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6章 道的層次

趙平講完之後,孔陽也開始描述。

孔陽的初始之道便是守護家人,只可惜爲家人抱薪者,其家人已經習慣了享受,便會在潛意識中淡忘他的付出,更會漠視他獨自行走於冰天雪地的那份艱辛。故而予取予求,絲毫不會考慮他的實力是否足以支撐那份無休無止的索取。

終於,孔陽覺悟了,犧牲自己成全家人,到頭來不僅費力不討好,還會落得個無休無止的抱怨和低谷階段肆無忌憚的落井下石。

孔陽受傷了,一向擁有金鐘罩鐵布衫的他,卻被自己所在乎的家人搞得遍體鱗傷。特別是那些索取無度的家人,根本就不考慮任何的實際情況,只是一味的予取予求,稍有不滿便是口誅筆伐,甚至是從背後捅刀子。

家人的舉動,徹底的傷了孔陽的心,也毀了他的道。

後來,孔陽擺脫了家的束縛,才明白世間萬道,皆可互通。因而尋了狂戰之道。不再考慮其他,只求在沙場鬥戰之中盡情發揮,用無盡的威名守護家人。保其平安即可,若求富貴,便需要自食其力。

孔陽已經看開了,凡事親力親爲,只會惹得家人好逸惡勞,名正言順的巧取豪奪,還沒有多少的反抗之力。不如選擇狠心割裂,大家分道揚鑣。僅以聲望護之,德行佑之,便不再越俎代庖,任其自由發揮。

宋剛說道:“人各有志,即便是父母親人也是如此。世間有道不同不相爲謀的真理,豈會因骨肉親情而讓步?是以守護家人無需親力親爲,只需要自己足夠的強大,便可有效聲援,切忌越俎代庖,壞了家人的拼搏之志,以至於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

孔陽其實並沒有放棄守護的責任,而是跳出家的圈子,從而提升了守護的層次和標準。其實很多東西,其中的酸甜苦辣鹹都需要親自嘗過之後纔會懂得,根本就由不得所謂的家人代勞。

跳出來的孔陽才發現,原來讓自己受傷和勞累的,其實是那些因爲過度保護而脫離殘酷現實的家人。他決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是關鍵性,原則性的大問題,那就順其自然好了。哪怕是有心會因此吃盡苦頭,也好過未雨綢繆的糾正引發的矛盾衝突。

宋剛的話讓孔陽真正明白,再優秀的人也不可能替家人包辦所有的事情。故而適當的放手,學會放手真的很關鍵。至於是否受傷,大家都是健全的人,總得爲自己的決斷承擔相應的後果。

孔陽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羽林飛騎的決斷風險責任擔當,原來這同樣可以用於治家。他不再包辦所有的事情,而是把這一律令送回了孔家。至於會引發什麼樣的變革,他不再過問,也不會管。

齊銳三人的道,基本上都是圍繞人的範疇,可以說是最接地氣的道行。

輪到白起的時候,他平靜的說道:“我的道就是一個字,殺!以殺證道,以殺除惡,便是揚善;以殺滅敵,便是安民;以殺止殺,便是保境;以殺破城,便是開疆。”

白起的殺道信念堅定,意志堅韌,運道持久。凡事有陰陽,分善惡,知因果,講輪迴。故而將惡人滅殺,就會讓善人安享太平盛世。將業力留給自己,將安寧留給國人,這就是殺道之善,更是天下大善的最高境界。

白起說道:“或許勸惡人向善更能攢功德,可我不會。關鍵是惡根不除,便有反覆的可能。屆時因一時之善致令天下遭戮,便會莫名其妙的捲入因果糾纏。是以吾之殺道,只護吾之國人;至於敵國之民,雖有善之善者,其善對吾之國人便有大害,故而便是殺之,亦不損吾之道心。”

白起以殺證道,不知不覺中同羽林飛騎的信念相得益彰。

孔陽問道:“白起將軍,我聽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豐功偉績,就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像你這樣把人都殺光了,還有甄別篩選的餘地嗎?”

白起平靜的說道:“你也說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才是成大事的臂助。也就是說那些不可以團結的人,就沒有必要束手束腳了。更何況甄別篩選,那也得先用殺道手段完成控局之後再有的措施。以殺止殺,殺的是那些擺明站隊的敵人,至於那些沒有站隊,甚至是袖手旁觀的人,那就沒有必要去傷害人家。以殺止殺,也要做到有理、有節、有度的殺,而不是僅憑藉着一己喜好胡亂的殺。天道不禁以殺止殺,卻忌濫殺無辜!”

白起的殺道,讓孔陽明白了更高層次的善爲何物。小善善於人,雖有薄名,卻易逝;大善善於天,利天下,有大名,當不朽。

白起講道完畢,宋剛立即說道:“我的道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就是拼命的做好自己,先成爲家人的榜樣,再成爲天下人的榜樣。因而我的道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字——榜樣。故而我不需要帶領別人做事,也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我的修煉成果。我只需要自己快速成長,儘快達到一個讓人羨慕的高度。只有站得足夠的高,才能讓更多的人看見,從而學習模仿。學習模仿的人多了,榜樣的力量也就堅不可摧了。”

李牧問道:“宋將軍,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你以榜樣爲道,可曾想過如何引導天下人走向正途?”

宋剛平靜的回答說:“關於這個問題,那不是我可以解決的問題,得由學習模仿之人自己領悟,自己想通透。”

李牧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故而心中仍有困惑。

劉正見狀,立即說道:“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天下榜樣千千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後人願意學習模仿誰,皆是求仁得仁,求惡得惡。”

宋剛立即說道:“漢皇既已發聲,那便講道。”

劉正說道:“我之道便是天下無道。唯有無,纔可以讓天下人盡情發揮,大浪淘沙,進而有道。這便是成就帝業的基礎。以無道伐有道,待我取而代之,再以有道誅無道,以安天下人心。是以帝者佈道,施恩天下蒼生。除舊佈新,方是進化。唯有不斷打破舊秩序,新秩序才能應運而生。故而除舊佈新,方是大帝之心。”

齊銳問道:“師尊如何判斷舊必惡,新必善,若是行差踏錯,豈不是害人無數?”

劉正笑道:“除舊佈新,還得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那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畢竟舊秩序已不足以安定天下,就意味着其中的某些東西發生了質變,不再有益。可要說所有的東西都腐朽了,估計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故而在推倒重來的時候,很多有益的東西需要保留繼承,只把那些危害正常秩序的毒瘤剔除就可以了。”

齊銳沒有問鑑別之法,劉正也沒有長篇大論。畢竟除舊佈新的關鍵在於決策者是否有足夠的力量作爲支撐,保障新秩序的正常運轉。

除舊佈新的價值,不是新秩序是否無懈可擊,而是保障力量是否足夠強大。

可是新秩序的生命力,卻與合理程度直接掛鉤。也就是說合理的新秩序,可以不斷的吸納新生力量,從而讓保障力量持續發展壯大。反之,就會出現無人問津的窘境,受人排斥,進而持續消耗已有的保障力量。

待到武力不足以支撐新秩序之時,所謂的新秩序也就自然而然的崩潰了。

因而擁有武力之人,皆有除舊佈新的可能。只不過新秩序能否持續發展壯大,那就需要時間和人心對其進行綜合考量。

這是無聲的大考,也是形勢的較量與博弈。

第48章 請命出征第1427章 百萬水軍第1591章 阻擊王濤第199章 李傕興師第1226章 風雲塔城第1216章 毀樹種花第665章 徐州大亂第166章 聯軍主力第1249章 廉頗抗命第443章 袁術稱帝第1903章 人盡其才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1693章 演武思索第655章 引蛇出洞第1222章 御龍新政第2209章 大戰邊境第905章 盛樂悲歌第331章 呂布退役第488章 謀主徐庶第1414章 沙場屠龍第1934章 生存至上第738章 害民自保第461章 曹仁撤兵第1505章 三傑六賢第1663章 龍國與宴第1762章 團隊內訌第249章 俘虜事件第705章 課題排序第699章 烏雲之淚第1547章 百人混戰第257章 白馬雄風第1639章 造化戰車第2056章 陳志封王第621章 鐵血攻城第1661章 蒙恬之死第845章 過猶不及第583章 戰七裡崗第1243章 巴清裁員第1671章 涼州風雲第191章 王允密謀第86章 劉備真坑第1969章 整頓大軍第597章 設備加持第1458章 神蛇叩關第40章 鄧茂來襲第1877章 春申折節第1567章 李牧之死第259章 陷陣當關第545章 老兵之殤第58章 虎妞糜貞第1387章 弘農協定第1782章 逃兵之死第487章 山林大戰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189章 華陰楊門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863章 爲君之道第1729章 鏖戰孤島第1715章 勇崑崙奴第687章 反攻楊莊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364章 巧斬丈八第274章 公孫密謀第692章 十大英才第878章 弱肉強食第1727章 海上烽煙第1399章 八卦之威第1949章 寰宇千府第1442章 兵主面具第243章 帥才徐榮第2167章 拒不納降第1325章 尋求突破第2058章 唐八退兵第288章 雙傑破敵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40章 靈帝之死第841章 司馬食曹第1734章 山下之死第1015章 九黎蠶女第1625章 造化之說第132章 鎮北將軍第1225章 平陽之殤第1066章 試煉擂臺第1490章 魔王商紂第645章 追擊樓績第744章 荊州改制第1664章 戰神呂布第664章 長沙佈道第1131章 蠶女覺悟第50章 分兵出擊第2129章 董宣之死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981章 駐村觀察第1212章 傳統無價第16章 神醫華佗第499章 圍而不攻第902章 文化趨同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1302章 戰鬥升級第2104章 昌武之變
第48章 請命出征第1427章 百萬水軍第1591章 阻擊王濤第199章 李傕興師第1226章 風雲塔城第1216章 毀樹種花第665章 徐州大亂第166章 聯軍主力第1249章 廉頗抗命第443章 袁術稱帝第1903章 人盡其才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1693章 演武思索第655章 引蛇出洞第1222章 御龍新政第2209章 大戰邊境第905章 盛樂悲歌第331章 呂布退役第488章 謀主徐庶第1414章 沙場屠龍第1934章 生存至上第738章 害民自保第461章 曹仁撤兵第1505章 三傑六賢第1663章 龍國與宴第1762章 團隊內訌第249章 俘虜事件第705章 課題排序第699章 烏雲之淚第1547章 百人混戰第257章 白馬雄風第1639章 造化戰車第2056章 陳志封王第621章 鐵血攻城第1661章 蒙恬之死第845章 過猶不及第583章 戰七裡崗第1243章 巴清裁員第1671章 涼州風雲第191章 王允密謀第86章 劉備真坑第1969章 整頓大軍第597章 設備加持第1458章 神蛇叩關第40章 鄧茂來襲第1877章 春申折節第1567章 李牧之死第259章 陷陣當關第545章 老兵之殤第58章 虎妞糜貞第1387章 弘農協定第1782章 逃兵之死第487章 山林大戰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189章 華陰楊門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863章 爲君之道第1729章 鏖戰孤島第1715章 勇崑崙奴第687章 反攻楊莊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364章 巧斬丈八第274章 公孫密謀第692章 十大英才第878章 弱肉強食第1727章 海上烽煙第1399章 八卦之威第1949章 寰宇千府第1442章 兵主面具第243章 帥才徐榮第2167章 拒不納降第1325章 尋求突破第2058章 唐八退兵第288章 雙傑破敵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40章 靈帝之死第841章 司馬食曹第1734章 山下之死第1015章 九黎蠶女第1625章 造化之說第132章 鎮北將軍第1225章 平陽之殤第1066章 試煉擂臺第1490章 魔王商紂第645章 追擊樓績第744章 荊州改制第1664章 戰神呂布第664章 長沙佈道第1131章 蠶女覺悟第50章 分兵出擊第2129章 董宣之死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981章 駐村觀察第1212章 傳統無價第16章 神醫華佗第499章 圍而不攻第902章 文化趨同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1302章 戰鬥升級第2104章 昌武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