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

第954章 追兵將至

張輔一臉木然的坐在車窗前,看着窗外在雨水和泥濘中艱難前行的大軍,一雙渾濁的老眼中滿是麻木之色。

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張輔現在就是如此,之前朱祁鎮和王振決定經蔚州過紫荊關回京,他還爲此十分高興,畢竟這條路線更短,也能更早入關,只要進了紫荊關,大軍就安全了。

可是張輔做夢也沒想到,大軍都已經走了幾十裡了,王振卻忽然改變主意,竟然下令讓大軍轉向宣府,不但平白多走了上百里,而且也更加的危險,瓦剌的大軍隨時都可能追殺過來。

爲此鄺埜、曹鼎等大臣紛紛勸阻,就連張輔也拖着老邁的身軀,想要親自勸說朱祁鎮不要改變行軍路線,結果卻連朱祁鎮的面都沒見到,反而被王振呵斥了一頓,然後把所有人都趕了回去。

於是幾十萬大軍,就在王振的一意孤行,以及朱祁鎮的放縱下,只得轉道宣府,偏偏天公又不作美,一路上雨水不斷,大軍前行十分困難,本來兩三天的路程,卻花了六七天時間,他們才終於抵達宣府。

但經過王振這麼一折騰,本來就士氣全無的明軍,現在已經是怨氣沖天,張輔毫不懷疑,如果再這麼走下去,很可能會發生兵變,甚至已經有一些張輔以前老部下,在私下裡找過他,言談間滿滿都是對王振等人的怨恨。

可以說現在的明軍別說打仗了,能保持現在的狀態不崩潰,就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因此張輔現在也暗自在心中祈禱,希望瓦剌大軍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殺過來,否則就算他再年輕二十歲,也沒辦法指揮這支怨氣沖天的軍隊打敗敵軍。

“宣府到了!”

正在這時,前方有人高呼一聲,只見遠方的地平線上,一座雄偉的巨城盤踞在大地上,做爲北京附近的軍事重鎮,宣府的防禦之強,絲毫不比大同差多少。

然而軍中的將士對於抵達宣府這件事,卻基本沒什麼反應,哪怕明知道進到宣府能好好休息一下,甚至吃頓熱飯,但也沒有人表達出絲毫喜悅之情,因爲他們也不知道,接下來上頭還會怎麼折騰他們?

張輔看到軍中將士的反應,也是眉頭緊皺,但隨即又長嘆一聲,因爲就算他看出問題所在,又有什麼用?最終還是什麼也做不了。

大軍進到宣府,張輔也被安排了住所,他年紀大了,精力實在跟不上,哪怕平時他坐着馬車,也是累的不輕,更別說那些在泥濘和雨水中前進的將士了。

所以張輔到了住所後,連晚飯都沒吃,直接倒頭就睡,等到他再次醒來時,已經是月上中天,身邊的管事也給他準備了夜宵。

於是張輔吃了點東西,然後準備再睡一會,畢竟明天還不知道要走多遠的路,精力一定要養足才行。

但就在張輔剛準備睡個回籠覺,卻忽然有下人前來稟報道:“國公,鄺尚書來了!”

“快!快請他進來!”

張輔聞言睡意全無,一下子坐直身子道,鄺埜身爲兵部尚書,深夜忽然前來,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見自己。

不一會的功夫,就見鄺埜一臉焦急的快步走進來,見到張輔立刻叫道:“國公大事不好了,瓦剌人追過來了!”

“什麼!”

張輔聞言也是大吃一驚,一下子站了起來,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張輔白天還在擔心瓦剌追兵,結果對方晚上就來了,這簡直就是不給他們任何活路啊。

“陛下那邊知道了嗎?” 張輔在震驚之後,急忙向鄺埜追問道。

“陛下已經知道了,並且召王公公前去商議,現在還沒有結果,我怕陛下再做出什麼不理智的決定,所以才特意跑來請國公您一同前去陛下的行宮。”

鄺埜苦笑一聲再次道,雖然他知道就算叫上張輔,可能也無法改變朱祁鎮和王振的決定,但身爲臣子,有些事情他們必須要去做。

“走!咱們一同前去面見陛下!”

張輔也毫不猶豫,當即站起身道,說完就換上衣服,然後拉着鄺埜一起前往朱祁鎮的行宮。

“國公,瓦剌人來勢洶洶,依你之前,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鄺埜在路上向張輔請教道。

“軍中的情況你也看到了,現在兵無鬥志,將無戰心,絕對不能與瓦剌人正面交戰,唯一的辦法,就是留在宣府,憑藉着宣府堅固的城牆,足以將瓦剌大軍擋在城外,而瓦剌人只要久攻不下,自然就會退去!”

Wωω⊕тtkan⊕¢ Ο 張輔一邊走一邊回答道。

“可是陛下恐怕不會同意留在宣府啊!”

鄺埜十分痛心疾首的說道,畢竟之前在大同時,他們所有人都極力勸說朱祁鎮留下,但對方就是不同意,把軍中大權全都交給不懂軍務的王振處置,這才導致他們落到現在的境地。

“這也是我最擔心的,現在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我們再努力的勸說一下陛下,希望能夠說動他留下吧!”

張輔說到最後時,聲音也變得十分低沉,因爲他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心中卻十分清楚,朱祁鎮採納自己意見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是王振改變想法,才能讓朱祁鎮留下。

有時候張輔甚至都在懷疑,朱祁鎮是不是中了什麼巫術,否則怎麼會對王振這個閹人言聽計從?

“如果陛下不同意留在宣府的話,那我們怎麼辦?”

鄺埜沉默了片刻,忽然再次問道,他做爲兵部尚書,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如果陛下不同意留下,那隻能全力趕路,儘快進入居庸關,但如果我是也先,肯定會先派一軍繞到前面,截斷我們的進入居庸關的路線,然後他在後方追擊,兩軍夾擊之下,我們必敗無疑!”

張輔已經將也先用兵的策略看得一清二楚,可惜朱祁鎮不肯聽他的,否則只要針對性的做出一些應對,不敢說反敗爲勝,但至少能讓大軍立於不敗之地。

鄺埜聽到張輔的話,也再次沉默下來,等到兩人來到行宮門前時,只見這裡也已經聚集了不少大臣。

第4章 高僧與舍利768.第768章 兄弟密談(下)591.第591章 陛下駕崩了469.第469章 自爆(上)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第153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中)第47章 計劃順利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659.第659章 夜校(下)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969.第969章 土木堡之敗(中)第247章 雷電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第252章 做票大的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868.第868章 迎接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下)第278章 圈禁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728.第728章 試乘蒸汽船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譽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702.第702章 亂成一鍋粥的交趾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第141章 討公道(上)850.第850章 依弗港之戰(上)第104章 大忽悠朱瞻壑(上)551.第551章 各有算計912.第912章 重臨威尼斯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第209章 祭祀東陵334.第334章 信德之戰(下)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第121章 抓捕紀綱(上)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598.第598章 瞞不住308.第308章 逃脫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762.第762章 來歷不明的倭人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479.第479章 治標不治本914.第914章 安排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第35章 斬爹寶刀919.第919章 直布羅陀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180章 巧合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709.第709章 劃分利益第227章 程濟736.第736章 內奸(上)551.第551章 各有算計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第7章 大蒜加酒(上)918.第918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475.第475章 父與子(下)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第161章 又見鄭和934.第934章 兀魯伯來信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709.第709章 劃分利益第207章 祭祀孝陵301.第301章 保命底牌第209章 祭祀東陵859.第859章 兄弟見面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363.第363章 一休和尚(下)第266章 皇帝也得交稅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第245章 寶鈔的惡果927.第927章 殉葬?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第64章 朱棣有召
第4章 高僧與舍利768.第768章 兄弟密談(下)591.第591章 陛下駕崩了469.第469章 自爆(上)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第153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中)第47章 計劃順利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659.第659章 夜校(下)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969.第969章 土木堡之敗(中)第247章 雷電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第252章 做票大的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868.第868章 迎接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下)第278章 圈禁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728.第728章 試乘蒸汽船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譽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702.第702章 亂成一鍋粥的交趾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第141章 討公道(上)850.第850章 依弗港之戰(上)第104章 大忽悠朱瞻壑(上)551.第551章 各有算計912.第912章 重臨威尼斯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第209章 祭祀東陵334.第334章 信德之戰(下)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第121章 抓捕紀綱(上)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598.第598章 瞞不住308.第308章 逃脫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762.第762章 來歷不明的倭人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479.第479章 治標不治本914.第914章 安排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第35章 斬爹寶刀919.第919章 直布羅陀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180章 巧合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709.第709章 劃分利益第227章 程濟736.第736章 內奸(上)551.第551章 各有算計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第7章 大蒜加酒(上)918.第918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475.第475章 父與子(下)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第161章 又見鄭和934.第934章 兀魯伯來信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709.第709章 劃分利益第207章 祭祀孝陵301.第301章 保命底牌第209章 祭祀東陵859.第859章 兄弟見面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363.第363章 一休和尚(下)第266章 皇帝也得交稅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第245章 寶鈔的惡果927.第927章 殉葬?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第64章 朱棣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