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扎洛攻擊戰在中奧德三國軍隊的共同攻擊下,沒有用了多少時候,意大利軍隊就全線崩潰。在兩次的攻擊戰中,整整15萬的意大利軍隊,有2萬人戰死,大約8萬人成爲了俘虜。
當博爾扎洛攻擊戰結束後,奧德聯軍的總司令德約克上將說道:“我一生指揮過無數的戰役,參加過無數的戰鬥,但只有這次我覺得實在不可思議。一個軍隊在人數出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竟然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連克三座城市,我不知道這樣的軍隊是用什麼樣的材料打造成的,但我一定會向這樣的軍隊表達由衷的敬意!”
主要參與攻擊的黨衛軍四師的野戰部隊並沒有太多的謙虛,在他們看起來,對戰鬥力低下的意大利軍隊取得腔利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地方。柳波成元帥給他們的任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迫使意大利投降。
“德約克將軍。”黨衛軍第二閃電裝甲師師長唐爭說道:“現在我們三個國家的軍隊已經匯兵一處,意大利邊境三主要城市全部落到了我們的手裡,我想聽聽盟軍的意見。”
德國將軍德約克上將說道:“我個人對中國軍隊強大的戰鬥力表示欽佩。我的意見是,我們三個目家的軍隊已經匯軍一處,我建議中德奧聯軍經特倫託、佈雷西亞,直克米蘭,而後經皮亞琴察、帕爾馬、佛羅倫薩,直插羅馬。各位將軍,在過去我們無法打敗意大利,是因爲我們的兵力實在不。但現在卻不一樣了,中國盟友已經開進歐洲。並且顯示出了自己的巨大實力,如果以中國軍隊無堅不摧的裝甲部隊爲先頭部隊,那麼我們進入羅馬只是遲早的事情而已。”
對於在意大利地戰爭來說,德約克將軍的建議無疑是最好、也是最妥善的。但是中國將軍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滿的神色。
“將軍們,你們是否認爲我的建議有什麼不妥善的地方嗎?”德約克將軍顯然看出了中國將軍的不滿,他說道:“我再次重申一遍,這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
黨衛軍青年師的師長宋子寒微微皺着眉頭說道:“從戰略上來看,這樣地計劃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接到的命令是必須在一個月之內結束在意大利的戰爭。將軍,如果按照您的建議。這樣地循序漸進,沒有兩到三個月,在意大利的戰爭無法結束。我想請大家注意,英法美正在歐洲加強對德國地攻勢。德國的兵源幾乎近於枯竭,還能夠抵擋多少時候我很懷疑。如果德國戰敗了。我想請問大家,就算我們佔領了意大利又有什麼意義呢?好吧,我並不是說德約克將軍的建議不好,但是我認爲還應該有更加好的方案。比如從威尼斯進軍。經費拉拉、拉維那、博洛尼亞,爾後再進軍羅馬。在我所提出地這一條路線上,意大利軍隊的防衛力量相當菏弱,對於我們取得戰爭的控敵也哦對輕鬆一些麼”
奧德軍隊的指揮官們沒有說什麼,他們只是默默的想了中國將領的意見。宋子寒提出的進軍方案的確比德約克上將好,但是如果按照他所說地速戰速決的說法,這也並不時一個很好地作戰建議。
這時候中國第二閃電裝甲師的師長唐爭說道:“我倒有一個想法,爲什麼我們不能經利窩那、格羅塞託。直搗梵蒂岡呢?大家請注意,在這一天路上。完全沒有意大利地軍隊,如果裝甲部隊日夜兼程的話。在後天我們就可以到達梵蒂岡,那時,整個羅馬都在我們的攻擊範圍內!”
他的話一出,中國軍官倒還沒有什麼,但德國和奧地利的軍官全都震驚無比,他們無論如何都想不倒中國軍官竟然提出了這麼樣一個膽大包天的主意,梵蒂岡在這些歐洲人的心目中實在太過於神聖了。
梵蒂岡面積只有0.44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爲“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酥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堡教堂,成爲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公元756年,法蘭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其後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意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爲君主的教皇國。1870年意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在其後,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爲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梵蒂岡爲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梵蒂岡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教皇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權。教皇自稱“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皇由紅衣主教2,3多數選出,終身任職。紅衣主教團是教皇的諮詢機構。教皇的選舉是梵蒂岡神聖而莊嚴的事情。由於教皇的任職是終身制,新任教皇的選舉均在前任教皇去世後才慎重舉行。新任教皇必須得到2/3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
梵蒂岡是全世界數億天主教徒的領導機構,這個機構首先是宗教意義上的,其次也是政治意義上的。因爲天主教,包括新教等基督系宗教都不主張完全出世,像中國的佛教道教那樣。這些宗教既有出世之處也有入世之處,歐洲很久以來一直有這一傳統,就是政教合一,皇帝需要教宗加冕纔算合法。
因此,梵蒂岡可以說是整個歐洲的“心臟”不管是德國人還是奧地利人,再膽大包天也不會想到佔領梵蒂岡的主意。
“上帝!”德約克上將再胸口劃了一個十字:“您的主意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您必須得知道攻佔梵蒂岡會引起多麼大得反響!”
唐爭微微笑道:“是的,攻佔梵蒂岡會讓全世界地教徒都陷入恐慌之中,但那又有什麼呢?我們的目標是取得戰爭的勝利,爲了這一目標,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手段都不爲過!從這到梵蒂岡的路線輕鬆得甚至象旅遊一樣,既然有這麼輕易的路線,我們又爲什麼不採用呢?”
德奧軍官互相看着,他們面面相窺。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中國軍官的建議被沒有任何折扣的執行下去了,第一中華裝甲師和第二閃電裝甲師在當天上午就踏上了啓程的道路,他們的目標是梵蒂岡。意大利人,包括協約國地所有人都不會想到把梵蒂岡當成攻擊目標。所以在一路上中國軍隊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
當中國的坦克出現在梵蒂岡的時候,整個梵蒂岡都傻了。在這沒有任何地武裝力量。當本篤十五世教皇看到中國士兵的時候,他無法相信自己地眼鏡。“上帝,這裡是神的中心,你們怎麼可以隨便進入這裡!本篤十五世教皇大聲地指責進入教廷的中國士兵說道:“你們這些異教徒。一定會受到神的懲罰地!”
教皇覺得自己有理由這麼斥責這些貿然闖入教廷的人,每個歐洲國家國王的登基典禮,都必須要經過他加冕纔可以,這些來自東方的士兵是絕對沒有權利侵犯神聖而莊嚴的教廷的。
但讓本篤十五世教皇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中國軍人絲毫也沒有顧及教皇的尊嚴,帶頭地軍官冷冷地說道:“我們只是純粹的軍人,我們從來不相信神佛和命運。但是我們也不願意破壞你們地宗教信仰。本篤十五世教皇閣下,我們來只是爲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並不想傷害到你和教廷所有人地生命,所以請你儘可能的配合我們!”
教皇沒有什麼話好說了。他呆呆地看着這羣一點也不信仰上帝地異教徒,整個人都像是傻了一樣中國軍隊佔領了梵蒂岡地消息震驚了全世界。也讓意大利政府感到了世界末日的來臨。意大利國王匆忙任命巴多格里奧將軍組建6萬5千人的軍隊,佈置在羅馬的周圍,企圖阻擋住中國軍隊。
巴多格里奧將軍毫無疑問是一位是一個優秀的將領,雖然他的手裡只有6萬多名士兵,但他將這些士兵很巧妙的分配在了羅馬的周圍,他想利用有限的兵力阻擊住中國軍隊對羅馬的進攻。
當中國黨衛軍青年師、軍刀師和國防軍十三師的全部主力到達後,中國軍隊立刻對羅馬展開了攻擊。
中國士兵的戰鬥力和意大利士兵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僅僅用了八個小時的時間,就全線突破例如意大利人的正面防線。當驚慌失措的意軍盲目地東衝西突,窒息而亂成一團時,中國軍隊的坦克開始瘋狂射擊,用最快的速度推進,後面緊緊跟着手持手榴彈和輕機槍裝備的突擊部隊。當火力達到它的射程限度時,部隊就衝過意大利防線的缺口,繞過孤立地區的抵抗,從後面包圍殘敵n當意軍想摸索着逃跑時,坦克的炮彈就劈頭蓋腦地打來。在這樣的攻擊下,意大利軍隊的防線很快就垮了下來。
此時放在意大利軍隊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投降或者死亡!
在意大利軍隊潰散的時候,巴多格里奧將軍急忙調了六個師企圖去增援正面戰場。但是,讓將軍感到沮喪的是,這六個師也在最短的時間內被中國軍隊擊潰,此時的羅馬,已經完全籠罩在中國軍隊的炮火之下。
羅馬城裡亂做了一團,國王的命令已經形同虛設,士兵和平民完全處在了混亂之中,國王的威嚴已經降到了最低。其實在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意大利國王的對於人民的信用就已經基本蔑失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意大利是“三國同盟’的簽字國。在戰爭正式爆發後,由於奧匈帝國屢戰屏敗,意大利人顯得不大想再持中立了。
1915年,羅馬簽訂了秘密的倫敦條約,這個條約規定,作爲對協約國軍事援助的報償,將給予意大利以蒂羅爾、的裡雅斯特、伊斯特拉、達爾馬提亞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臘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羣島。還允許意大利擴大其非洲的殖民地和參預瓜分奧斯曼帝國。正是因爲這個協約,才使得意大利從同盟國的創始國而倒向了協約國。
意大利人於1915年5月22日對奧匈帝國開戰,但財政枯竭和懼怕德國,使它的軍事野心受到約束。羅馬得到它的新盟國的同意,不對德宣戰,直到1916年8月28日,那時它感到更爲安全,不怕報復了,纔對得宣戰。意大利的行爲被視爲背叛。此後,同盟國只能稱這個敵人爲“背信棄義的意大利”!
當中國正式全面介入歐洲戰爭,並在戰場上節節取得勝利之後,意大利立刻爲自己背信棄義的行爲感到後悔,並很快和中國德國方面取得聯繫,企圖重新加入同盟國組織,但這一提議卻遭到了中德方面的聯合拒絕。
應該說意大利人對自己的行爲感到非常後悔,但卻爲時已晚。他們也沒有想倒中國軍隊竟然那麼不將講情面,迅速的對自己開刀,並且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打到了羅馬。
隨着中國軍隊對羅馬的炮轟,羅馬城內派出了使者,請求和中德奧聯軍進行和談,但德約克上將卻冷冷地告訴意大利地使者:“我們曾經是盟友,我們也對你們抱以了極大的希望,但你們卻背叛了同盟國。如果不是中國軍隊的及時參戰,意大利會那麼容易的就和我們進行和談嗎?所以對於你這樣的國家,除了無條件投降以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