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

“小蠻喝酒也鬧騰,都滿十七了,還是小孩子心性,年前擇個吉時迎進門算了……你說可好?”

窗格子新糊了紙,透光性遠不如後世的玻璃,外面天將亮,看窗戶紙彷彿淺青色的薄玉,顧君薰貼身趴在林縛的胸口,說着事情。

林縛手在君薰的光滑細膩的背上撫弄着,歡/愛折騰了半宿,到現在還沒有睡下,也沒有睡意,就嘮着家常,心想君薰也就十九歲,偏偏一副當家主婦的模樣,替他在籌劃納妾的事情,還真是難爲她了。

小蠻的身世,林縛也沒有跟君薰提及過,迎小蠻進門,總要先知會蘇湄一聲。想到這裡,林縛腦子裡浮現那張美豔無端的臉來,雖說書信往來不斷,但見不到面,總是想念得很。

“在想什麼?”顧君薰見林縛走神,輕聲問道。

“想修捍海堤的事情,”林縛說道,他纔沒有蠢到坦白在想另外一個女人,拍了拍君薰結實的小翹臀,說道,“時間不早了,睡吧!”

“是時間不晚了,”顧君薰看着窗格子泄進來的晨光,嬌憨的說道,“哪個能跟你似的,大白天還高臥在牀,還不要給別人的笑話死!”

“你要有力氣,起來便是,順便幫我吩咐下去,沒有要緊事鬧我起牀,軍法處置!”林縛說笑道。

顧君薰便覺得身子骨都給折騰散架了,彷彿每根毛髮都透着酥軟勁兒,她還是強撐着坐起來。牀幃之事泄露出去,只會讓她更羞得難堪,見林縛轉身要睡去,咬着嫣紅的嘴脣,嬌怨的在他背上掐了一下:“叫你折騰人家這麼多次!”

林縛嘿嘿而笑,擁被睡去,午前給小蠻折騰醒。宋佳小蠻拿了一份通政司轉抄各地的塘報過來。

曹義渠要在關中大興土木修涇源渠!

塘抄有摘抄曹義渠上呈京中的專折。曹義渠計劃西起池陽谷口,引出涇河水流向東南,經池陽、櫟陽向東到下邦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長約二百餘里。

林縛在睡夢中給小蠻鬧醒,本要對她“軍法從事”,最後一絲睡意,卻給曹義渠的涇源渠驅得一乾二淨。

林縛軲轆從牀上爬起,纔看到宋佳她人已在庭院外候着。

在淮安,宋佳出入林縛的居室倒隨便得很,沒有什麼男女之防;倒是回崇州之後,她倒先小心翼翼起來。

“曹義渠是個明白人啊!”林縛微微一嘆,將塘抄遞迴到宋佳手裡。

“曹義渠在關中修涇源渠,與你在淮東築捍海堤,異曲同工也,”宋佳說道,“相比較下來,還是奢家急切了些,倒不知道樑家會有什麼動作?”

“管他樑家的,能混到這份上,都不該是蠢貨……”林縛要小蠻幫着拿一份西秦郡地圖來。

西秦,秦地,關中故郡也。

秦時,在關中修鄭國渠,引涇水入洛河,沿途灌溉三四百萬畝良田,使關中成爲天下糧倉,富庶天下。這也是秦據關中而王天下,以及秦後兩漢皆立朝關中的經濟基礎。

然涇水多泥沙,鄭國渠差不多要二三十年疏浚一次,才能維持正常的灌溉功能。

五胡亂華以及燕陳兩朝,關中皆長期大亂,動輒百餘年不得安寧。到前朝時,鄭國渠差不多就徹底荒廢了,關中自然就沒有了立都的基礎。前朝將都城立於洛陽,開始從江淮大規模的轉運糧草北上,漕運便算是正式大規模的開始了。

戰國末年,強秦集一國之力,花費十多年,才修成鄭國渠。當鄭國渠徹底荒廢,而前朝及本朝,立國的根本都不在關中地區,也就沒有心思再花大力氣去修鄭國渠。

關中地區於是就從王都之地衰落成西北邊陲苦地,常年受旱災所擾,動不動就饑民連縣、浮殍盈野。

曹家這時候也沒有能力在關中重修鄭國渠,他給涇源渠所選的路線,地形要平易得多。涇源渠雖然長度僅比鄭國渠短三分之一,約兩百里左右,但所投入的人力、物資要遠遠少於鄭國渠所耗。

當然,修成涇源渠之後,能灌溉的田地面積,跟鄭國渠也會有很大的差距。

小蠻將西秦郡地圖拿來,林縛就在院子裡的石臺上,將地圖鋪開,拿炭筆將涇源渠的修築路線勾勒出來。

徑源渠將通過的池陽、櫟陽、下邦等地,都是渭水北岸的關中核心地區。

涇源渠的灌溉效應遠遠比不上鄭國渠,但修成徑源渠,對曹家加強對渭水北岸地區的控制,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西北旱地,畝產過石便能稱良田。一旦涇源渠修成,百八十萬畝旱地,改造成豐產水田,對加強曹家在關中地區的根基,意義也非同小可。

曹家沒有急着出兵潼關,跑到河南地區搶佔地盤,反而是耐着性子在關中興修水利,在戰略決策,與崇州是同出一轍,令林縛深感爲忌。

與崇州修捍海堤不同的是,曹家在關中修涇源渠,卻沒有打算完全自家來掏錢糧。

曹子渠在摺子裡說了,要截西秦糧賦以利關中民事,這是借修涇源渠的名義,順便將西秦的賦稅都截留下來。

*************

午時,林縛在山中匆匆用過餐,便拿着摘抄曹氏修涇源渠專折的塘抄,來到東衙,趕着王成服從鶴城趕回來見他,林縛將塘抄遞到王成服面前,說道:“你可知道是誰在幕後替曹義渠出謀劃策?”

林縛有着超過世人近千年的見識,纔有“高築城、廣積糧”的心思,曹義渠乃將門出身,觀他之前在固原守邊的作爲,對政事應沒有如此深刻的見解,應是另有高人在幕後指點。

王成服接過塘抄,說道:“或許是任氏兄弟已給曹家所用……”

“任氏四傑啊。”林縛輕輕咂嘴,任氏四傑是指原左都御史任旉的四子。任旉原爲西秦黨核心人物,崇州四年病逝,其子四人皆爲進士,皆有名望,世稱任氏四傑。

西秦黨近年來失勢後,除老二任仲儉擔任西秦郡宣撫使司參政外,任伯靖、任叔達、任季衛三人都辭官歸鄉,在櫟陽設鹿山書院,開館講學,隱爲一代名士。

“哦,我倒把這個給忘了……”林縛拍了拍額頭,任旉在世時,就主張修復鄭國渠,或沿鄭國渠的路線修一條新渠,以利關中民生。曹義渠能這麼迅速拿出完整的修渠方案來,很可能應該是任家人在背後獻策。

任氏兄弟給曹家招攬,這個消息不見得就比曹義渠要修涇源渠更能讓人接受。

朝廷雖然很孱弱,但在士子的眼裡,仍爲天下正朔。廟堂內外,分楚黨、吳黨、西秦黨,爭得不亦樂乎,但還是以效盡朝廷爲前提的。

張協、嶽冷秋等人爲楚黨魁首,但要豎杆自立旗號,樹下猢猻便會大散而去。

曹家在西秦根基雖深,但長期以來,除了落魁士子,有幾個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甘心願意給曹義渠做家臣?

林縛在淮東小有勢力,功勳也著,給劉庭州視爲異志之人,處處相難——這裡面的道理卻是相通的。

任家數代入朝爲官,任氏四傑又都是進士出身,即使辭官歸鄉,但爲一郡名流,可以隨時給朝廷徵辟復出。任氏四傑中的人物投附曹義渠,意義就非同小可了。

“或許在任氏兄弟眼裡,這天下該是要易主了……”秦承祖微微一嘆。

“兩百里徑源渠,總也得修一兩年,到第三年頭上,才能看出作用來,”林夢得說道,“在曹義渠及任氏兄弟的心態也穩得很。”

“奢家與東虜將朝廷的底子掏空了,流民軍又勢如潦原,將中原腹地攪得大亂,川東秦宗源、荊湖胡文穆,山東樑習都是踩着流民軍的屍體,趁勢崛起,”秦承祖說道,“曹家又開了一個惡例,借修涇源渠爲名截留關中賦稅,怕就怕川東、荊湖、山東等地都有樣學樣……”

“前年晉中軍在燕南損失殆盡,陳芝虎過晉中時,又殺得太厲害,又持續多年的大面積旱災,以致晉中沒有這等強豪崛起,這時反倒成了個害處!”林縛微微一嘆,感慨道。

地方軍閥雖算不上什麼好貨,但在晉中能有一個強豪人物崛起,便能集中地方資源,堵住東虜從晉中入侵的口子。

李卓出鎮薊北軍,薊北鎮又靠近津海糧道,得到有力的支撐,這條防線有鞏固之勢。偏偏以大同鎮爲核心的燕北防線西段,經過大半年的戰事,給削弱得尤其的厲害。

即使陳芝虎勉強守住大同,但周圍應縣、朔州、渾源等城俱毀,大同側後、恆山東麓,東進冀北的瓶城也一度失陷,大同防線是岌岌可危。

大同位於雁北,北抿陰山、南控恆山,鎖扼內外邊牆,處晉、冀之要衝,爲燕京西北門戶,戰略地位尤其的重要。作爲燕北防線的西段組成,大同防線分三個方向置十五協鎮,共駐城寨四百餘座,駐兵七萬餘。

李卓率兵出鎮瓶城,支援大同側翼,迫使東虜退兵,但大同防線已經給打得七零八落,四百餘城寨,殘存不過十之一二,兵馬也折損大半。

這也是中原政權與北方勢力爭戰的害處。

北方多爲苦寒之地,南方多富庶。

北方軍馬從北往南打,能夠靠在戰區劫掠以戰養戰,越打越強。南方軍馬從南往北,從戰區籌措不到足夠的糧草,只能從後方花大力氣調運,越打越窮。

中原政權強盛時,人力、物力不缺,能支撐大規模的戰事,所以能壓制北方勢力的擡頭。

時逢末世,大越朝的底子幾乎給掏空了,大同防線給打殘,想在短時間裡重建,也沒有這個財力了。

雖說陳芝虎守大同有功,但也由於晉中及大同防線給推殘的太厲害,依然受到嚴厲的責斥。京中要求罷黜陳芝虎的聲音一日/比一日熱鬧,崇觀帝這時候倒沒有糊塗,連下聖諭申斥陳芝虎,倒是頂住壓力,沒有將陳芝虎從大同調免。

在這個勢態下,陳芝虎能守住大同已經是大功了,倉促調薊北軍出瓶城,與東虜主力決戰,很可能導致更難收拾的結局。

東虜雖從大同撤圍而走,但此時又是秋冬,東虜隨時會捲土重來。

這個冬天,北方的上空還是懸着一把血色利刃。

當大同防線形同崩潰,燕京西北門戶半開,李卓還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李卓的五年平虜策,第一步是要穩固外圍防線,才第一年過去,外圍防線的西段就給打殘。就算張協等人與李卓沒有派系之執,也會施加壓力,要求李卓從遼西出兵,將東虜主力牽制在東線,減免西段防線的壓力。

第73章 軍制暗鬥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25章 起霧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80章 王成服第52章 嵊州第34章 鐵流第114章 逃離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68章 鄉兵自雄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155章 風起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42章 政務第20章 調虎離山第9章 計當緩行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62章 遷島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87章 試探第55章 伏兵多時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17章 山南第94章 新婦初妝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51章 騷亂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11章 異動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33章 驚弓第127章 俘兵第56章 見疑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07章 戰起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5章 圍殺第46章 搶灘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68章 鄉兵自雄第39章 封河第87章 風捲殘雲第4章 宋家子弟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54章 渡河第99章 大勢第129章 還都第86章 戰爭陰雲第33章 觀星臺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59章 父女論策第37章 遷族第84章 盡殲第72章 遠交近伐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62章 窺一斑第51章 五月第69章 爲何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75章 北行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63章 炮擊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84章 野心第84章 盡殲第74章 密約(一)第60章 偏師奇襲第68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22章 月色交心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32章 蝶翼之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61章 北伐序幕第22章 突圍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74章 大戰將臨第79章 不能回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65章 山海漏防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9章 聲東擊西第79章 火中慄第37章 叛第22章 月色交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
第73章 軍制暗鬥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25章 起霧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80章 王成服第52章 嵊州第34章 鐵流第114章 逃離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68章 鄉兵自雄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155章 風起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42章 政務第20章 調虎離山第9章 計當緩行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62章 遷島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87章 試探第55章 伏兵多時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17章 山南第94章 新婦初妝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51章 騷亂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11章 異動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33章 驚弓第127章 俘兵第56章 見疑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07章 戰起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5章 圍殺第46章 搶灘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68章 鄉兵自雄第39章 封河第87章 風捲殘雲第4章 宋家子弟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54章 渡河第99章 大勢第129章 還都第86章 戰爭陰雲第33章 觀星臺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59章 父女論策第37章 遷族第84章 盡殲第72章 遠交近伐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62章 窺一斑第51章 五月第69章 爲何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75章 北行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63章 炮擊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84章 野心第84章 盡殲第74章 密約(一)第60章 偏師奇襲第68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22章 月色交心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32章 蝶翼之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61章 北伐序幕第22章 突圍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74章 大戰將臨第79章 不能回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65章 山海漏防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9章 聲東擊西第79章 火中慄第37章 叛第22章 月色交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