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第649章 科舉與吏轉官

大漢轉吏爲官,這件事對民間幾乎沒什麼影響,頂多就是一些消息靈通的人,在私下裡議論一番,或是一些有心人開始想辦法進入衙門做胥吏。

但這件事對於整個大漢官場來說,卻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地震。

自從大漢立國時起,官場上所有人都知道,各個衙門都缺少官員,本來許多人都以爲,朝廷會舉行科舉,從而選拔人材填充官場。

畢竟從隋唐時起,科舉就成爲朝廷選拔官員的重要手段,經過兩宋的完善,直到大明成立,科舉幾乎成爲進入官場的唯一渠道,如果有官員不是科舉出身,在與其它官員相處時,都會感覺矮上一頭。

結果誰也沒想到,朱瞻壑和楊士奇並沒有採用科舉,反而從胥吏中提拔人才,雖然這些胥吏的官職都不高,但也打破了最高七品的限制,而且日後還會有升遷的可能。

面對這種情況,大漢官場上反應不一,有些人甚至還持相反的意見,彼此間爭論不休。

這主要是大漢的官場來源複雜,其中有一些人出身科舉,比如原來漢王府的屬官,另外還有當初朱瞻壑招募來的讀書人,這些讀書人不但有秀才,還有舉人甚至是進士,他們都是科舉最堅定的維護者。

不過除了這些科舉的維護者,剩下還有不少官員覺得吏轉官也不錯,這些官員大都出身不高,比如那些勳貴管事出身的官員,另外還有一些提前投靠朱高煦,並且被授予官職的人。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讀書不多,而且他們也深知,大漢這邊讀書人太少,想請個精通學問的大儒教兒子簡直難比登天。

相比之下,那些科舉出身的進士、舉人和秀才,本身都是飽學之士,完全可以自己教孩子讀書,有些人更是詩書傳家,哪怕自己沒時間,也能從大明請人來教孩子。

所以如果大漢採用科舉制的話,最後得利的只會這些科舉出身的官員,那些草根底層出身的官員只能吃啞巴虧。

但現在好了,直接從胥吏中選拔人材,無論你學問再高,日後想要進入官場,也要從最底層的胥吏開始做起,表現出色才能得到提拔,這在許多人看來更加公平。

銀行總部背後還有一片建築,朱瞻壑的詹事府就在這裡,平時他就在這裡處理公務。

“太子,北征分行那邊傳來消息,前期的準備已經差不多了,他們打算在這個月中旬開業,至於獅子港那邊,因爲路途太遠,暫時還沒有消息。”

李齊向朱瞻壑稟報着銀行的事情,西京這邊的銀行總部已經步入正軌,兩個分行也是開業在即,等到三地的銀行全都開通,並且互通信息後,大漢國內初步的銀行網絡就算是建立起來了。

“開業的事讓他們自己看着辦,至於獅子港那邊,的確遠了一些,必須要建立一條專用的傳遞路線,你讓北征分行那邊準備一隻船隊,日後專門用於與獅子港分行聯絡!”

朱瞻壑再次批示道,李齊也立刻記了下來,隨後兩人又聊了一些關於銀行的事,等到朱瞻壑沒有什麼吩咐了,李齊這才準備告辭離開。

不過就在這時,朱瞻壑卻忽然叫住李齊問道:“聽說現在官員們都在討論吏轉官的事,甚至有人因此吵了起來,李齊你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聽到朱瞻壑問自己的看法,李齊也是猶豫了一下這才說道:“下官聽說當初陛下剛來天竺時,因爲手下的官員不夠,於是招募一些勳貴家的管事爲官,比如朝中的張侍郎,就是管事出身。”

“伱怎麼忽然提起這件事了?”

朱瞻壑聞言也有些不解的問道。

“啓稟太子,因爲下官覺得,吏轉官和招募管事爲官一樣,都只能是權宜之計!”

李齊沒有再繞彎子,而是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道。

“哦?你爲什麼這麼說?”

朱瞻壑再次問道,臉上也露出感興趣的表情。

最近因爲吏轉官,整個官場上都吵的沸沸揚揚,所以朱瞻壑很想聽一聽李齊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當初太祖皇帝建立大明時,也曾經因爲官員不夠,於是允許胥吏任期滿九年後,經過三次考覈合格後,就授予官職,可這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大明穩定下來,科舉取士也滿足了官場上的需求,如此一來,吏轉官就幾乎絕跡了,所以下官纔有此看法。”

李齊神情鄭重的回答道。

他是正經的進士出身,但他對吏轉官也並不怎麼排斥,只是在他看來,這種吏轉官無法長久,日後遲早還是會被科舉取代。

聽到李齊的這些話,朱瞻壑卻端起茶杯品了一口,這才微微一笑道:“那如果我告訴你,以後大漢不會舉行科舉,所有官員都必須從胥吏一層層選拔上來呢?”

“太子您真的打算廢除科舉?”李齊聽到朱瞻壑的話也是大吃一驚,甚至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他。

其實隨着吏轉官的推進,朝中已經有種說法,說朱瞻壑不打算採用科舉制,而是用吏轉官來取代科舉取士,但這種說法對於許多人來說太過離譜,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相信。

“我是說如果,如果沒有科舉,你們這些讀書人會如何想?”

朱瞻壑再次笑呵呵的問道。

其實李齊不知道,官場上傳說廢除科舉,採用吏轉官選擇人材的說法,就是朱瞻壑讓人悄悄傳出去的,爲的就是試探一下官場上的反應。

“雖然我一向認爲,讀書是爲了明理,並不僅僅是爲了應付科舉,但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科舉,恐怕絕大部分人都會喪失讀書的動力,到時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沒有多少人願意讀書了,如果我們漢人不讀書,那和天竺當地的土人有什麼區別?”

李齊說到最後時,神情也變得有些激動,做爲一個傳統的儒生,他實在無法想像沒有科舉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不,你想錯了,就算是吏轉官,也不是不讀書,反而會讓更多人讀書!”

沒想到朱瞻壑卻搖了搖頭,並不贊同李齊的想法。

“怎麼可能,科舉都沒了,哪還會有人願意十年寒窗苦讀?”

李齊聞言卻無法相信的問道。

“科舉並不是沒了,而是把科舉從選官變成選吏,外界的人想進入各級衙門做事,就必須經過考試,只有合格之後,才能進入衙門從基層做起,如果表現出色,纔會得到提拔,所以日後無論是官還是吏,讀書是必備的基礎!”

朱瞻壑耐心的解釋道。

其實他的想法來源於後世的公務員考試,而且公務員考試只是入門的門檻,想要日後得到提拔,那就要看你的表現了。

當然憑能力升官只是理想狀態,到時肯定會有結黨營私、任人唯親等事情發生,但這隻需要加強監督,也就是錦衣衛和都察院的責任了。

“可是胥吏的數量龐大,如果通過考試選吏,題目肯定會很簡單,換句話說,只需要粗通四書五經,就能考過,日後這些人若是爲官,豈不是濫竽充數?”

李齊還是沒有轉過彎來,再次向朱瞻壑問道。

“就算一個人只是粗通文墨,但只要能力強,提拔爲官也是他應得的,反之如果一個大才子,寫的文章花團錦簇,卻不通實務,如果真讓他爲官,那隻地害了百姓。”

朱瞻壑說到這裡,忽然看了李齊一眼笑道。

“李齊你也是進士出身,當初考中後擔任縣令,剛上任時你難道就能把所有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嗎?”

“這……”

李齊聞言也是臉一紅,他考中進士時才二十多歲,剛上任做縣令時,也是手忙腳亂,甚至手下的胥吏還故意刁難他,讓他暗中吃了不少苦頭,直到後來他慢慢熟悉了縣衙的事,這才利用自己縣令的身份,把那些胥吏給好好的整治了一番。

“李齊你是個有才能的人,哪怕剛開始不適應,慢慢的也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但還有更多的人雖然文章寫的好,卻不懂衙門裡的事,哪怕做了官,最後也會被手下的胥吏架空,甚至手下犯了罪,還會被推出頂缸,這種事你肯定也聽說過吧!”

朱瞻壑看李齊不說話,於是再次給了對方一記重擊。

李齊聽到這裡也再次露出尷尬之色,因爲朱瞻壑說的情況都是真的,當初他有幾個同科的進士,平時也有書信的往來,他們在上任之後,就有人被手下的胥吏架空,做了幾年空頭知縣,好事輪不到,壞事卻要背鍋,簡直慘的不能再慘了。

“所以啊,讀書好的人,並不一定能做好官,有些人就是不會讀書,但卻頗有才能,就像你之前提到的那位張侍郎,他本來是英國公府的管事,也沒讀過幾本書,但卻十分擅長理財,如果不是父皇給他機會,他一輩子也只能做個管事,現在卻能在官場上發揮自己的才能。”

說到這裡,朱瞻壑頓了一下繼續道。

“所以啊,降低進入官場的門檻,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所有讀書人都去擠科舉那個獨木橋!”

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第12章 下西洋之議779.第779章 師徒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494.第494章 問罪839.第839章 逃難(上)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第110章 威與恩第160章 胡濙395.第395章 布政使黃逸第193章 自願報名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第169章 三方合作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第250章 琉璃瓦與銅瓦(下)第82章 小人物的復仇第124章 真兇浮出水面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第249章 琉璃瓦與銅瓦(上)452.第452章 真相792.第792章 土包子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943.第943章 聯手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708.第708章 海倫(下)981.第981章 立碑太廟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796.第796章 晴晴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688.第688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827.第827章 穆法斯的求助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538.第538章 餘百戶的毒計(下)854.第854章 風險與收益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828.第828章 引爆衝突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454.第454章 張忠來了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637.第637章 天竺見聞403.第403章 稱帝與爵位926.第926章 朱高煦病重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第187章 遷都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534.第534章 還要北征?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第173章 都督張興(上)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第27章 朱祁鎮他娘第191章 “謠言”第5章 相士第101章 邪惡的想法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510.第510章 儒報(上)977.第977章 騎兵的末日第595章 宮中查案(下)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第26章 過勞肥536.第536章 餘百戶的毒計(上)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806.第806章 封賞第272章 準備禮物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第36章 有反賊第87章 長頸麒麟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713.第713章 實力的差距820.第820章 敗家子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第191章 “謠言”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365.第365章 又見張忠521.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
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第12章 下西洋之議779.第779章 師徒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494.第494章 問罪839.第839章 逃難(上)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第110章 威與恩第160章 胡濙395.第395章 布政使黃逸第193章 自願報名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第169章 三方合作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第250章 琉璃瓦與銅瓦(下)第82章 小人物的復仇第124章 真兇浮出水面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第249章 琉璃瓦與銅瓦(上)452.第452章 真相792.第792章 土包子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943.第943章 聯手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708.第708章 海倫(下)981.第981章 立碑太廟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796.第796章 晴晴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688.第688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827.第827章 穆法斯的求助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538.第538章 餘百戶的毒計(下)854.第854章 風險與收益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828.第828章 引爆衝突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454.第454章 張忠來了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637.第637章 天竺見聞403.第403章 稱帝與爵位926.第926章 朱高煦病重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第187章 遷都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534.第534章 還要北征?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第173章 都督張興(上)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第27章 朱祁鎮他娘第191章 “謠言”第5章 相士第101章 邪惡的想法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510.第510章 儒報(上)977.第977章 騎兵的末日第595章 宮中查案(下)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第26章 過勞肥536.第536章 餘百戶的毒計(上)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806.第806章 封賞第272章 準備禮物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第36章 有反賊第87章 長頸麒麟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713.第713章 實力的差距820.第820章 敗家子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第191章 “謠言”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365.第365章 又見張忠521.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