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風迷眼

左翼乃儋羅國王室衛營,由儋羅王世子李繼統領,在敵下馬悍卒猛烈如燎原大火的攻勢下,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趙虎所布是空心方陣,兵家好言奇正、虛實,陣中間的空心地帶即爲奇、即爲虛,是四邊攻退轉進、調整兵力、進行變陣、應對攻勢的關鍵。

一旦有守兵支撐不住,退下來將陣中間的空心地帶填滿,整個陣列就變得呆板、滯重,主將就無法自如的掌握整個陣局,離全軍崩潰也就不遠了。

顯然,敵軍主將也看準淮東軍左翼這個弱處,即使趙虎分批將預備兵力投入左翼,想要將左翼撐住、撐開去,敵軍也是不斷的趟過填滿卵石的淺水溝,往左翼投入兵力,要一鼓作氣的將左翼摧垮,進而將淮東援軍整個防陣打崩掉。

危急之時,趙虎只能披甲上陣,將僅有半營預備兵力,都投入前陣,放棄防守,率部往外突擊,並令右翼遲元吉也隨他往外展開。

左翼儋羅王室衛營給敵軍纏住,隨時有可能會崩潰,在狹窄的方圓之內,投入預備兵力,也無法接觸到左翼廝殺地帶的敵軍,只是使左翼變得更臃腫、更呆滯。

在左翼隨時有可能崩潰之際,爲避免給捲進去,趙虎只能命令其他兵馬強行向外展開,拉開與左翼的距離,更有意將所有敵軍都捲入亂戰之中——即使葛長根不能及時率部從側後襲出,趙虎也要將陳芝虎這路偏師拼個兩敗俱傷,才能給高宗庭在登州贏得必要的撤退時間。

要說戰場上的經驗,高義比趙虎還要老道,看清楚趙虎的意圖,即下令在前陣纏殺的騎隊後撤,拉開距離……

騎兵撤出戰場的速度,非步卒能追。

一旦拉開距離,留出給後續騎兵衝鋒的空當,高義就毫不猶豫將手裡最精銳、也是留在身邊蓄養體力一直未投入戰場的四百扈騎投入戰場,捨棄弓弩,對因向外展開而陣形分散的淮東軍前陣,直接發動衝鋒。

趙虎一手兜着疆繩,提馬往前衝,左右步甲以他爲中心團團擁簇,形成人擠人、人挨人的緊密陣型,以雪白的陌刀、長槍組成槍林刀牆,做好承受敵騎猛烈衝擊的準備。

與敵騎相撞之際,無數人骨折肉綻,竟是硬生生的用肉體、堅甲、陌刀、刺槍,將敵騎攔截在距趙虎十餘步外的遠處……

敵兵騎在馬背上,居高臨下,揮刀左舞右砍,騎槍前後捅刺,佔盡優勢。然而此優勢還遠不及敵騎仗馬快馬高,來回穿插打擊來得犀利。

淮東步甲只是低頭以盾擋、以刀砍、以槍刺,死死的抵住一步不退,用這麼拼命的方式使得雙方混戰的中心眨眼間堵個嚴實,削弱敵騎的優勢。

一旦給堵實,敵卒即使騎在馬背上,也無法利用騎馬的優勢進行迴旋,轉眼前成爲血戰、死戰。貼近了距離,敵兵騎在馬背上,騎槍捅刺無力,揮刀也很難砍到鐵盔鐵護臉下的脖子。

敵騎見一次衝鋒不成,即往後拉,留下數十具死屍以及殘肢斷臂,仗着馬跑得快,迅速拉開距離,再進行第二次衝鋒。

趙虎左右皆是海東行營府衛營悍卒,是林縛留給趙虎震懾海東的淮東精銳。

人人忘死,軍隊戰力自然就強,然而要做到人人忘死,除了紀律嚴苛外,還要從主將到基層武官、到普通兵卒做到人人恥於怯退。

若說兵卒爲血肉,那基層武官就是支撐起軍隊的脊樑跟骨架。當世其他軍隊用血腥戰事鑄造脊樑,淮東則以戰訓學堂有體系的培養脊樑,再經血戰磨練,越發的堅韌,堅不可摧。

如此混戰,趙虎騎在馬背上象徵意義更強一些,就像一面旗幟,他這面旗幟不倒,諸多武官各率兵卒擁簇在他周圍,便都寧死不退,彷彿磐石。敵兵也曉得他的身份,如此貼近廝殺的戰場,敵兵騎在馬背,就能對他開弦射箭。

趙虎也不下馬躲避,只以套着護臂的左臂擋住頭臉,也不管射在身上的箭矢。趙虎雖穿魚鱗套甲,但手、小腿等處遮護不到,而如此近的距離,鱗甲銜接處也有弱點,當敵兵十數箭一起尋着他射來,趙虎也是瞬時間右手掌給箭射穿,鱗甲上也掛了三支箭鑽入肉裡。

主將如此拼命,也激發部衆拼殺血性。

遲元吉是海盜世家出身,不擅騎術,上戰場也不騎馬,只叫人扛着他的大旗,他持大刀,從右翼衝殺出來,所部展開爲錐形,他自己爲鐵錐之尖,撞向正第二次衝鋒來的敵騎的側角,與趙虎一左一右,將敵騎的這次攻勢硬生生的夾在中間展不開來。

便是剛纔給打得節節敗退的左翼竟然在這會兒,也跟打了雞血似的,有穩定陣腳之勢。

高義神色沉重,他曉得淮東軍是不弱於己的精銳,將卒都悍不畏死,知道這戰難打,心裡也有充分的準備,但眼看着就能打潰左翼進而一舉打垮這支淮東援軍,倒因其主將拼了命的率前陣往外突,伸手就能摘到勝機,眨眨眼竟然消失了,叫他如何心甘?

在高義看來,虎軍前鋒營纔是天下第一強軍,但人數相差不多的淮東軍步卒與前鋒營精銳輕騎對衝,騎兵竟然只能衝破十步不到的距離,叫高義心頭很不是滋味,後悔出發時只圖輕快,沒有將幾百套騎甲帶上……

雖說騎兵在打防守嚴重的步陣時,會受到很多的限制,但步陣向外展開、陣型分散、陣腳浮動之際,前鋒營的騎兵不能將騎衝破,這樣的結果,高義無法接受。

看着淮東軍本來孱弱的右翼也開始拼命來,高義猶豫着要不要將手頭最後的兵力投進戰場去將淮東軍右翼纏住。但是,這麼一來,即使最後贏得勝利,傷亡也會極爲慘重,失去持續進襲登州城的能力。

忽起大風,從西往東吹,一時間塵飛石走,高義大爲振奮。

天氣是戰爭最爲關鍵的因素之一,順利打逆風,就是極大的優勢。

風挾沙石撲面,淮東軍給吹得睜不開眼,又如何迎接順風打來的敵騎?

然而高義沒有高興多久,側後就有殺聲傳來,轉頭看去,給大風灌了一口,細砂石打在臉上生疼,隱約看見一大隊人馬,往這邊奔殺過來!

高義心臟“咯噔”一跳,才曉得淮東在側翼還藏有一支伏兵,竟然迂迴到側後來打他們的薄弱之處——風力甚大,挾石帶沙,馬掉過頭去也會給風沙迷眼亂走,更不曉得淮東軍這次突襲來的伏兵有多少人馬,這仗沒法打了。

比起給燕胡問罪,眼下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也非高義怯戰,當一場戰鬥毫無勝算,再堅持下去就沒有意義,高義當下就兜起疆繩,就率部往西南角的空當逃去。

在戰場邊緣歇腳待戰的騎兵就四五百人,能隨高義及時撤出戰場;其他兵馬都在跟淮東軍糾纏廝殺,哪這麼容易想撤就撤?

好不容易等到葛長根率部從側後打出來,趙虎率着四營險險給打潰的殘部,也跟打了雞血似的,一起往外突擊,撒開腳丫子以步追馬。

用兵便是如此,高義一退,諸騎皆走,人逃馬潰,拉不開足夠的安全距離,根本無法收拾殘局。騎兵逃得還快,除了給大風吹迷失方向,損失不算非常的慘重,最慘重是下馬攻擊淮東軍左翼的那部分人馬,本身就進入內側,還沒有馬,給衝潰之後,只能往山裡鑽,跑得慢半拍的,便刀來槍捅,頓時飛天……

一直到黃昏時大風停息,趙虎才令諸部往七甲集聚集,收拾兵力,搶治傷亡,清點戰果。

這一戰,海東兵馬傷亡愈千,要是葛長根晚一炷香時間趕到,趙虎都沒有把握能撐住不崩潰。

敵軍也留下五百具屍體,加上潰兵、傷殘,想必減員不會低於一千。

這一戰在傷亡上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但絕對不能算兩敗俱傷。

海東兵馬守住七甲集,將陳芝虎這支偏師擊退、打殘。比起殲滅多少敵兵,爲組織人與物資從登州撤退贏得時間纔是此戰的核心、也是首先目標。

*************

高義一退三十餘里,甩開追兵,才停下來收拾殘局,到黃昏時才聚集起不到八百人——比青州城下的詐敗,這一敗這真正的叫高義痛徹入骨。

部將都勸高義退回膠萊河西岸去,跟主力匯合;高義此時哪有臉去見陳芝虎?咬着牙往回奔走,又聚攏了些殘兵,得知淮東援軍在七甲集紮營駐守,曉得憑他手裡的這些殘兵,已經無望去奪登州城,但釘在埠嶺西南,就能封堵在平度的趙珍所部退回登州的通道。

要是能將趙珍所部逼降,也算是將功贖過。

打着這樣的主意,高義率部往南稍撤,避開駐守在七甲集的淮東援軍主力,夜裡洗劫了一座村寨補給糧草,便以千餘殘騎釘在登州腹心裡,釘在登州與萊陽、海陽之間。

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79章 火中慄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79章 火中慄第12章 大功將成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127章 皇城第143章 分肥第74章 奪島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36章 對壘第62章 臨戰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5章 抵達津海第43章 潰不成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80章 雲崖小鎮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60章 梟心難測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105章 陷阱第92章 出戰第116章 亂兵第116章 亂兵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22章 滯敵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27章 俘兵第57章 好快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5章 財大氣粗第64章 贈人利刃第12章 大功將成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91章 大喜之日第49章 東行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58章 銀契嫁妝第19章 惑敵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19章 大風迷眼第58章 紅襖妙女第43章 演射第43章 泄水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53章 君子不器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130章 池州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43章 分肥第9章 問政殺心第7章 誤中副車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8章 激將第18章 激將第26章 歸心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61章 北伐序幕第46章 控田第68章 戰爭陰雲第46章 點天燈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34章 河口秘情第50章 北伐疑雲第79章 戰前第64章 說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48章 殘寇第41章 遼海崩潰第53章 約期良辰第62章 窺一斑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21章 敵戰奇謀第51章 窮寇不追第36章 月涌江流第4章 少女情懷第44章 齊頭並進第72章 說降第67章 牙人難做第34章 鐵流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五十章 特權第74章 大戰將臨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34章 步步驚心第92章 雜魚第52章 列裝第75章 攻寨第18章 長亭相迎
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79章 火中慄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79章 火中慄第12章 大功將成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127章 皇城第143章 分肥第74章 奪島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36章 對壘第62章 臨戰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5章 抵達津海第43章 潰不成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80章 雲崖小鎮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60章 梟心難測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105章 陷阱第92章 出戰第116章 亂兵第116章 亂兵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22章 滯敵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27章 俘兵第57章 好快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5章 財大氣粗第64章 贈人利刃第12章 大功將成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91章 大喜之日第49章 東行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58章 銀契嫁妝第19章 惑敵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19章 大風迷眼第58章 紅襖妙女第43章 演射第43章 泄水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53章 君子不器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130章 池州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143章 分肥第9章 問政殺心第7章 誤中副車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8章 激將第18章 激將第26章 歸心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61章 北伐序幕第46章 控田第68章 戰爭陰雲第46章 點天燈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34章 河口秘情第50章 北伐疑雲第79章 戰前第64章 說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48章 殘寇第41章 遼海崩潰第53章 約期良辰第62章 窺一斑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21章 敵戰奇謀第51章 窮寇不追第36章 月涌江流第4章 少女情懷第44章 齊頭並進第72章 說降第67章 牙人難做第34章 鐵流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五十章 特權第74章 大戰將臨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34章 步步驚心第92章 雜魚第52章 列裝第75章 攻寨第18章 長亭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