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霸石州

陸七率軍離開隰州,進入了石州的平夷縣地界,石州下轄五縣,離石縣爲州治,還有定胡縣,平夷縣,方山縣和臨泉縣,其中定胡縣是石州的軍事重地,西臨黃河,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孟門關渡口,是防禦夏國的關隘。

日近黃昏,陸七抵達了離石縣城,他沒有進城,讓雲錦東代他進城去告知了現任刺史,他在城南門外駐紮,安然在城外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陸七帶了二百兵進入了離石縣城,至州衙見到了一衆官員,與五十出頭的刺史做了官印和公文,以及倉儲等等交接,陸七在開封府,經過商人介紹,已然僱用了兩位幕僚,相當於他的胥吏。

用了半天的時間才交接完畢,交卸了職任的老刺史,當天就拍屁股走人了,他早就接到了朝廷吏部的調離公文,巴巴的等了多日才見到接任者,他臨走時,善意的提醒陸七,石州內外都很麻煩,讓陸七謹慎應對,陸七謝了,親自送老刺史出了城。

既然是刺史了,陸七就不能住去了軍營,但石州的情形複雜,卻是需要了震懾,陸七又抽調了兩隊將士進入離石縣,也就是除了騎營,其他四營各抽出百兵,一共四百兵進駐了州衙,五百歙州將士,成爲了弩營。

周國的地方官制與唐國的不同,是刺史總理軍政,而長史輔政,都尉掌軍事,另外還有推官做爲監察,簡單說就象是了一個小朝廷,刺史權力最大,但卻是受到屬官的制衡。

回了州衙,陸七在州衙大堂的官案後落了座,大大小小的十幾個州衙官員,以及離石縣的官員們,一起恭敬的拜見了刺史大人,陸七吩咐了擺座。

官員們分兩邊落座後,陸七看了一下,忽淡笑道:“是不是覺得了本軍年少了些?”

官員們聽了意外,年近四十的長史起禮道:“大人年輕有爲,屬下們是不會失禮的。”

陸七笑了笑,平和道:“本軍與諸位,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本軍的官職,衆位也都知道了,本軍認爲,諸位應該能夠明白了什麼。”

衆官員互相看看,都尉起禮道:“大人,屬下是軍人,聽不懂,請大人直言。”

陸七點頭,道:“好,本軍直言。”

說完掃了一眼,道:“陛下讓本軍來了石州,主因是對石州的情形非常的不悅,石州是防禦夏國的重地,可是多年來卻是任由了夏軍渡過了黃河肆虐,使得石州民生凋零,人口銳減,所以,陛下讓本軍來了石州。”

官員們互相看看,長史起禮道:“大人,防禦黃河,主要是鎮軍的責任。”

“本軍知道是鎮軍應該防禦黃河,但是吾等身爲了石州官員,讓石州能夠得到了安治,是不可推卸的本責。”陸七平和迴應。

“大人是離石軍節度使,帶來了兩千多將士,應該可以加強了黃河防禦。”長史說道。

“說及本軍的官職,本軍應該解釋一下,首先,本軍的兵部侍郎官職,是陛下特意賜任的,並非是什麼無權虛官,本軍有權調整了石州的軍事。”陸七平和說道。

都尉聽了一皺眉,起禮道:“大人,屬下並沒有接到兵部的權知公文。”

“本軍的兵部侍郎,就是御賜的活公文,陛下諭令本軍全權掌管石州軍政,如果各位抗命不行,本軍就拿下了他,押去開封府交給了朝廷。”陸七冷言道。

“大人這麼說有違朝廷法度,屬下不敢苟同。”都尉立刻激烈的反對道。

“哦,吾聽聞石州的官兵隊正隊副火長,有很多都是鎮軍調任的,你身爲石州都尉,爲什麼卻是要遷就了晉國公的命令。”陸七冷言質問。

都尉臉色一變,挑眉道:“那與本將無關,是刺史大人接受的舉薦,晉國公舉薦的,都是有功將士,地方上不宜拒絕。”

“好個不宜拒絕,來人,將都尉拿下,送入大牢。”陸七威嚴發令。

衙外立刻衝進來十二個將士,有六人手託軍弩的對準了石州都尉,都尉臉色驚變,其他官員也都變了顏色的起身,這真是一言不合,就用了軍武手段。

“大人,劉都尉只是遵行朝廷法度,請大人能夠理解。”長史忙起禮辯解道。

“拿下,押去大牢。”陸七冷聲吩咐。

四個將士應聲上前扣拿了都尉,都尉沒有反抗,不過怒視陸七道:“你這是要專權造反。”

“本軍是駙馬都尉,是不是造反,自有朝廷定論,押走。”陸七冷聲迴應,將士押着都尉離開了大堂。

陸七冷臉掃了一眼,最後看了離石縣尉,平和道:“張縣尉,離石縣的城門防務,暫由你接手。”

“是,屬下領命。”三十出頭的離石縣尉,恭敬的接受了命令,都尉一被拿下,做縣尉的比刺史的官小了很多。

陸七又掃了一眼,平和道:“各位,本軍不希望再有第二個劉都尉出現,本軍的命令不容違逆,你們若是不服,只能向了朝廷告訴,朝廷一日沒有迴應,你們就得認可本軍的命令,否則不要怨了本軍的惡對。”

“是。”衆官員只好屈服迴應,一是懾於陸七的暴力手段,二是陸七的官職,確實存在了大權獨攬的意義,三是有明白者,從陸七的話語中,猜度了陸七的率軍接管石州,可能與晉國公有關了。

陸七點頭,接下來與衆官員一起離開州衙,命令了離石縣的所有官兵在南城門外集結,城門暫時由離石軍接管,但編制應該是一千的州衙官兵,卻是隻有七百,而且武備很是一般,兵員素質也有很多弱士。

陸七當場就進行了整編,原本的火長隊正隊副全部送去了離石軍營,之後由離石軍將士擔當了領軍,淘汰了弱者,整編成爲了離石軍營,也就是說,陸七軍管了離石縣,沒有了官兵的存在。

在離石縣安度了一夜,第二天陸七開始了整頓外圍,帶上長史和推官先去了平夷縣,也是拿下了所有縣尉以下的領軍,換成了離石軍將士領軍,也是淘汰了弱者。

五日後,陸七又開始募兵,號召各縣各鄉的武勇入軍,以求能夠保衛了家鄉,恢復了石州的安寧,募兵令是下了,但應募者很少,有三百多人應募,一番考覈後,只留下了九十七個。

陸七募兵的號召只是個由頭,他知道石州很多的武勇都被晉國公給募去了,晉國公以番訓鄉軍爲理由,卻是將武勇之士編入了正規軍隊,例如在石州的兩千鎮軍,就有很多是石州的本地鄉軍。

基本接管了之後,陸七開始了大規模的訓軍,他抽調各縣一半的城軍集結到離石縣外,熱鬧的進行整軍訓練,因爲軍餉和吃食不缺,被整頓了的官兵很快沒有了牴觸,周國的吏治雖然清明,但也避免不了官員的貪墨,尤其是邊地,官員剋扣和吃空餉是常事。

陸七在霸道接管石州之後,他給周皇帝寫了上書,言明石州官兵被晉國公滲透的非常嚴重,官兵的空餉也佔了四成之多,石州很多的武勇都被晉國公蒐羅去了,而且石州的兩千鎮軍,多年來一直縱容了夏國進襲石州劫掠,等等書了很多。

而對被拿下的劉都尉,陸七的解釋是,劉都尉堅持朝廷法度,應該是位好官,但其剋扣軍餉和吃空餉也是事實,在事先探查清楚的前提下,才予以了拘押。

第19章 憫心第64章 偷窺第113章 誤導第152章 魚秀華第111章 池州刺史第106章 主動權第68章 斬了尾巴第2章 官親第115章 放飛第27章 直薦第93章 偷天換日第166章 治隴右第104章 順利?第11章 受託第179章 父子言第106章 主動權第90章 抉擇第180章 約定第42章 西北第3章 途中語第214章 家天下第76章 常州大戰(四)第59章 豔女綠娥第200章 擒王第61章 桃花運第154章 江陰張氏第54章 入勢第52章 伐謀第76章 平海第108章 教誨第11章 請帥第30章 先手第58章 戰之意義第85章 變動第103章 懷柔第56章 相逢第20章 談心第70章 奪會州第55章 謀事在人第138章 魚氏第7章 情義第133章 安置第5章 太倉軍第138章 敵視第125章 立信第31章 放糧第221章 爲夢立傳第119章 溫情第43章 挖牆腳第26章 夜話第72章 帝策第97章 官與匪第65章 對叛第2章 侍郎府第141章 善待第84章 目的第197章 楊延昭第45章 途危第85章 姐姐第146章 尤物第93章 危第127章 滅越第62章 英王第118章 惹怨第24章 石守信第163章 滅魏國第39章 陸氏第136章 兄弟第103章 坦言第39章 訓軍第207章 大奸第143章 伏兵第125章 指點江山第28章 面君第115章 糧之暗戰第68章 難關第63章 煽情第68章 斬了尾巴第70章 澎湖水軍第9章 刺第2章 官親第26章 琴心動第157章 需要第202章 作繭自縛第120章 長安西市第92章 利害第75章 常州大戰(三)第114章 瞭解第130章 匪事第136章 兄弟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81章 運籌第42章 驚心第113章 ‘借糧’第18章 折惟忠第61章 土皇帝第119章 溫情第108章 教誨第168章 殺影第143章 伏兵
第19章 憫心第64章 偷窺第113章 誤導第152章 魚秀華第111章 池州刺史第106章 主動權第68章 斬了尾巴第2章 官親第115章 放飛第27章 直薦第93章 偷天換日第166章 治隴右第104章 順利?第11章 受託第179章 父子言第106章 主動權第90章 抉擇第180章 約定第42章 西北第3章 途中語第214章 家天下第76章 常州大戰(四)第59章 豔女綠娥第200章 擒王第61章 桃花運第154章 江陰張氏第54章 入勢第52章 伐謀第76章 平海第108章 教誨第11章 請帥第30章 先手第58章 戰之意義第85章 變動第103章 懷柔第56章 相逢第20章 談心第70章 奪會州第55章 謀事在人第138章 魚氏第7章 情義第133章 安置第5章 太倉軍第138章 敵視第125章 立信第31章 放糧第221章 爲夢立傳第119章 溫情第43章 挖牆腳第26章 夜話第72章 帝策第97章 官與匪第65章 對叛第2章 侍郎府第141章 善待第84章 目的第197章 楊延昭第45章 途危第85章 姐姐第146章 尤物第93章 危第127章 滅越第62章 英王第118章 惹怨第24章 石守信第163章 滅魏國第39章 陸氏第136章 兄弟第103章 坦言第39章 訓軍第207章 大奸第143章 伏兵第125章 指點江山第28章 面君第115章 糧之暗戰第68章 難關第63章 煽情第68章 斬了尾巴第70章 澎湖水軍第9章 刺第2章 官親第26章 琴心動第157章 需要第202章 作繭自縛第120章 長安西市第92章 利害第75章 常州大戰(三)第114章 瞭解第130章 匪事第136章 兄弟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81章 運籌第42章 驚心第113章 ‘借糧’第18章 折惟忠第61章 土皇帝第119章 溫情第108章 教誨第168章 殺影第143章 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