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伏虎降龍

萬里車書已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完顏亮

歲月如梭,冬去春來,周而復始.遠處羣山上,積雪初融,山間小溪在薄冰下歡流,數條小溪匯成小河,清澈的河水,沖刷着黑色的河堤.河岸邊連營數裡,旌旗蔽日,鑼鼓喧天,馬嘶陣陣,空中獵鷹翻飛,地下獵犬狂奔。一隊人馬衆星捧月般簇擁着一位金甲黃袍者,呼鷹喚狗,策馬如飛,歡呼着衝入密林的羣山,瞬息間鳥飛兔蹦好不熱鬧。

黃袍者約三十七八歲,裘帽下二目使人不寒而立,那目光好似萬丈深淵,即睿智得能看穿人心,又高傲得目空一切。白麪黑鬚,即有文人的高雅,又有大將的威嚴。腰懸龍泉劍,胯下逍遙馬,面無表情地看着眼前不停掠過的黃兔、野雞,如山般巋然不動。身後八騎黃衫衛士,一字排開,餘者散於山中,趕趕鳥驅獸使之往黃袍者方向逃竄。

突然幾隻梅花鹿逃了過來,閃電般一蹦兒過。黃袍者一擡手,一張金背寶雕弓,已送到手中,與此同時,另一側,一隻金箭已到了手邊。黃袍者雙目盯住一隻巨角雄鹿,拿弓抄箭,驅馬追出,身後八騎如影隨行。梅花鹿羣東一頭,西一轉,繞樹而逃,轉眼已跑出二十多米。黃袍者氣定神閒,目光專注,見鹿越追越遠,立刻彎弓搭箭,一隻金箭破空飛出,直入雄鹿後腦,雄鹿衝出幾步,轟然倒地絕氣而亡。身後八衛士齊聲高呼:“吾皇逐鹿中原,囊括四海。”黃袍者把寶雕弓往後一扔,捋髯大笑。二騎飛出,拔箭載鹿,歡聲陣陣。

突然一陣兒惡風襲來,風中帶着濃重的腥臭味。衆人坐騎像受了驚一般,不聽驅使,轉頭就跑,只有黃袍者的逍遙馬紋絲不動,但四腿狂抖,地下溼了一片,已驚得木立當地。

黃袍者見身後衆將坐騎嚇着這樣,在馬上輕蔑地大笑。但笑聲剛發出,就好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一樣,突然停了下來。只見從密林中跳出二隻身長近三米的斑斕猛虎,一前一後向自己撲來。那額頭的“王”字;如燈的怒眼;血盆的大口;尖利的黃牙,已歷歷在目。

黃袍者身子猛的抖了一下,狠命地策馬加鞭,但逍遙馬卻癱臥下去,他只好向後一跳,在空中抽出龍泉劍,在叫:“衛士,快來救駕!”但身上的黃金甲太過笨重,落地時腳下一滑,摔坐於地。

有隻猛虎一聲咆哮,一口咬住馬脖子,虎牙一合,馬只蹬了幾下腿,就絕氣身亡了。另一隻老虎咆哮着向黃袍者撲了過去,那碩大的頭顱,血紅的舌頭,鋒利的虎牙,撲面的腥臭,已使他一陣旋暈,但他還是猛的坐直身子,瞪目咬牙,雙手握劍,直刺虎頭。

老虎輕輕一躥,躍過他,躲過了這一劍,與此同時虎尾一掃,正打在他的手背上,龍泉劍好似一顆流星,飛了出去。黃袍者捂着火紅的手背,驚恐地看着老虎。

老虎一磨身,得意的一聲咆哮,猛地撲向黃袍者,就在它爪子快抓到黃袍者的一剎那,眼前灰影一閃,一隻不胖不瘦,不大不小,有着許多皺紋的很普通的手,按在了虎頭的“王”字上,並把撲在半空的猛虎,按到了地上。老虎四肢很命地刨着地,虎尾像鞭子一樣橫掃着一切,憤怒的咆哮聲震得人耳骨發顫,轉眼間虎身邊二道深溝,一片狼藉,但虎頭確紋絲未動。黃袍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揉眼細看。只見一箇中等身材,身穿灰布僧衣,光頭受戒的和尚站於自己身前。他微一側頭,見和尚六十上下,圓臉大耳,慈眉善目,嘴角上挑,好似常笑,斑白的鬍鬚飄滿前心,一手成掌立於胸前,一手按在虎頭上,目光慈善地看着咆哮中的猛虎。

突然黃袍者覺得腦後一陣惡風,猛一回頭,只見另一隻老虎,已悄無聲息地撲了過來。黃袍者坐直身子大叫:“大師!小心身後。”但老和尚好似沒聽見一般,仍然微笑地按着虎頭,與自然融爲一體,混然不覺一切。老虎躍過黃袍者,猛地撲向了和尚的後腦,但剛撲到一半,卻落到了地上,只見一個三十左右,瘦骨嶙峋的和尚,抓住了虎尾,硬生生地把老虎揪了回來。緊跟着向身後一甩,把老虎甩出,老虎剛一落地,他已如影般到了老虎身邊,一腳踢在虎腰上,把老虎踢得一溜兒滾,老虎剛一停,要挺起身,他又到了身邊,又是一腳,老虎又一溜兒滾,這就樣踢了十腳,老虎臥着不動了,頭耷拉到地上,鼻孔中噴着粗氣,低低的咆哮着,目光呆滯地躲避着和尚盯向它的炯炯雙目。

正這時,遠處人聲鼎沸,萬馬奔騰,轉眼間,一支近千人的馬隊已到了近前,他們看到了眼前的情況,紛紛彎弓搭箭,齊射撲向黃袍者的老虎,箭如細雨般直射而至,眼看老虎就要被射成刺蝟了。老和尚輕聲念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緊跟着一抓虎頭向身後一扔,老虎飛了出去,正好摔到了另一隻老虎身旁,兩隻老虎像大貓一般低首臥着不動了。老和尚雙手合十,閉目低眉而立,箭如冰雹般砸到了他的腳前,一陣箭風吹動着他的灰布僧衣,他卻紋絲未動。黃袍者已站起身,怒聲大吼道:“狗奴才,不得無禮!”

千人馬隊立刻滾鞍下馬,跪了一地,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奴才護駕來遲,讓吾皇受驚,罪該萬死!”黃袍者一甩袍袖,連看都沒看他們一眼,快步轉到老和尚身尚,抱拳當胸,朗聲道:“神僧有服虎之能,救聯有功,不知神僧出家在那坐名山,法號怎麼稱呼,可否相告?朕要給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老和尚趕緊雙手合十,低眉朗聲道:“老衲悟心,小徙普光,出家在少林寺,本次雲遊天下,普度衆生,偶遇陛下。”

“噢!原來是少林四大名僧之首的悟心禪師,怪不得有服虎之能,朕今日得見高僧真是一大興事,不知高僧能否隨朕到金帳一敘,朕也想聽聽高僧的度化。”金帝誠心相請,目光炯炯地看着悟心。

“陛下誠心相邀,老衲卻之不恭,願隨陛下前往,但請陛下稍候片刻。”說完雙手合十深深一揖,見金帝含笑點頭應允之後,轉身走到普光身邊默默地看着普光,目光中既有着勸誡又有期待,普光直視師傅,堅定地點了點頭,悟心輕聲嘆了口氣,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走到臥着的兩虎前,伸出雙手在它們額頭輕輕拍了拍,老虎順從地低吟着,用額頭蹭着他的手,只見他嘴脣微動輕聲唸了段經文,然後朗聲道:“我佛已寬恕兒等,快回到深山中去吧!不要再動傷人的念頭了。”兩隻老虎好似聽懂了一般,一聲咆哮,同時轉身躍起轉眼間消失在密林深處。悟心在前,普光在後,走到金帝身前,悟心雙手合十道:“陛下,老衲俗事已了,可同前往。”

金帝大喜,對身後一招手,大聲命令道:“爲高僧備馬,回營。”立刻有三匹白龍馬已牽到了三人面前,三人翻身上馬,在衆人的簇擁下衝出樹林,向小溪邊的行帳奔去。

轉眼間,行帳已在眼前。只見行帳部成圓陣,旌旗蔽日,戒備森嚴,一座金頂寶帳居中面立。帳外新打的野味在火堆上“吱吱”地滴着油,帳內歌舞昇平,酒香四溢。大廳內數十名妙齡少女,穿着如紗的舞衣,瘋狂地扭動着婀娜的身段,用最誘人的舞姿,挑逗着人的原始野性。金帝端坐在正中的虎皮盤龍椅上,微笑地看着下面,不時側身向左垂手的悟心、智光舉杯相敬,二僧以茶代酒,頻頻回敬着,但對滿桌的山珍美味,滿帳的如花少女,卻視如無物。相陪的衆文武卻歡聲陣陣,極力迎合着金帝的興致。

金帝見美女佳餚不能動其心,眼珠一轉,向下面一揮手,樂聲立止,舞女紛紛退下,大帳之內立刻鴉雀無聲。他向身旁的士衛一使眼色,立刻有八名士衛擡着兩個沉甸甸的金絲楠木的大箱子,吃力地放到了兩僧的桌前,八名士衛向金帝看了一眼,金帝微微點頭,士衛猛地揭開箱蓋,衆大臣發出了一片驚呼。只見一箱金銀,一箱珠寶,珠光寶器奪人兩目。金元寶放着迷人的黃光;碩大的珍珠反射着耀眼的白光;翡翠寶玉發出五顏六色的柔光。這些光好似把空氣都凝固了,它照着人怦然心動,喜形於色,雙目放光,但二僧卻視如糞土,面無表情地望着金帝。

金帝輕聲嘆了口氣,朗聲道:“二位高僧,救駕有功,這是朕的一點心意,望二位高僧笑納,如有不稱意的地方,直管道來!”

悟心雙手合十高聲道:“阿彌陀佛,謝陛下賜金,但出家人視金銀如糞土,有則施之,無則化之,金銀財寶與我等無用,空墜其身,貧僧觀中都饑民衆多,如陛下一定要賞賜,就請陛下在中都開設粥場,賑濟普天之下的饑民,度萬民於水火吧!”

金帝一拍虎皮盤龍椅高聲道:“好!真是有道高僧,拿下去就按高僧所說在中都大佛寺門口開設粥場,賑濟饑民百日,使天下知朕愛民之心,知高僧普度衆生之念。哈哈!”

悟心禪師趕緊站起弓身道:“老衲替天下饑民謝陛下愛民之心。”

金帝趕緊伸手相攙大笑道:“高僧快快平身,區區小事何足謝哉!寡人自幼排斥陰陽吉凶之術,吉則用之;兇則蔑之,不謾高僧,朕還打罵過京都的少林名僧法寶,想當年,他要離京南下,朝臣盡力挽留,他更是擺足架子要走,卻不走。朕曾召啊!差不多就是諸位吧!”金帝含笑掃視在坐的衆大臣道:“朕指着他們的鼻子罵,聽說你們每次上寺院,他神氣活現地坐上座,你們都恭恭敬敬地坐在兩旁,朕很不以爲然。佛祖本不過是一個小國的王子,他捨棄了富貴榮華,刻苦修行,終於成佛,直至今日受人崇敬。可現在這些燒香拜佛之人卻指望由些撈取個人的好處,真是荒唐透頂。何況當和尚的往往是不第秀才,市井無賴,這些社會閒雜人員混不去了,纔去出家做和尚,要論地位身價,他們還比不上地方芝麻官。只有鄉鎮裡的老太婆,恐怕不久人世,纔去求神拜佛。你們身爲朝廷高官,居然效法愚婦愚民,真是丟臉!朕於是召來了法寶對他說:“你是僧人,要走就走,要留就留,何必謀名圖利,到處張揚!”他竟嚇得雙腿發抖,哆哆嗦嗦地說不出話來。哈哈!”說完目光炯炯地看着悟心。

悟心點頭道:“法寶師叔被陛下杖責二百後,迴歸少林就到達摩洞面壁思過,至今已快七年了。小僧曾問過法寶師叔,他說:“陛下擁有天下,天威所致。””

“哈哈!”金帝一陣兒的狂笑,高聲道:“擁有天下!朕平生有三大志向:一、國家大事都由朕一人決斷;二、率領大軍攻佔鄰國,讓他們的國君跪在朕腳下請罪;三、讓天下最美麗的女人都來做朕的女人。哈哈!”笑聲在大帳中迴盪,羣臣的附和聲不絕於耳。

悟心掃視了一眼羣臣道:“陛下現在擁有天下,大權在手,美人在懷,平生志願已了了吧!”

“大師所言詫異!今天下還有四主,南方有宋,東方有高麗,西方有夏,若能一統,平生志願才了,朕現已提師百萬,鞭之揮處,南方定已,以得勝之師,輕點二將率之,則東西平已。朕將立馬吳山,成天下之主!”金帝氣呑山河,雄心萬丈。

悟心剛要張口相勸,從帳外快步走進一老臣,跪拜於地道:“皇太后聽說皇上打獵受驚,特遣臣前來看望,皇上有何異樣否?”

金帝看了一眼他道:“原來是太醫祁愛卿啊!朕已經沒有事了,你回覆母后,讓她老安心!宴會後朕再去給母親大人請安。”

祁宰跪於當地應了聲“是”,但並沒有走,金帝一皺眉問道:“愛卿還有事嗎?”

祁宰看了一眼金帝,叩頭高聲道:“臣有一言,悶在心已多時,不吐不快。臣觀陛下,病不在外而在內;不在身而在氣;不在眼前但不遠矣!”

金帝一愣道:“聽祁愛卿之意,朕病不輕啊!說來聽聽。”

祁宰跪直身子朗聲道:“國朝之初,祖宗以有道伐無道,曾不十年,蕩遼戡宋。當此之時,上有武元、文烈英武之君,下有宗翰、宗雄謀勇之臣,然猶不能混一區宇,舉江淮,巴蜀之地,以遺宋人。況今謀臣猛將,異於曩時。且宋人無罪,師出無名。加以大起徭役,營中都,建南京,繕冶兵,調發軍旅,賦役煩重,民人怨嗟,此人事之不修也。熒惑伏於翼軫。已歲自刑,害氣在揚州,太白未出,進兵者敗,此天時不順也。舟師水涸,舳艫不繼,而江湖島諸之間,騎士馳射不可驅逐,此地利不便也。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我,不如收兵。罷役,通和南宋,則天下安矣!……”

“不許說了!祁宰你好大膽呀!敢在朕面前胡言亂語,亂朕軍心,何爲天時、地利、人和!天時虛也,地利人用也,人和朕一念之間也,順朕者生,逆朕者亡。來人呀!把祁宰這個瘋子推出去殺了!”金帝滿臉殺氣,聲嘶力竭地吼着。

祁宰面不改色,大義凜然地直起了瘦弱的身板,站了起來,花白的鬍鬚飄滿胸前,目光堅毅地直視金帝含淚高聲喊道:“陛下!聽臣一言吧!不要伐宋,收兵罷役吧!臣都是爲天下蒼生,爲陛下呀!如不聽臣言,到時衆叛親離,悔之晚已啊!”

金帝不耐煩地揮了一下手恕聲道:“快推下去,先割了舌頭,再斬首,首級掛在中都南城門上示衆,然後抄了他的家,誅其九族,誰要再敢提罷兵之事,這就是他的下場。”金帝環視大帳,羣臣害顏。

祁宰無奈地搖了搖頭,兩行混淚奪眶而出,他毅然轉身,不用衛士推,就自縛帳外刑場,立而不跪。聲嘶力竭道:“陛下,自古忠言逆耳,臣一片忠心,天日可見,朝朝有死諫之臣,臣願做本朝死諫之臣,望臣的血,能洗刷陛下之危呀!”

金帝看也不看,不耐煩地咆哮道:“還等什麼,快快行刑!”只見冷光一閃,紅光迸濺,一顆血淋淋的無舌人頭,用金盤盛到了金帝面前。

金帝重重地出了一口氣,高聲道:“傳令下去,全國凡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子都要入伍,編神策、神威、神捷、神銳等32軍,兵分四路,大舉攻宋,朕親率東路,自南京,經壽春,渡淮河,過長江,直進臨安。”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悟心雙手合十,低聲道。

“大師,朕說的有什麼不妥嗎?”金帝滿臉殺氣,怒目道。

悟心略一沉思心道:“金帝伐宋心意已決,利令至昏,勸也無用,妄死無意,不如勸其善待天下蒼生,救萬民於水火。”於是朗聲道:“陛下要一統天下,使天下永罷刀兵,本是件造福萬民的好事,不知陛下有無必勝的信心呢?”

金帝一陣兒狂笑道:“朕有百萬雄兵,立馬吳山,南宋小兒羸弱之至,偏安一域,朕取之如囊中之物!”

悟心道:“不知陛下要一個富饒的江南,還是一個火光沖天,屍橫遍野,滿目瘡痍的江南呢?”

金帝不假思索道:“當然是富饒的江南了!”

悟心會心地一笑道:“那就請陛下,現在就視江南如本土吧!”

金帝略一沉思,點頭高聲道:“大師所言極是,傳令下去,嚴明軍紀,將所佔之地視爲自己的領地,愛護子民,所過之處,不殺人、不放火、不搶財物,爲令者斬!”

悟心、普光同時站起,悟心道:“老僧還有要事,就此別過,願陛下話復前言,愛護江南百姓,使天下蒼生,早日脫離苦海。”

金帝忙站起道:“高僧之言,朕會牢記的,朕言出如山,請高僧放心。朕與高僧甚是投願,不如高僧師徒就留在朕身邊,做護國法師吧!朕也好日日求教高僧。”

悟心雙手合十道:“不信海誓與山盟,富貴榮華也是空。男歡女愛黃梁夢,青燈黃卷度此生。老衲本是跳出紅塵之身,今已破戒多時了,還請陛下不要難爲老衲了。”

金帝見悟心去意已決,深深地嘆了口氣道:“高僧直意要走,朕也不強留,如有難事,直管找朕,朕定全力幫之,來呀!拿朕金牌一面,賜於高僧,天下皆知,見金牌如見朕面,高僧善存之,此次分別,不知何時再見,朕送高僧一程吧!”說着就要走過來相送。

悟心雙手合十低聲道:“阿彌陀佛,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陛下怎被俗禮所困呢!金牌乃陛下的一片真心,卻之不恭,老衲受領了,如與陛下有緣自會相見,還是就此別過吧!”

金帝深情地看了一眼悟心道:“高僧言已到此,就請上路吧!朕目送高僧上路就是了。”

悟心謝過金帝,帶着普光,拿起金牌,悄然出帳遠去,轉眼間消失在視野中。

第二章 伏虎降龍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章 少林方丈第三十二章 羣雄聚會(下)第九章 易筋初成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二十二章 丐幫幫主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九章 易筋初成第三十七章 平定叛亂(中)第十八章 初入中原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十四章 盛情難留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十三章 再救天嬌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二十一章 天下形勢第十七章 迎娶新娘(下)第十六章 迎娶新娘(中)第二十八章 鉅鹿鐵拳門(下)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十九章 反劫山寨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二十一章 天下形勢第二十章 玉女宮主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二十九章 重返草原第三十六章 平定叛亂(上)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九章 易筋初成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十七章 迎娶新娘(下)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二十四章 怒闖鬼王宗(下)第三十三章 破鏡重圓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八章 關門弟子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二十六章 再見恩師第二十六章 再見恩師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十三章 再救天嬌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十七章 迎娶新娘(下)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二十章 玉女宮主第三十章 羣雄聚會(上)第三章 少林方丈第二章 伏虎降龍第三十三章 破鏡重圓第二十三章 怒闖鬼王宗(上)第十章 初見天嬌第三十四章 盛情難留第二十三章 怒闖鬼王宗(上)第十八章 初入中原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十六章 平定叛亂(上)第二十九章 重返草原第十八章 初入中原第十二章 初救天嬌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十五章 迎娶新娘(上)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一章、雪夜悽魂第四章 少林秘籍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十二章 初救天嬌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二十八章 鉅鹿鐵拳門(下)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三章 少林方丈第二章 伏虎降龍第二十八章 鉅鹿鐵拳門(下)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二十三章 怒闖鬼王宗(上)第二十二章 丐幫幫主第九章 易筋初成
第二章 伏虎降龍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章 少林方丈第三十二章 羣雄聚會(下)第九章 易筋初成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二十二章 丐幫幫主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九章 易筋初成第三十七章 平定叛亂(中)第十八章 初入中原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十四章 盛情難留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十三章 再救天嬌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二十一章 天下形勢第十七章 迎娶新娘(下)第十六章 迎娶新娘(中)第二十八章 鉅鹿鐵拳門(下)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十九章 反劫山寨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二十一章 天下形勢第二十章 玉女宮主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二十九章 重返草原第三十六章 平定叛亂(上)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九章 易筋初成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十七章 迎娶新娘(下)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二十四章 怒闖鬼王宗(下)第三十三章 破鏡重圓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八章 關門弟子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二十六章 再見恩師第二十六章 再見恩師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十三章 再救天嬌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十七章 迎娶新娘(下)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二十章 玉女宮主第三十章 羣雄聚會(上)第三章 少林方丈第二章 伏虎降龍第三十三章 破鏡重圓第二十三章 怒闖鬼王宗(上)第十章 初見天嬌第三十四章 盛情難留第二十三章 怒闖鬼王宗(上)第十八章 初入中原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十六章 平定叛亂(上)第二十九章 重返草原第十八章 初入中原第十二章 初救天嬌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十五章 迎娶新娘(上)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十一章 少林武功第七章 血染書院第一章、雪夜悽魂第四章 少林秘籍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五章 嵩陽書院第十二章 初救天嬌第三十五章 朝朝暮暮第十四章 八馬之緣第二十八章 鉅鹿鐵拳門(下)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三十一章 羣雄聚會(中)第三章 少林方丈第二章 伏虎降龍第二十八章 鉅鹿鐵拳門(下)第二十七章 鉅鹿鐵拳門(上)第二十五章 鏢行天下第二十三章 怒闖鬼王宗(上)第二十二章 丐幫幫主第九章 易筋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