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

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

只不過他身在朝廷體制之內,心中時不時會涌起的這些想法,只是和去當賊寇。既在朝中,也只能盡力把這種想法壓制住。

巴達維亞,或者南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他心裡也沒譜。

但劉鈺既說了,將來不免要秋後算賬,南洋的模樣不說煥然一新,至少不會像之前那麼滯悶了吧。

如是想着,王五覺得還是看看再說吧。

…………

巴達維亞總督府中。

甲必丹連富光、一衆雷珍蘭,都被留守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參贊召集起來。

這些人大多都懷着和連富光差不多的想法,覺得可能是出什麼大事了。總督大人親自帶人去井裡汶,難不成竟被山裡的賊寇擊敗了?

若是這樣,只怕還真要自帶乾糧,來守衛他們的巴達維亞了,萬萬不可讓巴達維亞落入到那些奴工手中。

真要是落入那些奴工手裡,可是沒好日子過的。

然而東印度公司參贊開場的一番話,就讓這些人原本都堅定好了保衛自己的巴達維亞的心思,迅速動搖起來。

“你們中國人是個崇神、貪財、背信棄義的民族。就在幾天前,中國的大皇帝,無恥地對公司不宣而戰……基督……”

後面的話,這些人根本就沒聽進去。

除了連富光之外,剩餘的人都被這個大消息驚住了。

至於什麼中國人是不是崇神、貪財、背信棄義什麼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出兵了!

朝廷這幾年可是在南洋露了好幾次面了,上次鯨海侯來的時候,還在巴達維亞逗留幾日,還批判了一番武直迷濟貧制度。

關鍵是,他們這些人都見過朝廷的軍艦、禁軍,而且也知道朝廷這幾年腳踢羅剎、拳打日本。

即便很多人出生在巴達維亞、即便一輩子都沒回過福建廣東,可是往來巴達維亞的華人那麼多,他們對朝廷的龐大還是有所知曉的。

朝廷出兵了?

這和山裡那些奴工來攻巴達維亞可不一樣。

若是山裡的奴工來攻,只要堅守,荷蘭國總會派兵來的。到時候,既可以和城外那些華人劃清界限、洗滌去因着當年奴工起義而加在身上的牽連和不信任;又可以保住自己的家產。

然而,若是朝廷出兵,那可就不一樣了。

朝廷多半是打得過荷蘭的,那自己幫着荷蘭人守巴達維亞,還有什麼意義?

若說前朝末年,不少人爲天下盡忠,孤身守城,還能落個好名聲;自己幫着荷蘭人守巴達維亞,那和張睢陽堅守商丘能是一樣的評價嗎?

可是,考慮到朝廷對待商人的政策、考慮到自己這些人的身份……這些不知情的雷珍蘭們,內心涌起的更多是絕望和恐慌。

和這些並不知情的雷珍蘭們比起來,連富光的心態就豐富的多。

王五說朝廷下南洋,連富光將信將疑,還懷疑王五在詐他。

但這話從荷蘭人嘴裡說出來,那可就是做實了。

雖然這荷蘭人嘴裡還在那說什麼諸如“總督大人正在帶兵返回”、“公司將從印度和歐洲調兵”之類來安定人心的話,可連富光內心根本就不相信。

荷蘭人評價他們,是“認得清局勢”。

這話在荷蘭人強大的時候,是一個態度;在荷蘭人的神話被打破之後,便又是另一個態度了。

連富光心想,便是你們說得再多,也改變不了一件事。你們連朝廷支持的那些奴工都打不過,怎麼能對抗朝廷的大軍?

上一次劉鈺去歐洲之前,特意帶着艦隊來南洋耀武揚威地轉了幾圈。一則是爲了掩護給山裡的歸義軍送軍火,二來也是爲了將來朝廷下南洋的時候,這些人能夠站在朝廷一邊。

不求他們簞食壺漿,但求做一個合格的牆頭草。

東風都壓倒西風了,頭卻還順着西風歪,這樣的,連當牆頭草都沒資格,完全可以清理掉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參贊今日把連富光等人召集起來,確定是朝廷出兵後,連富光便也知道荷蘭人召集他們幹什麼了。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讓甲必丹、雷珍蘭們,嚴格約束華人,不要出門亂晃。以防有奸細混在其中,到時候從內部作亂。

這些人,在荷蘭人看來,基本上還是可信的。

如連富光,他的母親是基督徒,早已經皈依了主,大順這邊禁教,而且也不管是新教還是舊教,估計大順這邊也分的不太清楚。跟日本一樣,出現個十字架,你說這是新教的,還是舊教的?

而且,在荷蘭人看來,城中的華人也是基本服從總督府管理的。

果然,在公司參贊說完公司正在調兵、穩住人心之後,便下達了命令。

“勃良安地區本身就有華人,他們在本地也肯定是有聯繫的。巴達維亞城中,一定會有一些間諜,混雜在唐人之中。”

“你們作爲甲必丹、雷珍蘭。在中國大皇帝看來,你們都是叛徒。我想,如果讓中國人侵略了巴達維亞,你們的下場不會比當年因爲叛國而被處決的那個彼得·埃爾伯費爾德更好。”

“叛國,可是大罪。”

“當然,你們對公司是忠誠的。”

說到這,東印度公司的參贊拿出一個小本本,挨個將在場的華人頭目表揚了一番。

“甲必丹連富光,1736年,曾舉報過連懷觀言行不軌,可能煽動叛亂。”

“雷珍蘭陳忠實,1738年,舉報連富光的弟弟連捷光,和烏衫黨頭目混跡在一起。”

“雷珍蘭林平,1738年,曾建議將城中沒有居留證的唐人全部審查、關押,送到錫蘭做債務奴隸,以確保留在巴達維亞的唐人都是良民。”

……每念一個名字,下面坐着的雷珍蘭、甲必丹們便哆嗦一下。

荷蘭人說,這是對公司的忠誠、是功績。

可問題是,若是朝廷奪下了巴達維亞,他們這些“忠誠”、“功績”還是忠誠和功績嗎?

或許,不是每一個雷珍蘭、甲必丹都與荷蘭人穿一條褲子。但是,巴達維亞的每一個甲必丹、雷珍蘭,身上都不乾淨。

歷史上紅溪慘案發生的時候,最早報信給總督的,也是三位華人雷珍蘭。而且,在事後讓連富光背鍋的時候,圍繞着誰是下一任甲必丹,雷珍蘭們展開了非常激烈的勾心鬥角。

那句著名的“連富光作爲甲必丹,華人起義的事,晾他不應該不知道”的莫須有、並最終導致連富光背黑鍋被流放安汶的這句話,不是荷蘭人定的罪,而是陳忠實這位雷珍蘭提供的。

在大屠殺的當天,讓華人待在家裡不要反抗的,也是這些甲必丹和雷珍蘭,派傳令兵挨家挨戶通知的,並且主動收繳了一部分武器。

如今慘案並未發生,可這些人平日裡向荷蘭人表忠心的舉動,此時全成了壓在每個人心頭的陰影。

如同一口能直接把他們刺穿的利刃,一旦城破,這口利刃就會落在他們頭上。

此時的連富光,不由想到了王五讓他“納投名狀”的事。

現在看來,自己在荷蘭人這裡,已經納過投名狀了。

而且還不止一次。

他沒想到,荷蘭人此時會把這些東西拿出來。

悄悄看了看旁邊的雷珍蘭們,他們的神情也都極爲難看。

他們不只是擔心這個。

而是,如今荷蘭人把這個東西拿出來,便足以證明一件事:巴達維亞,恐怕要守不住。

因爲拿出這個東西,相當於是要挾。

一旦這次用了,日後那些華人恐怕就會留一手。就算是朝廷這一次沒打下來,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下一次呢?

既然連只能用一次、一旦用了後患無窮的手段都拿了出來,足見事態的嚴重性。

事態都這麼嚴重了,巴達維亞守得住嗎?從荷蘭、印度調兵,來得及嗎?

一衆人茫然無措的時候,連富光主動站了出來。

“參贊大人,我們對公司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巴達維亞也是我們的巴達維亞,我們當然會盡力維持秩序,不準那些隱藏在城中的間諜有作亂的機會。”

“我們會嚴格遵守公司的規定。您知道的,城中的唐人,和城外、以及那些烏衫黨、無褲漢暴民,是不一樣的。”

“他們有自己的產業,也和公司息息相關。可以說,很多人的生計,都依賴着公司。”

“我們當然是可以信任的。”

雷珍蘭們這一次就乖巧的多,並不像歷史上紅溪慘案發生之前那般,繞開甲必丹直接去總督府報告,以求總督大人誇獎。

按道理,也是甲必丹先說話、先表態。但神奇的是,這一次雷珍蘭們居然如此講道理、守規矩,對連富光站出來說話表示了極大的贊同,也沒有人搶着說這句話。

連富光的表態,讓荷蘭參贊很滿意。

他基本認可連富光的說法,城中的華人和城外的華人,確實不一樣。他們更聽話,也更喜歡公司。而且,確實來說,很多人的生計和公司息息相關。

公司董事會作出一個關於亞洲貿易的決策,就會對巴達維亞的許多華人生活造成影響。例如阿姆斯特丹到廣州的直航貿易;例如華人包稅權;例如從不帶華人奴工的船重稅、再到私自攜帶華人奴工的船不準進港……等等,等等。

而且,連富光等人,似乎已經沒有退路了。公司參贊心想,這些人當年都目睹過巴達維亞對叛國者的極刑,他們當然會擔心這樣的命運降落在自己頭上,只不過,行刑者不再是我們荷蘭人,而是中國人。

唯獨相同的,便可能是行刑地點,都是巴達維亞。

(本章完)

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246章 探險隊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794章 憧憬(下)第439章 回援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282章 放鬆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794章 憧憬(下)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572章 藍狗子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704章 海戰(二)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734章 咱們(上)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223章 開戰(二)第171章 萌芽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39章 考察第331章 雷罰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987章 止步(下)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77章 機遇期第541章 人性第1162章 備戰(一)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76章 十三張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250章 欺瞞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226章 開戰(五)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863章 妄想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862章 好事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530章 打漁殺家
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246章 探險隊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794章 憧憬(下)第439章 回援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282章 放鬆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794章 憧憬(下)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572章 藍狗子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704章 海戰(二)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734章 咱們(上)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223章 開戰(二)第171章 萌芽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39章 考察第331章 雷罰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987章 止步(下)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77章 機遇期第541章 人性第1162章 備戰(一)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76章 十三張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250章 欺瞞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226章 開戰(五)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863章 妄想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862章 好事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530章 打漁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