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 元首的反擊

“暫時先不要動。”李國勇終於下了決心“看一看再說先將這個黨監視起來所有成員的詳細資料我都要有還有不管出現了什麼情況楊先生都不能夠受到任何傷害。”

唐衍一邊答應着一面總算知道了元首和楊度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他還是第一次聽到元首用“楊先生”這個稱呼。

“另外。”李國勇又問道“阿富汗那邊的情況怎麼樣?”

說到這個問題唐衍充滿了自信“阿富汗的局勢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塔爾齊和哈比布拉.汗都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內帝國特工只需要20分鐘就開始抓住他們。”

李國勇滿意地點了點頭“等候我的通知讓情報人員要加大在幾個地方的活動培養忠於我們的當地武裝再追加一筆特別資金下去。”

楊度倒一向是個說做就做的人一個月後楊度宣佈脫離他一手創建的“中華進步黨”同時宣告成立“和平民主黨”。自認黨的領袖同時發行黨報《和平報》一石激起千層浪楊度的一系列舉動讓國內外典論起了軒然大波楊度曾經自詡過“自己這一生最得意的事不是開創了江蘇的新局面也不是成爲了僅次於李國勇的第二號人物而是親手創建了這個‘中華進步黨’。

現在這個創始人竟然公然和進步黨決裂。

國內民衆包括軍隊士兵黨衛軍警察和所有的進步黨黨員茫然不知所措在他們的心裡。元首和總理是那樣的親密無間楊先生不擔任總理可以理解。但公然脫黨就不可思議了。

國外的報紙也連篇累牘地記載了中國國內政局發生的變化《泰晤士報》評論道“楊度內閣辭職後已經隱隱預示着中國國內即將發生一場動盪但誰也沒有想到動盪來得如此之快如此劇烈。在我們地印象是。李和楊始終是做爲一個整體出現的他們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曾經配合的是那樣的天衣無縫在兩個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楊先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在帝國建立初期他爲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地功勳爲什麼現在他要背叛自己的事業?李又對此是個什麼態度?‘和平民主黨’地建立是中國元首在國內絕對權威第一次受到了重大挑戰而且是自己曾經最親密的朋友發起的挑戰。他會用什麼方式來應付這場危機?武力取締還足任由它發晨?我們無法知曉只有靜觀事態的發展。但李所能採用的手段也僅僅限於這兩種而已。”

對於楊度的退黨聲明。元首府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僅僅是在一天之後由帝國的新任總理曾爭發表了一個表示遺憾的講話同時曾爭高度讚揚了楊度爲帝國做出的貢獻然後就沒有了下文。

也許是政府地這一態度鼓勵了楊度和他的“和平民主黨”。

他們開始在報紙上先是試探性的發表幾篇文章試探政府地容忍度看到政府毫無反應接着就是公開評擊政府的現有政策公然提出了“裁軍撤兵和平建國”地口號。

憑着楊度的威望。加上頗有鼓動性的文章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和平民主黨”就擁有了黨員30人成爲了僅次於“中華進步黨”的國內第二大黨。

受到“和平民主黨”地刺激一些國外留學回來的人也紛紛成立了各種政黨鼓吹自己主張的思想中國國內的局勢在這一刻波盪不息。

所有的人都在注視着李國勇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來對付。

不過讓他們失望了李國勇一點動靜都沒有做着和往常一樣地工作甚至還帶着幾位夫人公開視察了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的學子對元首的到是異常歡迎的在這些熱血青年的心中元首就是中國的希望是他帶領着中國開疆闢土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在他們看來不管出現了多少政黨他們只擁護李國勇所領導的那個政黨。

而李國勇則告訴這些學生不管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安心讀好書纔是第一位的天踏下來有政府頂着中國未來的建設和成長就得靠你們這些學子。

然後李國勇宣佈再對教育增加0億投資以改善校園設施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全國教育界的一致歡迎中國政府這些年對教育的重視大家都看眼裡鉅額的資金不惜工本的人才引進都是實實在在利國利民的好事。

緊接着李國勇又視察了軍隊中國的國防軍從民族獨立軍開始就對他們的總司令是無限狂熱的而在不斷取得的勝利面前軍人們更是對元首累積起了巨大的信心。

楊先生的脫黨聲明雖然在軍隊造成了波動但隨着幾位高級將領穩定軍心的舉動出於對元首的無比信任和忠誠這種短暫的混亂思想已經逐漸趨於平靜。

在軍隊中李國勇並沒有說什麼大道理只是當着士兵們的面宣佈了一件事成立“軍屬及退伍軍人事務部”專門處理軍人家屬、退伍軍人生活中的問題解除軍人的後顧之憂;退伍軍人將得到妥善安排保證每一個爲帝國流血奮戰的軍人都將得到最好地待遇得到優先安排工作的權利。同時設立“傷殘軍人特別基金”負傷的軍人有活動能力的除了得到每個月的傷殘補助將獲得一份輕鬆適合的工作失去了行動能力的將由政府供養一輩子一直到去世爲止。

說完了這些李國勇掉頭就走。在他的背後忽然爆發出了連天震響的“元首萬歲。帝國萬歲”地呼聲。

士子之心和軍心的統一隱隱暗示着李國勇地反擊開始了;工商界歷來都是擁護元首地再加上有老丈人和曾道富把持基本不用李國勇操什麼心況且這些商人的立場很簡單。政府能爲他們帶來大量好處他們當然擁護政府“和平民主黨”呢什麼東西也不能給他們。

政府控制的報紙開始對《和平報》開火了大量反駁楊度理論的文章開始出現其中提到的最多地就是元首如何將中國帶到了強盛而這種強盛又是靠什麼來支持的;提到了海外殖民地問題例舉了大量事實證明殖民地給中國帶來的好處和海外駐軍的重要性;提到了保持一支大規模的軍隊將如何如何的重要等等。

民衆開始琢磨比較兩種理論誰對誰錯李國勇的優勢就在於他累積起了的巨大聲望以及實實在在帶給中國。帶給中國民衆的好處漸漸地民衆開始覺得楊度先生的話有問題了。中國爲什麼能發展到今天不就是靠着戰爭帶來地勝利嗎?

沒有東北決戰的勝利。哪有今天的和平?沒有對日戰爭地勝利那些倭寇怎麼可能對咱中國俯首稱臣?

一切正常秩序逐步納入了李國勇的軌道隨即帝國最高元首李國勇和國防部長趙聲宣佈將在月日中國帝國成立五週年地慶典上舉行閱兵式。

這個消息讓民衆激動起來自從帝國成立那一年有過次閱兵可就再也沒有過了一時間“閱兵式”成立民間最熱門的話題什麼黨派之爭。政見之爭全部被扔到了一邊。

在“和平民主黨”總部楊度的家裡憂愁不安的情緒卻在籠罩着。

“楊公政府的連續動作對本黨的影響很大。”一個長着山羊鬍子的老頭說道這個人在滿清時代曾當過一任吏部侍郎頗有一些名望。

另一個老秀才說道“是啊李國勇依仗着雄厚的財力不斷地許下各種好處而反觀我黨資金捉襟見肘《和平報》創刊以來初期幾期尚有一些廣告收入到後來竟無一人願意劉登廣告報社的編輯、工人的薪水不可不付現在是拆東牆補西牆已經有幾個工人提出了辭職楊公不可不想辦法解決啊。”

楊度地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自從他辭去了政府的一切職務雖然政府依然每月把他的薪水按照原來的數目一分不少地按時送來但秉性高傲清高的他卻一次次又一次地拒絕了李國勇的好意。

爲了“和平民主黨”他不僅用光了微薄的積蓄。還變賣光了老家的祖產本就沒有任何資金流入的“和平民主黨”。現在完全靠他一個人在支撐着可是除了當做總部的這處房產他已經賣無可賣了。

“和平民主黨”的人事部長說道“昨天又有個黨員宣佈退黨短短的幾天時間退黨人數已經達到了300多人領袖不能不想辦法解決了;現在的政府總理和經濟建設部部長都是貴夫人的孃家人頗有財力能不能請他們援助些資金?”

“不行!”楊度斷然拒絕道“他們都是‘中華進步黨’黨員焉有反對黨向被反對黨借用資金的道理傳出去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見這些人有些垂頭喪氣心灰意冷楊度振作了下精神“大家儘可放心‘中華進步黨’成立的時候也和我們現在差不多結果現在發展的情況你們也看到了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咬一咬牙就挺過去了;我既然可以創辦出一個國內第一大黨就一定可以創建出另一個。”

“楊公依你看政府在月日舉行的閱兵式是什麼意思?”老秀才捻着下巴上幾根不多的鬍子問道。

楊度冷笑了下“示威元首是想炫耀他的武功軍威讓我們拜服在他的理論之下。”

他始終認爲李國勇在政治上還遠遠談不上成熟就看這次的閱兵式擺明了就是向他示威讓他屈服完全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現也太小看自己了。

送走了幾個黨員楊度滿腹心事的回到了內室他看到兩個妻子已經在等着他了。

楊度微微嘆息了聲他覺得非常愧疚對不起兩位夫人自從嫁給了自己不光一天福沒有想到現在反而還每天跟着他擔驚受怕一天三餐也只夠餬口。

這兩個夫人一個是前清的公主一個是大商人之女總理的妹妹幾時過過這樣的苦日子?

象是看出了丈夫的心思德齡公主將一個布包交給了楊度“我們知道你急等着用錢這是我們的陪嫁你先拿去用吧。”

眼淚差點從楊度的眼中流出他控制了下情緒將布包輕輕地推了回去“楊度組建政黨乃是楊度之事怎麼可以把你們牽連進來?”

“早就牽連進來了。”曾萍微微嘆了口氣“我們都是夫妻楊大哥你又何必說這些見外的話呢夫妻難道不應該同舟共濟嗎?”

德齡公主忽然問道“皙子難道你個明逸之間的就這麼決裂了你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了嗎?青顏她們幾次邀請我們去那作客我們怕你不高興一直沒有敢去。”

“我和明逸之間並沒有任何矛盾這只是政見不同發生的爭論不影響私人的感情。”楊度說着自己都覺得這話有些牽強“況且青顏她們和你們沒有任何恩怨你們也犯不着參與到黨爭之中下次再有邀請儘管去好了。”

這時候門外傳來了一個聲音“老師在嗎?”

一聽到這聲音曾萍就馬上跳了起來這是他大哥曾爭來了。

曾爭幾次送錢來都被丈夫拒絕幾次求見也都被楊度避而不見這次倒好直接不經通報就闖了進來其實也沒有人給他通報門衛下人們早就被楊度遣散了原來政府給他配備的警衛也全部被楊度趕了回去。

“老師。”曾爭向楊度行了個禮不管他當上了什麼官也不管是自己楊度的大舅子在楊度的面前曾爭總是顯得象一個學生總是那麼的尊敬。

第584章 - 救濟行動第506章 - 決定勝負的一年第8章 湖南少年歌第67章 援 兵第222章 - 新南京條約第533章 - 法 國第196章 - 寸步難行第72章 吳佩孚第306章 - 風 暴(下)第540章 - 丘吉爾主義第217章 - 發瘋的日本第426章 - 安加拉河大會戰(下)第506章 - 決定勝負的一年第154章 回來了第371章 - 有辦法的中國人第202張 日 本第563章 - 動盪的新年(下)第37章 殲 匪第450章 - 威烈夏金諾攻防戰(二)第438章 - 血腥防衛戰(中)第458章 - 中西伯利亞軍團(下)第255章 - 東 京(三)第350章 - 塔爾齊的復仇第390章 - 在戰爭中發財第85章 防 線第171章 特工在行動(上)第41章 布 置第260章 - 日本的投降(上)第488章 - 計劃的改變第355章 - 名將隕落第39章 辭 官第156章 甘羽鋒和羅瑋第225章 - 渡江第71章 蒙面行動第270章 - 暗殺計劃第263章 - 日本的投降(下)第60章 德齡公主第343章 - 海軍間的較量第533章 - 法 國第329章 - 出擊印度第496章 - 圖謀俄國第147章 光 緒(下)第453章 - 威烈夏金諾攻防戰(五)第561章 - 私人間的恩怨第376章 - 正面還是東面第490章 - 飛翔計劃第155章 用鐵血澆鑄中華第87章 六點要求第178章 教育改革第253章 - 東 京(一)第297章 - 大中華聯邦第514章 - 海上決戰(中)第234章 - 威廉二世第241章 - 不安分的朝鮮第70章 進步的代價第495章 - 俄國人來訪第297章 - 大中華聯邦第85章 防 線第549章 - 另一個戰場第98章 黨衛軍第398章 - 沙皇的決心第81章 日本的挑釁第75章 新組織第387章 - 大屠殺之夜(上)第528章 - 瓦謝羅維爾的淪陷第58章 袁世凱的謀略第337章 - 王牌部隊第530章 - 六戰大捷第532章 - 前線傳來的喜訊第553章 - 最後通牒第267章 - 靖國神社第219章 - 楊度的條件第169章 帝國五英第167章 刺刀和鐵血第243章 - 造 反第439章 - 血腥防衛戰(下)第14章 編練新軍第514章 - 海上決戰(中)第284章 - 屠 殺第363章 - 動盪第3章 升 官第498章 - 再見吧,俄羅斯(一)第247章 - 友誼萬歲第182章 組建新師第262章 - 日本的投降(中)第291章 - 血 戰第555章 - 英國的投降(下)第553章 - 最後通牒第205章 硫 球第368章 - 我們的責任第538章 - 都柏林大起義(下)第110章 帝國第五師第347章 - 攻第52章 損主意第550章 - 沸騰和冰點第1章 胸懷大志的李大志第416章 - 朱可夫的離開第448章 - 秘密的結束第344章 - 印度洋上的決戰(上)
第584章 - 救濟行動第506章 - 決定勝負的一年第8章 湖南少年歌第67章 援 兵第222章 - 新南京條約第533章 - 法 國第196章 - 寸步難行第72章 吳佩孚第306章 - 風 暴(下)第540章 - 丘吉爾主義第217章 - 發瘋的日本第426章 - 安加拉河大會戰(下)第506章 - 決定勝負的一年第154章 回來了第371章 - 有辦法的中國人第202張 日 本第563章 - 動盪的新年(下)第37章 殲 匪第450章 - 威烈夏金諾攻防戰(二)第438章 - 血腥防衛戰(中)第458章 - 中西伯利亞軍團(下)第255章 - 東 京(三)第350章 - 塔爾齊的復仇第390章 - 在戰爭中發財第85章 防 線第171章 特工在行動(上)第41章 布 置第260章 - 日本的投降(上)第488章 - 計劃的改變第355章 - 名將隕落第39章 辭 官第156章 甘羽鋒和羅瑋第225章 - 渡江第71章 蒙面行動第270章 - 暗殺計劃第263章 - 日本的投降(下)第60章 德齡公主第343章 - 海軍間的較量第533章 - 法 國第329章 - 出擊印度第496章 - 圖謀俄國第147章 光 緒(下)第453章 - 威烈夏金諾攻防戰(五)第561章 - 私人間的恩怨第376章 - 正面還是東面第490章 - 飛翔計劃第155章 用鐵血澆鑄中華第87章 六點要求第178章 教育改革第253章 - 東 京(一)第297章 - 大中華聯邦第514章 - 海上決戰(中)第234章 - 威廉二世第241章 - 不安分的朝鮮第70章 進步的代價第495章 - 俄國人來訪第297章 - 大中華聯邦第85章 防 線第549章 - 另一個戰場第98章 黨衛軍第398章 - 沙皇的決心第81章 日本的挑釁第75章 新組織第387章 - 大屠殺之夜(上)第528章 - 瓦謝羅維爾的淪陷第58章 袁世凱的謀略第337章 - 王牌部隊第530章 - 六戰大捷第532章 - 前線傳來的喜訊第553章 - 最後通牒第267章 - 靖國神社第219章 - 楊度的條件第169章 帝國五英第167章 刺刀和鐵血第243章 - 造 反第439章 - 血腥防衛戰(下)第14章 編練新軍第514章 - 海上決戰(中)第284章 - 屠 殺第363章 - 動盪第3章 升 官第498章 - 再見吧,俄羅斯(一)第247章 - 友誼萬歲第182章 組建新師第262章 - 日本的投降(中)第291章 - 血 戰第555章 - 英國的投降(下)第553章 - 最後通牒第205章 硫 球第368章 - 我們的責任第538章 - 都柏林大起義(下)第110章 帝國第五師第347章 - 攻第52章 損主意第550章 - 沸騰和冰點第1章 胸懷大志的李大志第416章 - 朱可夫的離開第448章 - 秘密的結束第344章 - 印度洋上的決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