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白馬悲歌

凡是有劉備三兄弟參與的事情,準沒有什麼好事。

這句話已經成了至理名言。

繼孫策軍倒黴之後,又輪到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被坑了。

劉備三兄弟,坑人的能力,已經出神入化了。

至少在劉正看來,劉備三兄弟,簡直就是坑人之神組合。

張飛的那張嘴,拉起仇恨值來,比劉備的眼淚,還要厲害三分。

這是一個禍從口出的真實故事,更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

呂布帶着三萬幷州鐵騎,開赴虎牢關戰場。

先是揮戟斬穆順,報了他陷害幷州鐵騎的大仇。

再有張遼和高順,同仇敵愾,爲了給幷州鐵騎正名,強攻張揚軍。

一場激戰,張揚軍損失慘重。

幸得孔融軍大將武安國,帶兵相救,張揚軍這才倖免於難,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呂布回軍虎牢關之後,幷州鐵騎上下,終於揚眉吐氣了。

勝利是保持高昂士氣的不二法寶。

幷州鐵騎,風采依舊。

呂布召集衆將開會。

張遼說:“主公,幷州鐵騎,東出虎牢關,首戰張揚軍。”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虎頭蛇尾。

總覺得有些遺憾。

曹性是明眼人,忙問呂布:“主公,白天在戰場上,你對那武安國手下留情,又是什麼道理呢?”

呂布回答說:“北海太守孔融,是儒門孔聖人的嫡傳後人。”

雖然說: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但是:是非功過,都會由儒門士子來書寫的。

無論是漢室史冊,還是俾官野史,執筆的人,都是儒門成員。

留下一絲善意,也是期望提筆者的筆下留情。

呂布允文允武,當然知道,歷史就是——先人們落筆,把那些願意給後人知曉的東西,寫成章冊。

呂布幹了幾件大事,幷州鐵騎也替漢室樹起了邊牆,自是不愁青史留名。

然而幷州鐵騎,譭譽參半。

若是再與孔融爲難,傷了儒門的顏面。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

儒門弟子,拿起手中的筆,肯定會給幷州鐵騎,安上一個助紂爲虐的罵名。

若是與孔融爲善,不求儒門弟子美言幾句,至少可以獲得——公平公正的評價。

高順說:“主公的顧慮極是!”

儒門香火,日漸鼎盛;道德文章,均由士子們一言而決。

雖然有文責加身,但是他們都是思想自由的個體。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着不同的見解。

他們都有不同的喜怒哀樂,就這樣,筆下流傳的東西,也是會各抒己見。

世人再以訛傳訛,就會蓋棺定論了。

張遼問:“主公,爲何又突然暴走,傷了武安國呢?”

呂布回答說:“匹夫害我愛馬,當然要付出代價的。”

就這樣,幷州鐵騎上下,對孔融軍區別對待。

再欺負張揚軍,也覺得勝之不武。

於是屯駐虎牢關,靜待聯軍出現新的動靜。

……

再說劉備三兄弟,見公孫瓚同曹操和陶謙同行,怕昔日的惡行暴露了。

劉備就對公孫瓚說:“伯圭兄,虎牢關戰場,已經開打了。”

劉備是在說,公孫瓚的大軍,明明是來去如風的騎兵。

如今卻要學另外兩家的步兵,把大軍整成了蝸牛般的速度。

公孫瓚也覺得有些壓力,只是心中不得計,這才放慢了行軍速度。

公孫瓚問:“玄德,依你來看,白馬義從,應該怎麼做呢?”

劉備自忖:張揚軍和孔融軍,對他們三兄弟,知之甚少。

於是他就對公孫瓚說:“伯圭兄,董卓老賊,只有一個。”

劉備的言外之意,就是能殺董卓的機會,實在是太稀少了。

畢竟諸侯聯軍,可有二十一家。

要是不能出奇招,肯定會泯然於衆諸侯的。

公孫瓚再次問計的時候,劉備建議:

大軍加速,與曹操等人,分道揚鑣。

公孫瓚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就去找曹操和陶謙商議。

曹操不明就裡,陶謙也是無所謂。

就這樣,公孫瓚軍就成了,第三支進入虎牢關戰場的聯軍。

白馬義從,安營紮寨完畢之後。

劉備三兄弟,立功心切。

張飛衝到虎牢關下,高聲向呂布挑戰。

他還出言不遜:

親爹姓呂,二爹姓丁,三爹姓董。

呂布匹夫,三姓家奴,你家張爺爺來了。

燕人張飛字翼德,呂布小兒,出關受死。

呂布在關上巡視,聽到張飛的罵戰之後,簡直就要氣炸了。

劉備三兄弟,無名之輩而已。

正好可以殺了立威。

方天畫戟之下,也得留下幾顆英雄頭。

虎牢關東門,開了。

赤兔馬捲起一團烈火,衝向了張飛。

張飛左支右絀,勉強的支撐了五十個回合。

關羽見張飛危險,忙上前助戰。

呂布感覺到了壓力,於是就全力以赴。

九式戟法,正好可以演練一回。

三人鬥了近兩百個回合。

呂布風采依舊,赤兔馬更是氣勢如虹。

張飛的馬,久戰疲憊。

好在關羽承受住了,大部分壓力。

然而關羽和張飛,兩人合戰呂布,依舊處在了下風。

劉備抓住雙股劍,上前助戰。

呂布一見到劉備,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劉正石門破呼廚,丁原九原說劉備。

那音容神態,都是呂布午夜夢迴時分,痛苦流涕的場景。

如今見了劉備,又勾起了傷心往事。

呂布暴喝一聲:“劉備,織履小兒,算你倒黴!”

呂布棄了關羽和張飛,仗着赤兔馬的神速,專門盯着劉備砍。

張飛的馬累了,跟不上。

關羽的馬負重超限,跑不動。

劉備可就慘了,他不假思索,撥馬就朝白馬義從大營方向,逃了回去。

張遼等人,怕呂布有什麼閃失,立即全軍衝鋒,目標——白馬義從大營。

公孫瓚見劉備逃回,義氣相救。

被呂布一戟砍在肩膀上,嚇破了膽,不敢再戰。

白馬義從的前軍和中軍,成了幷州鐵騎的屠宰場。

魏攸見勢不妙,忙令各將退守後營,又派人接應公孫瓚。

呂布見公孫瓚逃了,也不追擊。

只是盯着劉備廝殺。

劉備哭了——呂布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劉備是真的怕了。

雖然他擅長跑路,但是面對赤兔馬,的盧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呀。

白馬義從上前搭救劉備,全被呂布亂戟搗死。

呂布要殺劉備,誰敢擋路,一律打死。

劉備死心了,安城勁卒也不要了,率先向南方逃走。

關羽和張飛,見劉備脫離了戰場,忙放棄了廝殺,紛紛打馬逃離了戰場。

公孫瓚在後軍重整旗鼓,看到劉備三兄弟一逃,就知道大勢已去了。

畢竟白馬義從大軍之中,根本就沒有,可以抗衡呂布的將領。

劉備的本部想要脫離戰場,被高順的陷陣營擋住了去路。

他們只得逃回公孫瓚的後軍。

呂布突入中軍,縱橫一番之後,遙見虎牢關東面,塵土飛揚。

他知道——聯軍的援軍到了,不敢再與白馬義從糾纏不清,於是就大喝一聲:“幷州鐵騎,撤!”

公孫瓚見呂布撤軍了,才徹徹底底的鬆了一口氣。

戰後計點損失:

白馬義從戰損三千人。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救援劉備的時候,被呂布和幷州鐵騎,撞成了肉泥的。

然而白馬義從,以國士待劉備三兄弟。

劉備三兄弟呢?

居然棄軍而逃,令白馬義從孤軍奮戰。

看着消失在南面的劉備等人,公孫瓚憤怒了。

他命令大將嚴綱,以臨陣脫逃的罪名,收劉備軍殘部,三百安城勁卒。

隨後就在虎牢關東面的戰場上,斬首示衆。

其實劉備三兄弟,並沒有走遠,還想着回公孫瓚軍,繼續的騙吃騙喝呢?

關鍵是劉備,還想帶走他的安城勁卒。

然而公孫瓚是邊境將軍,對於敢臨陣脫逃的人,那可是毫不容情的。

劉備三兄弟,臨陣脫逃!

公孫瓚拿他們那些人,沒有辦法。

然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安城勁卒,就成了替罪羊的不二人選。

面向戰場,人頭齊飛。

劉備大慟,張嘴就要哭喊。

關羽怕衆人暴露了,忙堵住了劉備的嘴。

一行人望南而走,再也沒有回頭。

公孫瓚殺了安城勁卒,還是覺得不解氣。

白馬義從,死得太冤了。

怪不得在汜水關的聯軍大營之中,孫策會是那樣一副,擇人而噬的表情呢?

想來是那孫策軍,也吃過劉備三兄弟的虧。

白馬義從,遇人不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公孫瓚看着破敗的大營,決定寫信問責孫策軍。

然而信才寫到一半,他就沒臉再寫了。

是他自己,輕信了劉備三兄弟,怪不得別人。

好在殺了三百安城勁卒,白馬義從將士的在天之靈,總算是得到了一絲告慰。

正在這個時候,鄒丹來報說:“主公,魏武侯到了!”

公孫瓚只得收起了悲傷,整軍迎接。

然而戰鬥留下的痕跡,依舊無法徹徹底底的清除。

曹操看着,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的公孫瓚軍大營,若有所思。

曹操問:“伯圭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曹操以爲是公孫瓚軍走水了,畢竟這個季節,很容易走水的。

公孫瓚嘆了一口氣,問曹操:“魏武侯,你說劉備三兄弟,怎麼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

曹操不明就裡,忙問其中的緣故。

公孫瓚沒有隱瞞,直接把劉備三兄弟,虎牢關下挑釁呂布,辱及呂布先人。

被暴走的呂布,虐成了狗。

劉備居然包藏禍心,禍水東引。

白馬義從上去搭救,都被呂布殺害了。

劉備三兄弟,不思報仇雪恨,反而臨陣脫逃,如今不知去向。

曹操問:“劉備三兄弟,還是沒有長進嗎?”

公孫瓚聽了之後,忙問:“魏武侯,也吃過劉備三兄弟的虧嗎?”

曹操點了點頭,把當年討伐黃巾軍的曲周之敗,向公孫瓚簡單的介紹了一回。

我以爲時過境遷,劉備三兄弟應該有所長進呢?

看來這劉備三兄弟,雖然英雄了得,但是卻不適合在沙場上奮鬥搏命。

他們都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也沒有誓死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

宏圖大志有了,卻沒有砥礪前行的恆心。

用不得,也用不起。

一旦見勢不妙,就算是沒有山窮水盡,也會在第一時間,棄軍逃走。

這樣的人,只適合打順風仗,一旦處於下風,慘敗就無法避免了。

曹操對於劉備三兄弟的定義,還是很精確的。

然而公孫瓚軍,已經損失慘重了,短時間之內,無法再戰。

公孫瓚問:“魏武侯,爲什麼劉徵北立功容易,輪到咱們就損兵折將了呢?”

曹操回答說:“戰場之上一刻鐘,戰場之外十年功。”

興漢軍十年如一日,與烏桓僵持,又與鮮卑接戰。

聯軍討董以來,更是與西涼鐵騎,真刀真槍的正面交鋒。

每一場戰鬥,都堪稱經典。

無論是趙雲的白馬軍,還是黃忠的神弓軍,都打出了特色與風格。

特別是陳到的紅衣衛——血染披風心益壯,不怕犧牲不怕傷。

公孫瓚說:“劉徵北,真的是太神奇了。”

一支鐵軍,幽州的定海神針。

這一場戰鬥,讓公孫瓚看到了白馬義從的短板——陣戰不行。

曹操說:“伯圭兄,咱們還得撐下去,否則就要讓七郎等人,看笑話了。”

公孫瓚點了點頭,對曹操說:“魏武侯,我軍已經摺了銳氣,就得看你們曹操軍的了。”

曹操聽了之後,點了點頭,算是接過了這個鍋。

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577章 劉義壽終第2067章 良幣劣幣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1571章 規則化道第969章 郭穎之謀第762章 四出祁山第956章 仙峰壯士第2043章 五路齊出第86章 劉備真坑第214章 曹操興兵第1285章 黑客大賽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590章 偷雞不成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947章 蜀軍撤退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505章 仲達赴任第1701章 壯士悲歌第1190章 體系之爭第370章 劉石之死第1730章 登陸之殤第1366章 百花道衛第1609章 魚丸開門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771章 手足相殘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1261章 十全學生第1508章 慘烈攻防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108章 師徒交心第676章 精準保障第1465章 搶食風波第245章 烏桓內亂第1091章 謀牛心石第2111章 烈武狂濤第2044章 張九歸趙第724章 遺留問題第427章 拙劣表現第1022章 槍神傳人第688章 腰埠協定第2147章 進入皇榜第2136章 武松歸隱第479章 徐家老宅第868章 西平暗戰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349章 迫降張南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1168章 八歧大蛇第1495章 地涌金蓮第131章 張舉造反第1487章 整頓九團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1880章 堡壘誘敵第555章 抓小放大第1431章 執念害人第717章 世家定數第1765章 劉氏核心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330章 呂布獻璽第2049章 賀壽失軍第1087章 戰隊定位第591章 遠走高原第1585章 姻緣天定第141章 蹇碩之死第288章 雙傑破敵第1762章 團隊內訌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78章 全民皆兵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1790章 雪獸分裂第191章 王允密謀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646章 馭獸家族第321章 智勇鍾會第118章 酒侯劉正第483章 曹丕出劍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1808章 陳氏分流第1644章 先勝後敗第659章 金家歸漢第1787章 時空同步第452章 破投石寨第372章 夫妻對話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308章 徐庶歸曹第896章 武侯訓子第966章 夜校經驗第1406章 防疫辦法第1332章 四象之威第1370章 張勁委屈第1592章 劉正出場第933章 龍城定策第1590章 松江王濤第2159章 烏江自刎第126章 西園演武
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577章 劉義壽終第2067章 良幣劣幣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1571章 規則化道第969章 郭穎之謀第762章 四出祁山第956章 仙峰壯士第2043章 五路齊出第86章 劉備真坑第214章 曹操興兵第1285章 黑客大賽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590章 偷雞不成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947章 蜀軍撤退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505章 仲達赴任第1701章 壯士悲歌第1190章 體系之爭第370章 劉石之死第1730章 登陸之殤第1366章 百花道衛第1609章 魚丸開門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771章 手足相殘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1261章 十全學生第1508章 慘烈攻防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108章 師徒交心第676章 精準保障第1465章 搶食風波第245章 烏桓內亂第1091章 謀牛心石第2111章 烈武狂濤第2044章 張九歸趙第724章 遺留問題第427章 拙劣表現第1022章 槍神傳人第688章 腰埠協定第2147章 進入皇榜第2136章 武松歸隱第479章 徐家老宅第868章 西平暗戰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349章 迫降張南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1168章 八歧大蛇第1495章 地涌金蓮第131章 張舉造反第1487章 整頓九團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1880章 堡壘誘敵第555章 抓小放大第1431章 執念害人第717章 世家定數第1765章 劉氏核心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330章 呂布獻璽第2049章 賀壽失軍第1087章 戰隊定位第591章 遠走高原第1585章 姻緣天定第141章 蹇碩之死第288章 雙傑破敵第1762章 團隊內訌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78章 全民皆兵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1790章 雪獸分裂第191章 王允密謀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646章 馭獸家族第321章 智勇鍾會第118章 酒侯劉正第483章 曹丕出劍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1808章 陳氏分流第1644章 先勝後敗第659章 金家歸漢第1787章 時空同步第452章 破投石寨第372章 夫妻對話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308章 徐庶歸曹第896章 武侯訓子第966章 夜校經驗第1406章 防疫辦法第1332章 四象之威第1370章 張勁委屈第1592章 劉正出場第933章 龍城定策第1590章 松江王濤第2159章 烏江自刎第126章 西園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