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挑拔,靈活

英國公使朱爾典看過這些機密文件,基本可以確定其真實性,日本一直對向長江流域伸展勢力很是熱衷,而他是一向極力抵制的。∑,所以,日本搞的小動作,令他很氣憤。

“這裡還有一些滿立運動的秘密文件。”陳文強又拿出一些文件遞給了朱爾典。

這些秘密文件顯示出日本並未收斂,軍部中的一些狂妄的侵略分子正網羅清朝親貴和內蒙古王公,繼續搞所謂“滿立運動”。川島浪速在日本領事館的幫助下,跑到了旅順,與高山公通、國會議員佐佐木安五郎等十多人麇集一地,秘密籌劃,積極準備發動事變。

一些日本陸軍軍官有的以遊歷爲名或僞託信教到各地串連,有的“易服留辮,僞爲蒙人”,暗售槍枝,“以圖交歡各旗王公”。爲了策動叛亂,這些人繼續蒐羅武器,圖謀在大連、海城、遼陽訓練滿蒙旗人。爲此,他們還準備了“大清帝國勤王師”的關防和委任狀,私制“龍旗”和軍用票。

在這些文件中,還有一份中國政府軍方的報告,敘述了日人魁邊龍夥同滿蒙頑固分子從大連偷運武器前往內蒙古的事情。而這批武器運到鄭家屯附近時,遭到奉天政府軍吳俊升部的截擊,在混戰中,三名日本人當場被擊斃,滿蒙頑固分子所部死傷、被捕共二十多人,四十多車軍火被繳獲。

“正金銀行的提款風潮確實是政府間接促成的,但公使先生認爲這過分嗎?”陳文強說道:“英日同盟締結的本意是遏止俄國在遠東的擴張,而據我們的情報,日本正在與俄國進行密商,如果兩國達成協議,必將極大地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日、俄兩國關係由此得到進一步加強,它們在與列強爭奪中國的鬥爭中也將取得了有利地位。”

朱爾典沉默不語,心中卻極震驚。英國是對俄國在中國北部與西部擴張勢力極感關切的另一個帝國主義,在1907年談判《英俄協定》時,英國不肯無代價地承認俄國在外蒙、新疆等地享有特殊利益,極力反對把它們列入議事日程。結果僅就波斯、阿富汗、西藏達成了一攬子交易,並在《西藏專條》內互相承擔一些限制性條款。

英國政府本來就對蒙藏條約憂慮重重,因爲俄國利用外蒙插手西藏本來就很方便,甚至根本用不着什麼條約。現在局面變化了,藉着中國內部革命之機,俄國製造外蒙“獨立”的計劃開始實施,又藉口保護新疆領事館,在喀什、伊犁等地大量增兵;英國深感失策,又無力扭轉外蒙、新疆的局勢。

“中國政府能與俄國抗衡嗎?”朱爾典突然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

陳文強笑了。看似很輕鬆地說道:“局部衝突,內部爭鬥,就讓它限制在這個範圍好了。外蒙王公,可不盡是獨立派。而且,我看俄國也無意於與中國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朱爾典陷入了沉思,陳文強的意思很明確,新政府準備支持外蒙古反對獨立的王公部落,資金、武器、訓練是少不了的。甚至可能讓政府軍化裝成蒙古人進行小規模的參戰,但力爭不與俄國撕破臉皮。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將戰爭轉化成局部衝突,只要外立被拖延下去,無法形成事實。

蘭州軍區、瀋陽軍區、成都軍區是新政府對國家防禦的新舉措,可以看出,針對日俄的意圖很明顯。但新政府顯然不想同時面對兩個敵人,他需要英國來壓制日本。以便獨力對付俄國熊的擴張。

“條件是什麼?”朱爾典擡起頭,笑着問道:“我很期望得到新政府關於西藏事務的承諾。”

此時,新政府增強邊防的活動已獲得進展。政府軍先後攻克巴塘、裡塘,除鄉城以外,寧靜山以東全部解圍。軍隊已集中於昌都,準備進軍拉薩。趙爾豐派員巡查下察隅,直到瓦弄以南。

英印政府擔心中隊如果繼續推進,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廣大地區整頓邊防、派官設治,代替西藏地方政府原來的行政組織,必將阻止英國向北擴張的侵略勢力。而且英印政府非常重視不丹以東的廣大地區,企圖加以侵佔,並想把不丹置於它的控制之下。英印當局認爲這個問題比籠絡喇嘛更爲重要。

前狼後虎,步步危機啊!陳文強心中嘆息,臉上卻一點不流露出來,淡淡地笑道:“貴國遞交的備忘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拉薩駐軍正在遭受叛軍圍攻,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那是前清時所派的駐軍,與當地民衆關係極差,新政府完全可以令他們撤出拉薩。”朱爾典說道:“大英帝國駐亞東商務代理麥克唐納可以進行調停。”

“不管是誰派的軍隊,現在都已歸屬現政府指揮。”陳文強嚴肅地說道:“進軍拉薩勢在必行,叛亂必須被消除。不過,在駐藏軍隊數量,任命行政官員,進行新政改革的問題上,我們可以進行商談。”

英國政府在發給朱爾典的電報中明確指出“現在西藏不可能自立,爲了防止西藏倒向俄國,英國對西藏必須放棄消極的態度,對西藏政府準備做出的安排有更爲充分的瞭解”。

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受《英俄協定?西藏專條》和一九零六年《中英藏印條約》的牽制,印度事務大臣摩黎也向政府建議說:“現在應當明確地通知喇嘛,英國政府不能干預西藏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問題。英國政府是會採取必要的步驟來履行英藏條約和中英條約的,不過英國政府只能承認事實上的政府,而上述兩條約特別指明不允許英國干預西藏的內政”。

而且,在印度的時間裡,與俄國、日本不斷聯繫。俄國代理人德爾智從彼得堡趕來與之密談,日本退役軍官矢島安次郎又充當了的軍事顧問。這些當然引起英國政府的疑忌。更對於似有似無,隱在霧中的《蒙藏條約》感到不安。

於是,英政府內部修改一九零七年英俄協定的論調重新擡頭,只是由於英國不願在阿富汗問題上又對俄國做出讓步,召開中英藏三方會議的主張逐漸佔了上風。

複雜,相當的複雜。外蒙、新疆、西藏攪和在一起。英俄有勾結,也有矛盾,英國既想侵略西藏,又覺得時機不成熟。對俄國利用外蒙插手西藏非常憂慮,並且不甘心讓俄國獨佔新疆,卻又有些鞭長莫及,而日俄的進一步勾結也使英國政府感到不安。

現在,新政府送來了溫暖的關懷,承諾西藏維持現狀。並要在外蒙、新疆問題上牽制俄國,不使俄國在遠東的利益得到繼續擴大。

當然,新政府小小的要求就是讓英國負起責任,壓制日本對中國的野心,也就是要英國看好自己養的狗。

“關於新政府與美德兩國的接觸,大英帝國政府也深表關注,希望也能得到相同的待遇。”朱爾典似乎是默認了這項條件,轉而探詢起中美德三國的問題來。

“不過是三個具有傳統友好關係國家的正常交往與合作。”陳文強很隨意地說道:“美德兩國有意提供貸款和技術支持。對新中國進行友善的幫助,不知貴國是否也有同樣的願望?”

“當然。國務卿先生不要懷疑大英帝國對中國及中國人民的深厚感情。”朱爾典看似真誠地說道:“你能否說得詳細一些,讓我瞭解得更清楚。”

陳文強點了點頭,說道:“美德兩國已經原則上同意庚子賠款緩付,同意中國政府的公債在兩國進行發售,並且提供低息貸款和派遣一些專家以幫助中國政府進行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的一系列舉動。中國的大多數人民太貧困了,這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消費水平。對於發展商業,確實是一個障礙。”

避重就輕,很明顯沒有說實話,朱爾典想了想,繼續說道:“我聽說還有關於鐵路方面的合作協議。”

“哦。我忘了說。”陳文強很歉意地補充道:“美德兩國很理解新政府關於避免各國爭執,而獨力修築鐵路的想法,原則上決定允許並鼓勵美德兩國的財團和企業家,通過購買交通銀行鐵路債券的形式來進行投資。當然,鐵路建成後,兩國的商品運輸價格有可能享受到一定的優惠。而且,在鐵路修建過程中,他們希望新政府考慮能否優先聘用一些美德兩國的工程師。”

朱爾典的臉色不太好看,美德兩國早就有退出四國銀行團的企圖,看來現在要成爲事實了。通過這種民間投資的方式,美德兩國甩開四國銀行團,搶先進行資本注入,着實可恨。至於陳文強所說的美德兩國在鐵路上享有的利益,朱爾典並不相信會這麼少。

據他的情報顯示,中國政府在重工、化工、製造體系上將主要倚重於美德兩國的技術幫助和資金扶持。在國防上,陸軍學德國,海軍靠美國,這個大方向也已經確定。當然,還有很多他不知道的,這就更讓人感到不安。

“我覺得大英帝國作爲資本最爲雄厚的國家,沒道理被美德兩國甩在身後。”陳文強溫聲說道:“如果英國也願意象美德兩國一樣投資於中國鐵路建設,新政府可能考慮是否需要成立一個聯合管理機構,以使象英國這樣在中國具有傳統勢力範圍的友好國家得到一些在傳統勢力範圍內的管理權。”

“這個一些的概念如果能夠明確,我想會更受歡迎。”朱爾典有些期待地問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朱爾典覺得對於保證長江流域的英國利益很有幫助,這說明新政府已經意識到獨力修路不僅資金是個問題,而且會受到覬覦中國鐵路的列強的抵制和反對。

所以,他們很靈活地轉換了思路,讓出部分管理權,吸引列強資金參與建設,以圖儘快盡好地搞好鐵路建設。畢竟鐵路關係到民生,關係到經濟發展,更關係到國防安全。

朱爾典很讚賞新政府的靈活外交,並不是一味的強硬,還懂得退讓和尺度。而且這樣也很巧妙地基本將財政不佳、資金不足的日俄排除在外,這是中國現在面臨的兩個最兇惡的敵人。而且從英國的角度來看,也不希望蛋糕被別人分走吧!

英日同盟,一直是日本對亞洲大陸進行擴張的國際工具。而明年就是第二次英日同盟到期的日子,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以英壓日不失爲一招好棋。

千難萬難,只要在第一次世界前不失去太多,而到那時自身實力又能加強到一定程度,不說能打敗日本這條暫時掙脫了英國鎖鏈的惡狗,起碼也要具備一搏的能力。不能讓日本在一戰時獲利太大,在中國得到的利益太多,只要能拖住日本,也就將日本再一次崛起的千載良機葬送掉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設想,比較不樂觀的結局。而最樂觀的結局就是借外交努力或局部衝突,使日本知難而退,再給中國幾年的發展時間。藉着一戰的東風,中國憑着資源優勢,在發展上比日本更有條件,這個好機會是日本的,也是中國的。

一定的讓步和忍耐是必須的,起碼在現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真正從棋子轉變成爲棋手的國家,都是戰略上也懂得忍的國家。但這種讓步和妥協也是有限度的,要使得其對政府威信的影響能降到最低。

而英國,面對美德兩國的反水,以及兩國對新政府的熱情,也必須做出一種姿態,不能逼迫過緊。一來保持住英國在華的優勢,二來不致使中國徹底倒向德國,特別是要阻止雙方達成類似軍事同盟的協議。

“中緬鐵路,一直是大英帝國所希望修築的,而中緬鐵路一旦貫通將成爲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國際大通道。”朱爾典很期待能就此次會談多確定一些事情,但陳文強顯然已經達到了目的。

“這個以後可以再談,我看該出去看看了,不能對女士太過無視啊!”陳文強起身,作了個請的手勢。(。)

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6章 安頓託付第223章 退位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39章 新思路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62章 甬商關注第6章 安頓託付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80章 無題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6章 安頓託付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83章 伯蓀來訪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39章 新思路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39章 大勝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5章 煽風點火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64章 生日邀約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5章 隨走有感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9章 接客,賣唱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190章 硬碰硬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90章 硬碰硬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46章 味素問世第199章 武昌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114章 無題第74章 回滬
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6章 安頓託付第223章 退位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39章 新思路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62章 甬商關注第6章 安頓託付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80章 無題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6章 安頓託付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83章 伯蓀來訪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39章 新思路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39章 大勝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5章 煽風點火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64章 生日邀約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5章 隨走有感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9章 接客,賣唱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190章 硬碰硬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90章 硬碰硬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46章 味素問世第199章 武昌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114章 無題第74章 回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