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

陳文強點頭微笑,表示對此很是贊同,賑災可以讓臨時政府的威權滲透進各個地方,確實很值得考慮。,

停頓了一下,陳文強笑着發言:“除了政府拔款外,各地方政府也應該向當地富戶勸捐,並且積極組織災民進行生產自救和災後重建。國內、國際的捐助應統一存入各地的中國銀行,設立賑濟基金,專人管理,賬目公開,不使其挪作他用。同時,放開民間慈善資金參與災區社會受災羣衆自救自助活動,讓受災羣衆得到各類社會羣體慈善資金的捐助,以此作爲政府財政資金的補充作用。”

這個辦法新穎,新名詞也是層出不窮,殊不知這都是陳文強剽竊於後世的做法。

“以工代賑的範圍還應擴大,不只可以組織災民築堤修壩,還可以讓他們架橋鋪路,只要災民的生活還需要政府救濟,那麼該地方的基礎建設便都可以向災民敞開。當然,我會建議臨時政府除對災民進行移民安置外,也要對災區做出一些政策傾斜,實行災後重建時期減稅政策,並鼓勵社會各類資金積極參與災區生產重建工作,在稅收上,相關項目可以給予減免。”

“這是否意味着在災區開辦工廠,既能得到大批廉價的勞動力,又可以得到政府的稅收減免,這豈不是隻賺不賠的事情?”趁着陳文強端茶喝水的空當,黃興停下筆問道。

“暫時看應該是這樣。”陳文強笑着解釋道:“你有興趣也可以去嘛,不過要注意,稅收減免政策是短期的,比如說三年或五年,等到災民生活恢復正常後,這項優惠政策也會逐漸取消。即便如此。這個辦法對商人們來說,也很具有吸引力。建一些投資小、見效快的項目,還是很合算的。”

不管建什麼廠,只要你紮下根,想搬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樣也就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並使一些農民轉化爲工人,緩解了土地緊張的壓力。

“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對待災民的態度。災民只要能吃上飯,哪裡會去鬧事?不是被地主劣紳逼得無路可走,又豈能聚衆暴亂?”黃興伸出手指強調地說道:“軍隊是抵禦外侮,保護百姓的,不是吃着百姓種出的糧食,領着用民脂民膏發放的軍餉,反過來倒去用槍彈和刺刀對付自己的衣食父母。那樣的話,良心何在?款也拔了,糧也運了,再有民變,只能說明當地政府工作懈怠,賑災不力,官員失職。”

“把無衣無食的饑民‘目之爲亂民,爲匪徒’。是滿清的做法,我們不要學。雖然要將流離顛沛、飢寒無告之民與那些趁機搶劫、偷竊之徒區分開來。區別對待,工作量會很大,但無疑也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一次考驗,出動軍隊鎮壓所謂的‘民亂’,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儘量不要採用。”

歷史上資產階級革命派在災荒問題上所犯的最大失誤就是在有些地方對災民竟採取了戒備和防範的態度,有時竟視之爲建立正常秩序的一種障礙。不僅如此。還發生了由革命黨人掌握的新政權的武裝去鎮壓饑民“鬧事”的事件。

顯然,這對於臨時政府的形象是有很大影響的,對於儘量把光復地區鞏固並安定,是有負作用的。

陳文強眨了眨眼睛,爲了緩解氣氛。笑着說道:“這正是考驗各地政府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的機會,滿清不行,新政權難道也不行,能者上,庸者下,我同意克強同志的意見,把賑災當作各地政府考覈的指標之一。

“至於賑災的資金,我看還有很大的缺口。”黃興點了點頭,把目光投向陳文強。

在戰事未止、局勢動盪的情況下,剛剛掌握了一些地方權力的革命黨人,能夠關心人民疾苦,採取積極的賑災措施,這不僅僅是值得稱道的事情,更能得到廣泛的社會同情和民衆支持。

而且,臨時政府如能在災荒問題上對封建統治做出深刻揭露,便已經足以讓人們邏輯地得出結論:象滿清這樣腐朽而又暴虐的反動政權,除了堅決推翻它之外,難道還能有任何別的選擇嗎?

雖然復興會在未發動之前,便已經充分利用輿論和媒體的力量。他們在追求共和制度、埋葬封建君主主義的偉大斗爭中,大聲疾呼地歌頌未來新制度的優越性,抨擊清朝反動統治的落後與黑暗。在涉及各個方面的無情揭露中,災荒問題是談得較多的一個話題。復興會所控制的媒體盡情描繪了災荒帶給人民巨大禍害的悲慘現實,反映了他們對勞動羣衆特別是貧苦農民的深切同情。

而且,復興會在大多數場合,並沒有停留在天災這樣的認識水平上,而是透過災荒,進一步尋求和揭示與災荒相關聯的種種政治因素,從而得出正是腐朽統治的“”導致了或加深了“天災”的結論。

也就是說,中國的災難大多是一個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統的貪污。這種貪污是產生饑荒、水災、疫病的主要原因。官吏貪污和疫病、糧食缺乏、洪水橫流等等自然災害間的關係,可能不是明顯的,但是它很實在,確有因果關係。

然而,揭露歸揭露,輿論歸輿論,如今復興會決定挑起這副擔子,就要幹好,既要讓民衆看到革命黨人不是光說不做的假把式,更要由此聚積更多的人望,在道義上佔據高點。在陳文強看來,臨時政府更可以藉此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支持,打破列強設置的官方屏障。

參加此次“長江流域賑災工作會議”的不僅有代表臨時政府的陳文強、黃興等人,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四川等省也將派出代表前來武昌。不來白不來,來了就有賑災款拿,大概很多人是這樣的想法。然而,事情會是如此簡單嗎?

明天便要正式召開各省賑災工作會議了,怎麼也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經濟便捷的賑災計劃來。

關鍵還是要把監察制度健全了。這比攪盡腦汁來回想該人在原來歷史中的所作所爲,小心翼翼地防範每個人更爲重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這種氛圍一旦形成,誰都得小心翼翼。自己可不能因爲人家未來可能要犯的罪行,而進行懲罰。

陳文強整理了下思路。開口說道:“此次賑災,是我們革命黨執掌地方權力以來的頭一回,關係到臨時政府的形象和聲譽,希望大家能充分重視,把它當成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完成。黃先生剛纔已經談了不少,都是很實際的意見,對此我完全贊同。現在,我談談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請大家進行研究討論。”

一邊說着。陳文強的眼神瞟過坐在黃興身後的孔祥熙,方方正正的臉,認真聽講的模樣,顯得很有朝氣,或有一些稚嫩。宋耀如對這位年輕人充滿了好感,認爲他是一個可以造就的人才,“似乎天生有種理財的本領”,招攬其爲私人秘書。

孔祥熙低下頭。在本子上刷刷點點地記錄着。他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位復興會中的重量級人物。在黃興將衆人介紹給他時,唯獨對自己似乎有一種很特殊的關注,目光不時移注在自己身上,還帶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以往地方出了災害,滿清朝廷很忌諱,而現在。我們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將災民的慘況公之於世,不僅要發動國內媒體,還要讓外國報紙也參與進來,讓世界上崇尚正義和公理的民衆都看看滿清這個腐朽末落的政府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不光是要打滿清的臉。提高臨時政府的聲望,還是爭取國際援助的一種手段。”

停頓了一下,陳文強繼續說道:“是的,列強政府是自私貪婪的,但列強的國家裡還有一股民間力量,象宗教團體、慈善機構、紅十字會組織等等,還有無數善良的的民衆,他們與那些冷酷的政客是不同的。我們向國際社會求助,請世界所有具有愛心的人,捐出錢款、糧食、衣物,哪怕是祈禱和祝福,也是我們所需要的。”

“這,這近乎乞討,有損國際形象,是不是有些不妥啊?”一個年輕官員猶豫着問道。

陳文強搖了搖頭,淡淡地說道:“這怎麼叫乞討呢?這是爲民請命,爲民求生存。至於國際影響,象滿清那樣捂着蓋着,任由災民餓死、凍死,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劇,我們需要這樣的形象嗎?一個真正負責任的政府,爲了自己的人民,在力有未逮時向外請求國際援助,這並不丟人。請注意,臨時政府現在處於什麼時期,在戰亂未息、局勢不穩的時候,能夠首先拿出鉅款來賑濟災民,這本身就值得稱道。”

“臨時政府的口號是執政爲民,爲了所謂國家形象,官員面子,而置災民於不顧,這與滿清何異?”黃興已經有些摸清了陳文強的真實意圖,借救災來提高臨時政府形象,再由各國的社會力量來影響列強政府,但他不好說得太透,只好有些模糊地附和陳文強的意見。

“當然,我們還需要自己多努力。”陳文強繼續說道:“南洋華僑、美洲華僑,都是心向祖國,對同胞受災也是非常關心的。泰國、越南的大米,荷屬東印度、馬來亞的番薯,還有美洲的玉米、麪粉、土豆,已經陸續啓運,正在駛往廣州的海途上,或者已經抵達港口。華僑的愛國熱情,我們應該大力褒獎,這就需要臨時政府繼續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激勵了。”

“是《社團註冊登記、組織法》,還有《國籍法》吧?”黃興沉吟了一下,說道:“《國籍法》已經頒佈實施,只是這《社團註冊登記、組織法》要獲通過恐怕並不容易,中間或有些爭論和修改。”

“那就邀請海外洪門高層共同商議嘛!”陳文強淡淡一笑,說道:“只要高調發出邀請,也就顯示了誠意,證明我們當初的承諾不是虛言欺騙。”

不管是革命黨,還是康梁的保皇派,都在南洋屢次籌款。但他們只是在大馬,新加坡,印度支那一帶打轉。

而有一個擁有龐大的資產,極大的影響力,卻是一個保守內斂的華人團體卻很少有人涉及,那就是竹網龍堂。

南洋華人社團,一直以來在辦華校上面和殖民地當局和土著有着太多的糾紛。華人社團,也的確掌握了南洋大部分的資源財富。殖民地當局一直希望將這個善於創造財富的團體當作可以隨時擠榨的奶牛。從來就不希望華人社團過於強大,包括華人凝聚力極強的教育傳統也是如此。

爲了平衡當地的統治,在辦華校方面殖民地當局從來不肯撥款給予,華人就自籌資金,爲華校勸捐,通常被稱爲華人的第二種個人所得稅。而且殖民當局還還要在每年春季審覈華校資格的時候卡脖子。不看你到底是不是經費短缺,而是死死的把握着一定的比例,到了底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砍掉私立華校的名額,不許再開設。

與同盟會只是籌款不同,陳文強不僅憑着名望與南洋華僑保持着良好關係,還一直稟持着先投入,後回報,合作共贏的理念。所以,他對華校投入了相當大的資金,並給予了人力上的幫助。並且利用多種的身份以開工廠作文章,以這樣那樣的名義開設職業技術學校,也就是變相的華校。由此得到了竹網龍堂的好感,隨後,陳文強代表復興會秘密作出了三個保證,竹網龍堂相應也作出了幾個承諾。

復興會的第一個保證就是在革命成功,新政府成立後,首先承認南洋華人的中國國籍,他們享有中國公民的所有權利和義務;第二是劃出一個經濟特區,給予政策傾斜、法律支持和安全保障,使南洋華僑能安心回國創業;第三是成立僑務委員會,成員全部由海外華僑組成,直接對政府說話;第四則是社團註冊登記制度,使洪門或其他海外社團能在國內合法存在。

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66章 慶生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70章 雙花洪棍第35章 酒宴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56章 無情殺戮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70章 雙花洪棍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3章 奪槍、回家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83章 底線?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81章 無題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48章 狂殺亂砍第27章 酒席,歌女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59章 戰端開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58章 蒙亂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39章 大勝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5章 隨走有感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02章 無題第28章 壓抑,渲泄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45章 革命起航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58章 海陸佈署
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66章 慶生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70章 雙花洪棍第35章 酒宴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56章 無情殺戮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70章 雙花洪棍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3章 奪槍、回家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83章 底線?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81章 無題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48章 狂殺亂砍第27章 酒席,歌女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59章 戰端開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58章 蒙亂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39章 大勝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5章 隨走有感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02章 無題第28章 壓抑,渲泄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45章 革命起航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58章 海陸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