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偷襲戰

如果是在平原地區,別說七千多蜀軍,就算是七萬多蜀軍,李中易也沒啥可擔心的。

然而,問題是,在羊腸小道的咽喉部位駐紮的七千多蜀軍,卻是足以致命的存在。

“還真沒想到啊,王處回那個假道士居然有兩下子。”李中易看了一陣子地圖,發覺整個大軍的糧草,左右都繞不過去昌寧寨,不由大發感慨。

隨行的近衛軍副都指揮使王肯,也點着頭說:“皇上,蜀軍增兵四千,且昌寧寨易守難攻,我軍倒是難辦了。不過,昌寧寨並不大,憑空多出了四千兵馬,糧草恐怕不濟吧?”

李中易揹着手,原地繞了兩圈,忽然下令:“命令驍勇營從山上繞過昌寧寨,切斷蜀軍的補給糧道。”

俗話說的好,心急吃不成熱豆腐!

李中易一點也不急,昌寧寨吸引了七千蜀軍,這就意味着,駱寧道那邊的廖山河,減輕了壓力。

出征之前,李中易就已經掌握了蜀軍的虛實。爲了應對強漢朝很可能的進攻,蜀軍在大巴山區和秦嶺山區,總共駐紮了五萬兵馬。

五萬兵馬,這已經是蜀軍駐守於秦嶺山區的兵力極限了。畢竟,依靠興元府(漢中)的糧食供給,並不足以支撐整個秦嶺防線,需要從成都平原越過大巴山區,運輸糧食過來。

說白了,也就是在後勤的壓力方面,李中易固然很難,孟昶其實也不輕鬆。

蜀道難,難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過,千里長的防線之上,蜀軍不可能處處駐軍防守,這就給了驍勇營翻山越嶺,繞過昌寧寨的機會。

說白了,昌寧寨可以防備大隊兵馬所需要的輜重通過,卻攔不住小股敵軍翻山繞過去。

李中易的計劃其實並不複雜,進入子午谷後,就開始沿途建立臨時後勤補給點。也就是伐木建山寨,只要能遮風擋雨,並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即可。

從子午谷口開始,每三十里建一個臨時後勤補給點,並步步推進到昌寧寨的山下。

主力大軍堆在昌寧寨下,日夜邀戰,便可震懾住蜀軍,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真正的殺招,卻是驍勇營繞過昌寧寨,切斷蜀軍的後勤補給。

昌寧寨並不大,周長不足兩裡,駐紮三千人馬都嫌多了,更何況是七千蜀軍呢?

原本供給三千人吃的糧食,如今要供應七千人,只要被斷了糧道,未戰已經自亂了。

李中易堅持要親自率領驍勇營,卻截斷蜀軍的後路,張三正知道皇帝的脾氣,他一旦作出了決定,九牛拉不回。

不得以之下,張三正硬要陪着李中易翻山越嶺。張三正的理由十分充分,他是近衛軍的都指揮使,保護李中易的人身安全,他責無旁貸。

李中易明白張三正的顧慮,經過思考之後,便決定將主力大軍交給近衛軍副都指揮使王肯,命其率軍從正面威逼昌寧寨。

王肯也是從河池建軍開始,便追隨於李中易左右的心腹之臣,從基層的伍長開始,一路靠着軍功升爲了副都指揮使,作戰經驗異常豐富。

換句話說,李中易信得過王肯的軍事指揮才能,才把指揮大權交給了他。

只是,在張三正的堅持下,除了驍勇營的一千人之外,另外又抽調了近衛軍甲營和乙營的兩千官兵,組成了三千人包抄小分隊。

夜半時分,以驍勇營爲先遣隊的包抄集團,悄悄的走出拉軍營,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大山之中。

在李家軍中,中高級軍官大多是蜀人,也就是從河池建軍開始,便追隨於李中易左右的心腹之臣。

早在建軍之初,李中易就非常強調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二十里全副武裝的越野前進,已經是強漢朝禁軍的家常便飯。

也正因爲如此,大軍進山之後,腳程並不慢,一夜的工夫,已經翻山越嶺的走出去了四十多裡地。

山區的四十多裡地,實際上,直線距離也就只有十餘里地而已。

沒辦法,望山跑死馬。兩山之間的直線也許就只幾里路,但繞着盤山道走下來,也就是十幾裡地了。

驍勇營指揮使劉文昌,指揮着一千多名弟兄,身背繩索、斧頭、勾鐮等物,替大軍在前邊開路。

由於擔心中了蜀軍的埋伏,斥喉營的將士們,被灑出去很遠。一旦遇見警情,尖銳的銅哨聲,可以非常及時的通知大部隊做好作戰的準備。

和將士們一樣,李中易的腿上也紮了兩副綁腿。綁腿帶通常是一條長條形的布帶,什麼材質的都可以,但是要結實。

綁腿帶的一端爲平頭,另一端分叉爲兩條繩,叉口處要結實。綁腿帶的寬度爲10釐米或者更寬,長度爲1.5-2米。

綁腿帶的打法是將平頭那一段端從腳面開始繞腳腿平裹,每一圈或兩圈可以將綁腿翻個面,以保證平貼皮膚。從腳面開始不斷向上打,打到膝蓋下方,不能打的太高,否則影響膝蓋彎曲。

經過實踐,打綁腿的時候最好站起來打。打的時候要注意鬆緊適度,太緊會邁不開步,太鬆則不起作用,打的好的綁腿應將鞋口嚴封,走很長時間也不鬆。

士兵在長時間的奔跑或者徒步行軍中,會靜脈血管膨脹,打綁腿則可以起到緩解勞累和疼痛的作用。

此次截斷蜀軍的糧道,核心不在於戰鬥,而是糧食是否足夠支撐整個戰鬥。

所以,先遣隊的官兵們,每人都攜帶了十五天的口糧。口糧,由炒米和烙餅組成,一樣一半。

如今的朝廷禁軍,每名普通戰士的標準裝備,包括:上半身步軍甲一套,粗瓷大碗一隻,竹筷一把,斗笠一隻,蓑衣一套,水葫蘆一隻,神臂弩一張,穿甲箭五十支,用油紙包裹的三斤重的麻被一條,還有不少小零碎的東西。

整套行軍作戰的裝備,加上十五天的口糧在內,總計重達四十斤左右,

如果是一般的軍閥軍隊,人均載重四十斤,別說打仗了,行軍就必然會給累垮掉。

可是,李中易一手打造出來的精銳戰士,經過常年累月的機動力訓練,個個都可以載重四十斤,每天行軍八十里以上。當然了,這八十里是平原地區,山區至少要打個對摺。

昌寧寨扼守着子午谷的咽喉要道,在昌寧寨以南三十里處,蜀軍修建了一座小堡,堡名:鎮北堡。

顧名思義,既然名曰鎮北,本身就帶有防備北邊兵馬來襲的意思。

根據斥喉抵近偵察,鎮北堡內駐有五百多名蜀軍,顯然有守護昌寧寨後路的意味。

途中休息的時候,李中易對照着地圖和沙盤,笑着說:“只要拿下鎮北堡,則昌寧寨的後路將被徹底切斷。”

張三正摸着下巴,盯在沙盤上,思慮再三,慢騰騰的說:“蜀軍應該已經知道我軍進山的消息了,這鎮北堡的駐軍人數雖然不多,可是,地勢卻極其險要,真正的易守難攻呢。”

李中易點點頭,望着驍勇營指揮使劉文昌,笑道:“可有把握趁夜取之?”

劉文昌見李中易動問,趕忙拱手道:“回皇上,我軍攜有猛火油和‘雞尾酒’,如果允許使用火攻,此堡必破。只是,堡中的存糧,恐怕就難以……”

李中易笑了笑,說:“利用猛火油和‘雞尾酒’燒堡門和堡牆,即使蜀軍縱火焚燒堡內的存糧,我軍只要攻進了堡,總會有些收穫吧?”

“偷襲鎮北堡的任務,就交給驍勇營了……”李中易笑眯眯的親自點了將。

劉文昌趕緊拱手接令,朗聲道:“保證完成任務。”他對部下的能力,有着足夠的信心。

在這個沒有特種作戰概念的時代,李中易首創的驍勇營,擁有同時代獨樹一幟的作戰意識和裝備。

爲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鎮北堡內糧食的安全,劉文昌計劃中的偷襲行動,採取了圍三闕一的戰術。

俗話說的好,困獸猶鬥,如果蜀軍官兵沒了退路,一種情況是就地投降,另一種則是死拼到底。

驍勇營的精銳,起的是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而不是和蜀軍血拼到底。

夜深人靜時分,驍勇營的一百多名精銳戰士,悄悄的摸到鎮北堡的山腳下。

劉文昌給他們的任務,並不是殺進鎮北堡,而是儘可能的潛到堡牆邊,將猛火油罐和‘雞尾酒’砸到堡門和堡牆上,以製造極大的混亂。

俗話說的好,渾水好摸魚,只要堡內的蜀軍亂了,別的就都好說了。

在驍勇營先遣人員的身後,是張三正率領的兩千名精銳近衛軍,他的任務是,趁火勢大起,敵人軍混亂之機,殺進敵堡。

李中易並沒有出現在一線,他的身邊聚集着驍勇營剩餘的九百餘名戰士,他的安全將由他們來負責。

這種深夜的偷襲戰,必然是一場難以預料的大混戰。強漢朝的禁軍佔着人數和裝備上的絕對優勢,李中易完全沒有必要冒着巨大生命的危險,跑去第一線作死。

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頭腦必須時刻保持清醒!

第282章 狂風沙第797章 時局變化第233章 彼此算計第764章 來日決戰第846章 除李計劃第368章 太子也病了第1404章 大周后第285章 毒膿第492章 府試第881章 逆鱗第1118章 好戲連臺第427章 合作第1194章 道行深第168章 留宿第945章 血戰到底第1145章 何爲人心?第465章 失算第847章 下了毒手第1315章 新氣象第651章 講武第963章 殺漢奸第871章 何爲軍法!第1050章 取天下第968章 要住鸞儀宮第1385章 鹽商第1085章 總攻第1104章 盛大閱兵第1106章 落網第257章 製造內訌第1378章 召見錢俶第1125章 不信邪第556章 得軍第774章 戮第416章 驚濤駭浪第1108章 雁過拔毛第1447章 互咬第984章 巍峨第1226章 聲西擊東第193章 總決戰第1306章 詭譎之局第881章 逆鱗第877章 揚威第二十二章 躍升龍門(求推薦)第1119章 軒然大波第77章 開國子第935章 戰利品在淵 第456章 合法搶劫第120章 私訪第1443章 密捕第756章 開搶第1186章 治安論第1275章 開戰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895章 銅炮第595章 經武第239章 反算計第469章 心理戰第442章 得罪第七章 隱疾第781章 內藏玄機第977章 新裝備第1118章 好戲連臺第1291章 你奸我狡第1476章 得手第418章 誰家地盤?第1428章 聚議第76章 兌現承諾第418章 誰家地盤?第1495章 烙餅有點硬第576章 殺人的口食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1334章 與民爭利第671章 大惡人第1186章 治安論第978章 逃離汴梁第113章 分爺(2更送上,求月票)第683章 出擊第831章 重大進展第265章 孿生兄妹第273章 告急在淵 第454章 東進第1222章 家國千秋第1350章 暴風雪第400章 天倫之樂第八章 絕境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966章 小皇帝病了第398章 交織第447章 恩相?第65章 小團體第85章 胃口(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188章 遭雷劈第35章 倒黴催的第746章 威壓第350章 男保姆第5606章 奉天子?挾天子?第1337章 主考官第423章 路轉第241章 種子第240章 裁判員
第282章 狂風沙第797章 時局變化第233章 彼此算計第764章 來日決戰第846章 除李計劃第368章 太子也病了第1404章 大周后第285章 毒膿第492章 府試第881章 逆鱗第1118章 好戲連臺第427章 合作第1194章 道行深第168章 留宿第945章 血戰到底第1145章 何爲人心?第465章 失算第847章 下了毒手第1315章 新氣象第651章 講武第963章 殺漢奸第871章 何爲軍法!第1050章 取天下第968章 要住鸞儀宮第1385章 鹽商第1085章 總攻第1104章 盛大閱兵第1106章 落網第257章 製造內訌第1378章 召見錢俶第1125章 不信邪第556章 得軍第774章 戮第416章 驚濤駭浪第1108章 雁過拔毛第1447章 互咬第984章 巍峨第1226章 聲西擊東第193章 總決戰第1306章 詭譎之局第881章 逆鱗第877章 揚威第二十二章 躍升龍門(求推薦)第1119章 軒然大波第77章 開國子第935章 戰利品在淵 第456章 合法搶劫第120章 私訪第1443章 密捕第756章 開搶第1186章 治安論第1275章 開戰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895章 銅炮第595章 經武第239章 反算計第469章 心理戰第442章 得罪第七章 隱疾第781章 內藏玄機第977章 新裝備第1118章 好戲連臺第1291章 你奸我狡第1476章 得手第418章 誰家地盤?第1428章 聚議第76章 兌現承諾第418章 誰家地盤?第1495章 烙餅有點硬第576章 殺人的口食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1334章 與民爭利第671章 大惡人第1186章 治安論第978章 逃離汴梁第113章 分爺(2更送上,求月票)第683章 出擊第831章 重大進展第265章 孿生兄妹第273章 告急在淵 第454章 東進第1222章 家國千秋第1350章 暴風雪第400章 天倫之樂第八章 絕境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966章 小皇帝病了第398章 交織第447章 恩相?第65章 小團體第85章 胃口(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188章 遭雷劈第35章 倒黴催的第746章 威壓第350章 男保姆第5606章 奉天子?挾天子?第1337章 主考官第423章 路轉第241章 種子第240章 裁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