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五四 老李

無論朝廷如何處置這些投降的官員,他們的前程已經完了,對於文官來說,氣節最大……雖然投靠朱由檢一方在大義上說得過去,可惜正義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可見文官投降的代價非常大。

官員被綁押送往京師,交由三司法定罪。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曾經資助過叛軍的地主鄉紳,卻不需要這麼麻煩。

地主鄉紳在地方的勢力很大,但是在大軍的武力面前,儘可直接滌盪乾淨。殺,有時候作用十分有效。

張問自然不會讓整編師去殺伐那些鄉紳,再說誰和叛軍有勾連也需要查。處理這件事只需要調任一個酷吏就行。

……

第一裝甲師駐紮平陽,劉彪爲參將;這支兵馬交由山西巡撫楊鶴指揮,用於對付叛軍的戰爭。章照返回彰德大營,後續將有更多的物資資源運抵彰德,爲他裝備二十個裝甲師,共計二十萬大軍。

張問和朱燮元等人在浩浩蕩蕩的衛隊護衛下,北歸京師。

一日衛隊駐紮在一個驛站休息時,有個送官報的驛卒也在驛站換馬,突然那匹馬受了驚,掙脫繮繩,胡亂跑將起來。驛卒急忙大呼小叫地去追驚馬,驚馬忽然撞到旗杆上,把大旗撞倒了!

驛卒大驚,大旗倒下那可是不祥之兆,而自己正是幹這好事的人,不得被治重罪?

果然周圍的軍士立刻操|起兵器圍將上來,憤怒地捉拿住驛卒。

“馬匹受驚,不是小人的錯啊!”驛卒大呼冤枉。

就在這時,在驛站裡休息的張問聽得外面喧鬧,便和朱燮元一起走出來看怎麼回事。一個將領走上前來,說道:“大人,這個驛卒把咱們的大旗給弄翻了!”

張問皺着眉頭道:“把人帶上來。”

衆軍便把驛卒押到張問面前,驛卒的膽子卻是不小,雖然他面有懼色,但他是畏懼治罪,而不是畏懼這大場面。

把大旗給撞翻了,不是擾亂軍心麼?張問的心裡冒出一股子殺機,他現在想殺個把人就像捏死一隻螞蟻那麼容易。

“你是哪裡的驛卒,來幹什麼的?”張問忍住殺氣,隨意問了一句。

驛卒跪在地上說道:“小人是甘肅驛卒,奉命送官報。”他還沒弄明白這支官軍是做什麼的,便忽悠道,“小人送的是甘肅的軍務急報,因情況十分急迫,所以小人一急之下才闖下禍事,還請大人網開一面,讓小人送完急報之後再治小人的不敬之罪。”

“叫什麼名字?”

驛卒道:“李自成。”

“李自成?”張問頓時吃了一驚。李自成這個名字張問可是在《大明日記》上看到過,因爲李自成乾的事兒實在影響太大了,所以大明日記這樣粗線條的記錄都提到了他的名字。

《大明日記》上提到李自成在西北起義,與滿清一南一北夾擊明朝,明朝疲於奔命,被拖死了,最後被李自成打進北京,明亡。

李自成!眼前這個驛卒是那個要翻起驚天大浪的李自成嗎?這一點張問不敢確定,因爲大明朝人口幾億,同名同姓的事兒並不奇怪。

只見驛卒李自成年紀尚輕,大約二十出頭,嘴上有一撮黑鬍子,長得是人高馬大……張問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日記上描述的那傢伙。

想起大明日記上說的歷史,張問就氣不打一處來,漢家幾萬萬人口,竟然被蠻夷小邦奴役幾百年!比元朝都還不可思議,蒙古人入住中原,那是武力強盛,而且只統治了幾十年就土崩瓦解。張問真想不明白,一個蠻夷小族,是如何統治天下幾百年的?難道幾萬萬漢人都被上天詛咒,降臨了傻叉光環?

……總之張問對李自成沒有任何好感,要是他李自成奪取了大明江山,坐穩位置把遼東蠻夷給滅了還好,偏偏此人幹了損人不利己的事兒,和大明朝一起玩完。

管他是不是歷史上的李自成,張問已經滿腔怒火,指着面前的驛卒冷冷道:“我看你心懷不軌!”

李自成忙道:“小人比竇娥還冤啊,小人絕非有意……”

“你將我軍旗幟掀翻,居心叵測,不殺你難以向將士交代!來人,拉出去砍了!”張問惡狠狠地說道,就像這驛卒和他有什麼深仇大恨似的。

“小人冤枉,冤枉啊……”

旁邊的侍衛立刻凶神惡煞地衝將上來,拖住李自成就往外面拉,李自成臉色煞白,拼命掙扎,大呼冤枉。

張問還不消氣,喊道:“慢着,老子要親自手刃此人!”說罷唰地一聲拔出腰間的牡丹重劍,慢慢地走向李自成。

“不要,不要……”李自成瞪圓了眼睛,他是鬱悶到了極點,媽|的今天撞了什麼黴運,偏偏走到這裡遭此大禍。

張問走到他的面前,二話不說,一劍就捅了過去,“啊!”李自成慘叫了一聲,牡丹重劍插|進了他的肚子,鮮血立時冒了出來。

“去|死!”張問將長劍轉了一圈,他彷彿聽見了腸子斷裂的聲音。長劍拔出來時,剜出一大坨血肉,李自成的眼珠子彷彿要掉將下來,他肚子上的血窟窿就像噴泉一般鮮血直冒。

侍衛們放開李自成,他一時沒死,雙手抱着肚子,雙腿不斷地抽搐。

李自成死後,軍士們就在驛站旁邊挖了個坑,將他的屍體就這樣丟進土裡,埋了了事。有個好心的老兵找來一塊木板,用劍刻了“罪卒李自成之墓”。

可憐原本的梟雄還沒來得及梟,就被張問一劍給捅死,埋進荒郊野林,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張問在路上越想越氣憤,心道去他|媽|的天道定數,趁老子手裡還有實力,管他以後洪水滔天,先把建虜滅乾淨再說。

如今的大明朝,明廷皇帝的皇權完全被架空,龍椅上坐着的那個小皇帝連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但這並不影響專制,張問集團依然是獨裁體制,國家大事,他張問一個人說了算。

專制有時候辦事十分利索,整個帝國都要受個人的影響。比如現在,嚴肅而重大的大政綱略將可能因爲張問一個人的情緒而發生變化。

……

年前的御前會議已經確定了永曆元年開始三年內的大政綱略,即:賑災、軍備、造船。但是今年以來,西北越來越亂,加上在路上碰到李自成的那件小事,極大地影響了張問的情緒。

帝國的興衰,是緩慢而複雜的;但是人的情緒波動,相比之下就偶然而簡單了。

張問也是個人,他有情緒波動,有喪失理智的時候……也許是位高權重,完全沒有人制衡的原因,他有點自大起來。回到京師之後,他便向大臣們提出修改三年大略。

那天朝廷各衙門的重臣都被叫到了內閣辦公樓,張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兵法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經過幾次動盪之後,朝野震懾,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暫時隱藏,使得朝廷能夠收取大量的錢糧,政令也行之有效。趁此時機,咱們應該全力辦好一件事:滅虜!”

顧秉鐮疑惑道:“攘外必先安內,年前的御前會議,不就是這樣的設想麼?先平定地方叛亂,賑濟災區,擴軍備戰。三年之後,待國內安定,便出兵遼東。”

張問道:“西本那邊亂作一團,要圍剿叛亂不僅需要大量兵力,消耗大量物資,而且北部山區地勢崎嶇,軍隊進剿不知要多長時間。就算剿滅了叛亂,西北許多縣府連年遭災,還要賑濟災民。如此一來,西北事務將消耗我大明全國三年一半以上的財政,要對付建虜不知要何年何月。”

衆人總算聽懂了,張問是想先平遼東!多數人立刻勸誡張問:國內不安,卻貿然發動對外戰爭,是窮兵黷武,國家堪危。

兵部尚書朱燮元道:“遼東有遼西走廊諸多要塞爲屏障,建虜想窺欲中原,必須逐一吃掉遼西重關壁壘,但他們沒有那個實力,想要在關內站住腳跟根本就不可能。倒是國內的叛亂十分棘手,叛軍豎起信王的大旗,煽動地方軍民叛變,且數省與西北接壤,防不勝防。流賊極可能會向山西、河南、湖廣發展,也有可能進入四川……朝廷應全力剿匪,再通過興修水利、修建路軌、實行屯田等舉措安頓流民,方能平治西北數省。”

大臣們紛紛勸說,認爲修改國家大政這樣的事不應該太過草率,說改就改。張問左右踱了幾步,看着窗外的天空沉思不語。

衆臣都十分緊張地看着張問。

張問也並不是個聽不見諫言的人,這時候發現這麼多人反對,也在自省:好像這事兒是因爲自己的情緒異動,太過心急,所以看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

許久之後,他總算聽從了衆人的意見。大家頓時都鬆了一口氣。

段二三 上諭段五五 三桂段十七 夕陽段一 形勝段三七 開門段五八 遼西段三 反思段十九 規劃段七 增印段四 石板段一 廷杖段十 玉蓮段四 石板段四 石板段六八 放糧段七三 暈血段十八 玄衣段五五 三桂段二八 畫筆段四四 信札段四六 南下段八十 輝煌段十七 替身段八 涵春段二四 大刀段七九 大車段七 布子段三四 長亭段四三 火索段十三 便宜段二八 禁城段二十 磨鏡段三四 笑聲段七 增印段四七 密謀段三六 活着段八二 敗績段四三 欺壓段六八 放糧段六七 王師段十九 使團段十九 巷戰段八三 老宅段二四 問道段八 寒煙段二 門生段九 茶濃段七 畫具段三四 進攻段四二 營地段十一 扁舟段二八 忠賢段三一 妖書段七 客人段二五 緞子段七三 日月段五四 老李段七 出關段四 煮酒段四十 中興段十九 使團段八八 一席段六五 人心段六七 王師段五六 大定段七八 力量段八 密報段四 回京段八 應泰段四十 血泊段二四 內書段二九 公子段八十 輝煌段二十 牽連段二三 臘梅段六一 三天段二五 借刀段十七 醋意段二九 鬼火段二七 登高段六 內宅段五三 平陽段二八 禁城段七五 大坑段六五 人心段三六 冬雷段四七 遠報段六九 跳梁段十六 報仇段八九 進門段五五 強迫段九 依他段二五 借刀段二二 祈福段二一 紅紙段二一 變徵段二十 沏茶段十七 醋意段二七 御苑段三三 校場
段二三 上諭段五五 三桂段十七 夕陽段一 形勝段三七 開門段五八 遼西段三 反思段十九 規劃段七 增印段四 石板段一 廷杖段十 玉蓮段四 石板段四 石板段六八 放糧段七三 暈血段十八 玄衣段五五 三桂段二八 畫筆段四四 信札段四六 南下段八十 輝煌段十七 替身段八 涵春段二四 大刀段七九 大車段七 布子段三四 長亭段四三 火索段十三 便宜段二八 禁城段二十 磨鏡段三四 笑聲段七 增印段四七 密謀段三六 活着段八二 敗績段四三 欺壓段六八 放糧段六七 王師段十九 使團段十九 巷戰段八三 老宅段二四 問道段八 寒煙段二 門生段九 茶濃段七 畫具段三四 進攻段四二 營地段十一 扁舟段二八 忠賢段三一 妖書段七 客人段二五 緞子段七三 日月段五四 老李段七 出關段四 煮酒段四十 中興段十九 使團段八八 一席段六五 人心段六七 王師段五六 大定段七八 力量段八 密報段四 回京段八 應泰段四十 血泊段二四 內書段二九 公子段八十 輝煌段二十 牽連段二三 臘梅段六一 三天段二五 借刀段十七 醋意段二九 鬼火段二七 登高段六 內宅段五三 平陽段二八 禁城段七五 大坑段六五 人心段三六 冬雷段四七 遠報段六九 跳梁段十六 報仇段八九 進門段五五 強迫段九 依他段二五 借刀段二二 祈福段二一 紅紙段二一 變徵段二十 沏茶段十七 醋意段二七 御苑段三三 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