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昌黎攻略

三天之後,周倉帶着兩萬興漢軍同趙雲完成了交接。

烏桓俘虜經歷了“二選一”的教訓之後,果然變得順服多了。

劉正讓主力大軍迅速的調整補充,關鍵是趙雲和馬超的狀態調整。

兩個人都是新近突破的,馬超也擠身了神將之列。

趙雲更是實現了華麗的變身,由衝鋒陷陣的大將,向執掌三軍的統帥轉變。

劉正對於趙雲可以實現自我突破,心中也是十分的高興。

烏桓人最堅固的堡壘陣地昌黎城,終於落入了興漢軍的包圍圈之中。

劉正帶着七萬主力大軍,趕到昌黎大營的時候,徐榮正在指揮攻城。

扶黎軍進退有度,攻城的節奏和秩序有條不紊。

槍騎軍佈置在兩翼,對於出城挑釁的昌黎城守軍,給予了最致命的打擊。

樓班拼命的組織了近五萬的烏桓突騎,已經抽乾了昌黎城的最後一絲民力。

結束了一天的攻城之後,徐榮帶着大軍回到了營中。

劉正待徐榮等人進食完畢之後,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

龐統主持了會議。

先是讓徐榮介紹了一番昌黎城的敵我兵力對比。

興漢軍昌黎大營的圍城部隊:

趙雲的白馬軍:三萬人。

馬超的神威軍:兩萬人。

徐榮的扶黎軍:三萬人。

張繡的槍騎軍:一萬人。

烏桓人的守城部隊:

樓班的烏桓突騎:六萬人。

看着簡略的攻防態勢圖,劉正覺得向昌黎城發起總攻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了。

劉正結束了衆人的爭論,讓徐榮開始了排兵佈陣。

徐榮立即安排:

徵西將軍馬超,帶着兩萬神威軍,進攻昌黎城的西門。

徵東將軍趙雲,主持攻打昌黎城的東門。

徐榮帶着扶黎軍,主持攻打昌黎城的南門。

至於北門,劉正留給烏桓人逃跑用。

……

昌黎城中,烏桓王樓班坐在鹿皮王座上,看着下面的九大長老。

丘力嘉說:“大王,興漢王劉正,可不是燕王劉虞。”

烏桓突騎的慘劇,想必大家都聽說了吧!

“二選一”,好殘忍的手段哪?

想當年咱們烏桓人,做了俘虜就是大爺,漢軍將士還得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生怕一個不小心,咱們烏桓人鬧將起來,玷污了王師的名頭。

就連燕王劉虞,也把咱們烏桓人當成了貴賓。

做漢人的俘虜成了烏桓人發家致富的不二選擇。

本來以爲興漢王劉正,怎麼着也得看在烏桓俘虜,人多勢衆的份上,給予一定的讓步,滿足烏桓人的無禮要求。

誰也不曾想到,沿用了多年的鬧事手段,到了興漢軍的面前,居然成了催命符。

興漢軍提供的食物,那是烏桓俘虜夢寐以求的東西。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烏桓人想要更多的東西。

本來按照正常的估算,興漢王劉正就算是不讓一大步,總得小退一步安撫一下烏桓俘虜,展示一下王者之師的虛名和威風。

興漢軍不按常理出牌,對於不服氣的人直接殺掉。

更爲恐怖的是——興漢軍居然學習草原部落的做法。

“二選一”的殘忍手段,算是刷新了烏桓人對漢軍的認知。

興漢軍不是王師嗎?

爲什麼會對鬧事的烏桓俘虜那樣兇殘呢?

照這樣的態度,烏桓人還怎麼啃着漢室百姓的血肉發展壯大呢?

丘力嘉一字一句的控訴着。

一直以來都是靠啃食漢室百姓的血肉,才讓當初的數萬烏桓人,變成了如今的數十萬烏桓人。

然而興漢軍一到,所有的一切就都改變了。

首先是漢室百姓學會了反抗,不讓烏桓人順利的搶掠了。

可是他們爲什麼要反抗呢?

乖乖的讓烏桓人搶掠不好嗎?

反正烏桓人一年就搶三次而已,好好的配合一下,痛苦一陣就過去了。

燕王劉虞麾下的漢官們,不都是配合得挺不錯的嗎?

爲什麼到了興漢軍的面前,興漢國的百姓就不聽話了呢?

烏桓突騎要實施搶掠,興漢國的百姓既不答應,也不配合。

反而與興漢軍爲伍,殺得烏桓突騎損失慘重。

試了幾次,烏桓人終於學乖了,興漢國的百姓不可搶。

還是燕王劉虞麾下的百姓可愛,烏桓人想怎麼搶,就怎麼搶。

搶掠不夠也沒有關係,找漢官們幫忙。

反正燕王劉虞,要的是烏桓人臣服的好名聲,至於漢室百姓會不會餓死,漢官們是不會在乎的。

可是興漢軍太可惡了。

自從進入了遼東屬國之後,居然在扶黎城建起了橋頭堡,公開的拒絕了烏桓人的搶掠。

誰敢不服氣,直接拿刀子招呼。

這回更狠了,居然學習草原部落的習慣,執行了最殘忍的“二選一”。

興漢軍怎麼就不愛惜名聲呢?

照興漢軍的殺法,烏桓人還有活路嗎?

丘力嘉的一番控訴,引起了座中長老們的共鳴,紛紛指責興漢軍壞了王者之師的名聲。

王座上的樓班,也被丘力嘉的強盜邏輯給弄得哭笑不得。

好像興漢軍不配合烏桓人搶掠,就不是王者之師一樣。

樓班開口問:“各位,興漢軍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烏桓人不事生產,不會建設,搶掠是唯一的祖傳天賦。

興漢軍不讓搶掠,還殺害了四萬烏桓俘虜以表決心。

這就意味着烏桓人,靠搶掠和鬧事發家致富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

擺在烏桓人面前的,有兩條路:

一是徹徹底底的接受興漢國的制度,放棄烏桓人以搶掠爲生的個性,老老實實的做興漢國的普通百姓。

這樣的選擇會讓烏桓人活得更好,然而卻有一個致命的壞處——烏桓人與生俱來的搶掠特性會消失。

二是堅持搶掠爲生的思想永不動搖。

北上大草原與東部鮮卑爭命。

既然漢室百姓不讓搶,咱們就換一個可以名正言順的搶掠的新目標。

據說興漢軍的徵北將軍,超神呂布正在狂揍鮮卑人。

咱們烏桓人趁火打劫一下,還是可以站穩腳跟的。

具體的如何選擇呢?

大家都議一議吧!

丘力嘉問:“大王,是活着重要,還是保持烏桓人的本色重要呢?”

樓班說:“祖宗的傳承,當然是至高無上的。”

丘力嘉總算是聽明白了,於是就建議烏桓人北上赤峰,與東部鮮卑爭食。

樓班說:“大長老還是不要太樂觀了。”

興漢軍大軍圍城,咱們拖家帶口的想要北逃,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丘力嘉說:“大王,聽說興漢軍分兵了,留在昌黎大營的,只有一萬槍騎軍。”

不如咱們兵分兩路。

樓班聽了丘力嘉的話之後,立即有了主意。

座中長老一致認同了分兵的提議。

樓班命令:

大長老丘力嘉,帶領着兩萬烏桓突騎,護送着烏桓青壯北上赤峰。

烏桓王樓班,帶着四萬烏桓突騎,佯攻興漢軍的昌黎大營。

樓班這是要替北上的烏桓人打掩護呀。

丘力嘉問:“大王,那些漢人奴隸怎麼辦呢?”

樓班想了想,纔回答說:“大長老,興漢軍立志解放漢人奴隸。”

咱們要是帶上漢人奴隸一起走,那不是逼迫興漢軍追擊嗎?

反正就要北上了,到時候抓鮮卑人做奴隸就好了。

在北方的大草原上,還是鮮卑人做奴隸比較好使。

至於漢人奴隸,留下三天的生活物資就好了。

反正興漢軍進了城,漢人奴隸就得救了。

興漢軍要重新安置昌黎城中的十萬漢人奴隸,肯定會牽扯大部分的精力。

咱們烏桓人北上赤峰就更安全一些。

丘力嘉也不想徹徹底底的交惡忠勇集團,於是就同意了樓班的意見。

只帶烏桓人青壯北上赤峰,至於剩下的人,都交給興漢軍安排吧!

只要聽話,就一定可以活下去的。

樓班帶着四萬烏桓突騎,出了昌黎城直奔興漢軍昌黎大營。

Wωω• тTkan• C ○

獨自面對樓班的主力,張繡的壓力很大。

張繡說:“王爺,事情緊急,快撤吧!”

劉正搖了搖頭,烏桓突騎沒有殺氣,更何況興漢軍是在據守營寨,沒有必要畏敵如虎。

劉正說:“張繡,烏桓人的舉動有些怪異,你帶五千槍騎軍,出去試探一下吧!”

張繡領命,縱馬挺槍殺出。

烏桓王樓班親自上陣,與張繡鬥了起來。

烏桓人一直以爲烏桓王樓班柔弱,武力不顯。

卻沒有想到,這回陣前鬥將,原來烏桓王樓班的個人武力,居然比戰死沙場的大王子蹋頓,還要強上三分。

好在張繡的實力也不遜色,兩人鬥了個旗鼓相當。

寨中觀戰的龐統問:“王爺,要是烏桓突騎一擁而上,張繡能全身而退嗎?”

劉正說:“盡人事聽天命吧!”

傳訊子龍:

回師救援張繡。

龐統忙放出了緊急信號箭,向昌黎城東門外的白馬軍求救。

一刻鐘之後,趙雲回軍,與張繡合兵一處。

樓班見趙雲出現,立即捨棄了張繡,命令烏桓突騎向北逃走。

趙雲拍馬要追,張繡說:“子龍,別追了,還是攻佔昌黎城要緊。”

趙雲說:“師兄,樓班這一逃走,扶黎城就唾手可得了。”

張繡點了點頭,在遼東屬國熬了這麼多年,總算是可以挪一下窩了。

兩人回到了昌黎大營。

劉正問:“子龍,昌黎城的情況怎麼樣了呀?”

趙雲想了想,纔回答說:“烏桓人的主力,已經北上赤峰,昌黎城中只剩下零星的抵抗力量了。”

遼東屬國,已經是興漢軍的地盤了。

興漢軍的土地政策,可以在遼東屬國範圍之內,全面的鋪開了。

趙雲的表情很興奮。

攻略遼東屬國,趙雲是花了大力氣的。

聽了趙雲的話之後,劉正也開始考慮遼東屬國接下來的安排。

劉正說:“士元,關於遼東屬國接下來的安排,你得多費些心思了。”

龐統問:“王爺,關於遼東屬國的未來發展定位,到底是什麼呢?”

只有明確了遼東屬國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好的擬定相應的政策規劃。

鑑於昌黎城很快就要成爲東抗公孫度,西拒公孫瓚的前線了,劉正決定遼東屬國的建設,必須要重新規劃。

劉正說:“士元,興漢軍目前唯一的優勢就是海軍,開發渤海水產養殖業事關興漢軍的後勤保障。”

遼東屬國的地理位置特殊,正好烏桓人不適合種地,那就搞養殖吧!

渤海這麼大,想要養活遼東屬國的人口,還是輕而易舉的。

龐統再問:“王爺,關於昌黎城中的漢人奴隸,咱們應該怎麼處置呢?”

劉正想了想,纔回答說:“具體的問題,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漢人奴隸受壓迫多年,必須要給予足夠多的人文關懷。

對於那些崇尚自由的漢人奴隸,直接按照興漢軍的土地政策分配土地,成爲自由人。

然而對於那些習慣了集體勞作的單一技能的漢人奴隸,讓他們去種地就有可能餓死。

一刀切是不可取的,應該把這些人集中起來,轉化爲產業工人。

培訓合格之後再上崗。

當然了,必須要提高產業工人們,在興漢國中的地位和個人待遇。

興漢國中再也不會存在奴隸,所有百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正在這個時候,徐譽帶着一萬扶黎軍,奉命邀請劉正等人進駐昌黎城。

在龐統的建議下,爲了昭示遼東屬國正式納入興漢國土,興漢軍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入城儀式。

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2105章 孔城大儒第1051章 強制八時第735章 惡客臨門第224章 張濟之死第947章 蜀軍撤退第1652章 金浪之死第931章 堅昆之行第1863章 元姬女帝第1719章 五方會談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1929章 廬江風雲第1809章 招生考試第1905章 六峰競技第1436章 火中取栗第1447章 生命平等第1583章 衆生爲棋第1417章 岳飛斬虎第28章 興漢商會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35章 簡雍獻策第820章 何爲同袍第1621章 因果陣營第2214章 放逐相柳第367章 飛馬奪寨第1419章 大明帝國第1697章 戰神嘯雅第74章 迫退韓忠第1950章 神亭苦鬥第836章 周瑜三問第400章 大婚提案第1887章 與子偕作第12章 贈槍馬超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315章 高手過招第290章 陶彈欺馬第1477章 歡喜功成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679章 陳應之死第225章 劉袁大戰第1472章 修煉之名第333章 火燒丹水第2171章 書院之爭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872章 酣戰陳倉第705章 課題排序第283章 下盤戰役第721章 乘風破浪第589章 堡壘苦戰第816章 工事成本第1632章 四成原則第1420章 內外兼修第1797章 喋血烏林第17章 醜面龐統第905章 盛樂悲歌第932章 龍戰於野第1153章 花城之亂第588章 神行之名第302章 深入交流第1032章 雨花石劍第1650章 江楓漁火第9章 北地殺胡第498章 麒麟參謀第1395章 榮譽鐵軍第1074章 兔尊道消第468章 割肉療傷第256章 悍勇鮮卑第707章 論文答辯第1352章 張勁敗北第202章 潼關軍議第1731章 空談誤事第1971章 張昭筆記第401章 論戰羣相第117章 前往洛陽第2031章 將門虎女第2004章 重複建設第1370章 張勁委屈第1646章 羣戰金濤第1104章 滄海桑田第412章 司馬撤兵第109章 張角之死第1325章 尋求突破第1655章 陣斬火焰第1970章 閣員隨軍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285章 中盤拉鋸第1438章 尋門之路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1715章 勇崑崙奴第2209章 大戰邊境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1147章 南宮清水第2215章 岳陽洞天第841章 司馬食曹第1638章 冰湖盛宴第267章 忠義關羽第2195章 情傷別離第1300章 申蜀遇刺第826章 引源活水
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2105章 孔城大儒第1051章 強制八時第735章 惡客臨門第224章 張濟之死第947章 蜀軍撤退第1652章 金浪之死第931章 堅昆之行第1863章 元姬女帝第1719章 五方會談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1929章 廬江風雲第1809章 招生考試第1905章 六峰競技第1436章 火中取栗第1447章 生命平等第1583章 衆生爲棋第1417章 岳飛斬虎第28章 興漢商會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35章 簡雍獻策第820章 何爲同袍第1621章 因果陣營第2214章 放逐相柳第367章 飛馬奪寨第1419章 大明帝國第1697章 戰神嘯雅第74章 迫退韓忠第1950章 神亭苦鬥第836章 周瑜三問第400章 大婚提案第1887章 與子偕作第12章 贈槍馬超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315章 高手過招第290章 陶彈欺馬第1477章 歡喜功成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679章 陳應之死第225章 劉袁大戰第1472章 修煉之名第333章 火燒丹水第2171章 書院之爭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872章 酣戰陳倉第705章 課題排序第283章 下盤戰役第721章 乘風破浪第589章 堡壘苦戰第816章 工事成本第1632章 四成原則第1420章 內外兼修第1797章 喋血烏林第17章 醜面龐統第905章 盛樂悲歌第932章 龍戰於野第1153章 花城之亂第588章 神行之名第302章 深入交流第1032章 雨花石劍第1650章 江楓漁火第9章 北地殺胡第498章 麒麟參謀第1395章 榮譽鐵軍第1074章 兔尊道消第468章 割肉療傷第256章 悍勇鮮卑第707章 論文答辯第1352章 張勁敗北第202章 潼關軍議第1731章 空談誤事第1971章 張昭筆記第401章 論戰羣相第117章 前往洛陽第2031章 將門虎女第2004章 重複建設第1370章 張勁委屈第1646章 羣戰金濤第1104章 滄海桑田第412章 司馬撤兵第109章 張角之死第1325章 尋求突破第1655章 陣斬火焰第1970章 閣員隨軍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285章 中盤拉鋸第1438章 尋門之路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1715章 勇崑崙奴第2209章 大戰邊境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1147章 南宮清水第2215章 岳陽洞天第841章 司馬食曹第1638章 冰湖盛宴第267章 忠義關羽第2195章 情傷別離第1300章 申蜀遇刺第826章 引源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