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知己

廳內,陸七三人繼續在議事,議題由軍事轉爲了政事,涉及了存糧,民生,匪患。

辛琴兒言,處州的糧食收成很好,估計能夠達到常州米的五六成收穫,不過因爲戰略方面的顧忌,蘇州軍佔據了處州之後,對很多地主大戶採取了懷柔,沒有強制性的奪田。

陸七和魚華軒商討後,魚華軒認爲必須得收田奪糧,因爲蘇州存米對西部晉國的支撐,只能了勉強維持一年,西部不能長久指望蘇州的供養,而且大地主們的存在,是最不穩定的隱患,如今在戰時,可以用構陷之法解決了大地主們。

陸七同意了,還採取蘇州的先例,對名聲好的官紳予以放過,還是由辛琴兒親自去執行處置,先期的清洗,必須儘量的不冤枉殺戮。

魚華軒也離開了,去接收南平軍,明日魚華軒會率領六千南平本軍,與陸七一起去處州,八個南平團軍暫時歸屬張戟節制,如果陸七返回了晉安府坐鎮,那自然會凌駕了張戟之上。

陸七微笑的看着辛琴兒,關心道:“這些日子,非常辛苦吧。”

辛琴兒點頭,柔笑道:“這裡的事情,比蘇州複雜的多。”

陸七明白點頭,道:“閩人,很難歸心,容易與遷民衝突仇視,我們不想血腥,有時卻是需要了血腥震懾。”

辛琴兒苦澀笑了,這段日子,閩人時不時的襲殺遷民,引發的仇恨衝突讓她非常頭疼,逼迫的她不得不允許了軍隊隨時鎮壓,因爲包庇之由,建州軍隊已然屠殺了一千多的閩人,各地的小股造反也是猖獗,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

“琴兒,常州那裡,等婺州戰事之後,你就回去吧,將常州地契備出來,朝廷若是奪了吳城的開府權,我們就將田契發下去,若是我們的財力足夠,也可以將官押銀契的賞功銀子兌付了,讓官押銀契在常州消失。”陸七溫和說道。

辛琴兒一怔,道:“老爺是想,取信於民。”

陸七點頭,道:“一是取信,二是徹底擺脫了常州之事的牽連。”

辛琴兒點頭,又柔聲道:“妾身回去了,這裡怎麼辦?老爺有可信之人嗎?”

“我想交給魚華軒。”陸七回答。

“不行,魚將軍只能限制性的大用,若是沒有能夠制衡的人物,絕不能了獨用他。”辛琴兒立刻反駁。

“能夠制衡魚華軒的人,如今已然很多了,興化軍的將士,撫州來的將士,以及蘇州軍的統帥,都能夠制衡了魚華軒。”陸七溫和迴應道。

辛琴兒搖頭,道:“妾身知道老爺的心意,是不想妾身承擔了太多的血腥責難,但用魚華軒掌管晉國,絕對不行,常州那裡,小云會做好的。”

陸七默然點頭,他是不忍心讓辛琴兒承擔了太多,可是他真的沒有可以完全信用的能臣,貴五叔的威望和能力,管不了如今的晉國,也壓不住晉國的軍心。

“老爺不用擔心妾身的,還是去見一下皇妃吧。”辛琴兒溫柔說道。

陸七一笑,道:“我如今沒有心情去見,你代我問候一下吧。”

辛琴兒搖頭,道:“妾身不宜先去拜見的,而且與老爺一樣,如今沒有那個心力,強顏做了奉承語,若是不能多與皇妃親近,還不如不見了。”

陸七一怔,繼而理解的點點頭,陪着笑臉的應付性說話,確實是非常累心的,如今的辛琴兒爲國事操勞,精力已然是耗損的太多了。

“琴兒,小馥定下的後宮冊封,西王妃是空着的,我想給了你,好嗎?”陸七溫和說道。

辛琴兒一怔,隨即搖頭道:“妾身不適合的,妾身只應該在韻兒主母的名下才好,成爲了西王妃,反而會讓妾身拘束了。”

陸七默然點頭,忽傾身探臂抱了辛琴兒坐入腿懷,低頭吻了秀髮一下,辛琴兒羞澀的帖偎了陸七,兩人溫情的靜靜擁抱。

良久,陸七才輕語道:“琴兒,你說我走到了如今的人生路,是正確的人生嗎?”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渴望向上的,所謂的知足是福,那是一種無奈的自我安慰,因爲無法向上了,纔會知足,老爺若是知足了石埭縣的所獲,也許會是家破人離的後果,人只要去爭了權勢,就沒有了回頭路,只有不斷的向上,才能夠生存。”辛琴兒輕語回答了。

陸七默然,過了一會兒才輕語:“我在石埭縣的時候,真的是知足了所獲,以至於在京城時,我最想的就是能夠回去石埭縣,繼續做我的護軍縣尉,只是後來我才知道,我若是回到了石埭縣,後果就是抄家滅門。”

“老爺在石埭縣的存在,觸及了高官的權勢,當然會被清除,就是投靠了蕭府,也不過成爲了一個不能自主的馬前卒。”辛琴兒輕語。

“只是如今的自主,卻是讓我更沒有了愜意的生活,想與家人在一起溫馨的說話,都成了一種難得。”陸七感慨的說道。

“老爺是在爲了生存而忙碌,就算老爺沒有謀國,也是一樣難得與家人團聚溫馨的,如今的亂世,容不得老爺做個只求安寧的勳貴,勳貴若是無權,日子也一樣會愁苦不堪,周大兄就是最好的寫照,在京城困頓了那麼多年,若非老爺的提攜,周大兄基本沒有了出頭之日。”辛琴兒淡笑輕語。

陸七聽了若有所思,忽輕語:“琴兒,常州有變之前,是不是讓大兄調離爲好,讓大兄早些來了西部任職一州刺史。”

“我們不宜主動調離大兄的,而且大兄來了西部任官,一是容易讓了唐國知道,二是會有了水土不服的禍患,來了西部的一些官員,上任不久就病倒了,還有一千多的蘇州軍也病了,好在沒有病亡的。”辛琴兒回答道。

陸七點頭,辛琴兒又道:“周大兄在武進縣做的很開心,我們不宜惹了大兄不愉的,而且西部的官可不好做,蕭氏舉薦的人,還真是能吏,都非常的勤政辛苦,妾身還想着,給予了官押銀契做爲賞功。”

陸七點頭,道:“應該的,不過要說是因爲處於戰時兇危,所以他們才得了軍賞,不可開了治政也能夠得了賞功的由頭。”

辛琴兒點點頭,兩人溫馨的,絮絮叨叨的國事家事想到了就說,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一時,最後辛琴兒主動讓陸七離開了。

陸七在六名虎丘衛的伴引下,去了後宅花園,建安縣衙的後花園,比了石埭縣的縣衙還遜色,閩國的王宮所在是福州那裡,陸七如今以了建州防禦爲主,晉安府就是了王城,不過所謂的王宮,在近年不可能修建。

建安縣衙是普通,但以縣衙爲中心三百米方圓,卻是成爲了軍管之地,除了虎丘衛,另外還有兩千晉王軍府翊衛,而虎丘衛在這裡不稱虎丘衛,而是軍府內翊衛,專職守護縣衙聽用。

陸七到了有十名云溪衛守護的居閣,如今三千云溪衛也入駐了城中,被辛琴兒安置在了軍府翊衛外圍的居地,使得縣衙一帶的軍力明顯的擁擠了,陸七不讓云溪衛與外軍駐紮在一起。

第211章 戰吐蕃第80章 孟石第108章 承諾第103章 坦言第13章 吳城之封第76章 迎娶第72章 車中語(二)第71章 策動第144章 容忍第92章 奏對第71章 策動第39章 兄弟交心第164章 意外的算計第53章 追匪第165章 聚議第11章 任用第121章 抵開封第40章 西大街第110章 池州長史第101章 嚇降第100章 寧國軍第73章 運財致用第56章 句容縣之戰第92章 暗歸第127章 滅越第150章 虞字之解第180章 約定第63章 煽情第69章 追第15章 興雲第13章 吳城之封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35章 控城第86章 斷糧之禍第4章 知信第187章 奪軍轉戰第5章 太倉軍第84章 老臣之憂第116章 籠絡第89章 鳳還巢第117章 母子言第95章 叛亂第145章 花燭第81章 常州大戰(九)第62章 英王第83章 林仁肇第79章 僞神蠱心第41章 軟硬兼施第73章 上位者第178章 三道聖旨第58章 宅語第32章 霸石州第84章 夜梟第26章 琴心動第18章 折惟忠第121章 廷議第82章 引見第126章 委任第104章 西州第142章 謀害第36章 戰後第185章 血戰王屋山第28章 軍耗第64章 偷窺第136章 兄弟第84章 夜梟第38章 領軍第106章 合修第189章 據太原第2章 侍郎府第12章 寧兒第96章 心傲第58章 宅語第113章 太常寺第95章 叛亂第130章 匪事第28章 軍耗第21章 君忌亦非禍第214章 家天下第34章 夏軍第16章 職官之威第70章 秦浩第92章 算計第85章 真正目的第53章 暗棋第52章 上書與毒舌第25章 策略第84章 目的第79章 遠慮第41章 軟硬兼施第101章 意外之敵第114章 去青陽第91章 遠慮戰略第38章 韋雙兒第112章 家天下第38章 稱王第97章 歸屬?第211章 戰吐蕃第83章 張洪波第105章 識骨
第211章 戰吐蕃第80章 孟石第108章 承諾第103章 坦言第13章 吳城之封第76章 迎娶第72章 車中語(二)第71章 策動第144章 容忍第92章 奏對第71章 策動第39章 兄弟交心第164章 意外的算計第53章 追匪第165章 聚議第11章 任用第121章 抵開封第40章 西大街第110章 池州長史第101章 嚇降第100章 寧國軍第73章 運財致用第56章 句容縣之戰第92章 暗歸第127章 滅越第150章 虞字之解第180章 約定第63章 煽情第69章 追第15章 興雲第13章 吳城之封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35章 控城第86章 斷糧之禍第4章 知信第187章 奪軍轉戰第5章 太倉軍第84章 老臣之憂第116章 籠絡第89章 鳳還巢第117章 母子言第95章 叛亂第145章 花燭第81章 常州大戰(九)第62章 英王第83章 林仁肇第79章 僞神蠱心第41章 軟硬兼施第73章 上位者第178章 三道聖旨第58章 宅語第32章 霸石州第84章 夜梟第26章 琴心動第18章 折惟忠第121章 廷議第82章 引見第126章 委任第104章 西州第142章 謀害第36章 戰後第185章 血戰王屋山第28章 軍耗第64章 偷窺第136章 兄弟第84章 夜梟第38章 領軍第106章 合修第189章 據太原第2章 侍郎府第12章 寧兒第96章 心傲第58章 宅語第113章 太常寺第95章 叛亂第130章 匪事第28章 軍耗第21章 君忌亦非禍第214章 家天下第34章 夏軍第16章 職官之威第70章 秦浩第92章 算計第85章 真正目的第53章 暗棋第52章 上書與毒舌第25章 策略第84章 目的第79章 遠慮第41章 軟硬兼施第101章 意外之敵第114章 去青陽第91章 遠慮戰略第38章 韋雙兒第112章 家天下第38章 稱王第97章 歸屬?第211章 戰吐蕃第83章 張洪波第105章 識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