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牙人難做

林縛估計嶽冷秋應該是在得知李卓上表奏請北上督薊鎮軍的內容之後,才上表奏請揮師南下剿滅劉賊的——若論政治之投機,天下還真少有能及嶽冷秋者,李卓大概也料不到嶽冷秋會再度鑽他的空子、佔他的便宜吧?

也許李卓根本就不管楚黨內部分裂之事。

無論是李卓北上,還是嶽冷秋南下,都是林縛沒資格干涉的軍國大事,他一時間也看不清楚朝中局勢走向,雖說他極不願意看到嶽冷秋南下的局面,但這時候只能置身事外,做好他眼前能做好的事情。

津海都漕運司倉大使張文燈與登、萊海商談判並不順利,到海塘來跟林縛、湯浩信二人請援。林縛輕嘆一口氣,與湯浩信返回渦口寨去見登、萊海商代表。朝廷根本就沒有能力在短時間裡組織起一支隸屬於吏部或津海都漕運司的龐大海運隊伍,只能依仗整個渤海灣西岸諸府縣的中小海商們。

林夢得、孫尚望以及原渦口寨主人周家兄弟等人都在寨中。

渦口寨已經從原主人周氏手裡徵用過來,將逐步改造成津海大倉;周氏宗族二百多口人都遷了出去。除了在渦水河南岸劃撥兩百畝良田以及五千兩官銀補償給周氏重建塢寨外,周氏兄弟二人都獲授正七品散階,並授津海縣丞、津海都漕運司倉副丞等實職,周氏宗族子弟還有六人分別獲授從九品到正八品不等的文武散階。

周家雖說還不能算大富大貴,也足以成爲津海首族了。

林縛陪同湯浩信從外面趕回來,在都倉大堂裡議事的四五十人都站起來迎接。

林縛看到滄南孫家的孫豐毅等人也都在堂中,頷首示意,請湯浩信坐上座,他在湯浩信下首坐下,張文燈坐在湯浩信的左手,其他人都在站在堂下。

湯浩信老態龍鍾的手撐着案子,俯身和藹的看着登、萊等地的海商代表們,笑着問:“在外面就聽見這邊吵吵鬧鬧的,大半天了,還有什麼事情不能決定的?”

張文燈順着湯浩信的語氣,神色肅穆的說道:“朝廷這次是下了決心:登、萊糧食再緊缺,你們去購糧,糧價都不會高過一石千錢。朝中已經派了欽差特使去登、萊兩地了,登、萊兩地,哪家糧行、糧商敢高過這個限價或囤糧惜售,都是要掉腦袋的。津海糧食再充足,至少在五月之前,戶部及津海大倉收儲糧價都不會低於每石一千五百錢,我在這裡給你們擔保,戶部與津海大倉斷不會缺你們一個銅子!”

林縛不吭聲,站在堂下的登、萊海商代表們也不吭聲,就是不肯表態。他們並不純粹都是登、萊人,大部分人都是河間府沿海諸縣逃難去登、萊等地避兵禍的中小海商。江東左軍在河間府屢獲大捷,又用繳獲物資跟他們以物易物的進行交易,他們才聚攏在一起,輸送物資到津海來,一是跟江東左軍做生意,一是支援江東左軍在河間府作戰,彼此間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建立起信任、互相依重的關係。

這年頭沒有單純的海商勢力,能出海從事貿易的海商多半跟地方宗族、官府勢力有些關係,彼此形成盤根錯雜的的利益羣體,爲他們出海貿易提供必要的保護,也確保他們不會受到其他勢力過度的欺壓跟侵凌。

這次大劫,至少河間府沿海諸縣的海商利益羣體已經給摧殘的七零八落,孫家、周家算是新崛起的地方勢力,但是威望、權勢都還很不足,便是在這裡,周家兄弟、孫豐毅等人也沒有站出來說話的資格。

林縛等了片晌,見一直都沒有人說話,讓湯浩信臉面上不好看,直接點了孫豐毅的名,說道:“我們進來之前聽着這邊吵吵嚷嚷的,這會兒又鴉雀無聲了,孫先生,你來說說,你們大家倒底在顧忌什麼?”

孫豐毅勉爲其難的站起來,說道:“把糧交給津海都漕運司,大家都還是樂意的,只不過大家希望能看到津海大倉能拿出真金白銀出來交易。我們在津海卸一船糧食,希望能拿到一船糧食的銀子去登、萊再購糧食來津海。各家財力都有限,即使林大人替津海大倉擔保,我們往裡貼第一批糧食的本錢可以,貼兩批、三批就支撐不住了,畢竟我們不能拿白條去登、萊購糧……”

林縛微頷着頭,千年之後官府打白條也還是一本難討回的爛賬,何況是商人幾乎沒有什麼政治地位的當世?

在元氏眼裡,天下萬物莫不是他元家的私產,哪可能有什麼契約精神,說不定哪一天直接讓戶部將賬賴掉,也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那些官老爺們,更是直接將商戶當成可以隨意盤剝勒索的肥羊。

除了那些後臺強硬的商戶,有幾個願意跟官府打交道的?

林縛看了看湯浩信、看了看張文燈,問道:“是不是等林都漕回來再說?”

張文燈臉色陰晴不定,他看着湯浩信,要湯浩信拿主意。

張文燈原是戶部主事,直接改任津海倉監丞,作爲津海都漕運司的主要佐官,負責在津海建糧倉、儲糧。津海倉雖然掛在津海都漕運司名下,卻是受戶部直轄。建倉、儲糧之事,張文燈並沒有林續文請示的必要,再說湯浩信還在津海,湯浩信點頭,他就能拿主意。

這次爲開海漕,戶部是好不容易擠出五十萬兩銀子來,但是需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僅將江東左軍、渦水寨的近六萬石儲糧及兩千頭普通騾馬都盤下來,就用掉十二萬兩銀子。開河、築路、修港、組織內河漕船及騾馬大車等事,以及在津海倉外圍築軍塞、牆壘保護糧倉,都要大把的銀子,這些銀子林續文都直接划走。渦口這邊的修港諸事,也都委託給孫尚望。

留給張文燈就十八萬兩銀子。張文燈要用這筆銀子將渦口寨改造成超大型糧倉,組織一支六百人倉丁隊伍,要是現銀交易,張文燈手裡的現銀只夠收儲十萬石糧食。

除了津海倉儲糧外,京中也決定將薊鎮、宣鎮邊軍約六萬人移駐到寧河、昌黎、津海等沿海軍塞,使津海都漕運司組織海商直接將必要之糧食運到寧河、昌黎販售給邊軍,這樣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京畿糧食供應的壓力。

當世就沒有多少商人願意跟官府做交易,更不要說願意跟信譽差到沒邊的邊軍了,即使要將糧食運給邊軍去,也要津海倉這邊先支付購糧現銀,都不願意跟邊軍直接進行交易。

湯浩信看着登、萊海商的態度相當一致,也知道箇中緣由,他也琢磨不透林縛的心思,想不透林縛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他不會單純的將林縛當成女婿顧悟塵的親信門人、當成晚輩來看待。林縛因軍功封爵,江東左軍又自成體系,林族勢力也是在極劇膨脹,要說林縛自成一系都有資格了。

湯浩信當然不是糊塗人,他看着堂下鴉雀無聲,壓着聲音跟林縛商議道:“我出京時,戶部什麼情況,我是清楚的,到處都要用銀子,能給這邊擠出五十萬兩銀子,已經是極限了。就如文燈所說,登、萊海商對江東左軍還是充分信任的,江東左軍是不是出面做這個牙人?”

牙人與後世的中介、擔保人性質差不多。

“不是我不願意擔當啊,”林縛苦笑道,“開口說句話容易,但是不要說他們,我心裡也擔心戶部、邊軍會賴賬啊。津海倉初次儲糧就是三十萬石,加上邊軍用糧是六萬石,折銀是五十四萬兩,你說我怎麼敢開口替戶部、替邊軍做這個擔保?再說了,江東左軍本就是鄉營性質,去留都是未知數,我拿江東左軍的名義做擔保,登、萊海商會不會信任?他們就不擔心哪一天,江東左軍就給裁撤掉不存在了?”

湯浩信知道林縛是想借這個機會解決江東左軍的地位問題,也怨不得林縛,在諸路勤王師裡,江東左軍的軍功最卓著,但恰恰是個沒有正式編制的新募鄉營。由於江東左軍軍功卓著,兵部不可能在戰後將江東左軍直接解散掉,但是江東左軍最終能保留多少編制就很微妙了。

Www _TTκan _C 〇

湯浩信點點頭,說道:“你說的問題,我心裡清楚,我立即派人進京給江東左軍爭取正式的名份。眼下這個燃眉之急,你要責不旁貸的替戶部解決掉……”

林縛沉吟了片刻,也讓張文燈側頭過來密議,壓着聲音說道:“也如孫豐毅所言,就算江東左軍願意出來做擔保,登萊海商可以往裡先墊第一批的購糧款,但是第二批、第三批購糧款,他們也墊不起,而戶部這時候又實在擠不出多餘的銀子來——既然他們信任江東左軍,那不如由江東左軍直接出面跟他們購糧再轉售給津海倉與諸邊軍。我手頭還有一筆銀子能先墊着,還能從林家拉一筆銀子出來應急,只要戶部保證日後能將這筆銀子還給我就成!邊軍那邊,我非要現銀交易的,不然將領一換,我找誰哭去都不會給理睬。”

湯浩信年齡雖大,卻是個明白人,林縛貌似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但是這麼一來,登、萊海商將不再與津海倉、津海都漕運司及諸邊軍發生直接關係,將緊密的聚集在江東左軍周邊,與江東左軍形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局面。

這個臨時形成的海漕體系最重要的頸脖子卻給林縛一人捏在手裡,再加上林續文直接掌握津海都漕運司衙門,可以說新形成的海漕體系都給林家一手掌握。

到時候不要說戶部不敢賴江東左軍的帳了,朝廷甚至都不敢輕易的將林續文從都漕運司的位子上撤下來。

湯浩信心想林續文拍拍屁股去了長蘆,將渦口事務都丟給張文燈,眼前這局面說不定是林縛在背後故意促成,暗道:悟塵的這個門生真是厲害啊,不知道他對悟塵還有幾分忠心,但是林家與悟塵之間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是閉上眼睛也存在的事實……

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3章 擁兵自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27章 失城第50章 北伐疑雲第23章 客訪深山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19章 大風迷眼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33章 危局第129章 還都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4章 東海形勢第68章 戰爭陰雲第116章 斬將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37章 分功酬勞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34章 殺或不殺第41章 守陽信第102章 未雨時第32章 天子氣象第64章 說刀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45章 功高震主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19章 大風迷眼第20章 散兵遊勇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71章 南陽第68章 戰爭陰雲第12章 議兵第47章 刺客第91章 大喜之日第53章 獄島去留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31章 說服第19章 各懷心思第28章 雙面第42章 政務第21章 投附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1章 風雨相援第134章 鴆酒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60章 宮廷陰影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7章 算計深沉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46章 賊船第57章 自薦爲妾第36章 月涌江流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1章 嫡爭(二)第65章 雪中送炭第74章 顧慮第36章 捉虜賞刀第62章 窺一斑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8章 決勝東線第23章 三月潼原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40章 浙西大旱第45章 爭鋒第12章 蒸汽機(一)第52章 下聘禮第27章 變化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15章 抵達津海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16章 獅子張口第30章 堵口第146章 奪城第103章 誰做黃雀第108章 交易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31章 歸路第8章 決勝東線第56章 光復濟南第22章 跑馬燈第116章 亂兵第56章 光復濟南第61章 爭銀第122章 勸降
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3章 擁兵自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27章 失城第50章 北伐疑雲第23章 客訪深山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19章 大風迷眼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33章 危局第129章 還都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4章 東海形勢第68章 戰爭陰雲第116章 斬將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37章 分功酬勞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34章 殺或不殺第41章 守陽信第102章 未雨時第32章 天子氣象第64章 說刀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45章 功高震主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19章 大風迷眼第20章 散兵遊勇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71章 南陽第68章 戰爭陰雲第12章 議兵第47章 刺客第91章 大喜之日第53章 獄島去留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31章 說服第19章 各懷心思第28章 雙面第42章 政務第21章 投附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1章 風雨相援第134章 鴆酒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60章 宮廷陰影第2章 江寧風潮(2)第27章 算計深沉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46章 賊船第57章 自薦爲妾第36章 月涌江流第25章 後患無窮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1章 嫡爭(二)第65章 雪中送炭第74章 顧慮第36章 捉虜賞刀第62章 窺一斑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8章 決勝東線第23章 三月潼原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40章 浙西大旱第45章 爭鋒第12章 蒸汽機(一)第52章 下聘禮第27章 變化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15章 抵達津海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16章 獅子張口第30章 堵口第146章 奪城第103章 誰做黃雀第108章 交易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31章 歸路第8章 決勝東線第56章 光復濟南第22章 跑馬燈第116章 亂兵第56章 光復濟南第61章 爭銀第122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