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經過二十多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大蒙古國。大蒙古國經過六十多年的對外擴張,形成了擁有蒙古本部和四個汗國、橫跨亞歐的強大帝國。可是,這個強大無比的大帝國,卻隨着忽必烈與弟弟的內戰而很快解體了。

公元1271,忽必烈在蒙古本部建立了元朝,建都大都。不久,元朝滅掉南宋,統一了全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中國近百年。

忽必烈與蒙古族其他統治者不同,他接受並推行漢文化,並且以漢文化治理中國。忽必烈推行漢文化是從治理漠南漢地開始的,蒙哥登上汗位以後,將漠南漢地交給忽必烈統治。漠南漢地主要是原來金國的地盤,包括從漠南到淮河的廣大區域。這些地方,很大一部分屬於中原地區,原先都是漢族人統治的地方。

忽必烈在統治漠南漢地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必須用漢人的辦法來統治漢地。因此,忽必烈招攬和重用了一大批漢族知識分子,並注重收服漢族人心。忽必烈在漢族士大夫的幫助下,依靠漠南漢地雄厚的經濟實力,才最終打敗了位於漠北的阿里不哥,成爲統治者。

可是,忽必烈依靠漢人的做法,卻引起蒙古貴族們的極大不滿,認爲忽必烈是蒙古人的“叛逆者”。四大汗國紛紛獨立,這是一個重要原因,或者說是一個藉口。面對大蒙古國的分裂,忽必烈也無可奈何。

在漢族大臣劉秉忠等人的建議下,忽必烈頒發《至元改元詔》,宣佈將大蒙古國改爲“大元”,自稱皇帝,元朝正式建立。“大元”這個國號,是漢族士大夫幫他起的,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義。蒙古人建立的政權,國號卻出自漢族傳統經典著作。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尊成吉思汗爲元太祖、窩闊臺爲元太宗、貴由爲元定宗、蒙哥爲元憲宗,追尊父親拖雷爲元睿宗,封正妻察必爲皇后,立嫡長子真金爲皇太子,完全是漢族統治者的模式。

忽必烈按照漢族王朝的方式,設置了中央機構。其中,中書省爲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的長官行使宰相職權。中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兵部等六部。御史臺爲最高監察機關,下面設有殿中司、察院等機構,還有若干名監察御史。元朝的中央機構,與大蒙古國迥然不同,而與漢族人建立的王朝十分相似。在忽必烈任命的朝廷官員中,有很多是漢族人,其中史天澤被任命爲宰相。

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下面設有道、路、府、州、縣,分層級進行管理。現在省這一級的名稱和行政單位,是從元朝開始的。這樣,大蒙古國時期的千戶制等制度基本結束,軍隊管理和地方治理完全分開了。

忽必烈開始重視農業。蒙古是遊牧民族,歷來以畜牧爲主,經濟單一,不習慣農耕。他們在佔領中原以後,甚至有人荒唐地提出,要把當地民衆全部遷走或者殺掉,讓北方變成大牧場。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統治重心轉向中原地區,自然要適應農耕文明的需要。

忽必烈在朝廷設置了司農司、勸農司等專管農業的機構,把農業生產作爲考覈官吏的重要標準,並命人編輯《農桑輯要》,頒行全國,用以指導農業生產。同時,採取一些鼓勵發展農業的措施,墾田開荒,興修水利,推廣棉花種植,使元朝的經濟基礎逐漸轉向了農業。

在思想文化方面,元朝延續了大蒙古國兼容幷包政策,各種宗教和思想文化都任其發展,但主流思想,是崇尚儒學。早在窩闊臺時期,在耶律楚材的建議下,蒙古統治者就開始尊崇孔子,推廣儒學。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接受漢族士大夫的建議,實行以儒家思想治國,推行程朱理學,並且把程朱理學作爲官學。孔子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在元成宗時期,孔子被封爲“大成至聖文宣王”,地位達到了最高。

忽必烈爲了統治中原的需要,命漢族大臣劉秉忠規劃建設了大都,隨即將都城遷到大都。元大都奠定了現在北京市的基本格局,此後經過歷代修建,北京形成了規模宏偉的大都市。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過程中,並沒有得到很多蒙古貴族的支持,而是依靠了大批漢族士大夫的支持和幫助,其中,金蓮川幕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忽必烈正是在金蓮川廣攬人才,在士大夫們的幫助下,才確立了安邦治國之策,開創了大元王朝的宏偉事業。因此,金蓮川幕府在歷史上享有大名。那麼,金蓮川幕府是怎麼回事呢?

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9、蒙軍南下伐金64、紅巾軍威震天下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35、平定李璮叛亂52、泰定帝坐收漁利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44、海外用兵受挫14、神箭手哲別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49、元仁宗推行漢化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58、元惠宗先明後暗42、華夷一統大元朝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19、窩闊臺試行新政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8、蒙滅西夏之戰44、海外用兵受挫46、孫子接了爺爺班58、元惠宗先明後暗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23、窩闊臺征服吐蕃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5、權臣控制朝廷56、元惠宗剷除權臣26、蒙哥爭得汗位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44、海外用兵受挫57、脫脫力挽危局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52、泰定帝坐收漁利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48、元武宗創治改法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57、脫脫力挽危局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8、蒙滅西夏之戰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57、脫脫力挽危局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19、窩闊臺試行新政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9、蒙軍南下伐金35、平定李璮叛亂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19、窩闊臺試行新政65、徐壽輝摧富益貧64、紅巾軍威震天下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9、蒙軍第三次西征57、脫脫力挽危局48、元武宗創治改法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6、孫子接了爺爺班64、紅巾軍威震天下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25、乃馬真後攝政25、乃馬真後攝政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54、兄弟相爭弟殺兄29、蒙軍第三次西征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29、蒙軍第三次西征47、元成宗守業有成65、徐壽輝摧富益貧65、徐壽輝摧富益貧8、蒙滅西夏之戰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
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9、蒙軍南下伐金64、紅巾軍威震天下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35、平定李璮叛亂52、泰定帝坐收漁利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44、海外用兵受挫14、神箭手哲別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49、元仁宗推行漢化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58、元惠宗先明後暗42、華夷一統大元朝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19、窩闊臺試行新政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8、蒙滅西夏之戰44、海外用兵受挫46、孫子接了爺爺班58、元惠宗先明後暗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23、窩闊臺征服吐蕃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5、權臣控制朝廷56、元惠宗剷除權臣26、蒙哥爭得汗位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44、海外用兵受挫57、脫脫力挽危局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52、泰定帝坐收漁利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48、元武宗創治改法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57、脫脫力挽危局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8、蒙滅西夏之戰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57、脫脫力挽危局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19、窩闊臺試行新政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9、蒙軍南下伐金35、平定李璮叛亂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19、窩闊臺試行新政65、徐壽輝摧富益貧64、紅巾軍威震天下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9、蒙軍第三次西征57、脫脫力挽危局48、元武宗創治改法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6、孫子接了爺爺班64、紅巾軍威震天下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25、乃馬真後攝政25、乃馬真後攝政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54、兄弟相爭弟殺兄29、蒙軍第三次西征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29、蒙軍第三次西征47、元成宗守業有成65、徐壽輝摧富益貧65、徐壽輝摧富益貧8、蒙滅西夏之戰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