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四 回京

秦玉蓮到了張問府上,竟要人給她安排住處、就此住下。這個張問倒是沒有料到,但是他又找不到理由硬趕人走,也就懶得管她,只管忙乎自己的事。他心道:自己該做的都做了,真要倒貼上來,也只能笑納,沒得辦法。

張問趕着到巡撫衙門交換了公文,領到關防印信,準備第二天就啓程回京。他從巡撫行轅走出來,上了馬車,同車的有玄月和玉蓮。以前是玄月做張問的貼身侍衛,現在可好,多了一個,而且是千總武將做護衛,張問這官當得、排場倒是挺大。

這時,一羣孩童稚嫩的童謠從街巷上傳過來:“紅蘿蔔,蜜蜜甜,看着看着要過年……”空氣中飄着各種食物的香味,張問撩開車簾看了一眼車外的景象,不禁感嘆道:“這年咱們可得在路上過了。”

秦玉蓮笑道:“只要能和張大人一起過,哪裡過都成。玄月妹妹,我說得沒錯吧?”秦玉蓮性格開朗,以前見着張盈很快就合到了一塊,現在沒兩日,又和玄月扎堆了。

這時馬車行到東門旁邊,張問看見譙樓,便對前邊喊道:“停車。”馬車停下之後,張問從車上走了下來,說道:“去譙樓上看看,以後不定什麼時候才能來瀋陽。”一邊說一邊走到譙樓下,正看着一個扛着鳥銃的熟人:王老銃。以前張問和王老銃交往過一陣,主要是想從老兵口中瞭解實戰的一些信息。

王老銃縮着腦袋,雙手插在袖子裡,口裡哈着白氣,在寒風中凍得直跺腳。他的頭髮鬍鬚已經花白,一副老態,卻仍然要在大冷天守城門,看起來確是有些悽慘。但實際上王老銃還算不錯了,吃喝軍中,每月還可以領到一點軍餉。

“王老銃。”張問喊了一句。王老銃回頭看見是張問,臉上頓時一喜,大喊道:“張大人!哎呀,今兒啥風把您吹來了……兄弟們,張大人來了!”王老銃喊了一嗓子,抱着鳥銃奔了過來,彎着腰道:“大人不知道,您現在在軍中的名號那叫一個響啊。唉、唉,上回打建虜,大人怎麼沒讓我也去呢……”

張問笑道:“下回一定專程點你做我的親兵。對了,那樵夫的小女還好吧?”他心道:上次你要真去,這把老骨頭估計早就在兵潰的時候落到後面被建虜一刀給砍了。

王老銃道:“我當孫女養着,好着呢。”

這時樓上的軍官問道:“王老銃,哪個張大人?”王老銃瞪眼吼道:“哪個張大人,搞死幾萬建虜兵的張大人!”

這麼一說,官兵們都聚了過來,想看看平日被吹得都上了天的張大人是啥模樣,長了幾條胳膊。卻見張問長得一副俊朗公子哥模樣,有將領笑道:“都說張大人用兵如神,大夥以爲大人長得是虎背熊腰、徒手能搏虎呢,今日才知大人原來和戲文裡孔明先生那樣,是個儒將啊。”

後邊一個軍士喊道:“大人,跟着您打建虜的兄弟,這會兒在瀋陽可是闊綽呢,下回能不能帶上咱們啊?”另一個道:“建虜都被滅了,還有啥下回?”

張問道:“女真人起碼有幾十萬,就砍了兩三萬顆腦袋,要說打完,還早。放心,很快又能打,不過我明兒要回京了,卻是陪不了兄弟們殺敵報國。”

王老銃聽罷說道:“大人,敵酋野豬皮不都被抓了嗎?他們還敢來?”

“敢來,怎麼不敢來?建州那邊沒吃的,除了搶咱們大明,沒別的辦法。抓了一個野豬皮,還有第二個野豬皮。”

軍士們喊道:“那大人別回京了,帶着兄弟們,滅了丫的建州,看建虜還敢不敢來搶。”

張問沒有說話,這話沒必要回答,哪能誰想帶兵就誰帶兵的?他向譙樓上走去,想再到高處看看這遼東大地。一行人走到譙樓上,張問俯視着城外白茫茫一片的遼闊大地,心裡頓時生出一股王八之氣來。

他站在欄杆旁邊,迎着喊風凝視了許久,他很想喊一聲:有一天老子要帶着百萬雄兵再來此地一遊。不過他做人一向比較低調,卻是一句都沒有喊。秦玉蓮聽到張問剛纔和官兵們說的話,有些疑惑地問道:“張大人,既然建虜肯定會捲土重來,軍門爲什麼不乘勝把赫圖阿拉也攻下來,將建州盡數控制呢?”

張問回頭道:“我猜袁巡撫也想這麼幹,有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他哪能等着?不過緩和遼東局勢是朝廷的意思。這遼東一打仗,軍費動輒就是百萬、損兵動輒就是十萬,朝廷承受不起。元輔要減稅愛民、要彌補戶部虧空,所以要儘量避免戰爭……或許元輔是對的,大明只要富足了、人心只要聚攏了,建虜這樣的部族算什麼呢?”大夥陪着張問說了會話,張問便從譙樓上下來,向衆人告辭,就此算是作別了瀋陽。

第二天張問啓程,袁應泰和幾個陪同的文官到長亭送別,送別的人還有劉鋌、秦良玉、章照等和張問交好的人;而其他瀋陽的同僚,卻一個都沒有來,以劃清界限。袁應泰是遼東巡撫,從禮節上說,要給張問一些面子,所以纔來送別。黃仁直和沈敬依照張問的意思,將送行的人一一記錄在案。

張問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從瀋陽西門出來,踏上回京的路。清晨裡,軍事重鎮獨有的號角聲就漸行漸遠了;過年的紅熱氣氛,也漸漸淡去,代之而來的是遼東荒涼廣闊的雪地。一行人從瀋陽出發,向南沿着邊牆途徑定遼衛、海州衛等地;然後轉向北行進入廣寧衛地區,向西走一陣,就是遼西走廊了;遼西走廊向西南行進,進入山海關。輕裝簡行,等張問到達京師的時候,剛好是正月初十,真趕上了上燈節。

時值佳節,京師熱鬧非常,各大鋪面都掛着紅燈籠,炮竹聲連綿不絕,到了晚上,還能看見煙花,有紫禁城裡面放的各式漂亮煙花,也有大戶人家放的,在夜空中炸開,釋放炫目的繁華。全城的人都可以觀看,街頭上人山人海,各種燈謎、戲耍、琳琅滿目的貨物,好似在襯托了一個大大的太平盛世。

不過聽說前些日子,遼東杜鬆部和馬林部覆滅的消息傳回京師,有識者說建虜可能會打到京師來,京師的米價都漲了好一陣。但是清河堡之戰的消息傳回來以後,一切都又正常起來。

張問回家之後,命人收拾青石衚衕裡的老宅,買些燈籠紅燭,也佈置一下佳節的氣氛,過年過節的,不能太冷清了。自從張盈離開之後,家裡缺了女主人,張問總覺家中缺點什麼東西……卻不知她在哪裡過的年,張問猜測着她應該去找沈碧瑤了。張盈的社會關係也比較簡單,妹妹在宮裡頭,她不可能去皇宮,只有杭州的沈碧瑤那裡要熟絡一些。張問尋思着,找個機會,得去杭州一趟,一則把張盈給尋回來;二則也看看懷着孩子的沈碧瑤,算來她已有六七個月的身孕。

家裡的衆人忙乎着收拾院子,張問則去都察院交付公文報道。他很快又得知了一個重要的消息,司禮監出現了變故。以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先被髮配充軍,不久又被人“矯詔”縊死;掌印太監由王體乾執掌,魏忠賢升了司禮監秉筆。

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朝廷依然在暗自變化着。東林黨對於魏忠賢等人執掌司禮監十分不滿,而且認爲王安的死是個陰謀;東林認爲,前不久皇上才親自賜封的王安司禮監掌印,而且皇上一直忙乎着木雕,這段時間又迷上了滑冰,哪有心思去管司禮監?更別說突然態度陡變誅殺大宦官了,這裡面肯定是魏忠賢一黨在搞鬼。

東林紛紛上書彈劾魏忠賢,並要求嚴查矯詔冤殺王安的案子。朱由校下旨說王安就是他發旨搞死的,和他人無關;朱由校自己的太監,想殺還需要東林同意麼?他也沒給個具體理由,就說想殺就殺了。

朱由校確是說了一句大大的實話,沒有他的授意,魏忠賢敢殺司禮監掌印?還是矯詔殺的,除非魏忠賢活得實在不耐煩。但是朱由校越是這樣說,東林越是不信,認爲只是皇帝爲內宮遮掩的原因。

這種效果恰恰也是朱由校想要的。殺了親東林黨的王安,就是和東林爲敵。朱由校大搖大擺地殺了,他卻沒有被東林敵視;東林敵視的只是太監魏忠賢等人。

張問獲悉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後,對於元輔葉向高的政略理想,愈發沒有了信心,皇帝都不支持,還搞毛呢。他也管不着這些事兒,只顧辦自己的事,先把從瀋陽帶回來的說書先生唐三爺給安排好,在京師造成輿論,爲爭遼東大功作好鋪墊。正巧這時候東林都顧着王安那案子去了,張問回京反而不是東林對付的第一要事。

東林忙着寫奏摺罵魏忠賢,皇帝一概不理,連看也不看。奏摺都到了司禮監,東林罵魏忠賢,等於是站在魏忠賢面前指着鼻子罵。而皇帝卻壓根不管,聽說他喜歡上了滑冰,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他便命一羣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爲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牀,牀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爲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朱由校坐在拖牀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牀前引導,一部分人在牀後推行。兩面用力,拖牀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裡。朱由校玩得不亦樂乎。

前不久敵酋努爾哈赤被押送回京,本該在午門獻孚祭拜祖宗,渲染一番;但朱由校卻不理睬,直接讓人丟詔獄裡關着了事。張問回京,也沒接到皇帝召見的任何信息,就讓他在家裡候着。

相比之下,東林黨的人還惦記着張問,上書要求將張問革職查辦,但沒能得到批紅;他們也不敢羶自將一個四品官員的烏紗帽摘了查辦,只能等着。

衆大臣對於皇帝的這種態度無計可施,皇帝原本就不識字,細想一個不識字的人你能要求多高?也怪不得別人,是東林黨自己把人家推上皇位的。而且按理說,朱由校雖然喜好玩樂,可玩的東西都是一些小玩意,並不鋪張浪費;皇帝不管政事,還有大臣,這對執政黨實現正治理想、應該是少了許多制肘,偏偏半道里殺出個魏忠賢來,東林官員怎麼辦事怎麼不利索。

所以大臣們仇恨的人是魏忠賢,不是朱由校。

張問看明白京師的狀況之後,反而鬆了一口氣。心說要是王安沒倒臺,東林黨這麼一上書查辦自己,王安按着東林的意思就批了紅,那自己向誰哭去?皇帝顧着玩樂,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不一定會站出來說話。

張問輕鬆了一頭,便在家裡很舒服地過他的節日,並交代人不緊不慢地辦正事。正月初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每年都要鬧騰的燈節,非常熱鬧,張問也常常去街上閒逛,感受節日的歡樂。

隨從的玄月、秦玉蓮二人十分歡快,對那些賣藝戲耍的,擺攤搗鼓各種稀奇玩意的東西十分有興致。相比之下,張問和管家曹安倒有些提不起興致,他們在京師呆了許多年,年年都是這個樣,也沒什麼新奇感。

就在這時,街邊傳來一聲聲“好、好”呼喊聲,秦玉蓮急忙奔到人羣外邊,墊着腳尖看裡面的稀奇。她看了一陣,回頭說道:“你們快來看,有人從嘴裡噴火呢。”

玄月也好奇地跑過去墊腳看稀奇。張問跟過去,往人圈裡面一看,只見一個彪悍大漢站在雪地裡,一手拿着一個瓶子,一手拿着一根火棍,操~起瓶子仰頭喝了一口,然後往那火棍上一噴,“呼”地一聲,就從嘴裡噴出火來,周圍的圍觀衆就大叫:“好、好,再來一個。”

張問無趣地說道:“這種小把戲在京師常常都能看見。”

秦玉蓮回頭笑道:“就是圖個樂子唄,大過年的,皺着一張臉做什麼嘛。咦,你說那火要是燒到嘴裡去,可不得燙傷了?”

張問道:“這麼簡單的事兒還要問麼?鍋裡的油要是燒起來,把鍋蓋一蓋,火就滅了,何也?火需要氣才能燃燒,氣一燒完,就不能燃了。你沒瞧着那漢子每吐一口,就急忙閉上嘴麼?”

秦玉蓮聽罷仔細一瞧,還真是這樣,回頭笑道:“唸書多就是不一樣哈,張公子好像什麼都知道。我想起在瀋陽那會,你說那個順風箭,可是說了好一通大道理。”

張問摸着額頭說道:“你還真以爲書上什麼事都說呢,這樣的事是靠腦子自個想,和經書半點關係都沒有。”

這時玄月也說道:“我聽說過一個笑話,一個秀才要過河,可不知道怎麼過,就回家找了一堆書翻開,看了半天都過不了河。”

她說完之後,張問等人都愣愣地看着她,張問忍不住問道:“然後呢?”

玄月眼神很無辜,說道:“這不完了嗎。”

秦玉蓮嘻嘻掩嘴而笑,曹安也呵呵陪笑了一陣,因爲玄月平時不拘言笑,難得講一次笑話。張問卻丟下一句:“一點都不好笑,還笑話。”

就在這時,聽得有人喊道:“大夥要是喜歡看,茶樓裡邊請,今兒中燈節,樓裡的茶水全部免費。喝杯熱茶,還有更多有趣兒的戲耍等着大夥看啦。”

又有人嚷嚷道:“好喲,免費的茶,咱們進去看吧。”

張問左右看了看,指着街對面一家和這邊對着搶生意的茶樓道,“曹安,瞧那邊還有一家,門口也豎着免費酬賓的牌子,可夥計小二都站在門口看這邊的熱鬧,門口羅雀,卻正犯愁呢。”

曹安想了想,低聲道:“要不讓唐三爺到那家茶樓說書去?”

張問笑道:“我正有此意,唐三爺那張嘴,京師百姓一定愛聽。那家茶樓的生意好了,其他店家就會爭相效仿,也說國姓爺那一出……”說罷二人相視而笑,甚爲得意。

秦玉蓮聽人說茶樓裡面還有稀奇玩意,提議要進去看看,張問卻對這樣的戲耍不感興趣。他擡頭看了一眼天色,就說道:“天色漸暗,一會晚上有燈會,卻更是好看,還喝什麼茶呢,不如找個地方把晚飯吃了,一會好看燈會。”

夜幕漸漸拉下,雖然天氣依舊陰冷,但並不影響街面上熱烈的氣氛。有孩童在大街上玩鞭炮,大人擔心安全,就拿着棍子責打,孩童哇哇大哭。可那哭聲並不悲傷,反而像是喜慶的聲音;就像笑聲有時候並不代表快樂一樣。

街道兩邊白氣騰騰,有賣羊肉的、賣包子饅頭的、賣麪條的,空氣中飄散着食物的香味,讓人食慾大增。張問等找了家乾淨的酒樓,準備吃了飯看燈會。

段三六 封閉段二九 鬼火段五十 殺戮段一 形勝段八三 老宅段二十 買賣段五二 督府段四 笛姑段四一 密檔段十六 報仇段六 內宅段七五 權柄段四十 中興段九 茶濃段三十 奶孃段五五 十日段十七 醋意段六 客氏段五十 殺戮段十四 殘兵段十八 遺詔段二一 理由段十三 便宜段二七 杖刑段四一 密檔段五三 平陽段七六 滄桑段二七 棋館段九 比較段十三 劉鋌段三七 開門段七九 大車段七 布子段二九 憐憫段七 出關段十五 瑪瑙段七六 萬馬段八四 小雪段三六 活着段七 票擬段十二 後孃段四七 密謀段四一 密檔段七十 奴性段四四 信札段六七 申時段十三 死地段二六 羊毛段十九 規劃段五 燈會段三九 新政段十五 瑪瑙段三六 封閉段八五 濁酒段五 姊妹段九 比較段四一 難過段四十 中興段二五 民變段二六 效死段四九 誤會段十一 幽夜段四四 信札段十六 大樹段四二 營地段八七 箱子段三六 祝莊段八六 閨秀段二三 長生段一 回首段八一 關心段三九 難耐段三二 龜殼段三十 選兵段五四 老李段八二 敗績段九 五味段三八 梢間段二一 停手段十五 瑪瑙段七四 星光段三五 黃雀段二八 忠賢段十三 路軌段五 桑槐段三八 梢間段十五 菜市段三三 告老段二五 御氣段十八 玄衣段八 沙子段四 琴心段二四 問道段二七 杖刑段七 客人段三十 意外段六肆 兵戈段五十 殺戮段三 憲禁段二九 需要
段三六 封閉段二九 鬼火段五十 殺戮段一 形勝段八三 老宅段二十 買賣段五二 督府段四 笛姑段四一 密檔段十六 報仇段六 內宅段七五 權柄段四十 中興段九 茶濃段三十 奶孃段五五 十日段十七 醋意段六 客氏段五十 殺戮段十四 殘兵段十八 遺詔段二一 理由段十三 便宜段二七 杖刑段四一 密檔段五三 平陽段七六 滄桑段二七 棋館段九 比較段十三 劉鋌段三七 開門段七九 大車段七 布子段二九 憐憫段七 出關段十五 瑪瑙段七六 萬馬段八四 小雪段三六 活着段七 票擬段十二 後孃段四七 密謀段四一 密檔段七十 奴性段四四 信札段六七 申時段十三 死地段二六 羊毛段十九 規劃段五 燈會段三九 新政段十五 瑪瑙段三六 封閉段八五 濁酒段五 姊妹段九 比較段四一 難過段四十 中興段二五 民變段二六 效死段四九 誤會段十一 幽夜段四四 信札段十六 大樹段四二 營地段八七 箱子段三六 祝莊段八六 閨秀段二三 長生段一 回首段八一 關心段三九 難耐段三二 龜殼段三十 選兵段五四 老李段八二 敗績段九 五味段三八 梢間段二一 停手段十五 瑪瑙段七四 星光段三五 黃雀段二八 忠賢段十三 路軌段五 桑槐段三八 梢間段十五 菜市段三三 告老段二五 御氣段十八 玄衣段八 沙子段四 琴心段二四 問道段二七 杖刑段七 客人段三十 意外段六肆 兵戈段五十 殺戮段三 憲禁段二九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