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校閱

元宵節剛過,開封府所屬各縣通向京城的官道上,身穿皮甲,攜帶弓弩和刀槍的鄉軍將士們,在各縣兵馬都監的率領下,絡繹不絕的趕往位於京城南郊的鄉軍校閱大營。

此次校閱行動,屬於春耕前的常規性例行考覈,主要目的是,考察京畿各縣鄉軍的訓練和戰備情況。

按照樞密院發佈的正式軍令,京城各縣的編練鄉軍(民兵),一分爲二,一部留守家鄉,一部參與春季大校閱。

等到秋收後的秋季大校閱,再換另一部鄉軍,進京城參與校閱。

在京畿四周,方圓三百里內的兵馬調動,只要超過了一個都的兵力,且爲攜帶武器裝備的行動,就絕非等閒的小事。

按照條令的規定,如果沒有李中易親筆簽押的軍令,不管是誰,只要擅自調動都級以上的兵馬進京,一律視同謀反。

李勇的騎兵營,早早的撒了出去,以都爲單位,嚴密監控進京的各個要道。

李雲瀟麾下的九門提督衙門,配合着李延清的警政寺,採取了明鬆暗緊的策略,京城內外的明崗沒有怎麼增加,暗哨的數量卻比平日裡多出了好幾倍。

京畿地區雖然沒有宣佈戒嚴,但是,接近權力中樞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李中易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校閱鄉軍,恐怕是要打大仗了!

整個大周,包括隱匿男丁在內,目前大約有四千多萬人。其中,京畿地區就有大約六十餘萬人。

託了趙匡胤臨陣起義,主動獻城的福氣,李中易打進開封城之時,整個華夏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幾乎沒有任何損失的落入了新政權的手上。

也正因爲如此,一直被李中易所介懷的趙老二,總要找個正大光明的,讓任何人都說不出話的理由,纔好做掉吧?

類似的例子,就有北平解放後,傅作義又後悔了,在暗中做了很多的小動作。

已經失去了軍隊的傅作義,新政權的領袖們掐死他不比捏死一隻小螞蟻更困難,卻一直沒有下狠手收拾他,並儘可能的包容了他。

時代不同,寬大處理的邏輯,卻是相通的!

畢竟,趙匡胤已是孤家寡人,手裡沒有一兵一卒,李中易若想捏死他,簡直是易如反掌。

然而,國家尚未真正的統一,李中易沒有極佳的藉口,就屠殺獻城有功的降臣。風聲一旦傳揚出去,等於是爲將來的統一戰爭,憑空添加了極大的難度。到那個時候,還不知道要搭上多少李家軍將士的寶貴生命?

說白了,區區一個趙匡胤而已,用成千上萬的精銳將士的性命去換他的腦袋,壓根就不值當!

本次鄉軍校閱的總指揮,不是旁人,正是近衛軍都指揮使廖山河。

位於南郊的校閱大營,就是廖山河督促着工兵營和大牢裡的囚徒,加班加點的興建而成。

此次鄉軍的校閱規模,超過了三萬人,這還僅僅是一半而已。

按照樞密院事先的規劃,在校閱鄉軍完畢之後,會進行重新的整編,以替換出拱衛京畿的近衛軍和馬光達所屬之陳橋大營。

陳橋大營,性質類似於滿清的豐臺大營,顧名思義就是拱衛京師的精銳駐軍。

豐臺大營靠南,陳橋大營卻在開封的北面,駐地的不同,反證朝廷面對的主要威脅不同。

當初,康麻子徹底擊敗了北面的噶爾丹之後,對蒙古各部族採取了兩手策略,歸根到底就是三大政策:1、南不封王,北不斷親;2、分封諸王以制其力;3、崇喇嘛教,以制其生。

滿清政府出巨資在蒙古高原上,大建喇嘛廟,鼓勵青壯年的蒙古牧民們,儘可能的出家當喇嘛,以削弱蒙古王爺們作亂的本錢。

經過上百年的分化瓦解和武力鎮壓,蒙古高原上的王爺們,全都被馴得服服貼貼,不敢稍有炸刺。

甚至,太平天國興起之後,蒙古王爺僧格林沁麾下的幾萬騎兵,居然成了清廷的統治支柱。

北部無憂,那麼,豐臺大營存在的基礎是:防備南邊的漢人作亂!

客觀的說,大清帝國的陸地邊疆政策,最有章法,也最有成效。

陳橋大營,駐紮於京師北邊的重要門戶——陳橋驛,最重要的防範對象,也是唯一的死仇大敵——契丹人。

進京之後的李家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義務兵役體系,募兵制已經成爲了過去式。

如今的李家軍,補充兵員的基本流程是:一律從最基層的鄉軍裡面選拔新兵,經過新兵大營的三個月強化訓練之後,補入正規的各地駐屯廂軍。廂軍中的優秀者,再被選入禁軍的行列,充當輔兵,協助戰兵進行戰鬥。

鄉軍的士兵,不是誰都可以充任,必須身家清白、從無犯罪記錄且有產。這裡的有產,指的是有田產,數量爲五畝以上,一百畝以下。

針對鄉軍的成員,李中易作出了嚴格的成分規定,只要純樸的農村有田產者,城裡的有產者,包括包租公、小商小販、哪怕是再有錢,也不得從軍。

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李中易,城裡的士兵,眼界比較開闊,心眼子比較活泛,要想培養出決死的精神,可謂是難上加難。

歷史上的中原皇朝,之所以在抵禦外侮的時候,往往佔盡了人口有時,卻落於下風。除了缺少戰馬之外,更重要的是:採取愚民政策,既沒有國防動員的意識,又沒有國防動員的膽量。

公元1644年,多爾袞統帥12萬八旗軍入關,這12萬人裡頭,真韃子不過7萬,漢軍八旗2.6萬,蒙古八旗2.4萬。

然而,大明在各地的武裝力量,彙總到一塊兒,至少超過了兩百萬人。200萬漢軍,居然不敵幾萬真韃子,實在是大漢子民的奇恥大辱。

和歷代的統治者都迥然不同,李中易是忠實的羣衆路線擁護者,採取的是寓兵於民的分級國防動員兵役體制。

分級選拔,梯次補充的國防動員體制,制度化的確保了,朝廷的正規禁軍始終是戰鬥力最強悍的勇士!

第295章 揭開底牌第1160章 躍馬中原第202章 破開京第192章 決戰第605章 趁勝追殲第139章 接生第923章 搶劫成果第479章 大軍入關第452章 逆向打草谷第731章 誰更愚蠢?第696章 好辣毒的手段第28章 上班(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182章 便宜佔大了第726章 尾大不掉第620章 折辱第236章 密謀第329章 不象話第十三章 狠辣(求推薦票)第104章 驚變(三更送上,求月票)第437章 北進第47章 馬上風(打滾求推薦票)第910章 燕燕第1315章 新氣象第463章 白熱第445章 約定第1057章 攻與防第156章 趙雪娘第459章 忠義第419章 狠鬥第1376章 入杭州第1127章 打預防針第308章 反骨仔第148章 萌芽第262章 樞密副使第827章 有本事別跑第二十五章 抖威風第1091章 仰望第466章 背叛第687章 局變第960章 分賞第1326章 草雞變鳳凰第185章 互相算計第1178章 大慶門前第259章 奏摺第351章 難唸的經第1026章 不等閒第842章 緩急第1511章 追窮寇第1360章 伐南唐第514章 符王爺第707章 戰第302章 花狐第1125章 不信邪第1182章 學政第602章 魔鬼雞尾酒第728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628章 擴軍第1230章 壞運氣第十章 智鬥老狐第178章 以血還血第553章 誰爲帥?第883章 負荊第145章 中風第1062章 顯威第639章 天雷轟頂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1512章 坦途第882章 叫板第1382章 睦州不服第822章 柴玉娘來了第556章 得軍第1274章 范陽之戰第988章 餶飿第256章 帝之門生第554章 三分軍權第753章 我又來了第390章 高手過招第794章 高麗僞軍第1295章 襲幽州第476章 祭第771章 反攻第1401章 拉幫結夥第187章 安釘子第905章 宮亂第133章 做局(四更,大吼一聲求月票)第932章 決斷第167章 大做秀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1197章 明主(求月票)第29章 同事第1416章 擒李煜第74章 暗渡陳倉第1214章 渡河第136章 這次搞對了!第362章 闖禍了!第328章 鬼名堂第111章 下館子(3更送上,求月票)第153章 流水線第1375章 克杭州
第295章 揭開底牌第1160章 躍馬中原第202章 破開京第192章 決戰第605章 趁勝追殲第139章 接生第923章 搶劫成果第479章 大軍入關第452章 逆向打草谷第731章 誰更愚蠢?第696章 好辣毒的手段第28章 上班(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182章 便宜佔大了第726章 尾大不掉第620章 折辱第236章 密謀第329章 不象話第十三章 狠辣(求推薦票)第104章 驚變(三更送上,求月票)第437章 北進第47章 馬上風(打滾求推薦票)第910章 燕燕第1315章 新氣象第463章 白熱第445章 約定第1057章 攻與防第156章 趙雪娘第459章 忠義第419章 狠鬥第1376章 入杭州第1127章 打預防針第308章 反骨仔第148章 萌芽第262章 樞密副使第827章 有本事別跑第二十五章 抖威風第1091章 仰望第466章 背叛第687章 局變第960章 分賞第1326章 草雞變鳳凰第185章 互相算計第1178章 大慶門前第259章 奏摺第351章 難唸的經第1026章 不等閒第842章 緩急第1511章 追窮寇第1360章 伐南唐第514章 符王爺第707章 戰第302章 花狐第1125章 不信邪第1182章 學政第602章 魔鬼雞尾酒第728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628章 擴軍第1230章 壞運氣第十章 智鬥老狐第178章 以血還血第553章 誰爲帥?第883章 負荊第145章 中風第1062章 顯威第639章 天雷轟頂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1512章 坦途第882章 叫板第1382章 睦州不服第822章 柴玉娘來了第556章 得軍第1274章 范陽之戰第988章 餶飿第256章 帝之門生第554章 三分軍權第753章 我又來了第390章 高手過招第794章 高麗僞軍第1295章 襲幽州第476章 祭第771章 反攻第1401章 拉幫結夥第187章 安釘子第905章 宮亂第133章 做局(四更,大吼一聲求月票)第932章 決斷第167章 大做秀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1197章 明主(求月票)第29章 同事第1416章 擒李煜第74章 暗渡陳倉第1214章 渡河第136章 這次搞對了!第362章 闖禍了!第328章 鬼名堂第111章 下館子(3更送上,求月票)第153章 流水線第1375章 克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