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狹路相逢

想要奇兵從側翼攻擊湊效,必需要主力在七甲集正面將敵騎吸引住,扛住敵騎迅猛如雷霆的攻勢。趙虎留在七甲集坐鎮,將四營步卒布成空心方陣,以他親自帶出來的海東行營府衛營爲主力,布在正面,以東州、儋羅所借援兩個步營布在側翼,還留一營步甲作爲預備兵力留在陣後。

“鬥一、守二”的預備隊戰術理論源於戰國時期,但手裡兵力有限,或戰場開闊而雙方交戰兵力都不足以填滿戰場,主將都會有將所有兵力都投入戰場的衝動。

林縛在戰訓學堂上最爲強調的戰術原則就是預備隊原則,非到主將戰旗即將給砍奪的危急時刻,主將手裡必需要掌握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預備兵力,以應對戰線崩潰的危局。

若不能做到這一步,面對強敵則應採取主動撤退、避免野戰、保存實力的決策。

七甲集位於埠嶺與崮山之間,山溝子給溪河帶下來的沙石土質淤填,形成寬三四里不等的壩原地形,集上有百十戶人家,茅舍窩棚,偶有富戶大宅,但規模頗小。

即使是防守,也只能選擇在村集的西首、在相對較開闊、兩翼又相對險陡的地帶列陣進行。

提前一個時辰進入戰場,使得趙虎能夠從村集裡徵集百餘民夫,拆屋毀舍,在陣列前以磚石雜木,形成簡易的阻礙敵騎突擊的障礙帶,最終形成約三四百步見方的緊密防守陣列,待敵騎來打。

*************

前哨探馬偵察得前方有步營甲卒進入阻擊,高義也是一臉凝重,放出警戒,下令部衆在離七甲集二十里外稍作休息。

登州鎮兵馬主力已給調出去,滯守平度殘城進退失據,登州及刀魚寨的防守兵力約兩千出動一些,還大部分都在柳葉飛的掌握之中。

高義不擔心柳葉飛有膽子出乎反爾,他此前與陳芝虎只擔心淮東會出兵干涉山東戰局,眼前突然出來的兩三千步甲,應該是淮東派出的援軍。

高義率騎兵偏師走得甚急,斥侯都來不及遠派,此時並不知道登州城發生了什麼變故。

陳芝虎與他都擔心淮東會出兵進入登州,所以有針對性的派出細作,潛入淮東所控制的防區,監視淮東諸部兵馬的動向。

理論上,淮東兵馬主力陷於南線,戰線與奢家交錯糾纏,斷無可能將南線主力抽出來,其能但短時間能調出的兵馬還有兩支。

一是集於崇州的津海軍,是津海守軍撤到淮東後重建的一支精銳步旅,約有萬餘人;一是守淮防線上的鳳離軍,這是早年隨林縛南北征戰成長起來的精銳,也約有萬餘人。

淮東與江寧之間貌合神離,彼此間提防得緊,林縛不敢將兵馬悉數調出,使崇州老窩失去防守。而潛入淮東的細作,也確實沒有發現淮東諸防區兵馬有大規模調集的跡象

兵馬的調動,除了防線調整外,還涉及到糧秣補給及軍械的調配,很難倉促間成行。

高義在青州城下詐敗,登州鎮有柳葉飛做內應,又在相對安全的內線運動作戰,登州鎮兵馬主力最終給調出來,也耗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淮東想要派一支偏師支援山東的側翼,事前不可能一點馬腳都不露出來。

想當初淮東爲了襲打浙東,只能惘顧欺君之罪,以北上勤王爲藉口集結兵力,才騙過奢家,然後在北上途中突然轉向,纔打了奢家一個措手不及。

從林縛最初的崛起之戰,到淮泗戰事時期助嶽冷秋平滅劉安兒,以及近來與奢家在浙郡爭雄,都體現出淮東極其出色的詭戰用兵能力。

當淮東瞞天過海的戰術用到自己的頭上,高義就深刻感受到那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眼前這兩三千甲卒從哪裡冒出來的?除了眼前這兩三千甲卒,淮東在登州還有多少兵馬一起登岸了,柳葉飛是不是還活着,登州城、刀魚寨此時在誰的掌握之中?

高義對這些都是一摸黑,毫不清楚。

所謂知己知彼才百戰不殆,這時候以一般的思維考慮,高義應該率部往後退縮、摸清楚情況再來打纔是。

但是淮東的這種出神入化而奇詭的用兵能力,與其強大水營勢力控制東海疆域有直接的關係——這越發體現出天命帝強調奪取登州在戰略大局上的高瞻遠矚。

高義此時退縮,待陳芝虎派主力過來匯合,再去奪登州,即使能攻下,最大可能也只是得一座給淮東搬了一空的殘城,則失去以詐敗而行調虎離山之策的意義。

高義即使此時退後,保存身後兩千兵馬不受損失,事後也會給問罪——因爲他的退縮,燕胡失去了一次組建跟淮東抗衡的水師的機遇。

戰術的勝算遠不能彌補戰略上的損失,有時候爲什麼用險,就是希望以較小的代價去搏取上戰略上的主動——爲了謀登州,陳芝虎甚至不惜在青州城下損兵折將,高義都覺得不會原諒自己率部後退。

高義曉得自己沒有退路,必須攻到登州城下,哪怕身後這兩千兵馬折損乾淨,反而能有推脫責任的說辭。

繞道去登州也不行。

七甲集距離登州城就四十里,他們繞道要多走一百里路,以眼前的情形,要保存將卒的體力,必需要放緩行速,最早要拖到明日午後才能趕到登州城下。

也許柳葉飛此時正率領殘部在登州城裡苦苦支撐,這一天的時間非常關鍵,足以讓淮東援軍在登州城裡站穩腳步,難道還能拿兩千騎兵去強攻淮東援軍站穩腳跟、防守的登州城不成?

關鍵是走到這裡,將卒都已經相當疲憊,憋着一股子勁強撐着保持昂揚的鬥志,拖一天,這股子勁就可能會垮掉,更難去撼動精蓄銳的淮東援軍。

高義不斷派出小股騎兵去騷擾淮東步卒的陣腳,眼前偵察的事實就是,淮東這支步旅進入七甲集也非常的倉促,這說明淮東援軍也剛剛纔在登州上岸。

很可能柳葉飛還掌握着登州的形勢,淮東援軍要爲奪下登州城贏得時間,只能派步卒到七甲集來阻擊他們。也有可能是柳葉飛剛遭擒押或身死,淮東援軍掌握登州城時間不長,登州形勢還很混亂,需要派兵在這邊進行阻擊,以爭取更多的時間——淮東即使擅長瞞天過海的調兵戰術,從登州上岸的援軍兵力也不可能多。

不管哪種可能,只要將眼前這支步旅摧垮,登州的形勢就還不算壞。

決定強攻七甲集,高義召集部將商議戰法。

“倒是中規中矩的守法,當頭五六百卒骨頭倒硬,小股騎兵擾不動其陣腳;但兩翼的兵卒比較弱,只是兩翼地形,又是石頭溝,又是石頭坡的,不利於我們上去展開攻擊……”部將潘德衝說道。

騎兵試探步陣的方式很多,較爲常規的就是用小股精銳騎兵在一箭射距的邊緣逗引。訓練不足的步卒在敵騎突然接近時,很難正確的判斷距離以及遏制心裡臨戰的驚慌,提前射箭是最見的錯誤。

訓練不足的步卒,其箭矢上弦的速度本來就慢,要是掌握不好時機,浪費了一輪箭雨覆蓋的機會,很容易給騎兵接近直接衝擊而垮陣。

臨戰能用到的戰術選擇不會有太多,選擇打擊相對薄弱的側翼,永遠是最優先的戰術選擇。

高義知道身後一直到膠萊河西岸,短時間裡都不會有援軍能過來,他除了要衝潰擋路的這支淮東援軍外,還要保存足夠的兵力趕到登州城以應付複雜的形勢——要避免正面交鋒產生過於慘重的傷亡,從側翼打垮淮東援軍,是高義唯一能做的選擇。

高義親自趕到前陣偵察地形,蹙着眉頭說道:“地形雖陡,但不至於不能通過;老藩,你率部下馬打,可以從側翼抄過去……”

***************

約到日偏樹梢頭,高義率兩千輕騎往七甲集壓來,先是兩股騎兵接近淮東軍前陣,在相對狹窄的空間裡騰挪,衝擊淮東軍前陣的側角,以避開正面箭雨的覆蓋。

頓時間,箭矢飛覆,破空之聲彷彿從石隙間鑽出來的風,對射如雨。

兩邊都很謹慎,不想一下子這過度的投入太多的兵力,也不想一下子就糾纏到一起,拼個你死我活。高義等部將藩德衝率部下馬悍卒從左翼抄上去,纔在正面展開猛烈的攻勢,驅戰馬直接突過淮東軍在陣前佈下的簡陋障礙,去衝擊淮東軍前陣。

趙虎不得不承認敵軍奔襲而來的都是悍卒。

因爲是奔襲輕騎,敵軍將卒身上都僅有輕甲遮護,在步弓射殺下,中箭落馬的兵卒不少,但大多數很難一下子插中要害。負傷的敵軍兵卒也不退去,即使失了馬,也是咬咬牙跟着其他騎兵身後堅持衝鋒。

趙虎也是急行軍趕到七甲集,隨軍而行的飛矛盾車數量有限,即使布在陣前,也給敵軍用戰馬強行撞開,但多少能將敵軍騎隊的衝擊力緩下來,雙方將卒就如此在前沒糾纏混亂在一起。很快地上血流成河,泥土上插滿空箭,傷卒也無暇撤出,或咬牙堅持作戰,或給踐踏至死。

前陣激戰如此,而敵軍下馬兵卒對左翼的攻擊更是猛烈,兵器以稍短的騎槍爲主,迎着箭雨就往前衝……

第3章 寧王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60章 分贓擴軍第20章 數銀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7章 驚瀾第7章 相逢一笑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92章 言之不預第3章 寧王第75章 密約(二)第7章 誤中副車第94章 新婦初妝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25章 起霧第72章 海上接戰第67章 不嫁第33章 迷離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47章 暗流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32章 江灘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61章 密投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章 林政君號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53章 襲東陽第41章 勤王北上第70章 長樂王第68章 鄉兵自雄第33章 將計就計第74章 奪島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66章 淮陽行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89章 潰敵第112章 謠言第11章 肘腋生變第80章 溪爲山徑第57章 破口罵娘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9章 大潰第5章 初襲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34章 河口秘情第62章 嶽冷秋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21章 憂降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54章 河西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7章 休整第73章 西逃路斷第44章 哀兵第41章 撤兵第25章 金箭傳令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18章 備戰(一)第120章 降服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70章 攻守第51章 驅虎吞狼第7章 驚瀾第90章 封河之計第47章 錢莊之議第45章 水上奇兵第83章 帝心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41章 海東行營第94章 關門第20章 梟勇無畏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4章 永嘉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20章 猛虎搏兔第47章 刺客第九十章 分贓(一)
第3章 寧王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60章 分贓擴軍第20章 數銀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7章 驚瀾第7章 相逢一笑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92章 言之不預第3章 寧王第75章 密約(二)第7章 誤中副車第94章 新婦初妝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25章 起霧第72章 海上接戰第67章 不嫁第33章 迷離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47章 暗流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32章 江灘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61章 密投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章 林政君號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53章 襲東陽第41章 勤王北上第70章 長樂王第68章 鄉兵自雄第33章 將計就計第74章 奪島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66章 淮陽行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89章 潰敵第112章 謠言第11章 肘腋生變第80章 溪爲山徑第57章 破口罵娘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9章 大潰第5章 初襲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34章 河口秘情第62章 嶽冷秋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21章 憂降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54章 河西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7章 休整第73章 西逃路斷第44章 哀兵第41章 撤兵第25章 金箭傳令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18章 備戰(一)第120章 降服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70章 攻守第51章 驅虎吞狼第7章 驚瀾第90章 封河之計第47章 錢莊之議第45章 水上奇兵第83章 帝心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41章 海東行營第94章 關門第20章 梟勇無畏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4章 永嘉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20章 猛虎搏兔第47章 刺客第九十章 分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