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廣宗決戰1

劉備突然開口:“其實,大漢原本還有一支戰兵的存在,不過當初毀於世祖光武皇帝的大軍之下,至此徹底失傳。”

本來就是漢室宗親,又在不久前被劉虞上表被收錄到宗人府中,他自然也清楚一些曹操都不知道的隱秘。

戰兵的戰鬥力如此強大,哪怕十分忌憚天下因此崩亂,禁止其餘人擁有,但是漢室又怎麼可能自己沒有一支只聽命於歷代天子的戰兵存在呢?

自從太祖高皇帝立大漢開始,皇室就一直有一支戰兵在手,他們一支在護佑着天子的安全。這也是爲何就算有七國之亂,孝景皇帝依然敢下令削藩,哪怕是淮南王叛亂,孝武皇帝也可以輕易鎮壓的原因。

不過這一支戰兵到了孝平皇帝之後,朝政被王莽掌握,其人因爲得不到這支戰兵的效忠,親自下令鎮壓了這支戰兵,至此護佑漢室天子近兩百年的戰兵徹底消失。

而王莽也隨後想要組建自己的戰兵,卻因爲時間的原因,並未成功。但是其人雖然敗給了世祖光武皇帝,也在臨死之前徹底的毀掉了戰兵煉製之法,讓其至此失傳。

因此至世宗之後,歷代漢室天子因爲沒有自己的戰兵護佑,只能夠依靠宦黨和朝中士人的爭鬥來維護自身的權利。

蘇白也同時恍然大悟,也明白了爲什麼自劉秀之後,這些豪強大族的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一方面是因爲劉秀擊敗王莽重興漢室確實依靠了這些豪強大族的力量;另一方面恐怖就是因爲漢室天子缺少了這一支戰兵的威懾,不足以讓這些豪強大族忌憚。劉秀在的時候還好說,等待劉秀駕崩之後,這些豪強大族就再也沒有了忌憚之心。

曹操卻是目光看向蘇白,語氣有些複雜的開口:“子秋,其實你麾下的那一支玄甲騎兵已經隱隱約約的有了一些戰兵的影子。”

在他看來,這一支玄甲騎兵已經有了些許當年冠軍侯麾下的那一支羽林騎的雛形,缺少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到那個時候,恐怕距離戰兵也不是太遠了。

對於曹操的話,一旁劉備心神一凝,對於蘇白手下的這支玄甲騎兵他也有所耳聞,據說這支玄甲騎兵在近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橫掃冀州,個個都能以一當十,是不可多得的精銳。

但是即便如此,聽到曹操給出這般高的評價,也不由不讓劉備心中暗暗心驚,對於曹操的眼力,他是沒有絲毫的懷疑,既然敢這般說,那麼也就是八九不離十了。

這倒是令蘇白一愣,他是在沒想到曹操給這支玄甲騎兵的評價這麼高。在蘇白看來,這支玄甲騎兵無論是對比真正李世民手下的那隻玄甲騎兵,還是比起來日後曹操的虎豹騎,應該都有些差距的。

“孟德有些誇張了,這哪裡是什麼戰兵,不過是一些精銳的士卒罷了。”蘇白笑了笑說道。

按照剛纔他們的話來說,現如今戰兵是大漢朝的一個禁忌,各方勢力都不會想要看到這支戰兵的出現,這會打破如今平衡的局勢,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而且不說這支玄甲騎兵還不是一個真正的戰兵,就算退一萬步來說,是又怎麼樣,就憑着一千的玄甲騎兵縱然可以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但是想要解決如今大漢朝崩亂的局勢,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曹操也頓時明白了蘇白的意思,連連改口說道:“是某想岔了,這玄甲騎兵也並非無可匹敵,至少有西涼騎兵和幽州鐵騎的存在,沒有真正一戰,誰也說不清孰勝孰負。”

他趕緊又提出了西涼騎兵和幽州鐵騎,這樣雖然看起來玄甲騎兵戰鬥力不凡,但是至少也不是獨一無二,再說玄甲騎兵至多不過一千之數,比起西涼騎兵和幽州鐵騎來說,還是差的遠了。

看透不說透,劉備雖然知道這兩人有意隱藏,但是他卻是不會傻乎乎的指出來,畢竟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不是劉備喜歡做的。

“既然如此,且不管那張角是否修煉成功,我等都不能繼續坐等下去了,務必令麾下各部攻破廣宗,以防萬一。”劉備建議道。

曹操蘇白兩人欣然答應了下來。

這個提議也符合他們的想法,既然已經知道了道兵的威力,而眼下張角的動作似乎很有可能就是爲了煉製道兵。

雖然不知道張角是否成功,但是一切以最爲穩妥的辦法,那麼就是立刻拿下廣宗城,迅速的將戰事平息,不給其人任何喘息的機會。

而後,三人散去,各自迴歸本部,下達軍令,漢軍的攻勢也更加迅猛。

劉備這一面,張飛親自率軍攻城,其人身先士卒,提着一柄大刀,雲梯爬到一半,而後猛然一躍,竟然直接跳到了城頭之上。看到突然跳上來的張飛,那些黃巾渠帥立刻派人向張飛殺來。

而張飛果然不負劉備期望,其人一人一刀,先是一刀砍掉最近一個黃巾士卒的手機,而後毫不猶豫繼續向前衝殺,兇悍、瘋狂、勇猛種種的形容詞都無法形容。

千軍辟易,無雙猛將,張飛一人站在一架雲梯之前,片刻就斬殺數個黃巾士卒,而在這個時候,立刻就有漢軍士卒從雲梯爬上城頭,與其並肩作戰。

一個、兩個、三個...

就在張飛斬殺第十人的時候,衝上城頭的漢軍已經是十幾人,這十幾個漢軍迅速的結成隊列,跟在張飛身後一同慢慢的推進。

黃巾士卒看到越來越多的漢軍出現,自然像是發了瘋一般,向着他們殺來。而漢軍卻也毫無畏懼,血紅着眼睛,奮力的殺向黃巾士卒。

而看到張飛這邊衝上城頭,打開了一個缺口,城下的劉玄德更是面色大喜,其人當即下馬,一躍到旁邊的立着戰鼓的馬車上,親自擂鼓。

咚咚咚!

劉備手中的鼓錘奮力砸下,震天的鼓聲響起,漢軍士卒更是兇悍的衝殺,越來越多的漢軍士卒衝上城頭,以張飛爲中心,佔據了更多的地方。

第二百一十八章 圍攻廣宗1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準備第三百五十五章 甯中則第一百九十九章 萬里赴戎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比試2第二百七十章 沖虛第十三章 黑衣刀客第三百一十三章 密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入夥第二百七十一章 收穫斐然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二百五十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天當立第三百零二章 遇舊第二百八十五章 囚室第八十六章 蠱惑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獨自潛入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抓人第二百零一章 大破黑山軍1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攏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手第五十五章 我相信我的刀比你的快第一百三十章 猜測和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三局兩勝第五百四十一章第四十三章 他們想造反嗎?第一百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九十章 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辯論1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五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示第七十五章 坐實第三百六十八章 周淮安第八十二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驚第三百七十章 心思各不同第四百八十三章第四百八十四章第二十章 出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路遇第八十一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能不能帶上我第二百四十四章 動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周淮安在哪裡?第三百五十三章 胡攪蠻纏第四百七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2第一百零二章 尉遲恭的見聞第二百零六 望風而逃第四百八十一章第七章 客棧第七十八章 擋箭牌第二百零三章 大破黑山賊3第一百二十六章 橫生波瀾第六十一章 目的第五十四章 我從未相信你第二百零五章 大破黑山軍5第五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就在這裡等着他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囚室第三百零四章 無題第四百二十九章 末路、淨念禪院第八十六章 蠱惑第十五章 求救第四百六十八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刀第三章 殺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方反應2第三百五十三章 胡攪蠻纏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第五百一十五章第三章 殺敵第三百六十二章 勝負已分第十三章 黑衣刀客第六十八章 好人?第六十三章 尉遲恭第五百二十一章第三十四 請辭第三百零一章 禍事將來第二百二十三章 寒冰真氣第二百六十九章 比試2第四百零八章 逃脫第十四章 那一刀的璀璨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1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角第三百五十三章 胡攪蠻纏第九十一章 騎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成矣
第二百一十八章 圍攻廣宗1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準備第三百五十五章 甯中則第一百九十九章 萬里赴戎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比試2第二百七十章 沖虛第十三章 黑衣刀客第三百一十三章 密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入夥第二百七十一章 收穫斐然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二百五十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天當立第三百零二章 遇舊第二百八十五章 囚室第八十六章 蠱惑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獨自潛入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抓人第二百零一章 大破黑山軍1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攏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手第五十五章 我相信我的刀比你的快第一百三十章 猜測和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三局兩勝第五百四十一章第四十三章 他們想造反嗎?第一百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九十章 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辯論1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五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示第七十五章 坐實第三百六十八章 周淮安第八十二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驚第三百七十章 心思各不同第四百八十三章第四百八十四章第二十章 出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路遇第八十一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能不能帶上我第二百四十四章 動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周淮安在哪裡?第三百五十三章 胡攪蠻纏第四百七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2第一百零二章 尉遲恭的見聞第二百零六 望風而逃第四百八十一章第七章 客棧第七十八章 擋箭牌第二百零三章 大破黑山賊3第一百二十六章 橫生波瀾第六十一章 目的第五十四章 我從未相信你第二百零五章 大破黑山軍5第五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就在這裡等着他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囚室第三百零四章 無題第四百二十九章 末路、淨念禪院第八十六章 蠱惑第十五章 求救第四百六十八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刀第三章 殺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方反應2第三百五十三章 胡攪蠻纏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第五百一十五章第三章 殺敵第三百六十二章 勝負已分第十三章 黑衣刀客第六十八章 好人?第六十三章 尉遲恭第五百二十一章第三十四 請辭第三百零一章 禍事將來第二百二十三章 寒冰真氣第二百六十九章 比試2第四百零八章 逃脫第十四章 那一刀的璀璨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1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角第三百五十三章 胡攪蠻纏第九十一章 騎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