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烏桓內亂

龐統見劉正有意壓榨烏桓俘虜的剩餘價值,於是就提出了一個建議:

檢舉揭發獎勵制度。

通過這樣的模式,讓俘虜們把心中自認爲有價值的東西貢獻出來。

興漢軍方面給予相應的價值評估。

這樣一來,就會逐漸的分化瓦解烏桓突騎的目的,最後分而治之,徹底的漢化烏桓人。

劉正說:“既然大家都統一了意見,那就這麼決定了。”

在賓徒設置勞動改造營,由周倉帶領兩萬興漢軍,負責看押並實施改造。

對於積極配合的俘虜,給予基本的尊重和食物補給。

至於那些不配合的人,儘量的減少食物配給。

劉正可不想在俘虜身上浪費太多的時間,既然選擇了放下武器,那就老老實實的接受改造吧!

否則就只能被消滅掉了。

興漢軍不可能墨守陳規,任由俘虜興風作浪。

周倉領了命令之後,帶着部隊去轉運俘虜了。

衆人繼續討論攻打昌黎城的計劃。

劉正問:“徐榮,該如何拿下昌黎城,你有計劃了嗎?”

徐榮回答說:“王爺,直接平推吧!”

烏桓突騎的鬥志,已經被義縣的戰鬥給碾碎了。

這個時候正是興漢軍大舉進攻的好時機,沒有必要弄什麼花裡胡哨的東西。

興漢軍已經展示了強悍的防守反擊能力。

是時候向天下人展示一番絕對的優勢力量了。

龐統說:“王爺,昌黎城中的情報站送來了最新情報。”

據說烏桓王丘力居病重,無力掌控大局。

烏桓人分成了兩個派別。

以蹋頓爲首的烏桓突騎,是強硬的主戰派。

以樓班爲首的部落長老們,掌握着遼東屬國八成以上的資源,與興漢商會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樓班作爲有錢人的代表,似乎並不熱衷與興漢軍對抗。

如今蹋頓戰敗,只怕烏桓的一場內亂在所難免的了。

……

昌黎城,烏桓王丘力居的府邸。

樓班跪在榻前,小心翼翼的服伺着丘力居飲下了湯藥。

看着蒼老的父親,樓班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四個字——父愛如山。

丘力居盡力的調整了一番,才緩緩的開口說:“時值亂世,善良的人是沒有資格生存的。”

你在漢室京師洛陽城,學習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按照慣例,應該由你來接替這個王位。

然而你太年輕了,部落的那些老傢伙們,只把你當成了賺錢的工具。

要是由你來領導烏桓人,只怕遼東屬國的烏桓人,就得分崩離析了。

烏桓人需要的是一匹野望十足的頭狼,而不是看起來溫文爾雅的狐狸。

你學會了漢人謀士的思考方式,卻忽略了烏桓部落的傳統——勇者爲王。

興漢軍強大與否,其實並不重要。

烏桓人想要生存,就得豁出性命跟興漢軍去爭。

明知道是失敗,依然會義無反顧的衝上去,這纔是真真正正的熱血勇士。

十五萬烏桓突騎,就是爲了保護烏桓人而存在的。

你的性子柔弱,沒有辦法讓勇士們順服。

烏桓王的這個位置,你坐上去就會懷璧其罪。

樓班哭着說:“父親,大哥做了烏桓王,這五十萬烏桓人,都會與興漢軍玉石俱焚的。”

丘力居說:“不撞南牆不回頭!”

烏桓人欺凌漢室百姓,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

要是沒有一番血的教訓,驕傲自大的烏桓人,肯定不會放下手中的彎刀。

正在這個時候,親衛來報——蹋頓大王子求見!

丘力居定了定心神,慢慢的說:“宣!”

半柱香之後,蹋頓垂頭喪氣的走進了房間。

丘力居問:“蹋頓,你不是去挑戰興漢軍了嗎?”

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呀?

難道是興漢軍不堪一擊,烏桓突騎旗開得勝了嗎?

丘力居的話,羞得蹋頓面紅耳赤的。

蹋頓說:“父親,烏桓突騎戰敗了。”

丘力居聽了蹋頓的話之後,居然瞪大了眼睛。

丘力居不敢置信的問:“什麼……?”

一口氣上不來,居然就嚥氣了。

帶領着烏桓突騎,縱橫幽州大地的一代人傑,烏桓人的大王丘力居,竟然沒有來得及交代後事,就被烏桓突騎戰敗的消息,給嚇得一命嗚呼了。

蹋頓呆若木雞,樓班放聲慟哭。

聽見了樓班的哭聲之後,蹋頓也只能跟着哭。

半個時辰之後,兩人才止住了啼哭。

蹋頓問:“二弟,父親有交代什麼嗎?”

樓班回答說:“大哥,父親覺得遼東屬國的烏桓人,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

父親自知命不久矣!

於是就告訴我——烏桓人需要頭狼的帶領,才能度過危機。

我知道父親心目中的頭狼,就是大哥你。

父親的意思是——大哥接替烏桓大人的位置,做烏桓人的王。

蹋頓愣住了。

他相信樓班說的是真的,然而口說無憑,又怎麼能夠讓部落長老們信服呢?

特別是五萬烏桓突騎的全軍覆沒,蹋頓的個人威望毀於一旦。

更爲雪上加霜的是——烏桓王丘力居的突然辭世。

沒有留下傳位詔書的巨大漏洞,將會帶給烏桓人最致命的危機。

蹋頓問:“二弟,父親可有遺詔留下嗎?”

樓班回答說:“大哥,父親的身體一向硬朗。”

這回不過是偶感風寒,怎麼可能未卜先知的留下什麼遺詔呢?

要不是突然聽見烏桓突騎慘敗的噩耗,父親也不至於撒手人寰。

蹋頓後悔莫及的說:“都怪我!”

要是早知道父親病重,我就不應該實話實說。

只是事已至此,後悔也是沒有用的。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穩定昌黎城的局勢。

十幾萬興漢軍,就在昌黎城外虎視眈眈,要是城中再發生什麼變故的話,這仗就不用打了。

樓班說:“大哥,你我兄弟分頭行動。”

你帶着父親的令牌去軍營,掌控十萬烏桓突騎,這是保持穩定的根本。

只要烏桓突騎不發生什麼意外,昌黎城就亂不了。

我去說服部落長老們,讓他們支持大哥繼位,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權力交接,實現和平過渡。

蹋頓見樓班言語誠懇,再加上烏桓突騎是烏桓人唯一的武力,樓班文弱,想要收服烏桓突騎,根本就不可能。

整頓烏桓突騎的任務,就只能交給蹋頓去完成了。

蹋頓連夜出了昌黎城。

樓班忙去拜訪烏桓第一長老丘力嘉。

丘力嘉是樓班的親二叔,兩人合夥做生意,着實賺了不少錢。

樓班說明來意之後,丘力嘉忙把樓班請進了密室。

丘力嘉問:“樓班,如今大哥突然辭世,作爲烏桓王族,咱們的利益如何保證呢?”

蹋頓雖然勇武,但是他終究是外人。

把部落的希望寄託在外人的身上,你覺得部落的長老們能夠放心嗎?

更何況蹋頓,想要帶着烏桓人與興漢軍死磕到底。

以烏桓人的傳統,怎麼可能任憑蹋頓肆意妄爲呢?

樓班說:“二叔,這是父親的臨終遺願。”

烏桓人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迫不及待的需要頭狼的存在,好帶領着烏桓人找到一條出路。

丘力嘉說:“大哥糊塗啊!”

要是大權旁落,咱們這一支就會淪落爲蹋頓手中的工具。

到時候王族的尊嚴盡數喪失不說,你我的性命只怕也無法保全。

樓班問:“大哥一向孝順父親,應該不至於吧?”

丘力嘉說:“樓班,你最瞭解漢室內部的權力鬥爭。”

你來說說看,影響蹋頓順利繼位的人選都有誰呀?

樓班回答說:“按照漢室的規矩,我纔是排名第一的順位繼承人。”

按照傳承原則——子承父業,烏桓王的位置,最理想的侯選人就是我。

即便是排除了我,接下來按照烏桓人的傳統——兄終弟及。

二叔也有資格參與競爭。

蹋頓雖然是父親的乾兒子,但是他畢竟是外人,只能是第三侯選人。

這樣一來,蹋頓想要順利的登上王位,就必須要剷除第一和第二兩名王位繼承人。

丘力嘉說:“你能分析出來這些東西,就應該明白——身爲烏桓王族,我們別無選擇。”

這烏桓王的位置,可是咱們王族子弟安身立命的本錢。

輕易的捨棄,那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樓班問:“二叔,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丘力嘉說:“開啓王族倉庫,收編昌黎城守軍。”

至於城外的烏桓突騎和十八勇士的部落,只怕已經成爲了蹋頓的囊中之物。

整頓完守城部隊之後,接下來的就是繼承烏桓王位,分封部落長老,穩定昌黎城中的局勢。

爲了避免蹋頓進入昌黎城爭奪大位,必須要率先發難。

先宣佈蹋頓不孝,氣死先王丘力居。

再以重利誘惑十八勇士部落,分化瓦解烏桓突騎。

必要的時候,可以聯合興漢軍,徹底的解決蹋頓和烏桓突騎。

樓班與丘力嘉一番交談之後,不敢再信任蹋頓了。

畢竟權力鬥爭的殘酷性,樓班可是親眼目睹過的。

當年樓班剛進入洛陽城的時候,正是太師董卓廢除少帝,改立獻帝好關鍵時期。

那一場場龍爭虎鬥和刀光劍影,讓樓班至今都心有餘悸。

再有就是少帝的結局,僅僅是因爲一首詩,所以得了鴆酒一杯的待遇。

樓班是真的怕了,蹋頓會不會也採取相同的手段對付他。

樓班的心裡沒有底。

蹋頓一直在發展嫡系力量,這可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在樓班的心裡,懷疑蹋頓的種子不僅萌芽了,還長成了參天大樹。

建立信任需要漫長的歲月,然而破壞信任的基礎只需要一句話。

樓班說:“二叔,你去安排吧!一定要儘快的完成,以免夜長夢多。”

丘力嘉說:“樓班,你放心,咱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

樓班點了點頭,無人可用的他,只能信任丘力嘉。

一個時辰之後,樓班在九大長老的簇擁之下,在烏桓大人府正式的繼位烏桓王。

爲了昭示王位繼承的唯一合法性,在丘力嘉的一力主持下,樓班發佈了王詔。

樓班的王詔上直接寫明瞭三件事情:

一是大哥蹋頓,忤逆不孝,氣死先王丘力居。

二是竊取令牌,強奪烏桓突騎兵權。

三是樓班臨危受命,帶領烏桓人走出困境。

王詔頒佈之後,立即宣佈:

蹋頓是漢室和烏桓人的叛將,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至於爲什麼要把蹋頓黑死,樓班藉助了烏桓大人的身份,再加上蹋頓與興漢軍爲敵,漢室叛將實至名歸。

詔書的力量果然驚人。

昌黎城中的烏桓人,一致認爲——蹋頓就是養不熟的白眼兒狼。

先王丘力居,待蹋頓比親生兒子還要好上三分。

然而卻落得一個氣死的悲慘結局,讓烏桓人齊聲唾罵蹋頓。

樓班趁機牽強附會,把烏桓人面臨的災難,說成是蹋頓反抗的結果。

飽受戰亂之苦的烏桓人,似乎找到了渲泄情緒的對象。

就這樣,蹋頓成了烏桓人的千古罪人。

樓班的突然背信棄義,直接將蹋頓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權力鬥爭果然是六親不認的,爲了烏桓王位,樓班居然在危機四伏的緊要關頭,與蹋頓兄弟反目。

樓班親筆寫下了問罪詔書,派人到烏桓突騎大營宣詔。

第362章 軍中二代第1572章 競選班長第939章 徐開之悟第1157章 架橋計劃第2115章 方老出面第243章 帥才徐榮第465章 周瑜燒糧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942章 董承奉詔第784章 劉正赴約第1020章 黎平格局第798章 伏鳳之戰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577章 劉義壽終第364章 巧斬丈八第1262章 豪商之威第2034章 改名換姓第1296章 展開行動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1046章 奇石破陣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1523章 淘汰過半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1282章 盧江之家第343章 圍洛救宛第552章 計攻藍田第852章 軍隊轉型第680章 陳周博弈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681章 周瑜請賢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1109章 金風玉露第1672章 涼州恢復第961章 獎懲制度第1723章 吸收雷暴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2222章 通天大帝第1671章 涼州風雲第1838章 奇鼠認慫第2150章 歧山歸漢第232章 半斤八兩第1674章 點鴛鴦譜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1142章 破越嶺關第654章 高遠潰逃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870章 嘯天逆襲第1576章 吃羊升級第289章 鄧艾揚名第580章 梅園統考第20章 至孝魯肅第1273章 畫地爲牢第222章 于禁棄曹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1881章 武吉之死第781章 議案難成第2030章 李丹之威第468章 割肉療傷第1498章 憂傷龍骨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1511章 天機匕出第701章 烏德之名第258章 鮮卑困境第273章 槍騎之威第1860章 人工魔性第1652章 金浪之死第9章 北地殺胡第1288章 十大戰隊第546章 張觸亂命第1887章 與子偕作第293章 公孫一龍第16章 神醫華佗第1039章 七彩蝴蝶第896章 武侯訓子第1311章 隔熱油箱第580章 梅園統考第1409章 道元重炮第332章 班師途中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2053章 挽救陳志第174章 鬥戰呂布第903章 東方之晉第1560章 韓信入秦第946章 尋找溪源第1770章 抵達蘭桂第2087章 破壞規矩第309章 聯薛攻陶第344章 韓馥糾結第2207章 鐵血白起第1555章 伐國有道第555章 抓小放大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598章 禹村古址第2083章 地刺五號第1726章 史富之死
第362章 軍中二代第1572章 競選班長第939章 徐開之悟第1157章 架橋計劃第2115章 方老出面第243章 帥才徐榮第465章 周瑜燒糧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942章 董承奉詔第784章 劉正赴約第1020章 黎平格局第798章 伏鳳之戰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577章 劉義壽終第364章 巧斬丈八第1262章 豪商之威第2034章 改名換姓第1296章 展開行動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1046章 奇石破陣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1523章 淘汰過半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1282章 盧江之家第343章 圍洛救宛第552章 計攻藍田第852章 軍隊轉型第680章 陳周博弈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681章 周瑜請賢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1109章 金風玉露第1672章 涼州恢復第961章 獎懲制度第1723章 吸收雷暴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2222章 通天大帝第1671章 涼州風雲第1838章 奇鼠認慫第2150章 歧山歸漢第232章 半斤八兩第1674章 點鴛鴦譜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1142章 破越嶺關第654章 高遠潰逃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870章 嘯天逆襲第1576章 吃羊升級第289章 鄧艾揚名第580章 梅園統考第20章 至孝魯肅第1273章 畫地爲牢第222章 于禁棄曹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1881章 武吉之死第781章 議案難成第2030章 李丹之威第468章 割肉療傷第1498章 憂傷龍骨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1511章 天機匕出第701章 烏德之名第258章 鮮卑困境第273章 槍騎之威第1860章 人工魔性第1652章 金浪之死第9章 北地殺胡第1288章 十大戰隊第546章 張觸亂命第1887章 與子偕作第293章 公孫一龍第16章 神醫華佗第1039章 七彩蝴蝶第896章 武侯訓子第1311章 隔熱油箱第580章 梅園統考第1409章 道元重炮第332章 班師途中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2053章 挽救陳志第174章 鬥戰呂布第903章 東方之晉第1560章 韓信入秦第946章 尋找溪源第1770章 抵達蘭桂第2087章 破壞規矩第309章 聯薛攻陶第344章 韓馥糾結第2207章 鐵血白起第1555章 伐國有道第555章 抓小放大第2177章 談判啓動第598章 禹村古址第2083章 地刺五號第1726章 史富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