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王與馬,共天下

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政權,是在琅邪王氏家族扶持下建立的,王氏家族掌握大權,輔佐朝廷二十多年,勢力與皇室力量差不多,甚至還有過之。所以,百姓稱之爲“王與馬,共天下”。

琅邪王氏,是秦國名將王翦的後代,秦末時候遷到齊國,居住在琅邪,就是山東臨沂一帶,是中原最具代表性的門閥士族,書聖王羲之,就是王氏家族的人。西晉末年,琅邪王氏舉族南遷,扶持司馬睿當上皇帝,創立了東晉。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王導和王敦兄弟倆。

《晉書》記載,王導,是西晉著名孝賢王覽的孫子,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導在少年時期,就風姿飄逸,見識超羣。有個名士見到他以後,非常驚奇,讚歎說:“這孩子的容貌氣度,是將相之材啊!”

王導與司馬睿素來友善,兩人情同摯友。司馬睿還在洛陽的時候,王導就經常勸他,讓他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回到自己的封國去。後來,王導見西晉王朝覆滅已不可避免,力勸司馬睿移居江南。司馬睿聽從了,出鎮建康。王導、王敦兄弟舉家跟隨。

司馬睿權威聲望不夠,他剛到建康的時候,江南的士族有點看不起他,沒有人前來拜見。王導、王敦一商量,便自編自演了一場好戲。

按照江南風俗,每年的三月初三,老百姓都去江邊求福消災,規模很大。到了這一天,王導讓司馬睿乘坐豪華轎子,前面安排儀仗隊鳴鑼開道,後面一大批從北方來的官員跟隨,王氏家族的人,幾乎傾巢出動。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到江邊求福。

江南的百姓和士族們,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陣勢,又見司馬睿被衆人簇擁着,衆人對他畢恭畢敬,認爲司馬睿不是平凡人物,都垂手站立兩旁,很恭敬地對待司馬睿。許多士族大家,也開始前去拜見司馬睿。

王導對司馬睿說:“在江南士族當中,徐榮、賀循兩人最爲有名,許多人都唯他倆馬首是瞻,只要把他倆拉過來,其他人就會主動順從”。司馬睿很贊同,馬上讓王導去辦。

王導找到徐榮、賀循,對他倆講了一通司馬睿如何賢明,如何仁厚,如何求賢若渴,邀請他倆到王府做官。徐榮、賀循答應了,跟着王導去拜見司馬睿。司馬睿很熱情地接見他們,封給他們官職。果然,江南士人前來拜見的日益增多,司馬睿很快在江南站穩了腳根。

永嘉之亂以後,大批中原人士逃到江南。王導勸司馬睿藉機招賢納士,前後吸納了一百零六人,安置在王府裡,形成了司馬睿自己的勢力,鞏固了他的地位。司馬睿對王導十分感激,稱讚他爲“蕭何”。

公元317年,在王氏家族扶持下,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登基當上皇帝。司馬睿自然要重用王導,任命他爲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領中書監,相當於丞相。任命王敦爲大將軍,掌管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率六州。

據《晉書》記載,司馬睿登上帝位,接受百官慶賀朝拜。在禮儀進行當中,司馬睿忽然招呼王導上前,要讓他與自己同坐龍牀受賀。王導急忙拒絕,他哪裡敢坐龍牀啊!司馬睿此舉,不知道出於什麼用意?

東晉建立之後,王導主內,總攬朝政,發佈政令,統領百官;王敦主外,掌管軍隊,專任征伐,兄弟兩人,大權在握,權勢無人能及。王氏家族的人,也紛紛在朝中和地方上做官。有史料說,當時東晉的官員,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王氏家族和與王氏有關係的人,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氏家族的勢力,甚至超過了皇室的力量。王導有個小妾,姓雷,她依仗王導對她的寵愛,經常干預朝政,幫人升官,收受賄賂,權勢很大,人稱“雷尚書”。小妾尚且如此,何況其他王氏呢?

王導是著名的政治家,以保國安民爲已任,是東晉政權的重要開創者。他忠於司馬睿,寬厚仁義,謙遜謹慎,盡心盡責地輔佐朝廷,聲望很高,爲東晉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重大貢獻。

王導的堂兄王敦,是一位領兵將領。他性格急躁,手握兵權之後,逐漸專橫起來,居功自傲,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也聽不進王導的勸告,後來發動叛亂,給東晉政權造成嚴重危害。王導和王敦兄弟倆,並不是一路人。

晉元帝司馬睿,雖然能力不是很強,但也不是昏庸之輩,他在東晉政權建立之初,需要依賴王氏家族的扶持,而當政權穩固之後,他就要着手加強皇權了。司馬睿不甘心大權旁落,試圖打破“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司馬睿對王導,一直信任有加,稱王導爲“仲父”,兩人相敬如賓,可是對王敦,司馬睿卻是越來越不滿意了。王敦行事專橫霸道,目中無人,而且隨着權力的增加,滋生了野心。司馬睿對王敦既忌憚,又提防,爲此,他提拔重用劉隗、刁協、戴淵等人,培植自己的力量,試圖壓制王氏家族的勢力。

對司馬睿的猜忌和做法,王敦產生了極大不滿,他自恃兵權在手,無所顧忌,便悍然發動叛亂,使剛剛建立不久的東晉政權,經受了一次嚴峻考驗。

那麼,王敦之亂的起因、過程、結果,是怎樣的呢?

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17、司馬倫篡位狗尾續貂42、孫恩起義動搖根基29、力挽狂瀾的勳臣溫嶠8、晉武帝先明後暗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58、古今書聖王羲之19、五胡趁亂佔據中原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精選8、竹林七賢並非賢士精選7、東晉又出白癡皇帝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59、三絕畫家顧愷之17、司馬倫篡位狗尾續貂37、一代名將謝玄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70、氐族前秦統一北方2、晉朝是個畸形朝代36、謝安撐起東晉江山23、王與馬,共天下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56、“囊蟲照讀”的車胤57、鍼灸鼻祖皇甫謐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63、匈奴尊劉邦建漢國12、賈充諂諛得寵幸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精選8、竹林七賢並非賢士4、司馬炎坐享其成當皇帝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74、傳奇英雄慕容垂75、一代雄主拓跋珪40、東晉又出白癡皇帝精選6、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精選4、罕見的石崇鬥富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精選7、東晉又出白癡皇帝精選2、西晉的奢靡之風令人乍舌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56、“囊蟲照讀”的車胤10、何曾祖孫皆奢侈75、一代雄主拓跋珪32、何充剛直卻愛佛50、胡威清廉傳美名40、東晉又出白癡皇帝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48、王祥兄弟皆孝賢66、石勒的謀主是漢人11、石崇鬥富惹禍端2、晉朝是個畸形朝代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60、“桃園耕田”陶淵明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65、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57、鍼灸鼻祖皇甫謐11、石崇鬥富惹禍端59、三絕畫家顧愷之57、鍼灸鼻祖皇甫謐40、東晉又出白癡皇帝54、美男子潘安62、五胡亂華並不準確38、淝水之戰決定歷史走向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75、一代雄主拓跋珪71、苻堅推崇漢文化56、“囊蟲照讀”的車胤60、“桃園耕田”陶淵明32、何充剛直卻愛佛33、桓溫英雄卻遺臭66、石勒的謀主是漢人29、力挽狂瀾的勳臣溫嶠精選5、兩個當奴僕的可憐皇帝精選10、匈奴打着劉邦的旗號建立漢國27、晉成帝聰慧也短命32、何充剛直卻愛佛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65、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精選7、東晉又出白癡皇帝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23、王與馬,共天下55、“洛陽紙貴”的左思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8、晉武帝先明後暗10、何曾祖孫皆奢侈31、褚太后三度攝政54、美男子潘安4、司馬炎坐享其成當皇帝11、石崇鬥富惹禍端10、何曾祖孫皆奢侈68、屠胡滅石的冉閔精選6、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
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17、司馬倫篡位狗尾續貂42、孫恩起義動搖根基29、力挽狂瀾的勳臣溫嶠8、晉武帝先明後暗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58、古今書聖王羲之19、五胡趁亂佔據中原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精選8、竹林七賢並非賢士精選7、東晉又出白癡皇帝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59、三絕畫家顧愷之17、司馬倫篡位狗尾續貂37、一代名將謝玄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70、氐族前秦統一北方2、晉朝是個畸形朝代36、謝安撐起東晉江山23、王與馬,共天下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56、“囊蟲照讀”的車胤57、鍼灸鼻祖皇甫謐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63、匈奴尊劉邦建漢國12、賈充諂諛得寵幸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精選8、竹林七賢並非賢士4、司馬炎坐享其成當皇帝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74、傳奇英雄慕容垂75、一代雄主拓跋珪40、東晉又出白癡皇帝精選6、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精選4、罕見的石崇鬥富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精選7、東晉又出白癡皇帝精選2、西晉的奢靡之風令人乍舌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56、“囊蟲照讀”的車胤10、何曾祖孫皆奢侈75、一代雄主拓跋珪32、何充剛直卻愛佛50、胡威清廉傳美名40、東晉又出白癡皇帝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48、王祥兄弟皆孝賢66、石勒的謀主是漢人11、石崇鬥富惹禍端2、晉朝是個畸形朝代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60、“桃園耕田”陶淵明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65、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57、鍼灸鼻祖皇甫謐11、石崇鬥富惹禍端59、三絕畫家顧愷之57、鍼灸鼻祖皇甫謐40、東晉又出白癡皇帝54、美男子潘安62、五胡亂華並不準確38、淝水之戰決定歷史走向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75、一代雄主拓跋珪71、苻堅推崇漢文化56、“囊蟲照讀”的車胤60、“桃園耕田”陶淵明32、何充剛直卻愛佛33、桓溫英雄卻遺臭66、石勒的謀主是漢人29、力挽狂瀾的勳臣溫嶠精選5、兩個當奴僕的可憐皇帝精選10、匈奴打着劉邦的旗號建立漢國27、晉成帝聰慧也短命32、何充剛直卻愛佛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65、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精選7、東晉又出白癡皇帝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23、王與馬,共天下55、“洛陽紙貴”的左思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8、晉武帝先明後暗10、何曾祖孫皆奢侈31、褚太后三度攝政54、美男子潘安4、司馬炎坐享其成當皇帝11、石崇鬥富惹禍端10、何曾祖孫皆奢侈68、屠胡滅石的冉閔精選6、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