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陷陣之威

曹操聽公孫瓚賣了一回慘,又罵了一回劉備三兄弟之後,爲了展示盟主風度,決定接鍋。

鑑於鬥將方面,夏侯惇奈何不了,雁門鐵獅張遼。

曹操軍不願意無功而返,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鬥陣。

畢竟在曹操看來,幷州鐵騎,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呂布又有勇無謀,鬥陣應該是萬無一失的吧?

曹操召開文武會議。

戲志才主持會議並說:“主公,畫戟傳人,文武兼備,呂布名聲在外,千萬不要輕敵呀!”

曹操說:“志才放心,關於呂布的能力,我已經領教過了,肯定不會小覷他的。”

戲志才接着講,曹仁即將對戰的,是陷陣營。

關於陷陣營,具體的戰績並不多。

然而回洛倉一戰,八百人赴死,沒有一個人回頭。

即便是那高順,要是沒有呂布拖走,也會戰死。

高順的統兵能力,可見一斑。

如今呂布投了董卓軍,集天下之物力,聚三軍之銳士,重組陷陣營。

先戰張揚軍,再鬥公孫瓚軍,都有不俗的表現。

高順已經脫胎換骨了,以前拿鼓槌,現在舉戰刀。

以前指揮靠吆喝,如今臨戰卻無聲。

一個眼神示意,三軍配合默契。

這樣的隊伍,實力絕對強悍。

當鐵壁遇上強拆,那結果,可不要太壞了。

曹仁說:“軍師放心,砸不了招牌的。”

曹仁自忖:與陳到名聲在外相比,八門金鎖軍,更重內涵。

就這樣,虎牢關戰場上,重啓了鬥陣臺。

董卓軍:

西涼鐵騎和幷州鐵騎,各出兩萬大軍,組團觀戰。

諸侯聯軍:

十家聯軍齊出陣,替曹操軍曹仁部助威。

辰時,曹操軍先出動。

曹仁命人佈置好八門金鎖陣。

呂布上前觀陣。

只見八門洞開: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假如從生門、景門、開門而入則吉;從傷門、驚門、休門而入則傷;從杜門、死門而入則亡。

如今八門布得整齊,中間通道由曹仁主持。

如果從東南角上生門衝進去,往正西景門而出,曹仁的大陣,就會流轉不暢,導致大亂。

然而八百人的軍陣,很多毛病都被掩飾住了。

曹仁主持大陣,可以有三十六般變化,以巧破陣,風險太大。

呂布說:“高順,任他精妙無雙,我只強拆破敵。”

曹仁的軍陣,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對地形地貌的要求,太高了。

陷陣營的盾,也可以當成鐵鍬來使。

強拆破陣,調動曹操軍,看那曹仁如何應對呀?

高順點了點頭,帶着陷陣營,朝着鬥陣臺走去。

陷陣營呈倒三角錐陣形,一路碾壓。

曹仁故意放開兩門,高順不予理會。

依舊一路平推,放着陽光大道不走,專門披荊斬棘。

遇上曹仁部的盾牆,以盾拍盾,強上。

曹仁看愣了——尋常破陣,不都是沿着通道前進,再左衝右突的嗎?

怎麼陷陣營鬥陣,不走尋常路了呢?

專門挑硬骨頭來啃呀?

陷陣營的動作,令曹仁想要靠局部優勢,絞殺陷陣營的計劃,徹徹底底的破產了。

高順盯住了生門,讓陷陣營拆門框,專門盯住形成門框的曹仁部,強勢碾壓砸碎。

第一排一百人,像是一道堤壩,把曹仁軍那些不聽話的水,往曹仁發令的位置趕。

曹仁變陣,以死門應對。

然而八門金鎖大陣,陣分八門,八百人被分成了無數個小隊。

直面陷陣營的曹仁部,只是極其有限的三隊人馬。

陷陣營這一推倒,曹仁就束手無策了。

要是陷陣營入陣,就算是萬人之衆,曹仁部也有辦法,進行切割,形成局部優勢,最後各個擊破。

可是陷陣營只拆門,不進陣。

這就輪到陷陣營,以多打少了。

數十人圍攻三、五曹仁部,大家都是刀盾對刀盾。

曹仁軍用槍,陷陣營張弩。

一旦曹仁部的盾牆開裂,陷陣營的弩,總能帶走幾條性命。

說好的破陣呢?

陷陣營都是大豬蹄子,一羣騙子,還能愉快的交戰嗎?

曹仁要哭了,八門金鎖陣,一旦佈置完成,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關鍵是陷陣營不上道,曹仁部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空架子了。

陷陣營反而成了辛勤的民夫,一點一點的敲碎了,曹仁部的防線。

其實要是用八門金鎖陣,來對付騎兵,戰馬會憑藉着本能,往各門裡硬闖。

分割包圍就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面對步戰的陷陣營,人家的強拆隊,反而令曹仁部進退兩難。

畢竟陣勢一旦成形,強行瓦解,就會號令不明,直接形成大潰敗。

然而繼續運轉八門金鎖陣,也是不行的。

激戰半個時辰之後,已經有一扇門被拆除了。

曹仁的號令,再也無法順利的傳達了。

畢竟八門週轉,到了死門就被陷陣營給卡住了。

就像是波浪遇上了堤壩,撞上了就被彈回。

高順一刀斬掉了死門校尉,直接讓堵在死門位置上的曹仁部,變成了聾子。

死門校尉一戰死,周邊兩門的校尉,可就抓瞎了。

本來各就各位的編制,如今死門羣龍無首。

另外兩門的人,又無法越俎代庖。

八門金鎖陣,開始陷入了混亂之中。

這也怪曹仁部,訓練時日太短了。

死門校尉的戰死,就形成了連鎖反應。

大量的曹仁部各門戰士,徹徹底底的堵住了死門。

把死門變成了一壇死水。

現在好了,死門附近亂了起來,陷陣營依舊鈍刀子割肉。

曹仁看着水泄不通的死門,終於認清了形勢。

不管怎麼着,曹仁部鬥陣,都已經宣告失敗了。

高順看着殘破的八門金鎖陣,心有餘悸的,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

幸虧是步戰硬推,要是換了騎戰,說不得就已經敗了。

避實就虛的戰馬,肯定會把人帶溝裡去的。

再說戰馬目標大,曹仁部的長槍一捅,人可能會沒事,戰馬準得受傷。

高順很慶幸,賭對了。

陷陣營步戰,還從來都沒有怕過誰呢?

曹仁鳴金收兵,鬥陣宣告結束。

曹仁可不甘心認輸,於是就邀高順鬥將。

兩個人鬥了三十回合,不相上下,只得各歸本陣。

這一場鬥陣,曹仁部損失兩百人,還包括一名死門校尉,八門金鎖陣也殘了。

陷陣營損失一百五十人,陣形完整。

曹操說:“子孝,八門金鎖陣,以後專門用來對付騎兵吧!”

曹仁覺得也是,騎兵的馬,會本能的衝進通道。

八門金鎖陣,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然而人卻不一樣,即便是一部分人衝進去,沒有馬速那麼快,也不至於深入陣中。

高順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八門金鎖陣對付步兵,那純粹是找死。

曹仁總算是明白了,步兵陣戰,最大的缺點,就是機動性不強。

曹操看着曹仁,見他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畢竟八門金鎖陣,用來防守城池,可以拖延很長的時間。

若是建立一些永固的堡壘,讓陷陣營之流無法強拆,陷陣營就只能被牽着鼻子走了。

一旦陷陣營分兵,八門金鎖陣就可以發威了。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曹仁就卸下了包袱,專門研究八門金鎖陣,在守城上的實際運用。

曹仁善守,特別的擅長以少勝多,很大程度上低賴八門金鎖陣。

八門金鎖陣,進攻不行,防守卻是威力巨大。

……

董卓軍,幷州鐵騎陣前。

呂布問:“高順,感覺怎麼樣呀?”

高順回答說:“很強!”

這還是八門金鎖陣,在開闊地上佈置。

要是佈置在城池之中,投入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

最好的辦法是——圍而不攻。

然而八門金鎖陣守城,只需要四座城門,各自擺上一個大陣。

數千人馬而已,就可以抗拒十萬大軍攻城。

張遼問:“要是碰上曹仁防守的城池,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高順回答說:“上策是攻曹仁必救!”

中策是長期圍困曹仁部。

下策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強攻。

畢竟陣勢也要人來維持,只要是人,就會疲憊不堪。

一旦進攻的強度,超過了曹仁部的承受極限,就可以破陣,繼而破城。

呂布說:“好了,這曹仁雖能,放眼天下只有一個。”

曹仁最多可以替曹操,力保一座城池不失,一旦他敢出城野戰,大家都可以戰而勝之。

幷州鐵騎,對於初出茅廬的曹仁部,分析還是挺到位的。

曹仁不守城,就毫無用武之地。

曹性等人,形成了一個共識——遇上曹仁把守的城池,全都繞道而行。

幷州鐵騎再戰曹操軍,陷陣營的大名,再次揚名天下。

這一次留下的,可不是敢戰之名,而是能戰之名。

回洛倉之戰,陷陣營的血氣之勇,令天下人折服。

虎牢關戰場鬥陣,陷陣營的破陣手段,更是千古絕唱。

任他多路而來,我只一路橫推。

陷陣營,威武!

……

汜水關聯軍大營,興漢軍大營之中。

郭嘉拿着戰報走了進來,興致勃勃的對劉正說:“侯爺,陷陣營對戰八門金鎖陣,結果出來了。”

劉正頭也沒有擡,隨口就問:“奉孝,陷陣營損失了多少人呀?”

郭嘉覺得劉正的問題,很是奇怪,爲什麼不問勝負,直接問陷陣營的損失呢?

郭嘉只能如實上報,劉正聽完之後,就陷入了沉思。

郭嘉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希望劉正可以替他釋疑。

劉正只能慢慢的解釋,虎牢關鬥陣臺,地形平坦。

曹仁部佈置八門金鎖陣。

一無地勢可以倚仗,二無建築可以依託。

這樣一來,陷陣營反而可以,便宜行事。

陷陣營步戰能力很強,本來就比曹仁部略勝一籌。

又有八門金鎖陣的拖累,曹仁部的失敗,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

唯一的戰果就是——曹仁部會帶給陷陣營多少傷亡,以此來估算八門金鎖陣的威力。

同時可以推算出,曹仁部的實際戰鬥力。

郭嘉回答說:“侯爺,曹仁部,損失兩百人;陷陣營,損失一百五十人。”

劉正嘆了一口氣,心有餘悸的說:“曹仁的統帥能力,真的好強呀!”

遇上強拆的陷陣營,曹仁部也能,打出近一比一的戰損比例,確實是一支勁旅。

郭嘉認爲,曹仁部守城,還會獲得八門金鎖陣的加持,威力會更強。

郭嘉說:“侯爺,得早做準備了!”

面對八門金鎖陣防守的城池,又該如何攻打呢?

劉正說:“奉孝,傳令梅園:讓參謀部立即推演,尋找對策預案!”

郭嘉離開之後,王越走了進來。

劉正問:“安睿,劉封調教得怎麼樣了呀?”

王越回答說:“侯爺,已經成材,可堪一用。你要見見他嗎?”

劉正說:“那就見上一面吧!”

劉正心想,此番一別,以後就是天各一方了。

王越立即去安排了,樓桑村的倖存者,終於該出山了。

劉封肩負的使命,沒有人可以替代。

情報部只是代爲牽線搭橋,至於真正的執行者,只能是劉封。

劉正養了多年,十三歲的劉封,也應該開始幹活了。

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1317章 猴皇突破第2094章 朱雀精英第2002章 建設兵團第709章 全新理念第1764章 榮耀核心第1268章 據理力爭第953章 嚴家之殤第1554章 必須合作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704章 沙漠課題第1965章 競拍風雲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318章 人貴自知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653章 經驗教訓第611章 死者爲大第744章 荊州改制第634章 文丑之死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1611章 七大地丹第1244章 因何屈才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665章 徐州大亂第2084章 拼命三娘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1569章 獻祭愛情第72章 拜見朱雋第1074章 兔尊道消第235章 張寧抗命第1806章 同權繼承第606章 捨得之間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1431章 執念害人第1488章 元氣之說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304章 龐統論勢第1908章 四海龍聚第1609章 魚丸開門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250章 昌黎攻略第644章 帶軍潰敗第2096章 武桃歷練第59章 舞陰之戰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138章 公孫崛起【恭喜書友(秋葉飄零寂落傷)成爲三月份的第一粉絲】第1855章 觀念衝擊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1768章 海盜莎倫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594章 瘋狂訂單第1265章 巴氏爆雷第72章 拜見朱雋第2174章 雛鳳輕啼第117章 前往洛陽第1518章 大戰李仁第1327章 劉正入冊第793章 老將的心第2043章 五路齊出第995章 星武初戰第2011章 德才兼備第1944章 女扮男裝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246章 工友之家第758章 刑殺馬謖第1716章 馳援新羅第1596章 溫柔一刀第1304章 全軍覆沒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2096章 武桃歷練第1085章 金剛戰隊第1056章 狡兔三窟第1946章 立場堅定第818章 謀士魯淑第301章 歡喜冤家第847章 劉正論道第238章 劉備請賢第771章 手足相殘第159章 俞涉之死第2150章 歧山歸漢第767章 借壽成功第2175章 劉正受罰第2192章 清平夜話第1067章 功法之論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2110章 古墓倩影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1427章 百萬水軍第2107章 逐出門牆第911章 謝恩的淚第255章 陳到之勇第38章 唐周告密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1806章 同權繼承第1556章 商君領兵
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1317章 猴皇突破第2094章 朱雀精英第2002章 建設兵團第709章 全新理念第1764章 榮耀核心第1268章 據理力爭第953章 嚴家之殤第1554章 必須合作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704章 沙漠課題第1965章 競拍風雲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318章 人貴自知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653章 經驗教訓第611章 死者爲大第744章 荊州改制第634章 文丑之死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1611章 七大地丹第1244章 因何屈才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665章 徐州大亂第2084章 拼命三娘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1569章 獻祭愛情第72章 拜見朱雋第1074章 兔尊道消第235章 張寧抗命第1806章 同權繼承第606章 捨得之間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1431章 執念害人第1488章 元氣之說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304章 龐統論勢第1908章 四海龍聚第1609章 魚丸開門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250章 昌黎攻略第644章 帶軍潰敗第2096章 武桃歷練第59章 舞陰之戰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138章 公孫崛起【恭喜書友(秋葉飄零寂落傷)成爲三月份的第一粉絲】第1855章 觀念衝擊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1768章 海盜莎倫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594章 瘋狂訂單第1265章 巴氏爆雷第72章 拜見朱雋第2174章 雛鳳輕啼第117章 前往洛陽第1518章 大戰李仁第1327章 劉正入冊第793章 老將的心第2043章 五路齊出第995章 星武初戰第2011章 德才兼備第1944章 女扮男裝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246章 工友之家第758章 刑殺馬謖第1716章 馳援新羅第1596章 溫柔一刀第1304章 全軍覆沒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2096章 武桃歷練第1085章 金剛戰隊第1056章 狡兔三窟第1946章 立場堅定第818章 謀士魯淑第301章 歡喜冤家第847章 劉正論道第238章 劉備請賢第771章 手足相殘第159章 俞涉之死第2150章 歧山歸漢第767章 借壽成功第2175章 劉正受罰第2192章 清平夜話第1067章 功法之論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2110章 古墓倩影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1427章 百萬水軍第2107章 逐出門牆第911章 謝恩的淚第255章 陳到之勇第38章 唐周告密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1806章 同權繼承第1556章 商君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