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分歧

“簡直是胡鬧,若湯公在京中,必以死抗諫,使立寧王不得行……”

離開總督府,林縛坐上顧悟塵的馬車,翁婿二人在馬車裡議論冊立寧王事,顧悟塵的態度之激烈,令林縛頗爲意外。

“張協、陳西信、郝宗成二三子,誤國之賊,非能與謀。”顧悟塵此時視林縛如己出,說話沒有以前的隔閡,也將他的尖銳一面展露在林縛的面前,換作以往,他即使對張協等人再不滿,也不會在林縛面前拿“誤國賊”罵他們。

林縛靜坐着聽顧悟塵抱怨,轉念想到他與顧悟塵想法的分歧在哪裡。

近幾十年來,中樞對南方諸郡的控制權已經降弱許多,此時豫東、魯西等地爆發大規模的民亂,除了津海糧道勉強唯系外,南北阻絕,中樞很可能失去對南方諸郡的控制權,冊立寧王代爲立嫡,配合以江寧六部的舊設,則容易在江寧形成南方諸郡的政治權力中心,有利於集中力量鎮壓奢家的叛反以及各地風起雲涌的民亂,更可以集中力量確保津海糧道的暢通。

不立寧王,江寧六部權柄又不足以統御南方諸郡,一旦南北信路阻絕,除江東郡外,南方其他諸郡的漕糧,怕就不會那麼老實的聚到津海糧道上來運往北方。

林縛以這樣的立場,猜到有冊立寧王的可能,也是贊同這種做法的。

林縛纔不關心誰做皇帝,將局勢平定下來纔是最關鍵的。

中原爆發大規模的民變,南方諸郡不能集中資源、兵力,很可能給奢家各個擊破。

現實的情況,東閩虞萬杲不聽兩浙郡的命令,董原在兩浙又不聽虞萬杲的轄制,江西郡與江東郡又無瓜葛,就是一盤散沙。

顧悟塵對冊立寧王一事的態度卻與林縛迥然不同,顧悟塵關心的是元氏帝權能否順利傳續一事,擔心是冊立寧王會給將來的帝位傳承埋下難以消除的禍根。

不要說其他的,只要寧王日後能得到一個李卓式人物的忠心,寧王很可能就會有請皇上早日退位、頤養天命的想法,要是皇上不幸生出子嗣,寧王會拱手將唾手可得的帝位讓出來不成?

在林縛看來,與其替當今皇帝考慮以後的帝權危機,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要緊。慶裕帝遇刺,德隆帝繼位,這背後又幹淨到哪裡去?

林縛不與顧悟塵爭辯什麼,說道:“事情已成定局,也非我們能干涉,多想無益,這邊事畢,待薰娘到江寧,我再留一兩天,就要先回崇州去……”

顧悟塵愁眉不展,思慮道:“也不曉得餘心源如何處置漕事,要是今年秋漕還往淮口涌,簡直就是吸引流寇往淮河邊趕,問題一大摞,也看不到有什麼頭緒。仙霞關與杉關給封,浙西與贛南都抽不兵力去奪,也不知道虞萬杲在閩北情勢如何……我看啊,也許隔不了多久,奢文莊就要自立爲閩王了!”

這年頭可沒有“緩稱王”的說法,要是虞萬杲在閩北不能對奢家造成威脅,使奢家有能力將閩北與浙南聯成一起,奢文莊是非常有可能稱王的。

“我眼下只能跟奢家爭島地,”林縛說道,“爭島地也頗爲不易,奢家不會輕易放棄昌國、岱山諸島,海戰倒是不怕,奪島傷亡太重,很可能短時間內就是在岱山一線進行拉鋸,失奢家無力派戰船騷擾嵊泗以北的海域……”

林縛組織了兩次強襲大橫島,第一次打殘寇兵在清石灣的防線,第二次才攻下北麓營堡,兩次強襲殲敵一千六百人,自身傷亡也差不多在一千兩百人左右,完完全全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硬仗。

短時間內,林縛不會強行攻打岱山、昌國諸島,而是以鞏固嵊泗防線爲主,以打擊寇兵島塢、封鎖其海路爲輔,逐步的擴在嵊泗海域的優勢,真正的會戰,要等董原、虞萬杲以及江西郡都做好準備對奢家反攻之後,才能同時進行。

以奢家此時的動員能力,從晉安還能抽出五六萬的精銳兵力。要是奢文莊不會太笨,他在浙東應該以打擊豪族大戶、拉攏破產農民爲主,甚至在浙西可以鼓動大批的破產礦工加入奢家軍隊(浙西雖然是山地爲主,但仙霞嶺以北一帶有較多銀礦)。

林縛還沒有自狂到以江東左軍一家的力量就將奢家掐死在搖籃裡。

************

到宣撫使司衙門,林縛先下了馬車,他的左參政銜不大可能在宣撫使司衙門裡領實職,但他畢竟要算宣撫使王添的佐官。

在路上故意壓着車速,林縛趕過來,王添、韓載等人已經先回到衙門。沈戎、林庭立、劉師度、孟心史等府縣主官也到宣撫使司衙門落腳議事。

林縛不關心江東郡的錢糧支度,他有左參政之銜,但是王添不會給他實權,他在宣撫使司裡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沒有援應,也無法跟王添要權。

他關心的是原寧海鎮水營的餉銀,宣撫使司會如何拔給他。

林縛銳氣十足,江東又需林縛鎮守江口,庇護側翼,王添也不在糧餉的事情上刁難他,爽利的將原來寧海鎮水營的糧餉份額劃撥給靖海水營,由地方按夏秋糧季運付。

好在事變之時,一年中最重要的秋糧餉還沒有運付,林縛倒是一下子能得兩萬五千多兩的折賦銀,算是一樁好事。

***********

林縛在宣撫使司耗了半天,將晚時分,才與林庭立一起到顧府來喝酒,商議要事。

趕到顧府,覺得府裡氣氛有些壓抑,僕役、丫鬟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錯了事。

林縛以爲顧悟塵還在爲冊立寧王的事情鬧心,拿下人出氣,遇到趙勤民才知道另有煩心事。

“江寧水營有個喝醉酒的校尉,下午闖到衙門來鬧事,說是這邊扣了他們的糧餉,要大人吐出來,”趙勤民搖頭嘆息說道,“大人將那混蛋綁到大院裡抽了八十鞭子,竟然惹了好幾百號人過來鬧餉。大人要楊樸、柳西林帶人過去抓人鎮壓,程餘謙卻跳出來做和事佬,大人立威也立不得,這短掉的糧餉又從哪裡去補去?”

“這個問題是棘手……”林縛也咂嘴。

爲限制江東左軍的勢力,嶽冷秋有意加強江防力量,在過去兩個月,曾大幅度提高對水營的撥銀,不僅寧海鎮水營受惠、江寧水營的撥銀也大幅提高。

蕭濤遠叛變,寧海鎮水營解散,以及朝廷調顧悟塵出任江寧兵部左侍郎,分轄江寧水營,使得江防力量脫離嶽冷秋的掌握——同時帶來的後果就是,經嶽冷秋努力大幅提高的糧餉撥銀又回到之前的低水平上。

寧海鎮水營已經解散了,錢餉收不收縮,只要林縛認了,就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宣撫使司拔給的糧餉,林縛最終還是要拿到整個江東左軍的體系內統籌支度。

江寧水營卻鬧翻了鍋,將卒提高了兩個月的餉錢又驟然變回原樣,又如何甘願?

至於今日的鬧餉,大概是有人在背後搗鬼,有程餘謙作梗,顧悟塵還是沒有辦法抓一批人、殺一批人立威。

趕着張玉伯、柳西林過來,林縛與他們一起去後園角亭去找顧悟塵,顧悟塵倒也將氣強行消掉,苦笑道:“手裡無兵時頭痛,有兵時也頭痛,這些兵痞子,當真難治,也難怪李卓在江寧一年多,以他的治軍之才,也沒能讓江寧水營改頭換面……林縛,你來說,要如何纔好!”

“平實之道,無非嚴紀律、擠空額、汰弱留強,將擠出來的錢餉改善餘下將卒的代遇,而後提拔勇健,練成精銳。將卒善戰、敢戰,千餘足以擋萬師,怯戰、無勇,雖百萬不足以擋一軍,”林縛在外面就考慮過,就直接回答顧悟塵的問題,說道,“李卓在江寧也基本這麼做,但受程餘謙制肘,短時間內沒見什麼效果。如今程餘謙權位更重,他要制肘,庇護那些庸劣將卒,更是沒有辦法——倒也不是沒有反擊之策。”

“說來聽聽。”顧悟塵聽林縛胸有成竹,倒也放寬心來,要大家坐下來,聽林縛說策。

“暨陽一戰,東海寇絕大部分還是東海寇,但到今年夏秋時,東海寇實際已經是晉安老卒居多了,”林縛說道,“若是江寧水營爛到根子花再大的心思都無法改造,那就只能使他消耗掉,再從別處補充新鮮血液!此爲一策也。或者從東陽鄉勇調兩營健銳,由楊釋率領編入江寧水營,再起爐竈,有了這個基礎,再逐步的將江寧水營的其他山頭下狠手削掉,也是可行的……”

顧悟塵摸着下頷鬍鬚,思慮了片晌,說道:“雙管齊下,速度更快一些。浙東請援,江寧水營就分撥往援,全權交給董原去掙扎,想來董原不會有替我恤惜兵力的心思……我身邊有四百人,從東陽調八百人,另募四百輔兵,應該能編兩營水師,便讓楊釋帶着先交給你訓練三個月。”

“行啊,我在崇州還能多兩營的水師能用。”林縛笑道,爽利答應下來。

林庭立也沒有意見,顧悟塵控制江寧水營之後,能促進林顧兩族的利益,再說顧悟塵將楊釋調到身邊,東陽軍將領就以林濟遠、陳壽巖爲首,他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有何不好?

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88章 對峙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4章 備戰糧荒第45章 相臣人選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29章 還都第37章 造湖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50章 暗門之謀第108章 戰黃陂第23章 南洋擴張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77章 前哨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50章 暗門之謀第36章 對壘第60章 分贓擴軍第9章 問政殺心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33章 迷離第72章 山河倒旋第98章 虞東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47章 偷營第18章 長亭相迎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61章 特旨之危第7章 相逢一笑第49章 奢家變數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42章 五虎凋零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25章 回崇州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52章 兵臨營前第31章 疑形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61章 黨同伐異第26章 殘部第27章 西線告急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92章 言之不預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32章 餌中餌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8章 攻守之謀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35章 遺計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32章 放逐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130章 池州謀第27章 失城第29章 督軍第44章 哀兵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157章 勇將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39章 戰俘分贓第44章 齊頭並進第60章 宮廷陰影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50章 北伐疑雲第50章 收六夫人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80章 溪爲山徑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21章 國務第34章 河口秘情第79章 火中慄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84章 廷爭第146章 賊船第7章 曬鹽第91章 站隊第11章 肘腋生變第10章 迎娶第77章 吳黨裂痕
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88章 對峙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4章 備戰糧荒第45章 相臣人選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29章 還都第37章 造湖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50章 暗門之謀第108章 戰黃陂第23章 南洋擴張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77章 前哨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50章 暗門之謀第36章 對壘第60章 分贓擴軍第9章 問政殺心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33章 迷離第72章 山河倒旋第98章 虞東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47章 偷營第18章 長亭相迎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61章 特旨之危第7章 相逢一笑第49章 奢家變數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42章 五虎凋零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25章 回崇州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52章 兵臨營前第31章 疑形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61章 黨同伐異第26章 殘部第27章 西線告急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92章 言之不預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32章 餌中餌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8章 攻守之謀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35章 遺計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32章 放逐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130章 池州謀第27章 失城第29章 督軍第44章 哀兵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157章 勇將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39章 戰俘分贓第44章 齊頭並進第60章 宮廷陰影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50章 北伐疑雲第50章 收六夫人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80章 溪爲山徑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21章 國務第34章 河口秘情第79章 火中慄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84章 廷爭第146章 賊船第7章 曬鹽第91章 站隊第11章 肘腋生變第10章 迎娶第77章 吳黨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