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見上官

在祁門縣駐紮後,陸七故意的將三萬軍裡駐紮去了婺源縣,婺源縣在祁門縣之南,與衢州的開化縣毗鄰,衢州卻是晉國的疆土。

不過陸七駐紮婺源縣之前,還是使人問過了歙州的刺史,問婺源縣那裡用大軍防禦嗎?歙州刺史能夠說不用嗎,寧國軍的駐防,其實歙州刺史是不能夠干涉的。

婺源縣有一條婺水,所以婺源縣的農事比祁門縣好了很多,不過婺源縣卻是主要產茶,以及出產很有名的硯臺,名龍尾硯,那可是供給富貴之人的寶貝,唐國的重文,更讓龍尾硯價值昂貴。

陸七大軍剛駐紮在婺源縣,婺源縣令就討好的禮送了一件龍尾硯,陸七也才知道了婺源縣都出產什麼,他關心的是糧食,可是婺源縣令卻是爲難的告訴他,婺源縣主要產茶,無法供給了軍糧。

陸七聽了沒有爲難婺源縣令,能夠產茶,那軍糧和軍餉也就有了,他可以將茶葉賣給了晉國商人,換來了銀子買糧,當即就告訴婺源縣令,他可以負責賣茶葉,得到的部分銀子,算是歙州給養了寧國軍。

婺源縣令聽了大喜,如今西部災荒和戰亂,使得婺源縣的茶葉嚴重的滯銷,茶葉又當不得糧食果腹,所以很多民戶請求明年改種糧食,茶地改種糧食,那是很無奈的敗家了。

婺源縣令走後,陸七將收茶與晉國交易的事情,交給了兩個近衛負責,他啓程去往宣州拜訪寧國軍本營,他也不知道寧國軍本營,是什麼人留守。

兩日後,陸七抵達了寧國縣的本營,如今的寧國軍被抽走了大半軍力,有四萬駐紮去了金壇縣,但金壇縣的長蕩湖之南,原本就駐紮兩萬寧國軍,如今四萬寧國軍在了金壇縣,也不知道還是不是寧國軍號。

一到寧國節度使大營,陸七的第一感覺就是營裡冷清,守營門的寧國將士看了陸七的任職公文,才恍然認出了陸七,寧國軍都知道陸七名字,但見過陸七的還屬少數。

門將進去稟報,陸七就問守門的將士,結果讓他非常的意外,原來楊鯤竟然不在寧國軍了,被李國主轉任了兵部侍郎,如今新任的寧國軍節度副使,名李巖,原本是京城右羽林衛中郎將,寧國軍的節度使行軍司馬,已然去了金壇縣統帥四萬寧國軍,歸屬了英王和皇甫繼勳節制。

李巖,陸七是不認識的,對於楊鯤不在了寧國軍,讓陸七有些失落,他本想指望楊鯤能夠幫他實際統帥了五萬軍,而他好溜邊的跑去了蘇州看看,沒有了楊鯤的遮掩,若是寧國軍有人去了婺源縣見他,見不到就容易引起了質疑。

陸七又問起了唐國太子,知道了唐國太子還在寧國軍的大營,一直的沒有回去江寧,李國主也沒有來旨意令了太子返回。

陸七皺眉思索,楊鯤被調回江寧任職了兵部侍郎,而原本的兵部侍郎是榮昌的父親,難道李國主又開始拿下了榮氏?

“將軍大人,屬下想問一事。”陸七猜度中,被他問話的隊正恭敬回問道。

“哦,你說。”陸七微笑迴應道。

“屬下想知道,如今常州那裡被江陰張氏佔據了,那以後在常州的賞功田,是不是會有了變化呀。”隊正有些拘謹的問道。

陸七聽了平靜,淡笑道:“如果你現在沒有失去了常州的賞功田,那日後應該不會失去。”

“屬下只是擔心,日後若是發生了戰事,張氏會奪了我們的田地。”隊正擔憂道。

“本將覺得,如果你的親人在常州,那就是起了戰事,張氏也不會豪奪了你們親人的田地,因爲那些田地是有主人的,張氏若是豪奪,就會付出了出爾反爾的代價。”陸七平和的回答道,卻是暗含了隱喻。

隊正似懂非懂的點頭,道:“大人能夠這麼說,屬下能夠安心很多了。”

陸七淡然笑了,平和道:“你不用擔心的,日後幾年內,唐國很難與常州起戰的,江陰張氏的實力不足以進襲唐國,而唐國也很難主動的進攻了常州,唐國如今最大的威脅還是周國。”

“可是屬下覺得,晉國也是很可怕的,晉國已然戰敗了越國,聽說晉國已然擁兵了百萬。”隊正擔憂道。

“晉國就是擁兵了百萬,也不會輕易進攻唐國的,晉國的弱點是人心不穩,而我們唐國立國了幾十年,人心是穩定的,雖然我們失去了西部,但西部原本就因爲了越國的入侵,而與朝廷隔了心。”陸七平和解釋道,一派維護唐國的態度。

隊正默然點頭,明顯的不怎麼認同陸七所言,陸七看在眼裡豈能是不明白,如今唐國接連的受了戰敗的打擊,再加上李國主在軍事上的失誤,已然嚴重削弱了唐國軍力的信心,對一個國家而言什麼最可怕,是人心的失望。

“怎麼?你認爲我說的不對嗎?”陸七平和問道。

隊正一驚的看了陸七,看見了陸七溫和的眼睛,他猶豫一下,輕聲道:“大人,請恕屬下無禮,大人認爲,如果晉國或越國的衣錦軍進襲來了,我們能夠抵擋嗎?如今在這裡守禦的,只有兩萬軍了。”

陸七默然,過了一會兒才道:“你說的事實,但卻是不應該說,本將當沒有聽過。”

“是,謝大人。”隊正惶然低頭軍禮迴應。

又過了片刻,陸七看見了大營裡走來了一羣將士,最前之人身穿金甲,似乎是節度副使親自出迎了陸七。

到了營門,出迎的帥將微笑的看向了陸七,陸七已然看清了來人,是一位年約四十的威武人物,劍眉虎目,身材魁梧,走路挺拔,明顯是位軍武矯健。

“屬下陸天風,拜見節度副使大人。”陸七軍禮恭敬見禮。

“呵呵,陸將軍多禮了,吾卻是出來的遲了。”節度副使爽朗說道。

“應該是屬下入營拜見的。”陸七微笑迴應,場面話他也會說。

“呵呵,陸將軍請入營吧。”節度副使笑道。

陸七點頭邁步,進入了寧國軍節度使大營,節度副使邊走邊道:“吾名李巖,卻是久聞陸將軍的威名了。”

“屬下是薄有名聲,但還是初出茅廬的後進而已,只是逢得時機纔有了所爲,聽說大人原本是羽林衛中郎將的。”陸七微笑迴應。

“呵呵,吾的中郎將,是一年年熬上去的,不值得誇。”李巖爽朗的迴應道。

“大人謙虛了,國主陛下用人,還是很重視能力的。”陸七回應道。

李巖一笑沒有迴應,一起進入了帥府,入廳落座後,陸七問道:“屬下冒昧問一句,大人是什麼時候離開京城的?”

“十日前離開的,朝廷那裡發生了很多變故,與宇文氏和榮氏有關的官吏,都被拿下入獄了,據說戶部侍郎脫逃,兵部侍郎榮劍則被拿獲入獄,所以楊鯤大人被調任了京城的兵部侍郎。”李巖回答了很多。

陸七皺眉道:“榮氏背叛唐國了嗎?屬下怎麼沒有聽說過。”

“聽說榮國公是叛投了宇文氏。”李巖回答道。

陸七默然點頭,又聽李巖道:“吾聽說陸將軍與榮氏是不和的。”

陸七點頭,道:“是不和,不過屬下在南昌府時,南昌府的軍糧卻是靠了榮氏供給的,所以在國事上,榮氏是出過大力的,朝廷如今能夠拿獲了榮劍,那就說明了,榮氏是沒有投降宇文氏之心的。”

李巖點頭,不過又道:“榮氏已然是完了,朝廷是很難放過的。”

第95章 叛亂第47章 翁婿第102章 據荊州第147章 聽音第109章 承諾(二)第33章 向前?向後?第115章 糧之暗戰第158章 分封之義第170章 離開一齣戲第126章 舉薦第103章 征戰第91章 表心跡第75章 千牛刀第90章 密談第12章 寧兒第68章 流求島(二)第3章 好逑之心第7章 情義第57章 言商第53章 真正的圖謀第27章 軍人情誼第4章 國窮第65章 對叛第55章 戰況第15章 總鏢頭第116章 籠絡第74章 爭面子第122章 先天功缺陷第171章 北方戰略第130章 榮歸的人第63章 軍變第72章 福州之變第103章 征戰第161章 論國第149章 應變而變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105章 將封侯第17章 想見第30章 進言第4章 軍制第221章 爲夢立傳第13章 良宵苦短第38章 韋雙兒第124章 宋府第136章 暖亭教子(二)第96章 驚心第87章 以逸待勞第17章 武威第127章 先機第216章 帝術第118章 今昔之別第120章 脅迫第119章 教坊第66章 賞功化契第44章 亡羊不補第24章 石守信第130章 匪事第158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清風酒樓第112章 隱帝第137章 敘舊第14章 家事第42章 驚心第12章 馬行街第25章 策略第49章 理念第161章 論國第113章 求升第43章 文華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97章 奇襲蘇州(三)第26章 老虎第93章 危第44章 唐皇第94章 陷難第117章 拿兇第70章 奪會州第76章 真假使者第38章 稱王第59章 上書與廟堂第58章 戰之意義第29章 謀外勢第54章 尊往昔第119章 教坊第67章 流求島第17章 懼外壓內第18章 再臨蕭府第98章 見機第145章 花燭第56章 納諫第136章 兄弟第129章 對付第55章 戰況第168章 陷成都第132章 佈局?第85章 當年第106章 主動權第89章 挑撥第102章 兄弟言
第95章 叛亂第47章 翁婿第102章 據荊州第147章 聽音第109章 承諾(二)第33章 向前?向後?第115章 糧之暗戰第158章 分封之義第170章 離開一齣戲第126章 舉薦第103章 征戰第91章 表心跡第75章 千牛刀第90章 密談第12章 寧兒第68章 流求島(二)第3章 好逑之心第7章 情義第57章 言商第53章 真正的圖謀第27章 軍人情誼第4章 國窮第65章 對叛第55章 戰況第15章 總鏢頭第116章 籠絡第74章 爭面子第122章 先天功缺陷第171章 北方戰略第130章 榮歸的人第63章 軍變第72章 福州之變第103章 征戰第161章 論國第149章 應變而變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105章 將封侯第17章 想見第30章 進言第4章 軍制第221章 爲夢立傳第13章 良宵苦短第38章 韋雙兒第124章 宋府第136章 暖亭教子(二)第96章 驚心第87章 以逸待勞第17章 武威第127章 先機第216章 帝術第118章 今昔之別第120章 脅迫第119章 教坊第66章 賞功化契第44章 亡羊不補第24章 石守信第130章 匪事第158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清風酒樓第112章 隱帝第137章 敘舊第14章 家事第42章 驚心第12章 馬行街第25章 策略第49章 理念第161章 論國第113章 求升第43章 文華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97章 奇襲蘇州(三)第26章 老虎第93章 危第44章 唐皇第94章 陷難第117章 拿兇第70章 奪會州第76章 真假使者第38章 稱王第59章 上書與廟堂第58章 戰之意義第29章 謀外勢第54章 尊往昔第119章 教坊第67章 流求島第17章 懼外壓內第18章 再臨蕭府第98章 見機第145章 花燭第56章 納諫第136章 兄弟第129章 對付第55章 戰況第168章 陷成都第132章 佈局?第85章 當年第106章 主動權第89章 挑撥第102章 兄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