩朝的一大頑疾,甚至逼得清朝最後重啓海運,再加上後來鐵路興起,纔將漕運徹底的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

聽到朱瞻壑提到海運,朱棣也不禁啞然失笑道:“我看伱是下西洋的事情想得太多了,什麼都想海運,其實以前從南邊往北邊運糧,的確是用海運,航海侯的爵位就是這麼來的,但去年時,我卻親自下旨停了海運。”

去年工部尚書宋禮疏通了運河,上書請停海運,朱棣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後,也終於同意了,這件事並沒有引發太多人的關注,朱瞻壑也沒聽說過。

“爲何?”

朱瞻壑十分不解。

“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運河疏通了,第二則是海運風險太大,有時遇到風暴,可能會導致數條船傾覆,相比之下,運河上的風險就小太多了。”

朱棣十分耐心的解釋道。

“可是海運的成本低,運輸量也更大,至於海上的風險,只要摸清了海情,提升造船的技術,同樣也是可以避免的!”

朱瞻壑卻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畢竟在他這個後世人看來,海運纔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至於河運,限制條件實在太多了。

“誰告訴你海運的成本低的?”

朱棣卻反問一句。

“不是嗎?海運一條船可以運幾千石糧食,可在河運恐怕最多隻能運幾百石。”

朱瞻壑不服氣的辯解道。

“當然不是,河運的船的確比較小,但需要的人手也少,比如運兩百石的船,只需要十人,若用海船,一船可能運兩千石,但卻需要上百人,所以算下來比不比河運划算!”

朱棣耐心的講解道。

“沒錯,而且我聽說海船的造價很高,兩千石的海船,造價比十艘兩百石的內河船都要貴,再加上海上的風險,船隻損壞的也更快,因此父皇纔會停了海運。”

朱高熾這時也笑着插嘴道。

“不對!賬不是這麼算的,就算海船造價貴一些,需要操作的人多一些,但真正算起來,還是海運更划算!”

朱瞻壑聽後卻再次堅定的搖頭道,他總算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本章完)

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813.第813章 抵達威尼斯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358.第358章 足利義嗣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敗(上)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586.第586章 求情第261章 朱瞻基的疑惑第4章 高僧與舍利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969.第969章 土木堡之敗(中)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837.第837章 技術擴散299.第299章 解決倭寇的方法576.第576章 又見朱高熾(上)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598.第598章 瞞不住613.第613章 接管五軍營740.第740章 阿丹港易主(上)936.第936章 救人(上)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889.第889章 大明使團(上)431.第431章 橄欖枝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613.第613章 接管五軍營739.第739章 女校(下)687.第687章 兀魯伯不想走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第41章 小倔驢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456.第456章 兩位布政使288.第288章 別羅裡之戰(中)第152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上)421.第421章 抓捕綁匪601.第601章 朱瞻基登基586.第586章 求情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343.第343章 壹岐海戰(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第47章 計劃順利659.第659章 夜校(下)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338.第338章 菊池氏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843.第843章 種族問題794.第794章 車上閒談(上)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602.第602章 被奪權了823.第823章 修建中的鐵路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第21章 世子上街472.第472章 一個教訓(中)494.第494章 問罪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501.第501章 錦衣衛的職責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365.第365章 又見張忠320.第320章 大烏龍第258章 交權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986.第986章 二十年790.第790章 穆法斯的羨慕第80章 當面對質376.第376章 放榜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第117章 朱高燧的後宮路線第271章 銀行第209章 祭祀東陵第199章 明東陵593.第593章 一枚藥丸482.第482章 搞平衡?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477.第477章 眼線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第26章 過勞肥第66章 兄弟齊心第67章 爹孃吵架765.第765章 自行車(上)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847.第847章 移民安置(下)
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813.第813章 抵達威尼斯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358.第358章 足利義嗣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敗(上)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586.第586章 求情第261章 朱瞻基的疑惑第4章 高僧與舍利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969.第969章 土木堡之敗(中)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837.第837章 技術擴散299.第299章 解決倭寇的方法576.第576章 又見朱高熾(上)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598.第598章 瞞不住613.第613章 接管五軍營740.第740章 阿丹港易主(上)936.第936章 救人(上)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889.第889章 大明使團(上)431.第431章 橄欖枝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613.第613章 接管五軍營739.第739章 女校(下)687.第687章 兀魯伯不想走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第41章 小倔驢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456.第456章 兩位布政使288.第288章 別羅裡之戰(中)第152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上)421.第421章 抓捕綁匪601.第601章 朱瞻基登基586.第586章 求情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343.第343章 壹岐海戰(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第47章 計劃順利659.第659章 夜校(下)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338.第338章 菊池氏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843.第843章 種族問題794.第794章 車上閒談(上)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602.第602章 被奪權了823.第823章 修建中的鐵路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第21章 世子上街472.第472章 一個教訓(中)494.第494章 問罪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501.第501章 錦衣衛的職責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365.第365章 又見張忠320.第320章 大烏龍第258章 交權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986.第986章 二十年790.第790章 穆法斯的羨慕第80章 當面對質376.第376章 放榜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第117章 朱高燧的後宮路線第271章 銀行第209章 祭祀東陵第199章 明東陵593.第593章 一枚藥丸482.第482章 搞平衡?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477.第477章 眼線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第26章 過勞肥第66章 兄弟齊心第67章 爹孃吵架765.第765章 自行車(上)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847.第847章 移民安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