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精銳風波

陷陣營沙場揚名,袁紹和曹操紛紛效仿。

其中袁紹弄了一支先登死士。

曹操更是先有虎豹騎,再建虎衛軍,後來居上,聲勢驚人。

陶謙在徐州的州牧府中,看到了這兩則消息之後,神情暖昧的看着陳登和曹豹。

陳登無話可說,乾脆就閉目養神。

曹豹說:“陶謙軍,都是丹陽兒郎。”

丹陽兵都是精兵,沒有孬兵,沒有必要搞什麼特殊照顧。

開小竈是會出大問題的。

陳登似乎迷糊了,嘟嘟囔囔着說:“人家最討厭開小竈的人啦!”

陶謙聞言,說了一個字:“哦!”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陶謙軍對於精銳成軍沒有什麼興趣。

曹豹的反對也是有原因的。

編制新軍,袁紹軍冒出了一個鞠義。

曹操軍也有許褚橫空出世了。

這新將領冒了頭,老將領就被比下去了。

聽說最近鞠義很囂張啊!

許褚更是與曹操形影不離。

這待遇,簡直沒得說了。

曹豹可是陶謙軍唯一的大將,再弄出一支新軍來,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就這樣,曹豹明目張膽的反對,陳登和起了稀泥,陶謙軍就維持原狀,不再搞什麼精兵了。

……

伊闕關,袁術軍大營。

袁術看着陷陣營的戰報,再掃視了一回帳中的文臣武將。

袁術說:“大家都認爲怎麼樣呀?”

紀靈說:“這是大事,得主公一錘定音。”

紀靈心想,反正統帥大軍攻城掠地,纔是熱血男兒的歸宿。

要是弄一支精兵出來,就只能小打小鬧了。

李豐說:“主公,咱們袁術軍不差錢。”

閻象也說:“曹操是窮的,要是有能力全軍換裝,爲什麼還要區別對待呢?”

袁術看了一眼楊弘,兩人用眼神交換了意見。

袁術也是糾結了,錢太多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兒子不會敗家,女兒又非常的懂事。

金山銀山成了擺設,有錢人的苦惱——人死了,錢沒花完。

袁術說:“兵多才是硬道理。”

搞出三十萬大軍,每人一副鐵甲,看這個天下,誰還敢跟我叫板呢?

袁術想通了,編練更多的軍隊,肯定比精銳路線嚇人得多。

就這樣,袁術開始了瘋狂的擴軍。

……

長沙,孫策軍大營。

孫策又開始頭痛了,面對袁紹和曹操的動作,他又開始折騰自己的腦細胞了。

孫策問:“公瑾,看來編練新軍已經成了一種潮流,咱們孫策軍要跟風嗎?”

周瑜回答說:“伯符,精兵一事,事關孫策軍的臉面,必須要加以重視。”

孫策點了點頭,孫策軍窮啊!

好不容易纔折騰出五萬人馬,想要學袁術軍那樣置辦裝備,周瑜會吐血而亡的。

既然全軍掛甲成了一種奢望,就只剩下面子工程了。

關於領兵大將的人選,又是一件讓周瑜頭痛的事情。

孫策問:“公瑾,這統兵將領,應該用誰呢?”

周瑜苦笑着說:“伯符,這涉及到軍權的問題,你得自己做主。”

孫策左思右想,還是不得要領。

最後只能求助周瑜,一番軟磨硬泡之後。

周瑜抵賴不過,只得提供了兩個人選。

第一位是孫策的胞弟孫權字仲謀。

他自從生下來的時候,就是紫髯碧眼。

一雙眼睛閃閃發光,方正臉龐下有着一張大嘴巴。

見過孫權的人,都覺得他形貌奇偉,不同於普通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孫權自幼以孫策爲榜樣。

年僅十歲,就敢帶着一羣護衛狩獵猛虎。

膽略驚人,讓周瑜都生出了佩服之心。

假以時日,又是一個孫伯符。

孫策對於孫權,日夜勤加教習,倒也盡職盡責。

長兄爲父,可不是一句虛話。

至於第二位人選,就是隨父投效孫策軍的全琮字子璜。

全琮的父親全柔,是先帝時期的孝廉,授官尚書郎右丞。

董卓進京之後,全柔因爲不滿董卓的惡行,於是就棄官歸鄉。

後來聽說孫策軍在長沙響應矯詔,參與酸棗會盟,繼而聯軍討董。

大喜過望的全柔,帶着一家子人,到長沙投奔孫策軍。

只可惜全柔遲到了一步,孫策已經帶兵北上了。

留守長沙的程普,盛情接待了全柔父子。

並且任命全柔爲孫策軍都尉。

諸侯聯軍分崩離析之後,興漢軍開啓了青州攻略。

孫策軍也不甘寂寞,派人快馬傳訊長沙留守程普,攻略郡縣,擴張勢力。

程普得令之後,派遣都尉全柔。

帶領三千長沙郡兵,南下攻打桂陽。

全柔果然不負所望,替孫策軍奪下了桂陽郡。

孫策大喜之餘,表全柔爲桂陽太守。

全柔的兒子全琮,年僅十七歲,卻是屢建功勳,積功升了桂陽都尉。

全琮此次北上,一是爲了押解糧草輜重到長沙城;二者就是替父拜見主公孫策。

周瑜見全琮酷似孫策,這纔多留了幾天。

周瑜說:“伯符,子璜有勇有謀,值得栽培;仲謀雄略初顯,也不能浪費了。”

周瑜的這番話,純粹是和稀泥。

畢竟事關軍權的歸屬問題,作爲臣子,根本就不敢心存染指。

孫策問:“公瑾,要不咱們也學魏武侯,你認爲怎麼樣呢?”

周瑜苦笑着說:“伯符,你的想法沒有問題。”

問題是——孫策軍缺錢,無力供給兩支軍隊。

孫策搖了搖頭——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然而兵不練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有條件要上。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孫策豁出去了,全琮南下桂陽,秘密訓練一支三千人的山地叢林軍。

糧草輜重,全琮自己想辦法。

搶山越人也好,自力更生也好。

孫策一概不過問,只要結果——一支擅長山地作戰的精兵。

周瑜見孫策耍賴,擔心的問:“伯符,你就不怕嚇跑全琮嗎?”

孫策說:“公瑾,我這不是沒有辦法嘛!”

死馬當成活馬醫,走一步算一步吧!

周瑜無奈,只好決定試上一試。

要是成了,既得了一員大將,又有了一支可戰之兵。

要是不成,也能鍛鍊一下全琮。

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吃虧。

打定了主意的孫策,立即召見了全琮。

周瑜把建軍的想法,以及編製成軍存在的困難,都講了個一清二楚。

全琮初生牛犢不怕虎,居然興高采烈的接受了命令。

孫策大喜之餘,任免全琮爲平越將軍。

特許山地作戰軍,可以不經請示,自行開戰。

簡單的來說——就是便宜行事。

孫策給不起錢,就只能給政策,授予全琮特權了。

全琮帶着任命書回桂陽了。

緊接着,孫策又召見了孫權。

孫權牽着六歲的妹妹孫尚香,一起拜見孫策。

孫策直接開門見山的說:“仲謀,你也不小了,是時候爲孫家的大業做出貢獻了。”

孫權說:“一切都聽大哥的。”

孫策接着講,孫策軍決定效仿陷陣營,組建一支八百人的精兵隊伍。

統帥的人選,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

孫策希望,孫權可以成爲這支隊伍的統帥。

孫權聽完之後,大聲說:“大哥,既然這支部隊的存在,就是爲了解決各種各樣的麻煩,乾脆就叫做解煩軍吧!”

孫策聽了之後,與周瑜對視了一眼,隨後就點頭同意了。

就這樣,孫策軍的精銳部隊解煩軍,正式的橫空出世,統兵大將,正是年僅十歲的碧眼孫權。

六歲的孫尚香,見孫權當了大官。

哭着喊着也要當官。

孫策頭痛,直接帶着孫權去討論解煩軍的相關細節去了。

周瑜哄了好久,怎麼哄都不聽,只得想出了一個不太壞的主意。

長沙城中的孫策軍將領家中,或多或少有與孫尚香年歲相當的小女孩。

周瑜爲了哄走孫尚香,特意手書一封,讓她去挨家挨戶的要人。

孫尚香拿着雞毛當令箭,果然把人都聚在了一起,得女童二十八名,組成了“紅妝軍”。

一羣小女孩,以制式紅甲,身負弓箭,騎着小紅馬。

這些都是周瑜自己掏腰包置辦的。

找孫策報銷的時候,孫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孫策的理由是——給自己的妹妹花錢,有找公家報銷的嗎?

周瑜大罵孫策無恥——自己的妹妹,讓兄弟養着,還能理直氣壯的。

這還有天理嗎?

好在錢不多,孫尚香也挺開心的,周瑜就捏着鼻子認命了。

孫尚香可不是省油的燈。

招搖過市也就罷了。

二十八名小女孩,都是無法無天的主兒。

長沙城中,雞飛狗跳的。

巡城的孫策軍想要管教,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說話呢?

戲精女孩們說哭就哭。

不明就裡的吃瓜羣衆,紛紛指責巡城軍士欺負女童。

孫尚香總是在關鍵時刻出面,提出了一個要求——巡城軍士賠償紅妝軍的精神損失。

巡城軍士惹不起孫尚香,再說一羣漂亮的小祖宗,還是花錢消災吧!

就這樣,孫尚香成了小太妹,居然收起了巡城軍士的保護費。

每天一交,誰敢不給。

就可以欣賞一回女人的真本事——一哭,二鬧,三上吊。

這一哭是警告,雙倍保護費就可以免除後顧之憂。

二鬧就是教訓,五倍保護費才能暫時的和解,至於會不會有後續故事,看紅妝軍們的心情。

三上吊就是槓上了,不出十倍保護費,休想過關。後續故事,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的。

孫權和解煩軍,就攤上了三上吊的大事件。

起因是朱雀隊的隊長步練師,向過路的解煩軍收取保護費。

孫權年輕氣盛,解煩軍最不怕的就是麻煩。

步練師一哭二鬧,都沒有效果。

直接三上吊,掛在了孫權的脖子上。

孫權求人幫忙,找周瑜卻見不着人,去步府求助。

步家人打起了哈哈!

最後求助孫尚香。

孫尚香說:“二哥,幫忙可以!”

親兄妹,明算賬。

紅妝軍的保護費,十倍計算,一枚五銖錢都不能少。

至於孫尚香的出場費,另算。

步練師可不幹了。

敢情鬧了半天,專門替孫尚香掙錢了。

最後孫尚香提出,得來的錢,全部進入紅妝軍的小金庫。

步練師這才勉強的同意了。

一場鬧劇,以紅妝軍完勝而告終。

孫權丟了面子,暗中發誓——將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狠狠的收拾步練師。

……

弘農城,興漢軍駐地。

劉正看着手上的情報,那些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精銳,真的是太讓人痛苦了。

消滅普通部隊容易,精銳之師,很難全軍覆沒。

只要有一顆種子在,二十年後,又是一羣好漢。

郭嘉問:“侯爺,特戰營依舊不擴編嗎?”

劉正回答說:“奉孝,特戰營的編制永恆,才能傳承下去。”

天罡地煞日月雙星,一個蘿蔔一個坑。

特戰營的戰鬥力,在於榮耀激勵。

這一點,永遠都不要更改。

隨着興漢軍的擴大,特戰營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的。

正在這個時候,楊修走了進來。

他的手上,拿着一封情報。

劉正忙結束了特戰營的話題。

畢竟時刻關注長安城周邊的局勢,纔是劉正和郭嘉當前工作的重點。

劉正心想,楊修手中的情報,又是關於哪一方面的呢?

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1442章 兵主面具第1239章 鑽石永恆第1317章 猴皇突破第1917章 朱雀突破第1726章 史富之死第766章 向天借壽第874章 家族分合第534章 曹植救兄第1998章 喋血孤城第1708章 事故調查第1427章 百萬水軍第1329章 一鳴驚人第1999章 獻祭清水第275章 劉虞之死第2037章 連破七城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907章 戰爭智慧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1301章 錦繡文章第1896章 人皇大志第701章 烏德之名第332章 班師途中第910章 寒門窘境第1674章 點鴛鴦譜第1344章 情是何物第1432章 任務完成第405章 東海大學第2059章 二魂龍牙第232章 半斤八兩第1353章 玉清之名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519章 米河賈才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1078章 魚人阿水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1739章 聯盟瓦解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2071章 熱血兒郎第1619章 屠家報復第2088章 蛋糕思想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1167章 颱風來襲第282章 公孫五虎第768章 曹爽之死第420章 嚴肅處理第705章 課題排序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2075章 戰鬥突破第978章 維護規矩第1225章 平陽之殤第2193章 持續成長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1357章 八九成就第682章 廣陵新政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1816章 破格提拔第592章 曹操自省第623章 血氣方剛第161章 趙雲立功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893章 秦嶺功成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1446章 兵者仁心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1223章 陽謀手段第192章 司徒獻女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786章 深夜對話第1840章 征服必硬第474章 銜尾追擊第1682章 西山抗命第105章 夜會張角第825章 循序漸進第694章 矯正教學第1188章 軍功體系第19章 酒鬼郭嘉第1389章 打擊走私第1407章 一擒桂花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419章 尊師重道第1478章 叢林戰場第1415章 白起殺豬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1143章 南宮戰略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456軍 孫權稱王第677章 絕不妥協第1892章 一戰封神第543章 曹操二笑第92章 張寶來襲第641章 碣石問對第578章 辛甜領兵第2072章 屍山血海第546章 張觸亂命第806章 欺君罔上第767章 借壽成功
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1442章 兵主面具第1239章 鑽石永恆第1317章 猴皇突破第1917章 朱雀突破第1726章 史富之死第766章 向天借壽第874章 家族分合第534章 曹植救兄第1998章 喋血孤城第1708章 事故調查第1427章 百萬水軍第1329章 一鳴驚人第1999章 獻祭清水第275章 劉虞之死第2037章 連破七城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907章 戰爭智慧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1301章 錦繡文章第1896章 人皇大志第701章 烏德之名第332章 班師途中第910章 寒門窘境第1674章 點鴛鴦譜第1344章 情是何物第1432章 任務完成第405章 東海大學第2059章 二魂龍牙第232章 半斤八兩第1353章 玉清之名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519章 米河賈才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1078章 魚人阿水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1739章 聯盟瓦解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2071章 熱血兒郎第1619章 屠家報復第2088章 蛋糕思想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1167章 颱風來襲第282章 公孫五虎第768章 曹爽之死第420章 嚴肅處理第705章 課題排序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2075章 戰鬥突破第978章 維護規矩第1225章 平陽之殤第2193章 持續成長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1357章 八九成就第682章 廣陵新政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1816章 破格提拔第592章 曹操自省第623章 血氣方剛第161章 趙雲立功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893章 秦嶺功成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1446章 兵者仁心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1223章 陽謀手段第192章 司徒獻女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786章 深夜對話第1840章 征服必硬第474章 銜尾追擊第1682章 西山抗命第105章 夜會張角第825章 循序漸進第694章 矯正教學第1188章 軍功體系第19章 酒鬼郭嘉第1389章 打擊走私第1407章 一擒桂花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419章 尊師重道第1478章 叢林戰場第1415章 白起殺豬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1143章 南宮戰略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456軍 孫權稱王第677章 絕不妥協第1892章 一戰封神第543章 曹操二笑第92章 張寶來襲第641章 碣石問對第578章 辛甜領兵第2072章 屍山血海第546章 張觸亂命第806章 欺君罔上第767章 借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