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顧忌

曹王走後,趙匡胤對江寧的部分勳貴和官員做了清洗,獲取了大量財物,他是大軍統帥,想要獲得軍心崇敬和穩定,也是要用大量財力的犒勞。

屬於陸天風的產業和家宅,趙匡胤特意使出心腹去搜查了一番,但名義是出於保護,搜查中對所有財物秋毫不犯,只是對人口做了記錄,之後還留了將士守護。

對於陸天風,趙匡胤不得不有所顧忌,不想爲些平常事而引起藉口性的麻煩,他來到江南數月,聽的最多的就是陸天風的事情,當然,也是他有意的吩咐了探查。

心腹將官回來了,稟報道:“大帥,陸天風的家宅,確實沒有了任何的直系親人,也沒有找到什麼有用的文書。”

趙匡胤點頭,道:“陸天風的那座府宅,你令人制成新匾,書‘石國公主府’。”

心腹將官一怔,隨即恭應,但又道:“大帥,我們得到的信息,應該是能夠罪陷了陸天風不利,大帥不打算告發嗎?”

“你看看這個。”趙匡胤自文案裡抽出一個文書,心腹忙上前主動接了。

打開看了一下後,擡頭驚道:“這個陸天風,竟然在河西擁有了十六萬軍力,其中有近四萬的騎兵,大帥,這軍情可能嗎?”

“是匡義探查的,不過現如今,朝廷也應該是知道了。”趙匡胤平靜道。

心腹將士怔怔點頭,道:“這個陸天風,卻是真的厲害。”

趙匡胤點頭,道:“朝廷爲什麼會準置了河西都護府,主因就是怕迫反了陸天風,河西之地對大周而言,易守難攻,若是迫反了陸天風,對大周的打擊是很大的。”

心腹將官點頭,道:“這麼說,我們探查到的信息,已然用不上了。”

“就是陸天風沒有進據河西,我們的告發也不會得了結果,皇帝起用陸天風,並且縱容的讓陸天風在西部擁軍壯大,目的就是需要形成新的勢力牽制。”趙匡胤說道。

心腹將官點頭,但又道:“但我們得到的信息,是陸天風已然是晉國的吳王,封王乃是大忌,若是讓朝廷知道了,必然會猜忌了陸天風。”

“陸天風的事情,不能由我們明面去告發,我們的告發,會有了挑撥離間的含義,一旦陸天風造反,那就會成爲了我們的一種罪過,而且就算陸天風是投降了晉國,但他已然是歸降了大周,由唐國之臣投降大周,與由晉國之臣投降大周,沒有太大的詬病。”趙匡胤說道。

心腹將官點頭,趙匡胤又道:“將那個魚氏來人殺了。”

心腹將官一怔,道:“大帥,那個人是杭州魚氏使來的,杭州魚氏願意歸降了我們,留着,應該對進軍晉國有利。”

“那個人的話難以取信,他說陸天風就是晉王,可是我們的人,卻是探得晉王出巡去過荊州,在荊州因軍功賜封了一個郡王,又在一月前,於福州祭天冊立了太子,之後又去了楚地親征南越,我們的人說陸天風與晉王,曾經在建州結爲過兄弟,之後被封爲了吳王,依你看,那個更值得取信?”趙匡胤說道。

心腹將官想了一下,道:“可能是杭州魚氏,將陸天風與晉王陸炳弄混了,根據信息,以前陸天風爲唐國送婚使去建州時,是曾經冒充過晉王與楚軍作戰,所以晉國有很多的傳言,說陸天風是晉王,但陸天風若是晉王,怎麼可能膽敢離開了晉國,不說危險,就是晉國之內的形勢,也容不得一國之主離開,晉王若是不在,豈不是大權會被了別人篡奪。”

趙匡胤點頭,道:“傳言是不能當真的,因爲傳言是犀利的無形屠刀,最容易造成了人心的動盪,本軍爲什麼要殺那個魚氏來人,就是不想引起了人心猜疑。”

心腹將官一怔,道:“那個人會引起了人心動盪?”

趙匡胤點頭,道:“陸天風如今是大周駙馬,河西都護,官封大將軍,如果我們留下了魚氏來人,那就表示本軍是相信了來人的言語,或者會讓人覺得,本軍想對付了陸天風。”

心腹將官一怔,遲疑一下欲言又止,趙匡胤又道:“不要覺得本軍是懼怕得罪了陸天風,陸天風就算據有了河西之地,他也只是個一地草頭王。”

心腹將官哦了一聲,趙匡胤又道:“這段時日你也知道,陸天風對江寧的影響力很深,可以說是江寧的一個威望人物,所以陸天風投降了大周,在心理上,能夠弱化了江寧人心的牴觸,所以我讓你制了新匾去掛上。”

心腹將官明白點頭,趙匡胤又道:“另外,陸天風在西部的大捷,多少能夠激勵了我們的軍心鬥志,讓將士們感覺大周的勢力越發的強大,如果我們猜疑陸天風與晉國的關係,那不但會讓了軍心迷惑,也會有利了晉國。”

心腹將官點頭道:“屬下明白了。”

趙匡胤點頭,道:“可以將西部的戰事,在軍中和江寧傳告一下。”

“在江寧也傳告?”心腹將官道。

“是,本軍既然佔據了江寧,自然得利用了江寧的資源,最少也得募軍十萬,不然,與晉國的進攻戰事會陷入兵力吃緊的境況,另外用江南人爲軍力,有利於地域作戰。”趙匡胤說道,將官明白點頭。

將官走後,趙匡胤走到了閣窗,望向有着火燒雲的天際,神情若有所思,這段時日,在潤州收買和脅迫了一批人,去往晉國刺探信息,但回來的並不多,不過也帶回了很多有關晉國的信息。

晉國的統治分爲內廷和外朝,內廷的權力高於外朝,據說主要是執掌軍事,而外朝主要是處置國家政事,以趙匡胤的理解,就是內廷是樞密院,外朝是政事堂,只不過那個晉王,用內廷的建制直接掌管了軍隊的事務,沒有置立了掌管軍事的大臣體系,那種手法,事實上就是唐朝後期的宦官掌軍。

對於陸天風是晉王陸炳的傳言,趙匡胤確實是不信的,主要是陸天風的出身平凡,在唐國的經歷又是一直受到打壓,只是在洪州才得以統帥了大軍,最後擁兵自重的佔據了歙州,而陸天風之所以能夠在周國獲得了軍勢,那是周國皇帝縱容的結果,否則陸天風的軍事天賦再能,也是難有施展的機會。

不過趙匡胤絕對相信,陸天風在割據了歙州之時,必然是投降了晉國,八成真的被封爲了吳王,而陸天風可能是以親王的身份,在晉國走動過,所以晉國纔出現了晉王是陸天風的傳言。

可惜周國潛伏在唐國多年的一股勢力,被李國主發覺後予以了剿滅,卻是使得趙匡胤到了江南,耳目陷入了閉塞,不得不費力的建立刺探眼線,若是不能知己知彼,那是身爲統帥的大忌。

趙匡胤大軍盤踞潤州圍城不攻,有一半是不想盲目的進軍,是採取了保守的步步爲營戰略,也就是佔據了潤州,那就先讓潤州歸治,潤州歸治的差不多時,再根據情報舉兵進攻。

“等匡義的一萬騎軍到了,纔是進軍之時。”趙匡胤望着天際想着。

陸七的戰馬換糧之舉,確實給晉國造成了威脅,但正因爲陸七急切的用了戰馬換糧,卻是陰差陽錯的讓趙匡胤,覺得了陸天風就想經營了河西,真的是不想做了晉國之‘吳王’。

第3章 歸德軍第213章 大虞帝國第43章 暗夜之蝶第33章 謀戰第52章 意外之事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43章 挖牆腳第153章 心橋第29章 謀外勢第8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3章 良宵苦短第50章 戰起第93章 君心第21章 說皇第188章 亂起第8章 相見第54章 備戰第15章 職官第219章 科舉第57章 談心第64章 官梟之心第38章 韋雙兒第63章 煽情第42章 職官危機第68章 難關第17章 論國策第126章 舉薦第23章 小馥的使命第202章 作繭自縛第44章 唐皇第50章 戰起第99章 顧忌第38章 商談第84章 伴行第33章 謀戰第5章 孔雀樓第143章 籌功第49章 巡邏軍制第77章 常州大戰(五)第17章 武威第69章 追第76章 平海第32章 捉魚第58章 句容縣之戰(三)第114章 瞭解第78章 聚敘第101章 他鄉故知第102章 兄弟言第9章 刺第22章 會見第27章 軍人情誼第71章 防患未然第56章 句容縣之戰第14章 府州折氏第204章 ‘大宋’第150章 論人第119章 韋浩第116章 母子言第33章 謀戰第120章 脅迫第61章 勸留第22章 溝通第27章 慈明宮第178章 三道聖旨第57章 言商第69章 權監第59章 畫餅第112章 隱帝第2章 官親第201章 殺威第8章 潛入太湖第129章 帝王家第66章 夜情第30章 任用第9章 刺第129章 帝王家第94章 常州兵變第124章 軍師楊鯤第55章 美人蜂第111章 見上官第50章 擊匪第168章 殺影第59章 敢戰第30章 先手第168章 殺影第62章 贛州第1章 江寧第69章 權監第79章 遠慮第35章 控城第81章 化解第160章 治楚第203章 報捷第144章 偏廳會第51章 自知之明第99章 逃歸第181章 虞美人第72章 福州之變第91章 請置第100章 奇襲蘇州(六)
第3章 歸德軍第213章 大虞帝國第43章 暗夜之蝶第33章 謀戰第52章 意外之事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43章 挖牆腳第153章 心橋第29章 謀外勢第8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3章 良宵苦短第50章 戰起第93章 君心第21章 說皇第188章 亂起第8章 相見第54章 備戰第15章 職官第219章 科舉第57章 談心第64章 官梟之心第38章 韋雙兒第63章 煽情第42章 職官危機第68章 難關第17章 論國策第126章 舉薦第23章 小馥的使命第202章 作繭自縛第44章 唐皇第50章 戰起第99章 顧忌第38章 商談第84章 伴行第33章 謀戰第5章 孔雀樓第143章 籌功第49章 巡邏軍制第77章 常州大戰(五)第17章 武威第69章 追第76章 平海第32章 捉魚第58章 句容縣之戰(三)第114章 瞭解第78章 聚敘第101章 他鄉故知第102章 兄弟言第9章 刺第22章 會見第27章 軍人情誼第71章 防患未然第56章 句容縣之戰第14章 府州折氏第204章 ‘大宋’第150章 論人第119章 韋浩第116章 母子言第33章 謀戰第120章 脅迫第61章 勸留第22章 溝通第27章 慈明宮第178章 三道聖旨第57章 言商第69章 權監第59章 畫餅第112章 隱帝第2章 官親第201章 殺威第8章 潛入太湖第129章 帝王家第66章 夜情第30章 任用第9章 刺第129章 帝王家第94章 常州兵變第124章 軍師楊鯤第55章 美人蜂第111章 見上官第50章 擊匪第168章 殺影第59章 敢戰第30章 先手第168章 殺影第62章 贛州第1章 江寧第69章 權監第79章 遠慮第35章 控城第81章 化解第160章 治楚第203章 報捷第144章 偏廳會第51章 自知之明第99章 逃歸第181章 虞美人第72章 福州之變第91章 請置第100章 奇襲蘇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