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

劉整獻策攻伐江南

忽必烈雄心勃勃,他穩定北方之後,便把目光投向了江南。可是,窩闊臺和蒙哥兩次伐宋均遭失敗,使忽必烈心有餘悸,猶豫不決。這個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南宋降將劉整。

劉整,祖籍西安,後徙居河南鄧州。劉整原先是金國的將領,後來投靠了南宋。劉整騎射精良,勇猛過人,性格深沉,胸有智謀,在南宋名臣趙方手下爲將,屢立戰功,名氣很大。

趙方臨終前,對接替他職務的兒子趙葵說:“劉整有才,但品行不端,你駕馭不了他,應該儘早殺掉,以免日後爲禍。”可是,趙葵憐其勇,沒有聽老爹的話。

劉整後來成爲南宋名將孟珙的部下,他作戰勇敢,經常充當先鋒。有一次,宋軍攻打金國的信陽。劉整挑選了十二名勇士,在夜裡偷渡塹河,攀上城頭,殺散守軍,奪取了城池。

孟珙又驚又喜,說:“五代名將李存孝,曾經率十八騎攻破洛陽,而劉整隻用十二人就攻取了信陽,真是賽存孝啊!”從此,劉整“賽存孝”的名號,就在軍中流傳開來。

金國滅亡以後,蒙軍開始攻打南宋。當時的南宋皇帝是宋理宗,宋理宗在位四十一年,頗有作爲,他聯蒙滅金,洗刷了靖康之恥,又兩次打敗蒙軍大規模進攻,保住了江南半壁河山。劉整在抗蒙戰場上,繼續衝鋒陷陣,再立新功。

宋理宗病逝以後,侄子宋度宗繼位。宋度宗從小就是弱智,七歲纔會說話,但因宋理宗沒有兒子,侄子也就這麼一個,只好由他繼位。宋度宗傻乎乎的,只知道吃喝玩樂,根本不會治國理政,朝廷大權落到宰相賈似道手裡。

賈似道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驕奢淫逸,不務正業,整天鬥蟋蟀,還寫了一部專門研究蟋蟀的書籍,被人戲稱爲“蟋蟀宰相”。賈似道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結黨營私,嫉賢妒能,專門迫害打擊功勞大、名望高、能力強的人。抗蒙名將向士璧、曹世雄等人被迫害致死,文天祥等一批賢臣,有的被免官,有的遭流放。

劉整屬於功勞大、名望高、能力強的人,自然也在打擊之列。劉整滿心憤懣,他見南宋已經沒有希望了,又聽說忽必烈招賢納士,重用漢族士大夫,便毅然北上,投靠了忽必烈。

忽必烈聽說過劉整的名聲,見他來降,十分高興,親自接見,並向他詢問南宋的情況。

劉整見忽必烈英武睿智,禮賢下士,也很高興,便把南宋情況和盤托出,說:“宋朝天子弱智昏庸,奸臣當道,朝廷混亂,民不聊生,滅亡已不可避免。我朝應該趁此良機,發兵江南,統一天下。”

忽必烈聽了大喜,立即召開朝會,商議攻打南宋之事。可是,大臣們鑑於兩次伐宋失敗的教訓,對伐宋沒有信心,又覺得局勢剛剛穩定,不宜再開戰端,於是,多數大臣都不同意。

劉整覺得有點惋惜,又對忽必烈說:“宋朝正處於混亂之中,這是天賜良機,如果宋朝換了一個聖明天子,再想滅宋就困難了。大汗要想建功立業,決不能失去這個機會。自古以來的帝王,如果不能統一天下,就算不上正統。我朝已有天下十之七八,只剩下江南一隅,爲什麼不趁機一統天下,形成正統呢?”

劉整的話打動了忽必烈,忽必烈一拍大腿,說:“講得好!我的決心已定,不必再議了。”

劉整又向忽必烈獻計說:“過去我朝伐宋,主力放在巴蜀,並不是好辦法。宋朝沿江淮設置了千里防線,其中襄陽的位置最爲重要,就像千里長蛇的軟腹,如果攻破襄陽,便可將長蛇截爲兩段,然後長驅直入,直搗杭州,大業可成。”

忽必烈聽了,異常興奮,連聲叫好。劉整又說:“襄陽依漢水而立,易守難攻,要想攻破襄陽,必須要有強大的水軍。我願效犬馬之勞,爲我朝訓練水軍。”

忽必烈更是高興,當即任命劉整爲鎮國上將軍、都元帥,並委任劉整全權負責組建和訓練水軍。

在此之前,蒙古主要依靠騎兵,蒙古鐵騎縱橫天下,所向無敵,但沒有水軍,不習水戰。南宋的水軍比較強,蒙軍多次吃虧在水戰上,所以,蒙軍不敢把水泊衆多的荊襄地區作爲主攻方向。

劉整在南宋多年,對水戰十分熟悉,他接受任務以後,立即着手組建水軍,建造戰艦,加強訓練。劉整根據實戰的需要,建造的戰艦比南宋的船隻個頭小,但速度快,十分靈活,更適於水戰,戰艦上還裝備了火炮之類的先進武器。

劉整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訓練,一支強大的水軍便應運而生,從此以後,南宋在水戰方面的優勢不復存在。蒙古水軍在攻打襄陽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最後的崖山海戰中,蒙古水軍打敗了南宋水軍,使南宋徹底滅亡。

忽必烈做好了一切準備,蒙古第三次大規模伐宋戰爭就要開始了。這一次,南宋政權恐怕在劫難逃了。

56、元惠宗剷除權臣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12、忠心耿耿博爾術49、元仁宗推行漢化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4、海外用兵受挫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45、江南反抗迭起9、蒙軍南下伐金64、紅巾軍威震天下49、元仁宗推行漢化46、孫子接了爺爺班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41、元朝也有“蘇武”52、泰定帝坐收漁利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3、蒙古諸王叛亂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5、江南反抗迭起29、蒙軍第三次西征67、明玉珍佔據巴蜀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2、北方興起蒙古族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8、朱元璋勢力崛起65、徐壽輝摧富益貧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8、蒙滅西夏之戰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14、神箭手哲別54、兄弟相爭弟殺兄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52、泰定帝坐收漁利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1、《元史》與《新元史》50、元英宗實施新政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42、華夷一統大元朝14、神箭手哲別50、元英宗實施新政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8、元惠宗先明後暗47、元成宗守業有成45、江南反抗迭起35、平定李璮叛亂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42、華夷一統大元朝2、北方興起蒙古族49、元仁宗推行漢化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43、蒙古諸王叛亂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4、兄弟相爭弟殺兄44、海外用兵受挫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8、元武宗創治改法58、元惠宗先明後暗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67、明玉珍佔據巴蜀1、《元史》與《新元史》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8、元武宗創治改法49、元仁宗推行漢化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9、朱元璋掃平江南12、忠心耿耿博爾術46、孫子接了爺爺班46、孫子接了爺爺班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8、蒙滅西夏之戰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
56、元惠宗剷除權臣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12、忠心耿耿博爾術49、元仁宗推行漢化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4、海外用兵受挫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45、江南反抗迭起9、蒙軍南下伐金64、紅巾軍威震天下49、元仁宗推行漢化46、孫子接了爺爺班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41、元朝也有“蘇武”52、泰定帝坐收漁利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3、蒙古諸王叛亂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5、江南反抗迭起29、蒙軍第三次西征67、明玉珍佔據巴蜀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2、北方興起蒙古族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8、朱元璋勢力崛起65、徐壽輝摧富益貧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8、蒙滅西夏之戰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14、神箭手哲別54、兄弟相爭弟殺兄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52、泰定帝坐收漁利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1、《元史》與《新元史》50、元英宗實施新政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42、華夷一統大元朝14、神箭手哲別50、元英宗實施新政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8、元惠宗先明後暗47、元成宗守業有成45、江南反抗迭起35、平定李璮叛亂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42、華夷一統大元朝2、北方興起蒙古族49、元仁宗推行漢化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43、蒙古諸王叛亂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4、兄弟相爭弟殺兄44、海外用兵受挫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8、元武宗創治改法58、元惠宗先明後暗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67、明玉珍佔據巴蜀1、《元史》與《新元史》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8、元武宗創治改法49、元仁宗推行漢化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9、朱元璋掃平江南12、忠心耿耿博爾術46、孫子接了爺爺班46、孫子接了爺爺班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8、蒙滅西夏之戰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