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

海象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的草原,呈暗綠色。︽,風不大,盪漾着一朵朵銀白的浪花。陳文強仰起頭,天空的動人之處全部展現出來。天空中掛着高高的捲雲,顯得高遠、博大、深邃,帶着永恆的迷惑,把陰晴、、霜雪、風雷統統地收在自己的胸懷中。

在與列強交鋒及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清政府認識到西方軍械的先進性,走上了購買外火之路,外購軍火從此成爲清軍新式裝備的重要來源之一。面對中國這個龐大的軍火市場,列強展開了激烈爭奪。

在清政府軍火外購初期,英、法兩國處於優勢地位,尤其是英國幾乎壟斷了艦船採購。此時德國剛剛完成國家統一,沒有精力和實力參與競爭。其實,第一次戰爭剛剛結束,德國商人就已經開始注意中國這個巨大的軍火市場。科隆商會就在關於對華貿易所採取立場的文件中,強調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德國在很多方面可以參與競爭,軍火就是其中之一。

等到英國對中國禁運軍火,清政府轉而求諸德國。德國終於得到了良機,他們迅速做出反應,藉助中國駐德公使的幫助,很快取得鉅額訂單。而克虜伯大炮則是德火取得銷售優勢的重要法寶。隨着克虜伯炮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德國逐步確立了其在華銷售軍火的優勢地位。到了十九世紀末,德國輸出的步槍分處第三、四位,炮身則處於首位。

德火在華銷售的成功,嚴重威脅了其他列強的經濟利益,從而引發列強們對中火市場的激烈爭奪。在上海,銷售軍火的洋行主要有:地亞士洋行、麥登司洋行、新泰來洋行、拿能洋行、馬德隆洋行、瓊記洋行、太古洋行、泰來洋行、德生洋行、香港南利洋行、美國紐約林明敦製造廠等等;在天津,從事軍火貿易爲主的有德國洋行,如禮和洋行、禪臣洋行、世昌洋行、增茂洋行、興隆洋行等。

爲了鞏固市場,德方在清廷內部積極建立人脈。義和團運動前,德國政府與清朝歷任駐德公使關係融洽,保持了軍火銷售渠道的暢通。

而得到各國政府支持的軍火貿易只是一方面,各個外國洋行對中國的民間軍火交易則是另一方面。從上海小刀會起義時起,洋商與起義軍的軍火交易可以看作是近代上海民間軍火的濫觴。

顯然,唯利是圖是洋商的本質,與起義軍進行軍火交易當然不可能出自良好的動機和正義的目的。處於“中位”地位的洋商,不僅向義軍出售軍火,還向清軍出售,他們坐地起價,從中牟取鉅額利潤。

在太平天國與滿清的交戰過程中,很多洋商更是冒險從事軍火貿易,向太平軍大售軍火,賺取十倍的高額回報。在這些洋商中,有普通的“個體戶(外國無業遊民)”,有財力雄厚的大洋行,甚至還有駐滬的外交人員(美國旗昌洋行商人兼駐滬副領事柯寧翰)。可見暴利之下,有多少人會爲之驅使。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想搞到槍枝就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但要起事,需要的就不是少量的武器彈藥,這在購買、運輸、囤積上便有了很大的難度,也極易暴露。

所以,陳文強採取的是多渠道、多辦法、多批次、多目標的方式、方法。有螞蟻搬家式的,有撒網多方採購再慢慢集中的,也有大批量用遠洋輪船直航運輸的。

而德國人卡爾斯只是其中一個採購對象,買辦、洋商、掮客、洋行,都是復興會採購軍火的對象。涓滴匯河,這裡十枝二十枝,那裡七八枝,分期多次購買之後,加起來的數量也是不少。

萬州的罐頭廠已經建立起來,拆成零件的槍枝和彈藥,被僞裝成各種機械配件運送上岸,秘密埋藏。到現在爲止,已經有長短槍枝三百餘。

“已經五個多月了。”陳文強發出了慨嘆,雖然此番南洋之行他也與復興會總部保持着聯繫,但總不是那麼及時詳盡,收穫頗豐的他真的很想快一點回到上海,以獲悉更全面細緻的情況報告。

“很快就要回家了。”徐矮師淡淡地回了一句,他已經適應了海上航行,何況這只是短途,從巴釐巴板到斯里巴加灣。

從這兩個地名,很多人可能會猜到陳文強的目的,並不只是爲了接收這幾十件武器。沒錯,石油,這兩個地方都是石油的盛產地。而在當時,石油的價值還沒有煤更受到重視。而在開採和利用石油方面,美孚石油公司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殼牌石油公司則還沒有成立。

即便如此,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興起的一場反對不公平競爭、反對貪污腐化的改革運動,迫使美孚石油托拉斯不得不解散。洛克菲勒作爲“進行欺詐、高壓、行使特權”的代表,首當其衝受到批判,參議員羅斯福(還未任總統)更是提出要將壟斷市場、勾結鐵路的美孚石油公司徹底剷除。

雖然在事實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仍然存在,被解散的各分公司仍然步調一致,協同作業;各公司的收入還是由以洛克菲勒爲中心的委託人來管理,但嚴峻的形勢不容輕視。這也使得陳文強能夠通過羅邁、琳娜等中間人,招募到原美孚公司的一些勘探技術人員,並開始在巴釐巴板和文萊進行石油勘探。而一些南洋的華人富商則在陳文強包銷包發財的鼓動下,投資於這個新興的中美石油聯合公司,還有一部分人則投資於橡膠園。

銀行資金的籌集,石油、橡膠的投資佈局,再加上與蘇門答臘張氏兄弟的聯合航運公司,主要還是與南洋華僑建立起的聯繫,便是陳文強此次南洋之行的主要收穫。

隨着日後經營的順利,以及靠陳文強先知先覺的作弊,大發其財的華僑、華商將更緊密地聚攏在陳文強身邊,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成爲一個實力雄厚的財團。

……

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41章 無題第73章 佈局,人販第43章 安頓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117章 義軍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5章 刮目相看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94章 瓊州之基第56章 無情殺戮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2章 陰謀論第102章 一槍第27章 身跨青紅第62章 甬商關注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8章 遭罪,青樓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34章 猶太人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21章 現實,人脈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35章 無題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6章 安頓託付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239章 大勝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37章 無題第207章 憲政會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4章 交談,託付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53章 一箭三雕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42章 家事第43章 安頓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42章 家事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8章 無題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39章 新思路第38章 爭論妥協
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41章 無題第73章 佈局,人販第43章 安頓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117章 義軍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5章 刮目相看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94章 瓊州之基第56章 無情殺戮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2章 陰謀論第102章 一槍第27章 身跨青紅第62章 甬商關注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8章 遭罪,青樓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34章 猶太人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21章 現實,人脈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35章 無題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6章 安頓託付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239章 大勝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37章 無題第207章 憲政會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4章 交談,託付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53章 一箭三雕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42章 家事第43章 安頓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42章 家事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8章 無題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39章 新思路第38章 爭論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