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鍛鍊楊修

楊修見門關了,忙高聲大喊:“主簿大人,我有話要說。”

郭嘉說:“給你半柱香的時間,讓你說個夠。”

楊修抗議,已經大半夜了,離天亮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抄一百遍保密條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任務。

郭嘉置之不理,反正禁閉的規定就那樣,一天完不成,就一天沒有飯吃。

楊修問:“主簿大人,這不足十二個時辰,也算一天嗎?”

郭嘉說:“楊書佐,是抄寫條例,還是餓肚子,你有選擇的權利。”

禁閉處罰決定,已經開始執行了。

只問結果,不問過程。

楊修反對無效,只能擺開紙墨,開始抄寫興漢軍保密條例。

抄寫的日子是很無聊的,楊修只能拼命的磨墨,順帶着胡思亂想了一下。

郭嘉搞定了楊修的事情之後,就回去睡覺了。

至於楊修,估計就睡不着了。

兩個時辰不到,要書寫近兩萬個字,夠他受的了。

第二天,折騰了一宿的楊修,終於完成了一百遍抄寫的工作。

楊修感覺右手都快廢掉了。

手速驚人,牛得一批呀!

好在一天的食物已經到手了,楊修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郭嘉找到了劉正。

他發現劉正居然在認真的審閱楊修抄寫的保密條例。

郭嘉問:“侯爺,楊修居然用毛筆抄寫保密條例,也太難爲他了吧?”

劉正不以爲然的說:“耍個性,是要付出代價的。”

楊修想要堅持不被興漢軍同化,就得付出更多。

這就是選擇鉛筆和選擇毛筆的問題。

選擇鉛筆,抄寫百遍也不過是三個時辰的事情。

選擇毛筆,就得五個時辰以上了。

這就是抄書的基本效率。

郭嘉問:“侯爺,楊修會屈服嗎?”

劉正回答說:“這可不好說,華陰楊門,千年傳承,自然有他們需要堅守的東西。”

楊修能夠成爲家主,他在性格上肯定有過人之處的。

郭嘉想了想,就對劉正說:“侯爺,不如增加抄寫的量,逼迫着楊修選擇鉛筆。”

劉正搖了搖頭,對郭嘉說:“奉孝,強扭的瓜不甜,沒有必要故意針對楊修,壞了興漢軍的規矩。”

對於楊修,劉正覺得敲打一下就可以了。

至於故意刁難,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既然加入了興漢軍,很多習慣就會潛移默化的改變。

楊修也無法對抗潮流。

郭嘉也覺得興漢軍的處罰,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既讓楊修可以完成任務,又讓他感覺到壓力。

楊修可以自主選擇——是高效率的輕鬆寫意,還是低效率的疲憊不堪。

正在這個時候,陳到的信使到了。

……

原來是劉岱軍和喬瑁軍之間的內鬥,終於分出勝負來了。

劉岱身先士卒,強攻喬瑁軍。

喬瑁見劉岱出陣,忙上前迎戰。

兩人交戰三個回合,喬瑁受傷墜馬,死於亂軍之中。

劉岱招降了喬瑁的部衆,引兵回陳留,歸順了曹操。

曹操搖身一變,擁有了三郡之地。

棲身東郡的陳宮,聽說曹操入主東郡之後,就帶着老孃,朝着洛陽城方向遷移。

陳宮已經被曹操,徹底的傷透了心,不想與曹操軍,再有什麼瓜葛。

……

劉正說:“奉孝,咱們頂住董卓老賊,諸侯聯軍卻動亂不止,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呀!”

郭嘉問:“侯爺,徐榮真有歸順的可能嗎?”

劉正笑而不語,畢竟徐榮不是涼州人,在西涼鐵騎中,除了董卓老賊,就無依無靠了。

想要徐榮投靠,只能熬死董卓。

劉正知道,想要多救一個人,都得冒很大的風險。

更何況是一位西涼鐵騎的宿將,這樣的對峙,有利於增進了解。

劉正帶着郭嘉和趙雲,來到了潼關。

看着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劉正已經沒有了攻取潼關的心思。

除非徐榮腦袋進水了,纔會出潼關野戰。

否則就是十萬大軍,也休想撼動潼關。

徐榮站在潼關上,身邊站着樊稠。

劉正問:“徐榮,西涼鐵騎已經日落西山了,你還要執迷不悟嗎?”

徐榮回答說:“興漢侯,光說不練嘴把式,有種你就攻打潼關!”

趙雲上前請命,帶隊衝擊潼關。

劉正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笑話,潼關那麼險要,讓趙雲帶隊衝鋒送人頭,這樣的事情,也太損害智商了吧?

郭嘉問:“侯爺,咱們是來給自己添堵的嗎?”

劉正說:“奉孝,其實我就是,單純的想要看一下潼關而已。”

至於強攻潼關,沒有那個必要。

長安城裡,還盤踞着西涼鐵騎和幷州鐵騎呢?

這要是捅了馬蜂窩,會要人命的。

劉正可不想跟西涼鐵騎頂牛,反正西涼鐵騎,很快就會成爲一盤萊了,到時候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強攻潼關,那後果太嚴重了。

劉正駐軍弘農,就是爲了等呂布和幷州鐵騎而已。

至於西涼鐵騎,劉正沒有興趣。

一支軍紀敗壞的軍隊,根本就不存在收服的價值。

郭嘉說:“侯爺,看一回潼關,有損士氣呀!”

劉正問:“承認自身的不足,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潼關是天險,興漢軍無力進攻,這是不爭的事實。

難道非得頭破血流之後,才肯承認潼關的地位嗎?

作爲統兵大將,保持清醒的頭腦很重要。

在潼關熱血上頭,那簡直就是,拿生命在開玩笑。

趙雲看着潼關的地形,終於認識到了白馬軍的不足。

白馬軍是平原野戰的利器,戰陣衝鋒的好手。

要是用來強攻潼關,那簡直就是瞎折騰。

趙雲說:“侯爺,我知道錯了。”

劉正沒有說話,戰陣之上,認清形勢很重要。

畢竟有時候的一念之差,那結果可就天差地別了。

郭嘉說:“侯爺,咱們回弘農城吧!”

劉正說:“奉孝,子龍,不能就這樣走了,興漢軍已經開始驕傲了,這樣的苗頭,得早一點掐掉。”

趙雲的熱血沸騰,白馬軍也不信邪。

似乎眼前的潼關,是紙糊的一樣。

勝仗打多了,連審時度勢都不會了嗎?

戰場總結天天在搞,怎麼全變成了形式主義。

難道就是爲了哄我開心嗎?

看着潼關,大家都好好想想吧?

驕兵必敗,咱們不過是淺嘗輒止的與西涼鐵騎,打過幾次仗。

好像就可以目空一切了一樣呢?

面對潼關,也想撞一回。

還真是長能耐了呢?

白馬義從在孟津關城的戰鬥,大家都沒有學乖嗎?

一個敵人都傷不了的戰鬥,有意義嗎?

興漢軍是在發展壯大,可是咱們的對手,也沒有閒着。

徐榮的指揮水平,越來越高了。

直接把興漢軍拖在潼關,動彈不得。

要是再衝動一下,討董支隊,就該全軍覆沒了。

大家都清醒一下吧!

對着潼關,都得想明白——興漢軍,到底是不是天下無敵呢?

劉正的聲音裡充滿了憤怒。

他一手締造的興漢軍,居然也走上了驕兵必敗的老路。

白馬軍居然想要硬撼潼關,難道真已經膨脹了嗎?

劉正不敢想象——當敗績來臨的那天,白馬軍還堪再戰嗎?

趙雲面露羞愧之色,畢竟中了徐榮的激將法。

白馬軍居然把持不住,義憤填膺的想要衝關。

這樣的場景,令人不寒而慄。

郭嘉說:“侯爺,適可而止吧!”

劉正點了點頭,再看了一回潼關,帶着郭嘉調轉了馬頭。

趙雲說:“白馬軍,撤!”

劉正第一次到潼關,就碰了一個灰頭土臉的。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一次出行,讓劉正看到了白馬軍的驕傲。

真正的精銳,應該是勝不驕,敗不餒。

順境大勝,逆境不敗!

回到弘農之後,楊修也被從禁閉室裡放了出來。

劉正把楊修也弄成了行軍參謀,負責制定興漢軍討董支隊,近期的戰術安排。

劉正心想,楊修不是會猜嗎?

就讓他一次猜個夠。

郭嘉樂得輕鬆,居然做起了甩手掌櫃。

時間過得真快。

建安三年八月,董卓終於在長安城中,安頓好了一切。

長安朝堂,再度恢復了秩序。

董卓已經當膩了相國,舉得遷都長安之後,應該有新氣象。

同軍師李儒商量之後,又開始瘋狂的封官。

凡是董卓的族人,男的封侯,孫女董白,遙封渭陽君。

李儒加封尚書令,主持朝中大小事務。

呂布加封溫侯,依舊是執金吾。

至於李肅,先丟汜水關,再棄孟津關。

澠池事件,救援不力,導致了西涼鐵騎,損失慘重。

關鍵是那筆鉅額財富,纔是董卓心中,永遠的傷痛。

雖然有偃師大破袁紹軍的功勞,但是澠池的那一個失誤,足以令他萬劫不復。

是以不罪不賞,功過相抵,依舊是虎賁將軍,封侯就失之交臂了。

李肅心中不快,暗中對董卓離心離德。

董卓加官太師之後,所有的雄心壯志都煙銷雲散了。

爲了美色,他居然假借獻帝的名義選秀。

卻又不把選秀得來的美女送進長安皇宮,而是在郿塢廣置別院,安頓羣嬌。

李儒諫阻說:“太師,色是刮骨鋼刀!”

西涼鐵騎的榮辱,皆繫於太師一身。

二十萬涼州健兒的身家性命,都與太師休慼相關。

如今諸侯聯軍,土崩瓦解,相互之間,攻伐不休。

興漢軍屯駐弘農郡的,也不過是一隻偏師。

董卓說:“文優,我已經做到了人臣的極限了,還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膝下無子,後繼無人。

董卓軍的家業,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

興漢軍牢牢控制住了,平陸和陝縣,後路無憂。

西涼鐵騎要是敢輕舉妄動,只怕那三十萬興漢軍,就得打到長安城下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拼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剩下的日子,就享受一回勝利的果實吧!

李儒問:“太師,那西涼鐵騎的未來怎麼辦呢?”

董卓說:“享受過後,就是毀滅了!”

西涼鐵騎,聲名狼藉。

瘋狂一把之後,就只能被別人分而食之。

李儒絕望了,董卓居然被嚇破了膽。

面對興漢軍的壓迫,居然連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了。

董卓已經廢了,李儒獨自悲傷。

看着肥成了大肉球,身體又被酒色淘空了的董卓。

李儒的臉上,徹底的恢復了平靜——哀莫大於心死。

然而長安城中的一切,只能由李儒來主持,至於太師董卓,聽天由命吧!

李儒管不了董卓,也不想管了。

只是專心致志的維持朝堂運轉,支應各處駐紮的西涼鐵騎。

力保長安朝廷安然無恙,讓董卓有機會醉生夢死。

李儒只想盡力的展示才情,西涼鐵騎從虎牢關退回了潼關,相當於又回到了原點。

西涼鐵騎的精神,丟在了潼關東面的京師洛陽城,再也找不回來了。

董卓已經很久不上朝了,大部分時間,都躲在郿塢裡享清福。

李儒一個人顧此失彼,又給了不安分的朝中大臣們,結黨營私的機會了。

又是一個大朝會,董卓居然暴走殺人。

第1987章 寒門三傑第1709章 英雄名錄第335章 弩車之威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976章 什邡遇襲第511章 黃悅之心第796章 劍走偏鋒第1312章 歌聲嘹亮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2098章 風起玉門第2123章 靖武出征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1019章 夫唱婦隨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1095章 風雲戰隊第2042章 時過境遷第836章 周瑜三問第1005章 六星崩山第2119章 靖武揚威第1213章 勇者大會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921章 新的征程第1372章 郭嘉趕到第318章 人貴自知第73章 斷水奇謀第2050章 西明軍鬥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371章 文欽被俘第413章 天命固防第129章 平亂西涼第1683章 裕弟歸龍第84章 彭脫之死第1960章 趙雲連勝第10章 北地槍王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608章 荀府大軍第1872章 人造身體第1891章 李廣難封第2133章 周皇相邀第1074章 兔尊道消第267章 忠義關羽第2013章 不動如山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796章 再悟因果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005章 六星崩山第1185章 戰隊內鬥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943章 嚴家擴張第1076章 廚師牛旺第1200章 師德投資第1840章 征服必硬第515章 司馬無策第1814章 水火相爭第195章 岐山之戰第2153章 項皇退兵第1352章 張勁敗北第1714章 妖姬戰隊第59章 舞陰之戰第93章 計鬥符兵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1793章 趙光之死第1226章 風雲塔城第1281章 密會申安第1482章 象帝敗走第135章 馬超斬將第1482章 象帝敗走第1370章 張勁委屈第384章 各逞心機第511章 黃悅之心第1890章 四象神威第1316章 沐猴而冠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478章 火璽問世第18章 慈父黃忠第2179章 鎮東書院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1319章 狼城血契第108章 師徒交心第2094章 朱雀精英第1375章 將星璀璨第2158章 項雲棄楚第1298章 草根之夢第1889章 李廣夜射第1139章 陽謀算計第46章 教化黃巾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252章 曹昂出擊第1099章 得牛心石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1751章 龍魂新軍第447章 廬江城破第937章 海軍青年第1707章 君子集團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416章 童子海軍第853章 思想問題第1154章 南宮內戰第2097章 玉門關外
第1987章 寒門三傑第1709章 英雄名錄第335章 弩車之威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976章 什邡遇襲第511章 黃悅之心第796章 劍走偏鋒第1312章 歌聲嘹亮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2098章 風起玉門第2123章 靖武出征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1019章 夫唱婦隨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1095章 風雲戰隊第2042章 時過境遷第836章 周瑜三問第1005章 六星崩山第2119章 靖武揚威第1213章 勇者大會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921章 新的征程第1372章 郭嘉趕到第318章 人貴自知第73章 斷水奇謀第2050章 西明軍鬥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371章 文欽被俘第413章 天命固防第129章 平亂西涼第1683章 裕弟歸龍第84章 彭脫之死第1960章 趙雲連勝第10章 北地槍王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608章 荀府大軍第1872章 人造身體第1891章 李廣難封第2133章 周皇相邀第1074章 兔尊道消第267章 忠義關羽第2013章 不動如山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796章 再悟因果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005章 六星崩山第1185章 戰隊內鬥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943章 嚴家擴張第1076章 廚師牛旺第1200章 師德投資第1840章 征服必硬第515章 司馬無策第1814章 水火相爭第195章 岐山之戰第2153章 項皇退兵第1352章 張勁敗北第1714章 妖姬戰隊第59章 舞陰之戰第93章 計鬥符兵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1793章 趙光之死第1226章 風雲塔城第1281章 密會申安第1482章 象帝敗走第135章 馬超斬將第1482章 象帝敗走第1370章 張勁委屈第384章 各逞心機第511章 黃悅之心第1890章 四象神威第1316章 沐猴而冠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478章 火璽問世第18章 慈父黃忠第2179章 鎮東書院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1319章 狼城血契第108章 師徒交心第2094章 朱雀精英第1375章 將星璀璨第2158章 項雲棄楚第1298章 草根之夢第1889章 李廣夜射第1139章 陽謀算計第46章 教化黃巾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252章 曹昂出擊第1099章 得牛心石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1751章 龍魂新軍第447章 廬江城破第937章 海軍青年第1707章 君子集團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416章 童子海軍第853章 思想問題第1154章 南宮內戰第2097章 玉門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