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師徒交心

盧植住進了平鄉縣城之中,劉曹袁三家,分別從三個方向,拱衛北中郎將府的大營。

興漢軍前出平鄉縣城之西,威脅任縣的張角部大軍。

袁紹移駐平鄉城南,緊急接收了,袁家調配的四千五百名補充兵員之後,中軍校尉部的編制,再一次充實了起來。

曹操則老老實實的,帶着典軍校尉部,駐守在平鄉縣城外。

在東面的官道上,安營紮寨,防止廣宗城的張燕部追尾。

盧植在平鄉城中設宴,款待盧門七郎中的四個。

席間,他再一次定下了規矩——盧門中人,守望相助;背棄同門,絕不輕饒。

袁紹得意,時不時的拿眼瞄着曹操。

盧植問:“二郎,事情都已經揭過了,你還是不肯放下嗎?”

袁紹忙低頭請罪說:“恩師息怒,我知道錯了!”

盧植見袁紹不服氣,於是就問他:“七郎願意替孟德說項,你若是窮追不捨,置同門情義於何地呀?”

袁紹不敢再多說,忙下跪請罪。

連累曹操也跟着跪下,不僅向師傅請罪,還得向二師兄袁紹賠罪。

盧植見兩人虛以委蛇,心中煩悶。

天下亂了,人心也亂了。

同門情誼,在誘惑面前居然比紙還薄。

盧植揮了揮手,告訴座中四人:

老夫老了,你們也長大了。

盧門七郎,各有前程,天命難違,老夫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然而你們明爭暗鬥也好,爾虞我詐也好,只要不讓老夫看見,也就罷了。

要是老夫看見了,門規處置,絕不容情。

盧植說完之後,就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袁曹劉三人會意,忙起身告辭。

就在劉正,即將退到門口的時候,盧植開口說:“七郎留下,爲師有話要說。子家,帶七郎去書房。”

劉正苦笑着,忙向兩位師兄告了罪,纔跟着五師兄走了。

劉正等了一刻鐘,盧植才走進書房。

劉正忙起身見禮。

盧植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拘束。

盧植的第一句話:南山城很宏偉,比洛陽城還大呀!

劉正正襟危坐,心中卻是巨浪濤天。

接下來便是盧師問,劉正答。

盧師擔憂漢室命運,劉正表示無力迴天。

豪強世家的貪婪,永無止境。以漢室有限的土地,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胃口。

除了不斷的自我削弱,和反覆洗牌之外,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洗牌之後的衰弱期,就給了不安分的鄰居們,蠢蠢欲動的機會。

劉正覺得,漢室疆域內的土地,是屬於漢室黎民百姓的。

豪強世家不應該巧取豪奪,否則百姓忍無可忍之後,就是災難的開始。

劉正堅持認爲:

在漢室疆域之內,豪強世家不應該擁有土地,否則就會有傷國本。

至於出了漢室疆域,豪強世家有能力獲得多少土地,那才叫本事。

盧植聽了劉正的話,覺得這個理念,纔是徹徹底底的,解決漢室土地危機的根本性準則。

窩裡橫不算本事,開疆拓土纔是豪強世家的能耐。

然而豪強世家傳承久遠,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讓出祖宗基業呢?

劉正從來都沒有考慮過,要和平解決這個問題呢?

興漢軍的存在,是武力解決,敢於反抗的豪強世家。

興漢商會的存在,是從經濟上讓豪強世家主動轉型。

豪強世家只能單獨的有權,有錢或者有勢。

絕對不可能,成爲綜合性的個體存在。

耕讀傳家的祖訓,必須要更改爲書香門第。

讀書人不事耕作,就不能擁有土地,必須要另謀出路。

否則衣食無憂的讀書人,最終變成了讀死書,害人害己,可就得不償失了。

劉正想得很簡單,士農工商軍。

士不能霸佔土地,工不能侵佔土地,商不能買賣土地,軍不能依賴土地。

只有把土地交給農民,纔是長治久安的根本。

讓農民種地得利,就能盤活全局。

盧植聽了關於土地的配給之後,總算是明白了劉正的想法。

只要土地不出問題,其他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

盧植知道了劉正的想法,於是就問出了一個,他最關心的問題。

劉正苦笑着回答,就憑這個“劉”字,他就不可能反漢,至於自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盧植勸劉正效法周公。

劉正直接一句——祖宗之法,又該何去何從呢?

盧植啞口無言。

更何況劉正深知借雞生蛋,很有可能浪費了不少飼料,最後雞是人家的,蛋也被人家拿走了。

反過來還會責怪,你的雞蛋上有雞屎。

劉正決定另起爐竈,雞自己從山上抓,也自己喂。生出來的蛋,不管好壞,都是自己的,還不用欠別人家的人情。也不用擔心別人家,以各種各樣的名義,把自家的雞和蛋都拿走。

盧植心想,劉正越來越強勢了,與當初的機靈相比,更多了幾分霸氣。

盧植問:“七郎就這麼容不下,豪強世家的嗎?”

劉正認真的想了想,纔回答說:“恩師既然問了,我也就如實回答。”

劉正不反對,豪強世家的存在。

然而對於擁有土地的,豪強世家,卻是一家都無法容忍。

劉正的道理很簡單——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只有徹徹底底的,斬斷豪強世家的佔地之心;才能保百姓,一片安身立命的土地。

盧植又問:“盧家是范陽郡大族,沒有土地如何養活呀?”

劉正說:“恩師,成家立業!既然如此,不如分家立業。抱團取暖固然好,然而人心難測。單單是一個嫡庶之爭,就會消耗掉多少力量呀!倒不如三十而立,凡族中人年滿三十歲,就必須要分家自立。”

盧植猶豫了,千百年來,豪強世家的家主,就是土皇帝。可以見士不拜,見官不跪;一言九鼎,言出法隨。

這就是所謂的家規,家主一言決生死,一念之間定前程。

投機取巧,家族至上。

這樣的理念一旦成長起來,就會肥了小家,壞了大家。

好處是傳承永遠都不會斷絕,壞處是一直持續不斷的內耗,永遠都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這就是一直以來都是絕處逢生,而不會出現更上一層樓的可能。

至於持續不斷的繁榮,那簡直就是一個紙面上的理想。

劉正認爲,讓豪強世家,到漢室疆域之外,野蠻生長,纔是永遠保持活力的真正辦法。

至於是武力驅逐,還是利益誘惑,劉正的打算是雙管齊下。

對於不願意離開的,打你沒商量。

盧植不是老頑固,他也覺得劉正的想法,有可取之處。

至少是挽救大漢命運的,一種嘗試。

至於忠君,以漢室的傳承規矩,憑藉着這個“劉”字,劉正也能名正言順的,發出自己的聲音。

當盧植再問起,如何處理,與漢帝及其子嗣的關係呢?

劉正以爲,漢威不容玷污,誰負了漢字大旗,誰就是千古罪人。

劉正不想當保姆,只要當過一天,不管未來有多大的成就,都擺脫不了保姆的角色。

奉天子以令不臣!這確實是一招妙棋。

然而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躬下士時。

周公無心問鼎天下,卻被流言驚嚇,吃不好,也睡不好。

王莽禮賢下士,力除弊政,然而一朝奪位,卻成了亂國之臣,照樣落下了罵名。

劉正自忖當不了周公,雖然他的處境和周公,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他不會把自己的理想和命運,寄託在別人的身上。

他更不願意做王莽,從上而下進行改革。

上面的人嘔心瀝血,下面的人陽奉陰違。一鍋好米,全做成了夾生飯,弄得大家都沒法吃,直接倒竈重做。

興漢軍必須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全新的道路來。

這樣纔可以避免夾生飯的悲劇。

南山城已經建立起來了,就不可能依附於別人。

Wωω⊕ тt kдn⊕ c o

劉正看着盧植,知道他一心忠於漢帝。

然而自己已經全盤托出,就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劉正決定興漢,就是要走上,一條與豪強世家爲敵的道路。

這條路秦始皇走過,霸王項羽也走過,他們都失敗了。

高祖皇帝約法三章,兒孫後代全成了豪強世家的玩具。

聖武皇帝殺子如殺雞,中興大帝砍臣似屠狗。

然而你方唱罷我登場,天子姓劉便是,這纔有了天子輪流做,臣子定更替。外戚宦官輪流當道,不斷吞噬強漢的威嚴。

劉正回到興漢軍大營之後,忙傳令秘衛,加強對范陽郡盧家的滲透。

他很想知道,自己的這位恩師,是忠於漢帝多一些呢?

還是愛盧家多一些呢?

防人之心不可無,劉正可以對盧植,說出自己的理想,就是爲了獲取盧門的支持。

然而劉正,又不可能完全把希望,寄託在盧植的寵愛之上。

秘密控制盧家,就是劉正捆綁盧植的手段。

洛陽城中的水太深了,沒有明面上的盧植掩護,他玩不轉的。

至於劉正真正的謀劃,他是不可能告知任何人的。

袁家已經對界橋城,虎視眈眈了,公孫家也對平原方向,感起了興趣。

至於劉虞,人不怎麼樣,胃口卻不小,想一口吞下南山城。只可惜他一沒兵,二沒錢。

賈詡隨便一個計劃,就夠幽州牧大人忙活兩三個月,根本就沒有精力照顧南山城。

劉正知道,隨着黃巾軍的覆滅,凡是自忖有能力和野心的人,都應該有所行動了。

天下人都討厭賣官鬻爵,然而他們卻故意忽略了一個問題——凡是有錢買官的人,都是豪強世家。

豪強世家不納稅,漢帝哪來的收入。

辛辛苦苦攢了兩代人,打了十個月的仗,人活着,錢沒了。

剿滅黃巾軍的收穫,沒有聽說有上交的呀,反而求一道免稅的旨意。

讓冀州的豪強世家,不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又變成了天下之望。

更是讓黑山之軍,擁有軍民百萬之衆。

爲什麼免了稅,反而讓百姓流離失所呢?

多年之後,劉正據守河北之後,才找到了答案——原來各州牧口中的免稅,僅僅是免除豪強世家的買官錢。

至於普通的人,該交的稅還得交,甚至只多不少。

這也是冀州黃巾軍之亂,平定以後,黑山之中的黃巾軍,越聚越多的主要原因。

然而此刻的劉正,卻在謀劃着一件大事。

他打算讓左中郎將皇甫嵩,主政冀州。

至於盧植,只能在洛陽城中,替劉正保駕護航。

這倒不是劉正尊重歷史,而是洛陽城一步三陷阱,沒有盧植,劉正心裡沒有底。

左豐得到了,洛陽城情報部的好處,正在上下活動,替皇甫嵩遊說功勞。

估計等到,冀州黃巾軍覆滅之後,就會有結果了。

郭嘉問:“校尉大人,你真有把握——盧師愛家勝過愛漢帝嗎?”

劉正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答非所問——漢帝嗜酒如命。

郭嘉瞬間就明白了,劉正的意思是說,只要哄好了漢帝,平安的渡過三年,以後的日子,就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

郭嘉忙向幽州和徐州寫信,向洛陽城方向調運貢酒,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他爲什麼會取名貢酒,其實是自信南山城的酒,一定可以成爲貢酒。

反正劉正,是這樣向釀酒師們解釋的,郭嘉也信了。

第1494章 封神之戰第1192章 金蟾脫殼第156章 趙雲出擊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741章 梅園興師第1815章 統帥標籤第209章 劉備崛起第5章 九原逐胡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767章 借壽成功第1428章 對抗天兵第1446章 兵者仁心第1201章 精準通訊第1677章 攻佔靈州第784章 劉正赴約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14章 漢中義舍第854章 寒門難興第1266章 加印貨幣第1147章 南宮清水第871章 西平號角第37章 張角佈局第540章 軍魂刑天第1785章 花錢招災第682章 廣陵新政第1320章 新的世界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641章 碣石問對第1848章 沙剛之殤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126章 西園演武第2192章 清平夜話第828章 儒將周瑜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841章 司馬食曹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251章 建設錦州第1108章 情比紙薄第1683章 裕弟歸龍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1756章 圈羊戰術第827章 諸葛孔明第617章 港口激戰第71章 校尉孫策第538章 小路難走第411章 界橋之戰第768章 曹爽之死第813章 兵力調度第1381章 百萬雄師第958章 死於安樂第1362章 一吻之禍第552章 計攻藍田第1752章 和光同塵第900章 劉瑤歸漢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32章 經略淨海第1743章 貼補銷售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1640章 遭遇硬茬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35章 簡雍獻策第964章 信心之源第648章 生命共享第696章 烏蘭姐妹第1285章 黑客大賽第1065章 兔尊阿玉第1555章 伐國有道第721章 乘風破浪第858章 釜底抽薪第1747章 麗莎歸龍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1308章 漢將雄風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1545章 俠客大賽第624章 黃六拼命第11章 首戰街亭第424章 溫柔是刀第430章 劉立出手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406章 防疫辦法第859章 爭取自由第1349章 緣慳一世第569章 兒子大了第1979章 文蕊兵敗第925章 過河拆橋第1829章 誅殺張舉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856章 西平新令第31章 水泥問世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390章 興漢提案第1406章 防疫辦法第1242章 矛盾爭鋒
第1494章 封神之戰第1192章 金蟾脫殼第156章 趙雲出擊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741章 梅園興師第1815章 統帥標籤第209章 劉備崛起第5章 九原逐胡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767章 借壽成功第1428章 對抗天兵第1446章 兵者仁心第1201章 精準通訊第1677章 攻佔靈州第784章 劉正赴約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14章 漢中義舍第854章 寒門難興第1266章 加印貨幣第1147章 南宮清水第871章 西平號角第37章 張角佈局第540章 軍魂刑天第1785章 花錢招災第682章 廣陵新政第1320章 新的世界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641章 碣石問對第1848章 沙剛之殤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126章 西園演武第2192章 清平夜話第828章 儒將周瑜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841章 司馬食曹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251章 建設錦州第1108章 情比紙薄第1683章 裕弟歸龍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1756章 圈羊戰術第827章 諸葛孔明第617章 港口激戰第71章 校尉孫策第538章 小路難走第411章 界橋之戰第768章 曹爽之死第813章 兵力調度第1381章 百萬雄師第958章 死於安樂第1362章 一吻之禍第552章 計攻藍田第1752章 和光同塵第900章 劉瑤歸漢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32章 經略淨海第1743章 貼補銷售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1640章 遭遇硬茬第2156章 安全兵敗第35章 簡雍獻策第964章 信心之源第648章 生命共享第696章 烏蘭姐妹第1285章 黑客大賽第1065章 兔尊阿玉第1555章 伐國有道第721章 乘風破浪第858章 釜底抽薪第1747章 麗莎歸龍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1308章 漢將雄風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1545章 俠客大賽第624章 黃六拼命第11章 首戰街亭第424章 溫柔是刀第430章 劉立出手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406章 防疫辦法第859章 爭取自由第1349章 緣慳一世第569章 兒子大了第1979章 文蕊兵敗第925章 過河拆橋第1829章 誅殺張舉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856章 西平新令第31章 水泥問世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390章 興漢提案第1406章 防疫辦法第1242章 矛盾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