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守成

接下來,兩人探討了一下關於晉國的治理見解,鎮江侯也不做作,有什麼說什麼,說了很多他自己的治國見解,陸七不時的請教,卻是知道了很多朝廷官吏設置的用途,在之前,陸七對江寧唐國朝廷的各級官吏,只是知道一些六部大官。

中午,陸七在蕭府吃飯,一起吃飯的人很少,只有老夫人,鎮江侯和鎮江侯的夫人,也就是江寧蕭妃的母親,可以說,是一次簡單而又溫馨的家宴。

午後,離開蕭府的陸七又去秘見了冷戎和佟縣丞,在柳明酒樓,三人在一起親近的交流着信息,佟縣丞在知道了晉國的現狀後,驚的立刻拘謹了很多,冷戎卻是非常的愉悅。

陸七自佟縣丞口中,瞭解康化軍的情況,以及池州如今的反應,佟縣丞回答說,如今康化軍就剩兩萬軍了,他的侄子佟光還在康化軍,據佟光來信說,馬大人已然在悄悄的準備了跑路,馬府在打算將大量的財物運離池州。

自從聽說宇文氏造反佔據了饒州,池州如今是人心惶惶,石埭縣因爲蕭府和陸氏的不動,所以走離的大戶不多,而青陽縣和貴池縣卻是走了很多大戶,幾乎都是去了東面。

陸七聽了後,吩咐冷戎做好打劫的準備,他會調來三千軍給冷戎聽用,將馬大人要運走的財物,以及走離的大戶給劫了,用於補充了軍需,陸七的五萬大軍,無法再用了晉國給養,而石埭縣這裡,陸七於目前的想法,是盡力的守禦。

陸七回瞭望江堡,第二天又去秘密拜訪了楊家大兄,在一起親近後,陸七就回去了家宅貓了起來,等着唐國朝廷的迴音,同時也暗中將自己的想法,書信知會辛琴兒,讓辛琴兒靈活的接受,儘量的快些建立起晉國的朝廷統治。

足足過去了十五日,唐國朝廷纔來了迴音,陸七得知後很是意外,他的五萬軍竟然歸屬爲了寧國軍,陸七出任寧國軍都虞侯,就統帥五萬軍駐紮去歙州的祁門縣,祁門縣就在石埭縣之南,也是通往饒州的門戶之一。

搖身一變竟然又成了寧國軍都虞侯,陸七很無語,不過很快蕭氏就送來了信息,他能夠成爲了寧國軍都虞侯,是蕭知禮暗中讓人建議的,唐國朝廷在知悉了西部驚變後,立刻陷入了驚亂,李國主下旨大肆拿人,凡是與宇文氏有關的官員都遭了殃,而戶部侍郎卻是先一步脫逃離開了江寧。

因爲宇文氏的造反,使得之前對陸七的指罪成了一個笑話,不久陸七和新任鎮撫使的上書到了朝廷,對於陳述的軍力情況,李國主這一次沒有繼續堅持換了陸七。

不過怎麼歸屬陸七的五萬軍,李國主讓朝臣說話,吏部尚書建議再立吳城軍,李國主沒有答應,原來的三千吳城軍,如今已然變成了京軍之一的龍旗衛。

兵部郎中在蕭知禮事先的指示下,適時出頭,建議歸屬了寧國軍,言寧國軍如今就剩下了兩萬在鎮守邊境,雖然晉國友好,但也不能不防,而且越國的衣錦軍還在,難保不會乘虛進襲唐國。

而讓陸七的五萬軍歸屬了寧國軍,一是能夠駐紮了歙州,防禦了晉國和宇文氏叛賊,二是陸七的五萬軍既然都是降卒,那就不宜放在了池州腹地,放去了歙州,能夠了防患未然,李國主聽了覺得有理,准奏後,任命陸七再次成爲了寧國軍都虞侯。

蕭氏的意思是,讓陸七成爲了寧國軍都虞侯之後,就能夠了王治晉國,蕭氏認爲,值此晉國初立的關鍵時期,必須要有了陸七的親政國事,另外陸七駐紮在了歙州,一旦有什麼不利,能夠及時的回去了晉國。

不過蕭知禮建議,過段時日,陸七可以上書請求去江寧述職探親,蕭知禮言,如今在江寧任何對陸七不利的流言,根本沒人相信了,也沒有人敢了流言,否則就是宇文氏的同黨,過些時日求去江寧探親,能夠讓李國主去了很多的疑心,而因爲五萬軍力的不穩事實,使得李國主也不敢對陸七起了殺心,如今的李國主經受了很多打擊,明顯憔悴了。

還有,右相韓熙載大人病重了,據說可能熬不到了春天,如今朝廷政事堂理事的,是左相湯大人,湯大人與蕭氏多有不和,只怕日後蕭氏在朝中行事,會多有了阻礙。

陸七離開了望江堡,在妻妾不捨的望送下,回了邊界軍營,在知會了林仁肇和朱令贇之後,拔營去了歙州祁門縣。

蕭知禮的信中,已然告訴了陸七,林仁肇沒有向朝廷上書彈劾他,朱令贇是否密告不知道,不過朱令贇應該不會了上告陸七,如今池州防禦的情形,內訌的結果會是一損俱損。

還有李國主已然抽調駐紮金壇的三萬軍力,去池州歸屬朱令贇成爲鎮南軍,朱令贇明顯是聖眷在身,很得李國主的信任倚重。

陸七率軍抵達祁門縣時,長沙府那裡的戰事軍報抵達了,顧將軍稟報說,魏國確實是存心與晉國合作,出軍二十萬猛攻長沙府東城門,顧將軍也是領軍二十萬,負責進攻長沙府西城門。

攻城中,長沙府的楚王拒絕投降,用守城的二十多萬軍力堅守,多次的使人突圍傳令南方,意圖調來南越一帶軍力救援,只是一招失利,步步失利,楚國在衡州的大敗,使得楚國由軍力強大急劇的變弱,晉國在南方完全的佔據了主動,分割了南越一帶與長沙府的聯繫。

連續攻城十二日後,西城門的楚軍突然叛變歸降了晉國,使得長沙府城破,楚王在城破後自殺,顧將軍守約的退離長沙府,在潭州中部駐紮大軍,魏國也守約的沒有進襲,各自依約的頓兵守望。

顧將軍軍報,攻擊長沙府損兵三萬,受降八萬楚軍,俘獲楚國太子和部分朝臣勳貴,俘獲楚國後宮兩千女人和一千多太監,都已押去了晉安府,另建議潭州的一半歸屬朗州治下,建議在朗州建立軍府。

陸七回復准奏,在朗州建立潭雲軍府,顧將軍爲軍府大帥,負責防禦朗州以南至衡州和敏州的防禦,澧州防禦歸屬江陵軍府,衡州和敏州以南至南越門戶一帶,建立靜江軍府,由安國侯徐明任職大帥。

贛州的廣昌軍府大帥由張戟復任,在贛州依舊會屯駐重兵,負責支援晉安府和西邊州域,而且軍府大帥只能節制戰軍,地方官兵是不歸節制的,所以所謂的防禦地盤,大小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能夠節制了多少軍力。

對於進攻南越一帶,顧將軍給出了保守建議,建議暫時不攻,顧將軍言,魏國之所以選擇與晉國聯合滅楚,最大的原因就是晉國是新立,魏國與晉國都存在一個歸治的危機,都需要了時間理順內政。

但如果晉國調兵去進擊南越一帶,那就不能保證了魏國會守約的觀望,晉國如今獲得的疆域太多了,而晉國的軍力卻是降卒太多,疆域的擴大,必然得留了軍力鎮守,獨鎮一地的軍力,很容易生了叛心,一旦有叛變的,就可能引發了連鎖反應,所以晉國不能再讓戰線拉的太長,應該知足的轉爲治政,等內製穩定了,再圖南越不晚。

顧將軍的建議深合陸七之心,他也知道不能夠再吞下去了,再貪吃就會撐死了晉國,後果是成也降卒,敗也會是降卒,陸七回應了顧將軍的建議,下令停止進軍南越一帶,軍力轉爲防禦,集結駐紮的開始整軍。

第97章 啓程第34章 周大帥第143章 籌功第18章 拜祭第197章 楊延昭第28章 林小蝶第96章 驚心第31章 放糧第197章 楊延昭第44章 喜歡什麼第103章 攏心第8章 相見第104章 世家第61章 桃花運第21章 君忌亦非禍第88章 心戰之霸第152章 敢言第117章 告狀第140章 雁棲府第94章 陷難第59章 豔女綠娥第74章 爭面子第95章 人生觀第177章 團聚第23章 附屬之國第37章 蝶舞第84章 伴行第20章 親聊第84章 老臣之憂第73章 上位者第160章 治楚第39章 訓軍第138章 魚氏第81章 運籌第73章 王權第10章 妹妹小妍第89章 沙州第142章 趙普第25章 見解第95章 人生觀第28章 林小蝶第112章 傳功第92章 應邀第3章 好逑之心第124章 西風樓第133章 安置第126章 貢生第54章 尊往昔第171章 北方戰略第197章 楊延昭第211章 戰吐蕃第130章 榮歸的人第29章 試武第175章 巡遊第109章 承諾(二)第117章 詭異交易第78章 信仰第99章 逃歸第103章 攏心第27章 尋親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27章 直薦第95章 人生觀第26章 屬將第8章 絕殺第58章 句容縣之戰(三)第118章 回石埭第207章 大奸第135章 陳平之言第41章 軟硬兼施第47章 營中話第205章 徐鉉第45章 面君陳情第68章 流求島(二)第148章 拜祭第124章 老虎第81章 常州大戰(九)第88章 狡兔三窟第56章 拔將第85章 當年第89章 沙州第102章 兄弟言第129章 對付第6章 伯父第32章 捉魚第27章 慈明宮第115章 放飛第148章 拜祭第78章 信仰第27章 軍人情誼第38章 稱王第115章 糧之暗戰第41章 守城第216章 帝術第39章 求詢第34章 惜音第19章 憫心第104章 世家第39章 求詢第52章 伐謀
第97章 啓程第34章 周大帥第143章 籌功第18章 拜祭第197章 楊延昭第28章 林小蝶第96章 驚心第31章 放糧第197章 楊延昭第44章 喜歡什麼第103章 攏心第8章 相見第104章 世家第61章 桃花運第21章 君忌亦非禍第88章 心戰之霸第152章 敢言第117章 告狀第140章 雁棲府第94章 陷難第59章 豔女綠娥第74章 爭面子第95章 人生觀第177章 團聚第23章 附屬之國第37章 蝶舞第84章 伴行第20章 親聊第84章 老臣之憂第73章 上位者第160章 治楚第39章 訓軍第138章 魚氏第81章 運籌第73章 王權第10章 妹妹小妍第89章 沙州第142章 趙普第25章 見解第95章 人生觀第28章 林小蝶第112章 傳功第92章 應邀第3章 好逑之心第124章 西風樓第133章 安置第126章 貢生第54章 尊往昔第171章 北方戰略第197章 楊延昭第211章 戰吐蕃第130章 榮歸的人第29章 試武第175章 巡遊第109章 承諾(二)第117章 詭異交易第78章 信仰第99章 逃歸第103章 攏心第27章 尋親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27章 直薦第95章 人生觀第26章 屬將第8章 絕殺第58章 句容縣之戰(三)第118章 回石埭第207章 大奸第135章 陳平之言第41章 軟硬兼施第47章 營中話第205章 徐鉉第45章 面君陳情第68章 流求島(二)第148章 拜祭第124章 老虎第81章 常州大戰(九)第88章 狡兔三窟第56章 拔將第85章 當年第89章 沙州第102章 兄弟言第129章 對付第6章 伯父第32章 捉魚第27章 慈明宮第115章 放飛第148章 拜祭第78章 信仰第27章 軍人情誼第38章 稱王第115章 糧之暗戰第41章 守城第216章 帝術第39章 求詢第34章 惜音第19章 憫心第104章 世家第39章 求詢第52章 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