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除李計劃

次日,例行公事的朝會之後,符太后命內侍把首相範質喚到了大慶殿旁的延和殿內。

大慶殿,是宮中正殿,又名崇政殿,其地位類似於明清時期紫禁城內的太和殿,除了皇帝登基等重大清點活動之外,並不常用。

延和殿位於大慶殿兩側,分爲東延和殿和西延和殿,太祖郭威和先帝柴榮都喜歡在東延和殿單獨召見朝廷重臣,商議國家大事。

符太后垂簾秉政之後,出於尊重太祖和先帝的考慮,特意選了西延和殿作爲獨對之所。

實際上,自從先帝駕崩之後,這座西延和殿,基本上成了符太后、小皇帝柴宗訓和首相範質,這三人組的專用宮殿。

其餘的宰相或是參知政事,就彷彿是擺設一般,至今無一人享受過獨對的榮寵。

“相公,請坐。”符太后十分客氣的賜了座,又命人上了茶。

範質端坐在錦凳之上,和符太后寒暄了幾句,又問候了柴宗訓的龍體是否康泰,便端起茶盞細細的品味茶湯,等着符太后發話。

符太后的問政風格,和先帝柴榮大爲不同。柴榮喜歡直截了當的議事,說完了朝廷大事,便打發宰相走人,絕不浪費時間。

由於柴榮有後妃不得干政的嚴厲規矩,符太后此前一直處於深宮之中,從來沒有參與過朝廷大事。

到了符太后秉政的時候,她能夠在短期內,從兩眼一抹黑,到如今逐漸走上正軌,這頗令範質感到欣慰。

“相公,天武衛的事,到了該做決斷的時候了。”符太后十分信任範質,也只能選擇信任範質。

朝中的三虎,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而且都是帶兵的武將,符太后不可能選擇依靠他們。

韓通雖然忠誠,但是,此人粗鄙少文,嘴巴沒有個把門的,飽讀史書的符太后很難他合得上拍。

趙匡胤自從高平一戰出了彩後,地位節節攀升,直至殿前司都指揮使之職。可是,符太后始終有一種看不透的感覺,覺得此人貌似豪爽,卻很難交心。

至於李中易,雖然掌握的兵力在三虎之中最少,他卻是戰功最爲顯赫的百勝名將,也是符太后最需要防備的猛虎,因爲他實在是滑不溜手,太狡猾了。

韓通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異常高調,高調得讓人一眼即可看穿。

先帝柴榮和符太后之間的故事,足以寫出一本上百回的《三國演義》,可謂是剪不斷理還亂。

符太后對柴榮多少有些怨言,但她也知道先帝的識人之明,韓通的忠誠確實值得信賴。

然而,符金環非常擔心韓通鬥不過另外二虎,但她又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風平浪靜的換掉韓通,換上自己的二兄符昭信。

範質何等精明,他一聽符太后的口風,便知道符太后忍不住要對李中易下手了。

衆所周知,李瓊和李中易的關係,可謂是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的緊密。朝廷這邊廂動了李虎的兵權,遠在高麗國的李中易會怎麼想,範質簡直不敢再想下去了。

“太后娘娘,老臣以爲李虎所掌握的天武衛兵權的確需要削去。”範質不好當面反駁符太后,首先站穩了支持的立場,然後再婉轉的規勸,“以老臣之見,可以分爲了三步走,先把天武衛調離京城。”

“你的意思是說……”符太后有些疑惑的望着範質,範質立場堅定,但她聽得出來,範相公不太贊同馬上對李中易動手。

範質捋了捋胲下的長鬚,一副古井不波的模樣,雲淡風輕的說:“李瓊是個老狐狸,李虎也是沉默寡言之人,然而,李虎的嫡子李安國卻是京城有名的浪蕩子弟。太后明鑑,臣以爲與其硬削了李虎的兵權,不如利用其子作伐,施圍魏救趙之法,就不至於惹來什麼麻煩了。”

符太后仔細的斟酌了一陣子,忽然展顏笑道:“相公不愧是國之股肱,此真乃老成謀國之上上策也。”

“稟太后娘娘,老臣還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說不當說?”範質恰到好處的賣了個關子,顯示出對符太后的極大尊重。

爲人臣子者,哪怕是再有本事,也絕對不能把主君不放在眼裡,此所謂端誰的飯碗,就必須尊重誰的道理。

符太后瞥了眼神情有些呆滯,兩眼發直的柴宗訓,心頭不禁一軟,唉,也真是難爲他了。

柴宗訓今年不過是虛十歲罷了,小男孩嘛,正是貪睡的歲月,卻和大人一樣的凌晨四更天就要起牀上朝,身子骨吃不消也是在所難免。

“六哥兒,你若是困了,且先回寢宮歇息吧?”符太后雖不是柴宗訓的生母,卻也是血脈相連的嫡親姨母,心疼自是難免。

“母后,父皇曾經教導過孩兒,李師傅是個性情中人,不能把他逼急了。”原本昏昏欲睡的柴宗訓,突然睜大兩眼,目不轉睛的看着符太后。

範質心裡明白,小皇帝口中的李師傅,自然指的是擁有太子太師頭銜的李中易。

符太后可能不太清楚,身爲柴榮心腹重臣的範質卻心裡明白,如果柴榮不是英年早逝,李中易的親妹妹幾乎已經是小皇帝內定的妃子人選,甚至都有做皇后的可能性。

柴榮不愧是一代雄主,他非常清楚李中易的價值,但也不樂意見到李中易成爲無人可制的權臣。

所以,在柴榮駕崩之前,對李中易的任用方法,一直是既要用其長,又不許李中易的勢力太過於膨脹。

隨之而來的是,李中易的仕途一直是螺旋型上升的狀態。他替朝廷立了功後,柴榮都會慷慨的賞賜官爵和財帛,並且封蔭其全家。

但是,和官職和品級提高相對應的是,柴榮會把李中易冷藏一段時間,尤其是摘去兵權。

符太后聽了柴宗訓的疑問,不由暗自感慨,對於喪父失母的孤兒來說,能夠說出這麼一番有見地的話語,可想而知,平日裡下了多少苦功夫?

在場的三人中,一位太后,一位首相,雖然各自的立場不完全相同,但是,對於小皇帝格外迅速的政治進步,都由衷的感到欣慰和高興。

符太后含笑問柴宗訓:“六哥兒,那你說說看,該怎麼處置此事?”

範質聽了此問,立時精神爲之一振,目光炯炯的看着小皇帝,想看看他會做何回答?

“母后、相公,父皇曾經多次說過,國家尚未恢復漢唐之盛況,我華夏之燕雲大好河山,依然淪喪於蠻夷之手,國難思良將,不能寒了將士們的心吶。”柴宗訓此言一出口,符太后立時驚得目瞪口呆。

佇立於御座前的範質心中暗道,這才九歲吶,將來成年後,又是何等光景,他確實異常之期待。

符太后和範質不約而同的對了個眼神,小皇帝故意借先帝之口,目的其實很清楚,朝廷應該善待李中易。

範質和符太后皆爲飽讀史書之人,他們自然看得清楚,小皇帝的借題發揮,隱含着對李中易的信任。

小皇帝信任李中易,符太后和範質卻積極的要削弱李中易的勢力,分歧顯然是明擺着的事實。

“六哥兒,先帝如果還活着,我母子倆又何必起早貪黑,苦苦的支撐着大局呢?”符太后畢竟不是小皇帝的生母,很多話不好說得太直太重,但是不滿就是不滿,再怎麼也無法掩飾過去。

“母后,孩兒年紀小不懂事,您莫惱了孩兒。”柴宗訓是個早慧的孩子,才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看人眼色,“母后,您獨自支撐大局,其實比誰都難,還不都是爲了孩兒我麼?”

“母后,請受孩兒一拜。”柴宗訓麻溜的爬下御座,端端正正的跪到了符太后的面前,抱住她的右腿,一個勁的搖晃着,死活不肯撒手。

眼看着符太后漸漸軟化的態度,範質情不自禁的噙起一絲笑意,小皇帝的聰明勁兒,他早就知道了。只是,範質也沒有料到,小皇帝竟然聰明到了的這個地步。

“先生,歷朝歷代的託孤重臣,要麼被親政後的小皇帝滅了全族,要麼學習隋文帝楊堅才能保全整個家族的性命和權勢。”

楊炯的這段話,不可抑制的浮上範質的心頭,眼前的小皇帝實在是精明得嚇人,他不可能沒有遠慮。

符太后儘管不是柴宗訓的生母,卻也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嫡親姨母,柴宗訓的善解人意,令她感慨萬千,原本不悅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釋放。

“六哥兒,我知道李中易是個人才,先帝在日曾經不止一次誇讚過他。”符太后伸手將柴宗訓拉了起來,摟進懷中,語重心長的解釋說,“但是,李中易對朝廷的威脅,也是最大的。”

“二徵高麗、收榆關,三敗契丹的精銳鐵騎,戰功實在是太過於顯赫了。”符太后嘆了口氣,“如果現在不壓制住他,將來等你親政之時,能制乎?”

“陛下,兵權收於朝廷,乃是自太祖高皇帝以降的既定國策。人心都是會變的。”站在範質的立場之上,必須幫着符太后說話。

誰料,柴宗訓居然仰起臉問範質:“相公,韓通或是趙匡胤,能否替朕恢復漢唐之基業?”

“這個……”範質被問住了,這個問題太過刁鑽,他無論怎麼回答,都會有漏洞。

“六哥兒,讓李師傅進宮裡來,教你讀幾年書,等國家有難之時,再派去領兵北征南伐,豈不是兩全其美之策?”符太后說着違心的話,想把好奇寶寶敷衍過去。

然而,柴宗訓突如其來的一陣猛咳嗽之後,嘴角竟然帶血,瞬間打破了殿內的平靜。

宮女和內侍們好一陣忙活之後,柴宗訓喝過藥,躺到榻上沉沉的睡去。

等空閒下來之後,符太后和範質滿是憂慮的望着對方,小皇帝的老毛病再次發作,然而,能夠診治的卻只有李無咎。

“太后娘娘,前議是不是暫時緩一緩?”爲了小皇帝的生命安全,範質這個受到信賴的重臣,必須搶在符太后的前邊,把臺階鋪墊好。

符太后卻搖了搖頭,冷冷的說:“六哥兒的安危就是天下的安危,這就更應該把李中易留在開封。相公,我決心已定,毋須再議。”

對於符太后斬釘截鐵的態度,範質暗暗點頭不已,別看符太后是個女流之輩,其殺伐果斷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就目前的朝局而言,只要符太后和範質達成了一致,大計也就底定。

範質回到政事堂後,便找來楊炯,命他草擬兩份敕牒,其一是罷了李虎的天武衛都指揮使之職,升任殿前司都虞候;其二則是任命符昭信兼任天武衛都指揮使。

楊炯的文筆極爲了得,他筆走龍蛇很快就擬好了兩份敕牒,捧到範質的面前,有些不解的說:“相公,出了何事?”

範質深深的看了眼楊炯,這才解釋說:“太后有些着急了。”故意隱瞞下了小皇帝咳血的機密。

不知就裡的楊炯,搖着頭說:“銅臭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太后何必如此着急呢?”

事涉皇家的秘辛,尤其是小皇帝的健康狀況,那是絕對不能對任何人外泄的絕密。

範質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叮囑楊炯:“事關重大,你親自去辦。李谷和我一向不對付,老夫倒要看看,他究竟會如何表現?”

楊炯久在政事中行走,他自然很清楚,柴榮活着的時候,武將的調動或任免,權屬在樞密院那邊。

但是,自從新君登基之後,由於符太后的偏袒,政事堂的權力日益膨脹。

如今,四品以上武將的任免權,逐漸被政事堂侵奪,也就是落到了首相範質的手上。

這就意味着,範質完全可以越過樞密使李谷,直接草擬高級將領的任免文件,經符太后批可並加蓋璽印之後,便是正式合法的敕令。

但是,範質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委派心腹楊炯親自去給李谷送件。楊炯是個明白人,據他的猜想,範質的目的應該是想測試一下李谷對於李中易的真實態度。

久歷官場沉浮的範質,心裡很清楚,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正確無比的政治邏輯!

換句話說,政事堂想拿掉李虎的兵權,等於是向李中易發出了嚴重的警告。

作爲範質政敵的李谷,如果和往常一樣,和範質唱對臺戲,故意刁難李虎的任命,嘿嘿,很可能就掉入了範質替他設計好的陷阱之中。

說實話,李谷和王溥的政治聯盟,楊炯不爽已久。當然了,楊炯心裡也明白,符太后就算是再倚重範質,也不可能把所有軍政大權都交到範首相的手中。

天家無父子,爲了至高無上的皇位,骨肉相殘的史料簡直是罄竹難書,更何況,範質僅僅只是臣子呢?

“先生,希望李惟珍這一次不會讓您失望。”楊炯笑眯眯的望着範質,那意思是等着看李谷的笑話。

範質卻略微皺了皺眉頭,每逢大事有靜氣的基本功,楊炯還遠未修煉到家啊。

自古以來,儘管皇帝最忌諱臣子們看透他的心思,但實際上,爲人臣子者皆必須悉心的揣摩上意。

搞清楚最高掌權者的真實意圖,然後對症下藥,這纔是常青不倒的至高秘訣。

飽讀史書的範質,一步步從小吏爬到今日之高位,主要有三個法寶:最重要的是忠誠,其次是治國理政的真本事,然後是始終能夠把握上位者的大心思。

以前,範質可以包容李谷和王溥的不斷作梗,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已是位極人臣的首相,即使幹掉了李、王二人,符太后也會安排信得過的重臣繼任他們的相位,以便從旁制約範質日益擴大的權勢和威望。

在宰相堆裡採取異論相攪的手段,一直是柴榮所遵從的掌權邏輯,到了符太后垂簾時期,越來越有固化的趨勢。

和柴榮不同,符太后和小皇帝畢竟是孤兒寡母,朝局稍微有點變動,必會擔驚受怕,安全感顯然比成年後繼位的柴榮要差了很多。

只是這一次,符太后既然決心對李中易下手,那麼李谷如果和王溥接着攪活,勢必會影響大局。

當然了,範質和李、王二人作對的時間,實在是太過久遠了。他們之間屢屢針鋒相對的後果是,哪怕範質再有容人之量,也難免會生出極度不悅的意氣。

更重要的是,範質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李谷和王溥,都是歷事三朝的老臣,資歷也和範質大致相仿,危害性比旁人要大上許多。

如果,換上魏仁浦或是吳廷祚跳出來當對手,範質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總之一句話,人在廟堂,如同逆水行舟,不僅僅是不進則退這麼簡單。退半步,即家破人亡,沒有絲毫的安全感可言。

站在範質的高度之上,他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退路。別說退半步了,哪怕是威望略微受點損失,衆多紅眼病患者都會像惡狼一般撲上來,恨不得將他撕成碎片。

楊炯拿着草擬好的敕令,離開政事堂門口,登上馬車,徑直去樞密院找李谷。

俗話說的好,近水樓臺先得月。所謂天子的心腹近臣,最重要的意義是:能夠提前一步甚至好幾步,知道天子的真實意圖。

對於楊炯而言,儘管他親自擬好了兩份敕令,但是,他必然只會先拿出調離李虎的那一份,暫時隱下委任符昭信的那一份。

李谷並不知道符太后決心已下的內幕,被楊炯算計之後,中招的可能性,將大得驚人!

第339章 纏鬥第832章 樸萬羊登場第207章 瓜分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1045章 求和第1019章 拿捏第402章 兵權第820章 賞不賞?第290章 一代女傑第173章 東渡第1263章 遊而擊之第301章 雙收第32章 “損友”成都侯第693章 破襲第1049章 兵不厭詐第1093章 揮師京城第1497章 清君側第366章 難辦第805章 厚賜第1510章 連環套第603章 萬歲第522章 宮裡出事了第741章 戰略逆轉第1446章 下毒手第832章 樸萬羊登場第871章 何爲軍法!第254章 分進第701章 狼羣再現第1358章 炮軍第39章 雙狐會第461章 狹路相逢第1084章 快意第1354章 袍澤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235章 心裡有鬼第926章 夜襲第1166章 好戲第652章 8341第1138章 見血第636章 動怒第542章 範相有請第619章 喜氣洋洋第1187章 論監督第669章 狠辣第488章 心硬第671章 大惡人第631章 難堪第十一章 破局第1237章 轟對了第176章 山雨欲來第1157章 抱負第907章 友盡之時第1204章 身管的學問第1285章 虎有害人心第548章 趙家動手了第1126章 八龍袞服第553章 誰爲帥?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80章 享受第94章 不吃獨食(打滾求推薦票)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728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734章 李筠跑了第122章 敲掉門牙(哭求月票的支持)第876章 密詔第914章 天賜神兵第1245章 漫天要價第988章 餶飿第1328章 調兵遣將第1185章 絞監候第1403章 訓小舅子第424章 定帥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547章 詭計第62章 趙匡胤在此(求三江票)第493章 相公之威第1276章 鏖戰正酣第1181章 既定國策第921章 驚濤駭浪第94章 不吃獨食(打滾求推薦票)第336章 威壓第168章 留宿第1263章 遊而擊之第1092章 執政王第1384章 封宮第757章 小肥羊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1097章 紛紛來投第607章 獵殺第十章 智鬥老狐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1365章 挖坑第1033章 亂了套第423章 路轉第813章 露餡第314章 楊信來投第821章 張永德來了!第537章 動手之始第1374章 進軍杭州第308章 反骨仔
第339章 纏鬥第832章 樸萬羊登場第207章 瓜分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1045章 求和第1019章 拿捏第402章 兵權第820章 賞不賞?第290章 一代女傑第173章 東渡第1263章 遊而擊之第301章 雙收第32章 “損友”成都侯第693章 破襲第1049章 兵不厭詐第1093章 揮師京城第1497章 清君側第366章 難辦第805章 厚賜第1510章 連環套第603章 萬歲第522章 宮裡出事了第741章 戰略逆轉第1446章 下毒手第832章 樸萬羊登場第871章 何爲軍法!第254章 分進第701章 狼羣再現第1358章 炮軍第39章 雙狐會第461章 狹路相逢第1084章 快意第1354章 袍澤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235章 心裡有鬼第926章 夜襲第1166章 好戲第652章 8341第1138章 見血第636章 動怒第542章 範相有請第619章 喜氣洋洋第1187章 論監督第669章 狠辣第488章 心硬第671章 大惡人第631章 難堪第十一章 破局第1237章 轟對了第176章 山雨欲來第1157章 抱負第907章 友盡之時第1204章 身管的學問第1285章 虎有害人心第548章 趙家動手了第1126章 八龍袞服第553章 誰爲帥?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80章 享受第94章 不吃獨食(打滾求推薦票)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728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734章 李筠跑了第122章 敲掉門牙(哭求月票的支持)第876章 密詔第914章 天賜神兵第1245章 漫天要價第988章 餶飿第1328章 調兵遣將第1185章 絞監候第1403章 訓小舅子第424章 定帥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547章 詭計第62章 趙匡胤在此(求三江票)第493章 相公之威第1276章 鏖戰正酣第1181章 既定國策第921章 驚濤駭浪第94章 不吃獨食(打滾求推薦票)第336章 威壓第168章 留宿第1263章 遊而擊之第1092章 執政王第1384章 封宮第757章 小肥羊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1097章 紛紛來投第607章 獵殺第十章 智鬥老狐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1365章 挖坑第1033章 亂了套第423章 路轉第813章 露餡第314章 楊信來投第821章 張永德來了!第537章 動手之始第1374章 進軍杭州第308章 反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