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蒙古軍團的轉變

離開了阿杰梅爾外的明軍營地之後,衛廣率領的蒙古騎兵第三軍就以最快的速度向東北方向趕去。在接受這次任務的時候,衛廣就有不好的預感。近衛軍是皇帝的直系部隊,是皇帝最爲重視的軍團,樑嶽從近衛軍建立開始,就一直是近衛軍的軍長,而且多年來,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一直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而這次,近衛軍竟然數天來都沒有消息,除了遇到麻煩之外,恐怕就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了!

能讓近衛軍碰壁的軍隊絕對不簡單。衛廣也早就聽說過關於莫臥兒帝國中央軍的那些傳言。這是阿巴克親自領導與建立的類似與明帝國近衛軍性質的部隊。不過,莫臥兒帝國的軍事體制與明帝國的軍事體制不一樣,明帝國在軍事改革之後,除了重新設立陸海兩大軍種之外,還將軍隊分成了兩部分,即地方軍與中央軍。從這個編制上就能看出,地方軍只是負責帝國各地的鎮守工作的,也就是地方衛戍部隊,基本上不參加對外征戰。而中央軍是帝國的主力軍,不但負責京城(南北兩個京城)的衛戍工作,還承擔了所有的對外征戰任務。而在中央軍中,近衛軍纔是精銳。所以,近衛軍可以說是明帝國絕對的精銳部隊。

相比而言,莫臥兒帝國的軍隊編制就不是這樣的了。莫臥兒帝國的軍隊分爲兩種,一是直接由帝國皇帝統帥的政府軍,也就是正規軍。另外一部分就是原主貴族的私人武裝部隊。在莫臥兒帝國的正規軍中,又分成了地方衛戍部隊與中央軍。而這其中,中央軍除了負責德里地區的衛戍工作之外,還是莫臥兒帝國君主手裡最強大的軍隊。是當年莫臥兒帝國征服次大陸地區的主要軍團。因此,中央軍就是莫臥兒帝國的精銳部隊。在莫臥兒帝國的軍隊編制中,正規軍的數量一般在一百萬左右(當時,大概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並且還在繼續擴大),而其中中央軍大概有二十萬。這二十萬幾乎都是精銳騎兵,而且大部分是突原一蒙古人後裔,也就是莫臥兒君主這個民族的軍人。從這一層上來講,其實莫臥兒中央軍的戰鬥力最多就只能達到帝國中央軍騎兵部隊的水平,比近衛軍差遠了!

當然,那些傳聞,衛廣只相信了一半,他對蒙古軍團有着足夠的信心。特別是在這次的戰爭中,蒙古騎兵軍團所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讓衛廣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有了更多的瞭解。可以說,蒙古軍團本身就是帝國最優秀的騎兵部隊,既然這次要迎戰的是莫臥兒帝國的騎兵軍團,那麼,就沒有理由敗在敵人的手下。要知道,當年蒙古騎兵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而現在的蒙古軍團在武器裝備上已經完全超越了過去,達到了明軍騎兵同樣的標準。如果還打不過莫臥兒帝國的騎兵部隊的話,那麼蒙古人就不配稱自己是馬背上的民族!

當然,衛廣也沒有半點輕敵的想法,能讓近衛軍遇到麻煩的敵人,那絕對不好對付。當然,這一路上,衛廣也把話傳開了,他們要去對付的是莫臥兒帝國最精銳的部隊,這也是證明蒙古軍團戰鬥力的機會,如果他們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的話,那蒙古軍團就沒有存在下去的意義了,而且永遠都不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與重用!這些話一傳開,衛廣也就不再需要做任何激勵士氣的事情了,這些蒙古軍人都是血氣方剛的漢子,幾句話一激,一個個的都鼓足了勁,彷彿莫臥兒帝國的中央軍團就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

僅一日,前面的偵察兵就送來了消息。當衛廣帶着騎兵主力趕上去的時候,立即被眼前的這片戰場給震住了。這是一個還沒有打掃過的戰場,數萬具屍體就那麼擺放在戰場上,很多已經開始腐爛了,而成羣的烏鴉,還有一些說不出名字來的野禽正在啄食着屍體上的腐肉。光是那股惡臭,就讓衛廣感到很不舒服。

“我們檢查過了,全是屍體,沒有一個活口,而且沒有找到近衛軍官兵的屍體,不過……”那名負責搜尋戰場的蒙古軍官拿出了一把戰刀來,“這是近衛軍的標準裝備,上面還有字,這肯定是近衛軍留下來的。”

衛廣接過那把戰刀只看了一眼,就認出這是近衛軍最近才換裝的新式戰刀。他咬了咬牙,向前面的戰場掃了一眼,說道:“大概有多少敵人的屍體?”

“在五萬到六萬之間,沒有仔細數過,不過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他們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衛戍部隊?”衛廣朝前走了幾步,蹲在了一具屍體旁。

“這些敵人與我們之前遇到的差不多,應該都是衛戍部隊,從他們的着裝上就能看得出來。”那名蒙古軍官也跟了上來,“另外,戰場上還有大量被遺棄的武器,看樣子,雙方都沒有來得及打掃戰場,這支部隊肯定是被近衛軍幹掉的。而近衛軍因爲時間緊促,所以沒有時間收拾。”

衛廣站了起來。“確實如此,不過,近衛軍能消滅這麼多的敵人,肯定有傷員,不過,近衛軍的傷員呢,還有陣亡官兵的屍體呢?”

“肯定都帶走了,近衛軍沒有留下傷員,更沒有留下陣亡官兵的屍體!”

“這說明,他們在戰鬥結束之後,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有一定時間來處理傷員與陣亡官兵屍體的。”衛廣長吸了口氣,“立即派人去尋找近衛軍的蹤跡,我估計,近衛軍並沒有遭到突然進攻,而是知道敵人的中央軍團正趕過來,所以只來得及處理自己的傷員,並且帶走了陣亡官兵的屍體,然後就去迎戰敵人地主力軍團去了。”

“他們離開了大概兩日到三日,不然屍體不會腐爛。”那名軍官踢了一下旁邊的一具屍體,“從這裡的情況來看,戰鬥不算激烈,近衛軍肯定是成功地發動了突襲,這些敵人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反應,就被近衛軍給擊潰了,看樣子,近衛軍最多隻花了半日到一日的時間消滅了這股敵人!”

衛廣點了點頭。“對,那麼這兩三日的時間,近衛軍跑不了多遠,如果與敵人的中央軍團遭遇的話。那他們就最多在附近兩三百里的地方。不過,近衛軍一直沒有送消息回去,肯定是立即與敵人的主力軍團幹上了,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把消息送回去,說不定他們現在正在與敵人鏖戰呢。多派一批偵察部隊出去,一有情況,立即通報!”

很快,蒙古偵察兵就找到了近衛軍撤退的方向,隨後蒙古第三騎兵軍上路了。這一路上,衛廣都不斷的收到消息。而且還不時地發現近衛軍拋棄掉的戰損物資與裝備,這更加加深了衛廣的擔憂。畢竟在無絕對必要的情況之下,近衛軍不可能拋棄掉武器裝備。當天晚上,衛廣他們找到了第二處戰場。

這個戰場的規模就小了很多。大概只有幾千具屍體,而這次衛廣找到了近衛軍陣亡官兵的屍體,雖然不多,不過這讓衛廣更爲擔心,以明軍的傳統,只有在最爲不利的情況之下,纔會拋棄陣亡官兵的屍體,而近衛軍絕不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把陣亡官兵的屍體留在戰場上。顯然,近衛軍遇到了大麻煩,甚至有可能一直在遭到敵人的追擊。

“將軍,北面的偵察部隊送來消息,三十里外有另外一處戰場,而且好像才經歷過戰鬥!”

衛廣一驚,立即上馬,帶着軍團趕了過去。雖然到達這個新戰場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不過衛廣看得很清楚,戰場上全是屍體至少有兩萬多具。

“大概有五千名近衛軍官兵戰死在這裡!”負責勘察戰場的蒙古軍團在衛廣趕到的時候就跑了過來,“戰鬥很慘烈,很多陣亡官兵都是身中數刀而亡的。另外,我們找到了一些敵人的武器,看樣子,這次近衛軍遇到的是敵人的主力軍團!”

“莫臥兒帝國的中央軍?”

那名軍官點了點頭。“絕對是敵人的中央軍,不但軍服的樣式不同,而且有不少的騎兵,很多戰馬都不屬於近衛軍的!不過,看這裡的情況,戰鬥應該是在中午進行的,根據我們判斷,近衛軍應該正在朝西北方向運動。”

衛廣立即向西北方向看了一眼,開始還有點迷糊,近衛軍爲什麼要向這個背離明軍主力部隊的方向退卻,不過他馬上就明白了過來。樑嶽肯定認爲仍然是第三軍在進攻阿杰梅爾,所以沒有把莫臥兒中央軍引到阿杰梅爾去,爲了讓第三軍能儘快打下阿杰梅爾,所以他才向遠離阿杰梅爾的方向運動,在拖延敵人的時間!

“立即上馬,讓部隊全速前進,看這樣子,近衛軍是在拖時間,他們恐怕也拖不了多久了!”

一整夜,蒙古第三騎兵軍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前進,而沿途,衛廣也不斷的看到了倒斃在路旁的莫臥兒帝國的騎兵,另外還不時出現幾具近衛軍官兵的屍體。經過蒙古偵察兵判斷,這些近衛軍都是重傷而亡的。

也就是說,近衛軍根本就沒有時間停下來救治傷員,而掉隊的傷員都只有一個下場。當然,情況已經很明顯了,近衛軍一直在牽着敵人走,而且一直沒有停下來過,這是一場追擊戰,並且近衛軍是被追擊的一方。

天色逐漸亮起來的時候,偵察兵送來了讓衛廣期盼已久的消息。他們終於追上了近衛軍,也追上了莫臥兒帝國的中央軍。

“大概在前面三十里處,敵人的規模在六萬左右,近衛軍的情況不太清楚,不過看樣子,近衛軍沒有逃了,大概要與莫臥兒中央軍死拼一場!”

衛廣朝偵察兵指的方向看了一眼,說道:“莫臥兒中央軍有六萬人?”

“具體數字不清楚,我們是在遠處觀察情況的,不過絕對不會少於六萬人。”那名軍官控制住了有點不安的戰馬,“都是騎兵,其中還有象騎兵,數量不會太少。重裝騎兵與輕騎兵的數量不太清楚,不過從這一路上的情況來看,大概有一萬重撞騎兵,其餘的都是輕騎兵。”

衛廣咬了咬牙,讓偵察兵先離開了,然後纔對旁邊的蒙古第三騎兵軍的軍長說道:“讓部隊集合,看樣子,近衛軍也跑累了,他們要準備與敵人拼命,現在趕上去的意義不大,要幫助近衛軍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敵人的背後捅上一刀,然後與近衛軍夾擊敵人!”

很快,三萬多蒙古騎兵都集中了起來,在這塊不大的草地上以團爲編制,排列成了十多個方陣。衛廣則策馬來到了這些方陣的前面。

“之前,我沒有過分的約束各位的行動,並且努力的實現我當初許下的諾言,通過這場戰爭,各位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過,這還不夠,這還遠遠的不夠。我們爲什麼叫蒙古軍團?告訴我,爲什麼?”衛廣讓胯下的戰馬慢跑了起來,“之前,我們曾經是敵人,曾經是朋友,也曾經是同一個國家的子民,同一個皇帝旗幟下的軍人。不過,現在我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是在同一片戰場上的與敵人作戰的兄弟。爲什麼,我們會被稱爲蒙古軍團?我來告訴大家,因爲我們還沒有證明,自己是帝國軍人,別人還沒有認同我們的身份。那麼,你們認爲,自己是帝國軍人,還僅僅只是蒙古族的軍人?”

官兵門都沉默着,蒙古軍團受到的歧視是很明顯的,這也是很多蒙古軍人不服氣的地方,而現在衛廣一句話就說到了痛楚上,讓這些蒙古軍人更是憤憤不平。

“現在,我們就要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是帝國軍人,我們不再是蒙古軍團,我們是真正的帝國軍人!”衛廣勒住了戰馬,“用我們的行動,去證明這一點。現在,我們的兄弟部隊正在遭到敵人的進攻,拿出蒙古族英雄好漢的勇氣來,用這次戰鬥,告訴那些沒有認同我們的人,我們不但是蒙古族的軍人,我們也是帝國的軍人,真正的帝國軍人!願意跟我去幫助近衛軍的,拔出你們的刀,舉起你們的手,讓我們用行動來做到這一點!”

三萬多騎兵同時拔出了戰刀,接着,這些豪放的蒙古軍人齊聲大吼了起來,把壓抑在心底的怨恨,憤怒,以及不平都發泄了出來。在這一刻,這支軍隊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再不僅僅只是蒙古族的軍人,他們是這個龐大帝國的軍人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軍人!

第11節 軍人保障第35節 分權第48節 挺進第24節 鴻門宴第49節 大展神威第20節 人質危機第17節 外籍勞工法第14節 霹靂戰神第61節 希臘火第15節 憤怒的也先第26節 大獲全勝第46節 帝國長鞭第37節 點將第28節 帖木爾的寶藏第51節 撤退第28節 吸血鬼第50節 富山之戰第21節 勝利會師第19節 南洋艦隊第10節 軍事情報局第31節 華人共和國第27節 草原攻略第45節 血拼神戶第11節 請君入甕第17節 莽將第33節 外戚第54節 揚帆出海第48節 齊頭並進第2節 國棟第56節 荷蘭使者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9節 決死之戰第5節 怯敵第17節 莽將第72節 明日馬關停戰條約第8節 海上霸主第47節 震撼第46節 精心烹製的誘餌第5節 哈桑的感激第81節 北方來迅第21節 新生的近衛軍第38節 帝國使者第64節 天皇的尷尬第43節 柴氏家族第27節 騎兵渡江第19節 皇帝的煩惱第37節 點將第16節 無障礙進攻第6節 匠人胡彬第23節 皇子第46節 精心烹製的誘餌第10節 第一混成軍第36節 帝國皇室第32節 奇遇第37節 接敵第51節 南征第35節 大沙漠第24節 人心第17節 前進據點第33節 掃蕩第15節 再戰孟買第57節 血染海港第41節 越後大捷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7節 廷亂第18節 強攻舊港第32節 撞門第52節 次大陸情報第6節 囤軍梟兒嶺第28節 興學第55節 異姓不王第13節 王子之心第24節 鴻門宴第61節 往事前因第36節 帝國憲法第69節 推動戰爭第4節 紙幣第15節 土著的力量第19節 智取龍門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24節 人心第12節 騙取壹歧島第10節 誰是兇手第4節 戰爭警報第34節 艦隊西進第23節 皇子第15節 銀行第81節 北方來迅第43節 影子家臣第8節 戰爭主宰第40節 定亂第29節 貿易的力量第33節 理想與慾望第10節 戰時法第44節 大汗的禮物第36節 圍攻德里第39節 工業中心第18節 花好月圓第25節 賑災
第11節 軍人保障第35節 分權第48節 挺進第24節 鴻門宴第49節 大展神威第20節 人質危機第17節 外籍勞工法第14節 霹靂戰神第61節 希臘火第15節 憤怒的也先第26節 大獲全勝第46節 帝國長鞭第37節 點將第28節 帖木爾的寶藏第51節 撤退第28節 吸血鬼第50節 富山之戰第21節 勝利會師第19節 南洋艦隊第10節 軍事情報局第31節 華人共和國第27節 草原攻略第45節 血拼神戶第11節 請君入甕第17節 莽將第33節 外戚第54節 揚帆出海第48節 齊頭並進第2節 國棟第56節 荷蘭使者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9節 決死之戰第5節 怯敵第17節 莽將第72節 明日馬關停戰條約第8節 海上霸主第47節 震撼第46節 精心烹製的誘餌第5節 哈桑的感激第81節 北方來迅第21節 新生的近衛軍第38節 帝國使者第64節 天皇的尷尬第43節 柴氏家族第27節 騎兵渡江第19節 皇帝的煩惱第37節 點將第16節 無障礙進攻第6節 匠人胡彬第23節 皇子第46節 精心烹製的誘餌第10節 第一混成軍第36節 帝國皇室第32節 奇遇第37節 接敵第51節 南征第35節 大沙漠第24節 人心第17節 前進據點第33節 掃蕩第15節 再戰孟買第57節 血染海港第41節 越後大捷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7節 廷亂第18節 強攻舊港第32節 撞門第52節 次大陸情報第6節 囤軍梟兒嶺第28節 興學第55節 異姓不王第13節 王子之心第24節 鴻門宴第61節 往事前因第36節 帝國憲法第69節 推動戰爭第4節 紙幣第15節 土著的力量第19節 智取龍門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24節 人心第12節 騙取壹歧島第10節 誰是兇手第4節 戰爭警報第34節 艦隊西進第23節 皇子第15節 銀行第81節 北方來迅第43節 影子家臣第8節 戰爭主宰第40節 定亂第29節 貿易的力量第33節 理想與慾望第10節 戰時法第44節 大汗的禮物第36節 圍攻德里第39節 工業中心第18節 花好月圓第25節 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