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

蓮花生大士說:

人類面臨兩種死亡的原因:過早的死亡和自然壽命耗盡的死亡。過早的死亡,可以透過修持延壽的法門加以改變。但如果死亡的原因是自然壽命耗盡時,你就像枯竭的油燈一般,沒有方法可以改變,你必須準備走。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兩種死亡的原因:自然壽命的耗盡,以及造成我們生命過早結束的障礙或意外事件。

自然壽命的耗盡:

由於我們的業,大家都有一定壽命;當它耗盡時,很難延長。不過,已經修成高級相應法的人,可以克服這個限制,延長他的生命。西藏有一個傳統,上師的老師有時會告訴他的學生他的生命有多長。不過,他們知道透過自己修行的力量、與學生及其修行的清淨因緣、工作的功德等因素,可以活得久一點。我的上師告訴頂果欽哲仁波切他可以活到八十歲,但過了八十歲就得靠自己的修行;結果他活到八十二歲。敦珠仁波切的老師告訴他可以活到七十三歲,但他一直活到八十二歲。

過早的死亡: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種障礙導致過早的死亡,就比較容易改變――當然,前提必須是預先知道。在中陰教法和西藏醫學典籍裡,就提到預警死亡即將來臨的徵象,有時候是預告幾年或幾月之內的死亡,有的則是預告幾周或幾天之內的死亡。它們包括身體的徵象、某些特殊的夢,以及觀察身影的特殊研究。遺憾的是,只有具備專門知識的少數人,才能解釋這些徵象。他們的目的是預先警告這個人他的生命正面臨危險,同時提醒他在這些症候發生之前,需要修延長壽命的法門。

我們所做的任何修行功夫,因爲都是在累積「功德」,所以都有助於延長壽命,帶來健康。一位好的修行人,透過修行的啓發和力量,可以在生理、情緒和精神上感覺完整,這就是治療的最大泉源,也是抗拒疾病的最大保護。

此外,也有特殊的「延壽法門」,可以透過禪定和觀想的力量,吸收地水火風四大和宇宙的氣。當我們的能量虛弱和不平衡時,這些法門就可以加強與調和我們的氣,產生延長壽命的效果。加強生命的方法還有很多。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拯救即將被殺的動物,把它們買下來放生。放生在西藏和喜馬拉雅山地區很普遍,人們經常到魚市場買魚,然後放生。這是基於自然業果的法則,剝奪其他衆生的生命或傷害他們,自然會減短你的壽命;反之,給予生命自然會延長生命。

臨終的「痛苦」中陰:

在我們罹患不治之症以後,一直到「內呼吸」停止或某種死亡的狀況來臨的這段期間,是所謂的臨終中陰。它被稱爲「痛苦」,是因爲如果我們對於死亡的過程毫無準備的話,它會是非常痛苦的經驗。

即使是對於一個修行人而言,整個死亡過程也可能是痛苦的,因爲喪體和這一生是非常艱難的經驗。但如果已經聽聞教法,瞭解死亡的意義,就可以知道在死亡的那一刻,當地光明出現時,其實蘊藏着巨大的希望。不過,關鍵點仍在我們是否能夠認證它,這就是爲什麼活着時,應該透過修行來穩定我們對於心性的認證。

不過,許多人並沒有福報接觸中陰教法,對於死亡的真實情況也一無所知。當突然知道整個生命、整個實相就要消失時,那是很可怕的:因爲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或自己將往何處去。我們從前的經驗,都不曾爲死亡做準備。任何照顧過臨終者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焦慮甚至會加劇痛苦的經驗。如果不曾好好照顧自己的生命,或曾經對人有傷害和不良的行爲,我們就會感到愧疚、罪惡和恐懼。因此,對於中陰教法只要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即使不曾修習和證悟,也都足以帶給我們某些安慰、啓發和希望。

優秀的修行人,很清楚地知道死亡會發生什麼事,對他們來說,不但可以減少死亡的痛苦和恐懼,而且這還是他們所期盼的時刻;他們以等待甚至是喜悅的心情來面對死亡。我記得敦珠仁波切經常提到一位證悟的瑜伽行者的死亡故事。他已經病了好幾天,醫生來量他的脈搏。醫生查知他即將過世,但不知道是否該告訴他;醫生站在牀邊,臉色嚴肅凝重。但這位瑜伽行者以幾乎是孩子似的熱誠,堅持要醫生告訴他最壞的情況。最後,醫生不再堅持,試着以安慰的話來告訴他。他嚴肅地說:「請小心,時間已經到了。」讓醫生感到驚訝的是,瑜伽行者竟然喜出望外,興奮得像小孩看着即將要打開的耶誕節禮物。「那是真的嗎?」他問。「多甜蜜的話,多令人高興的消息啊!」他凝視天空,在深度的禪定中過世。

在西藏,每一個人都知道,如果在世時尚未能名揚四海,那麼死得與衆不同,便是爲自己創造名聲的方法。我聽說有一個人決定要死得既神奇又轟轟烈烈。他知道上師常常會暗示去世的時間,並把弟子全部召集到牀邊。所以,這個人就把他的所有朋友統統找到牀邊,準備參加會。他採取禪坐的姿勢等待死亡,但什麼事也沒發生。幾個小時之後,他的客人開始感到不耐煩,彼此說:「吃點東西吧!」他們用盤子裝滿事物,看着即將成爲屍體的人說:「他就要死了,不必吃。」時間過去了一陣子,仍然沒有死的跡象,這位「要死」的人肚子也餓了,擔心很快就沒有東西可吃,於是跳下牀,加入餐會。他的偉大死亡場面,變成丟臉的鬧劇。

優秀的修行人,在他們去世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普通人最好有他們的上師在牀邊,否則也要有一位同修道友在場,提醒他們修行的法要,啓發他們認證「見」。

不管我們是什麼人,熟悉死亡的過程,必然對我們很有幫助。如果能夠了解死亡的各個階段,就可以知道這些奇異而陌生的經驗全都是自然的過程。當這個過程開始時,就象徵死亡的來臨,提醒我們保持念念分明。對修行人而言,死亡的每一個階段都像是路標,提醒我們正在發生的過程,同時要修相應的法門。

死亡的過程:

死亡的過程,在不同的西藏教法中,都有非常仔細的說明。它主要包含兩個分解的階段:外分解和內分解。外分解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內分解是粗細意念和情緒的分解。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身和心的組成成分,這些都會在死亡時消散。

人體的存在,是由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所決定的。透過五大,我們的身體才得以形成和維持,當它們分解時,我們就死了。我們都熟悉這些外五大,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由它們決定的,但有趣的是:外五大如何與我們體內的五大互動。外五大的潛能和性質也存在於我們的心內。心可以容納各種經驗,是地大的性質;它的連續性及可塑性,是水大的性質;它的清晰和感受力,是火大的性質;它的連續活動,是風大的性質;它的無邊無際,是空大的性質。

說明我們的身體是如何組成的一本古老的西藏醫典說:

感官意識由心所產生。肉、骨、嗅覺器官(鼻根)和香塵由地大所組成。血、味覺器官(舌根)、味塵和身體中的**由水大所組成。體溫、清晰的色澤、視覺器官(眼根)和色塵由火大所組成。呼吸、觸覺器官(身根)和觸塵由風大所組成。身體中的腔穴,聽覺器官(耳根)和聲塵由空大所組成。

「簡而言之,」卡盧仁波切寫道:「身體是由蘊藏五大的心所發展出來的。身體充滿着這些五大,藉着這個身心複合體,我們得以認知外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又是由地、水、火、風、空五大所構成。」

西藏佛教的密宗傳統,對於身體的解釋,迥然有別於大多數人所熟知的。這是一個身心繫統,包含脈、氣、明點的動力網絡,在梵文稱爲nadi、prana以及bindu,在藏文稱爲tsa、lung和tikle。我們在中國醫學和鍼灸的脈和氣中,可以發現有類似的說法。]

西藏上師把人體比喻作城市,脈是道路,氣是馬,心是騎士。體內共有七萬二千條微細的脈,但主要的脈只有三條:中脈和左右脈;中脈和脊椎骨平行,左右脈在中脈的兩側。左右脈盤繞中脈,在若干點上形成一系列的「結」。沿着中脈分佈有若干「脈輪」,從脈輪也分出很多脈,有如雨傘的傘骨。

氣就在這些脈中流動。氣可分五根氣和五支氣。每一條根氣支持五大中的一大,負責人體的一種功能。五支氣則使得五官運作。流經中脈的氣,稱爲「智慧氣」;流經其他脈的氣,據說都不清淨,會啓動負面、對立的思考模式。

「明點」藏在脈中,有白明點和紅明點(俗稱白菩提和紅菩提)兩種。白明點的主要中心是在頭上的頂輪,紅明點則在臍輪。

在高級的瑜伽行裡,瑜伽行者會把這個系統觀想得非常清楚。行者透過禪定的力量,把氣導入中脈而後分解,就可以直接證悟心性的「明光」。這是把意識駕馭在氣之上的緣故才能做到。因此,當修行者把心專注在身體上的某一點時,就可以把氣導到那裡。瑜伽行者以這種方式模仿死時的情形:左右脈的結一旦被解開時,氣流入中脈,就可以瞬間經驗到覺悟的境界。

頂果欽哲仁波切提到一位上師的故事,他在康省一座寺廟裡閉關,跟他的哥哥很親近。這位上師已經精通了脈、氣、明點的瑜伽行。有一天他告訴侍者:「現在我就要死了,請你看看日曆哪一天是吉日。」侍者嚇了一跳,卻不敢違背上師的意思。他查了一下日曆,告訴上師下個星期一是吉星高照的日子。上師就說:「星期一離今天還有三天。嗯,我想我辦得到。」幾分鐘後,他的侍者回到房間,發現他以瑜伽禪定的姿勢,坐得挺直,好象已經過世。上師不再有呼吸,只有微弱的脈搏。侍者決定不做任何事,只是等待。到了中午,侍者突然聽到很深的呼氣聲,上師又回到平常的情況,高興地跟侍者講話,還津津有味地吃完午餐。上師在整個上午的靜坐中,一直屏氣不呼。爲什麼他這麼做呢?因爲我們的壽命是以一定的呼吸次數來計算的,上師知道他的呼吸次數已經快完了,所以就屏住氣,要把最後的呼吸留到吉日良辰。午餐過後,上師又深深吸了一口氣,屏住氣一直到晚上才呼。第二、三天他還是這麼做。當星期一來到時,他就問:「今天是吉日嗎?」「是的。」侍者回答。「好,我今天就走了。」沒有任何明顯的疾病或困難,上師就在禪定中去世。

一旦我們有了身體之後,也就有構成整個身心存在的五蘊(fiveskandhas)。它們是構成經驗的要素,是我執的支持者,也是輪迴痛苦的基礎。所謂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代表人類心理的連續結構、心理的進化模式、世界的進化模式。五蘊也與各種阻礙有關--精神的阻礙、物質的阻礙、情緒的阻礙。」佛教心理學對它們有非常深入的探討。

當我們去世時,這些要素全部會分解。死亡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而彼此相關的過程,身和心的相關部分會同時解體。當氣消失時,身體功能和感覺也消失。當脈輪崩潰時,它們所支持的氣也不存在,五大就逐一由粗而細地分解。結果,分解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對臨終者產生身心兩方面的影響,並由外在、身體的徵象和內心的經驗反映出來。

朋友有時候會問我:像我們這種人能夠從臨終者身上看出這些徵象嗎?一些照顧臨終病人的學生告訴我,下面所描述的某些身體徵象,可以觀察得到。不過,外分解的階段可能發生得很快,而一般說來,在現代世界裡,照顧臨終者的人們並不會去注意這些徵象。忙碌的護士,常常是依賴他們的直覺和許多其他因素,如醫生或病人家屬的行爲、臨終者的心態等等,來預測某一個人可能就要去世了。他們也觀察得到(但不是用有系統的方式)某些身體的徵象,如膚色的改變,有時候可以發現病人的氣味或呼吸顯著改變。不過,現代藥物很容易掩蔽掉西藏教法所指出的徵象,而對於這個最重要的主題,西方的研究卻非常少。難道這不表示死亡的過程很少被瞭解或尊重嗎?

臨終的姿勢:

傳統上,大家所推薦的臨終姿勢,一般都是右側臥的「睡獅」姿勢,這也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勢。左手放在左大腿上,右手放在顎下,閉住右鼻孔。兩腿伸展,稍稍彎曲。身體右側的某些氣脈會引起無明的「業氣」。採取睡獅姿勢時,就是躺在這些氣脈上,再加上閉住右鼻孔,就可以堵住這些氣脈,當死亡到來,明光出現時,有助於臨終者認證它。這種姿勢也可以幫助意識從頂輪的梵穴離開身體,因爲其他孔道都被堵住了,意識只有這麼一個出口。

外分解:五根和五大

外分解就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當死亡來臨時,會有什麼樣外分解的經驗呢?

首先也許會覺察到五根如何停止運作。如果牀邊的親友在講話,到了某個時候,只會聽到他們的聲音,卻分辨不出在講什麼,這表示耳識已經停止運作。如果看着面前的一件東西,只能看到它的輪廓,卻看不出細節,這就表示眼識已經壞了。鼻、舌、身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當眼、耳、鼻、舌、身的感覺不再被完全經驗到時,就表示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分解過程。]

接下來的四個階段就是四大的分解:

地大

我們的身體開始失掉它的一切力量,一點力氣也沒有。坐不起來,挺不直,也無法握住任何東西。我們沒有辦法撐住頭部,覺得好象在掉落,沉到地底下,或被重力壓碎。有些傳統的典籍說,這就好象一座高山壓向我們,而我們被壓扁了的感覺。我們覺得沉重,任何姿勢都不舒服。也許會要求別人把我們拉高,把枕頭墊高,或者把被單拿掉。我們的臉色變得蒼白,兩頰下陷,牙齒出現斑點。眼睛變得比較難睜開或閉上。當色蘊在分解時,我們變得軟弱無力。我們的心被激動,變得錯亂,但隨即又陷入昏迷狀態。

這些都是地大溶入水大的徵象。這表示與地大有關的氣越來越無法提供意識的基礎,而水大的能力越來越明顯。所以,心中出現的「秘密徵象」是見到閃閃發光的幻象。

水大

我們開始無法控制身上的**。流鼻水、流口水,眼淚可能會流下來,大小便也許會失禁。舌頭無法轉動,眼睛開始覺得乾澀,嘴脣下垂,蒼白而無血色;嘴巴和喉嚨變得黏黏的,像被塞住的感覺;鼻腔塌陷,變得非常口渴。我們顫抖抽筋。死亡的氣味開始籠罩。當受蘊在分解時,身體的覺受減弱,交替出現苦和樂,熱和冷的感覺。我們的心變得模糊、挫敗、暴躁和緊張。有些人說,我們覺得好象要掉入大海滅頂或被大河沖走一般。

這些都是水大溶入火大的徵象,換成火大在支持意識。所以,心中出現的「秘密徵象」是見到霧氣,帶着稀薄的煙霧漩渦。

火大

我們的嘴巴和鼻子完全乾澀。身上的溫度開始降低,通常是腳和手開始冷起,最後是心。也許有蒸氣般的熱會從頂輪產生。當我們的呼吸經過嘴巴和鼻子時,它是冷的。我們再也不能喝或消化任何東西。當想蘊在分解時,我們的心一下子清明,一下子混亂。記不得家人或朋友的名字,甚至認不出他們是誰。因爲聲音和視線都已經模糊了,越來越難認知身外的一切。

卡盧仁波切寫道:「對臨終的人來說,內心的經驗如火焚身,好象陷入熊熊烈火之中,或全世界都在焚燒一般。」

這是火大正在溶入風大的徵象,火大支撐意識的功能越來越減退,風大則越來越負起支撐意識的作用。所以,心中出現的「秘密徵象」是見到閃閃發光的紅火花跳躍在露天的大火上,有如螢火蟲一般。

風大

呼吸越來越困難,空氣似乎在喉嚨裡逸散;我們開始喘氣,發出粗重的聲音;吸氣變得短而費力,呼氣變得比較長。我們的眼睛上翻,整個人完全動不了。當行蘊在分解時,心變得昏亂,對外在世界毫無所知,每一件東西都變得模糊。我們與物質環境接觸的最後感覺正在流失。我們開始產生幻覺,看到種種幻影:如果我們生平做很多壞事,也許會看到恐怖的形象。我們生平的一些夢和恐怖時刻重新上演,甚至驚嚇得想要哭叫。如果我們是過着友善和慈悲的生活,也許會看到快樂的天堂景象,「遇到」可愛的朋友或覺者。對那些善人來說,死時只有安詳,沒有恐懼。

卡盧仁波切寫道:「臨終者的內在經驗是強風橫掃臨終者的整個世界,這是無法想象的旋風,正在毀滅整個宇宙。」

這些是風大溶入意識的徵象。氣全都集合在心輪的「生命氣」中。所以,心中出現的「秘密徵象」是見到一支燃燒的火炬或燈,發出紅色的光芒。

我們的吸氣繼續變得越來越短促,我們的呼氣則變得越來越長。這時候,血集中起來,進入心輪的「生命脈」。三滴血聚集起來,一滴接着一滴,產生三個長的、最終的呼氣。然後,突然間我們的呼吸停止了。

只有微溫還留在我們的心上。一切主要的生命徵象都停止了,這時候就是現代醫學檢驗所謂的「死亡」。但西藏上師提到內在過程仍然繼續着。在呼吸停止和「內呼吸」結束之間,一般說爲時約「吃一頓飯的功夫」,二十分鐘左右。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整個過程也許很快就過去了。

內分解:

在內分解的過程中,粗細意念和情緒都在逐一分解,臨終者會遇到四個越來越微細的意識層面。

這時候,死亡的過程正好是倒轉受孕的過程。當我們父母親的精蟲和卵子結合時,我們的意識在業力推動下,就進入受精卵。在胚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父親的白菩提(白色而喜悅的核子),就留在我們中脈頂端的頂輪中;我們母親的紅菩提(紅色而溫熱的核子),就留在我們臍輪下方四個指頭寬度的地方。以下的分解階段的演化,就是從白菩提和紅菩提二者所產生的。

我們從父親遺傳而來的白菩提,在支撐它的氣消失之後,就沿着中脈下降到心輪。外在徵象是經驗到「一片白茫茫」,像「被月光所遍照的清淨天空」一般。內在徵象是我們的覺察力變得非常清晰,由三十三種嗔所產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爲「顯現」(appearance)。

接着,我們從母親遺傳而來的紅菩提,在支撐它的氣消失之後,就沿着中脈上升。外在徵象是經驗到「一片赤紅」,像在清淨的天空中太陽照耀一般。內在徵象是快樂的強烈經驗,因爲由四十種貪所產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爲「增長」(increase)。

當紅菩提和白菩提在心輪會合時,意識就被圍住在它們中間。住在尼泊爾的一位傑出上師土庫烏金仁波切說:「這時候的經驗就像是天與地會合。」外在徵象是經驗到「一團漆黑」,就好象是籠罩在一片漆黑中的天空。內在徵象是經驗到沒有絲毫意念的心境。由癡所產生的七種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爲「完全證得」(fullattainment)。

然後,當我們稍爲恢復意識的時候,地光明就會出現,就像清淨的天空,沒有云、霧、煙。它有時候稱爲「死亡明光的心」(themindofclearlightofdeath)。Gulu喇嘛說:「這個意識是最內層的細微心。我們稱它爲佛性,這是一切意識的真正來源。這種心的連續體(continuumofmind),甚至會延續到成佛。」

「三毒」的死亡:

當我們去世的時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呢?它就好象回到我們的本來狀態;一切都消散了,因爲身和心已經被解開。貪、嗔、癡三毒都死了,這表示一切煩惱(輪迴的根源)都不再發生作用,因此出現一個間隙。

這個過程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呢?帶到心性的本初基礎地,一切都是純淨、自然、素樸的。現在,障蔽心性的一切都被驅除,我們的真性顯露出來了。

誠如我在第五章〈把心帶回家〉所說明的,當我們修習禪定,經驗到快樂、清明和無思無慮時,換句話說,在貪、嗔、癡已經暫時分解時,也會發生類似的心性顯露。

當貪、嗔、癡正逐漸死亡時,我們就變得越來越清淨。有些上師說,對大圓滿法的行者而言,顯現、增長和完全證得的階段,就是本覺逐漸顯現的徵象。當障蔽心性的一切逐漸死亡時,本覺的清明就慢慢開始出現並增加。整個過程變成是光明狀態的發展,與行者對於本覺之清明的認證有關。

在密續中,對於分解過程中的修行,各有不同的方法。在脈、氣、明點的瑜伽修行中,密續行者會在修行中預先準備死亡的過程,模擬分解過程的意識改變,最終達到明光的經驗。行者也在睡覺時修行,對這些意識的改變保持分明。因爲必須記住的重點是:這種逐漸加深意識狀態的順序,不只是在我們去世時纔出現。當我們入睡時,或當我們從比較粗的意識層次進到比較細的意識層次時,也會發生這種情形。有些上師甚至指出,它也發生在每天清醒時的心理過程之中。

詳細的分解過程,似乎很複雜,但如果我們確實熟悉這個過程,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修行者來說,在每一個分解階段中,都各有一套特殊的修法。譬如,你可以把死亡的過程轉爲一個上師相應法。在每一個外分解的階段中,你可以對上師產生恭敬心,並向他祈求,觀想他出現在不同的脈輪中。當地大分解和幻象的徵象出現時,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心輪中;當水大分解和煙霧的徵象出現時,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臍輪中;當火大分解和螢火蟲的徵象出現時,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眉間輪中;當風大分解和火炬的徵象出現時,你可以全力專注將你的意識轉換到上師的智慧心中。

對於死亡的階段,有很多描述,在小細節和次序上各有不同。我在這裡所說明的,是屬於一般的模式,但由於每個人的身心構造不同,過程容或不同。我記得當我上師的侍者桑騰去世時,次序最顯著。但受到臨終者各人疾病的影響,還有脈、氣、明點的狀況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情形出現。上師們說一切衆生,包括最微小的昆蟲在內,都經過這個過程。如果是突然死亡或意外事件,這個過程仍然會發生,但發生得非常快。

我發現瞭解死亡過程中「外分解」和「內分解」所發生的事,最容易的就是把它看作是逐漸微細的意識層次的發展和出現。身和心的構成元素持續分解時,每一個微細的意識層次就相應出現,直到最後顯露出最微細的意識:地光明或明光。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第十六章 基礎地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附錄一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第四章 心性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十章 心要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譯者序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四章 心性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譯者序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八章 這一世:自然中陰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第十六章 基礎地第九章 精神之路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第十三章 給臨終者的精神幫助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譯者序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譯者序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作者自序第四章 心性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十章 心要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僕人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作者自序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九章 精神之路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附錄一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附錄一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第九章 精神之路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作者自序附錄一第二章 無常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十章 心要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第十章 心要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作者自序第四章 心性第二章 無常附錄一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僕人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第十三章 給臨終者的精神幫助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第十六章 基礎地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附錄一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第四章 心性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十章 心要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譯者序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四章 心性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譯者序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八章 這一世:自然中陰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第十六章 基礎地第九章 精神之路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第十三章 給臨終者的精神幫助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譯者序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譯者序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作者自序第四章 心性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十章 心要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僕人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作者自序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九章 精神之路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附錄一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附錄一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第九章 精神之路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十八章 受生中陰附錄二 有關死亡的問題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作者自序附錄一第二章 無常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十章 心要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第十章 心要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作者自序第四章 心性第二章 無常附錄一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僕人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歷程第十三章 給臨終者的精神幫助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