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共享走地機的困境

接下來的一個晚上和半個白天的時間,一帆科技員工們的行程就很一般了;

三塔,也稱爲崇聖寺,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因爲歷史悠久,典故自然有一些,還有一些神奇的傳說,但是員工們已經玩了這麼些天,也有了些審美疲勞;

除了跟着導遊邊走邊聽之外,也就是在三塔前的倒映湖前拍幾張照片留念;

玩了半個上午,大家便開始集中,乘坐大巴趕往麗江的機場,踏上返程;

旅遊,只是生活中的點綴,而工作,纔是生活的根本;

和來的時候一樣,王北北他們一車人是最先踏上歸途的,當然,到家最遲的也肯定是他們;

李奶奶的走地機直接給搬到了王北北的五菱宏光裡,爲了把它裝上去,還拆掉了中間排的座椅;

不過,這樣顯然顯得有點擠,但是大家都沒有說什麼;

有了王爸王媽的幫忙,再加上水果公司的員工也開始慢慢上手,王北北終於不用事無鉅細,事事插手了;

每天晚上和家裡面打個電話瞭解一下情況,也就差不多了;

在沒有打開什麼知名度的情況下,沙塘桔一天能有幾盆到十幾盆的銷量,對王北北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王北北是很深刻體會到,自己不瞭解的行業,絕不能冒然進入;

哪怕就是普通的水果,哪怕是看到產地和市場的價格相差很大,如果不知道行情,又沒有渠道,虧本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王北北對這水果生意的心態反而坦然多了,不求盈利,但求止損;

賣出去了,回來的都是錢,賣不掉了,等到過了年,那就只能爛手裡了;

開着車離開大理,王北北心裡亦有些惆悵,不是留戀美景,而是那個叫張瑩的網紅女孩子自從第三天開始就沒能再遇到;

對於張瑩,王北北有種怪怪的感覺,說喜歡又談不上,但是和她一起相處的時候,還是很舒服的;

他心裡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這個時候,已經不再像初中高中這樣不理智的年紀;

兩個人的路完全不一樣,也將會是不同的軌跡,很可能再無交結,最多也就是能成爲一個偶爾問候的朋友....

或許再次聯繫,也就只能是張一帆推出量產的走地機時吧?

——————,

張一帆的人生經歷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和王北北重疊的,但是兩個人的人生觀,甚至是生活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

踏上了返程之後,張一帆就在思考着將來的,或者說來年的計劃;

無人駕駛肯定要搞,而且還要加快進度,國內外好幾個大公司都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了極大的資源;

王北北能想到的,沒道理那些成功的大佬,或者說他們手底下的團隊沒有人能想得到;

爭奪先機的資本,就在於誰先吃透這項技術,首先必需要保證絕對的安全,然後纔是便利和算法的合理這些方面;

滴滴公司的順風車之所以被禁,而別的公司同類的軟件,即便做得比他們差上許多倍,甚至安全性更沒有保障,卻依舊還是可以運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滴滴公司作爲這個新興行業的發起者,一下子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

其次,他們的規模太大了,對於客運公司來講,那些小的平臺對他們根本不會構成什麼太大的影響,而滴滴卻能在根本上對他們造成威脅;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自身出了問題,如果不是自己還有漏洞,出了問題,哪怕是動了更多的人蛋糕,別人也是拿他們沒辦法;

蒼蠅不是不想叮無縫的蛋,而是沒縫的蛋它叮不進去!

王北北設想中的無人的士概念,直接就是對傳統的出租車行業,還有網約車都直接形成了衝擊;

這種衝擊,比起滴滴之類的網約車要大得多,比如說現在,出租車每個月要交好幾千的管理費,車輛還必須三年就報廢;

出租車公司還可以憑政策優勢,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比如機場,火車站,公交站旁之類的爲出租車設一些專用停車位之類的便利,從而維持有一定的客源;

出租車司機沒錢賺了,他至少也還可以去跑網約車,什麼車都是需要人開的,無非就是賺多點少點而已;

但是這個無人的士一推出,也就是首先就淘汰了司機這個職業,同時,出租車公司這個行業也將被取渧;

有人駕駛的士出過這麼多問題,可以說,且不說犯罪的事情,大部分的城市裡,開車最不規範,最喜歡違章的就是出租車司機;

因爲熟悉路況和監控位置,不打表欺負外地客,故意繞遠路,開鬥氣車,違章,違停,找假幣,表亂跳....

基本上這些現像在大多數城市都能看得到,特別是在旅遊城市更爲明顯,個別出租車司機素質特別高,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不予評論;

相比之下,滴滴之類的網約車司機在他們面前簡直純潔得像張白紙,因爲他們至少還有平臺約束,一個差評就能讓他們很痛苦;

開車的同樣是司機,有些甚至是同一個人,只不過換了個平臺而已,爲什麼表現得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可能就說明出問題的不是在人身上,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關鍵還是在於制度如何讓他們合理地逐利,而又不傷害到消費者的利益和情感;

但是這些普通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主管部門真的沒有人明白嗎?

無非是這蛋糕動大了,而自身又沒能做到完全沒有破綻,這叫步子邁得大了,扯到蛋了....

無人駕駛,張一帆要做,無人駕駛出租車,張一帆更要做,這個東西是個趨勢,國內如果做不出來,遲早國外的技術也會進來佔領市場。

但是,他必須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才徐徐圖之,而不是一下子把自己擺上臺,去面對這麼多行業的衝擊!

張一帆想了很多,也許不夠全面,但是還是參考了很多行業的經驗;

比如共享單車,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然後,有了許多跟風者,最後大浪淘沙,剩下幾家良好的運營者;

首先,它一開始所針對的市場,是城市裡最後一公里的出行,也就是說,那本來就是一個補充於公共交通之外的空白市場;

對於出租車行業來說,它根本沒有什麼競爭,一般的兩三公里的短途,若不是沒有客人,司機還不願意拉,而一般人騎共享單車跑個兩三公里也就差不多了,再遠就不是出行,而是運動了。

共享汽車也有人做,但是很明顯,高開低走;

租共享汽車,只比到租車公司租車便宜那麼一點,但是無論是舒適性還有空間都小了好多,坐着活動不開不說,帶點行李都裝不下;

而且由於太過便利,如果去遠一點的地方,一鎖車,別人一掃碼就能把自己的車開走....

簡單來講,那就是個雞肋,十來公里內的短途出行,打個滴或者叫個出租車,甚至是讓熟人送一下就好了,長途旅遊,即便不帶什麼行李,還得擔心鎖了車回頭車被人開走了,總不能晚上還留個人在車旁看車吧....

張一帆想的第一步,還是想走共享的路子,首先來說,方便,而且有限的資源得到足夠的利用,更便於測試。

但是這一步,他想的不是自動駕駛汽車,首先牌照沒拿到,其次,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他也不敢讓這東西上路。

車輛這東西不像是手機家電什麼的,出點質量問題,沒關係,拿來保修就好了,甚至上門售後都行,大不了給換個新的,就算是再出什麼問題,那也是傷不到人的(電池爆炸的不談);

車輛要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出了問題,就可能會發生事故,甚至危及生命,這是萬萬不能開玩笑的。

所以,張一帆選擇了走地機;

首先,走地機這東西受衆其實非常的小,一百個人裡面,可能找不到兩三個行動不便或者腿部殘疾的人,而這些人裡面真正需要出行的,更是沒有多少;

還有幾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這些行動不便的人裡面,真正腿腳不便了,手也不一定靈活了,操控不了,得讓人幫忙,而這些人身邊,只要有點經濟能力,或者家屬孝順的,往往都是有人在隨身看護;

在乘員安全上的風險會少了許多,碰瓷的肯定不敢保證沒有;

這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就看家庭教育及環境,對孩子百依百順的,在外用孩子還小之類的藉口縱着孩子犯事的,說不誰哪天他過得不爽,能拿把菜刀把父母給剁了....反正自己就是個孩子,殺父母而已,還不是因爲自己不懂事嘛!

這事必需要預防,前幾代包括這年代的熊父母太多了,所以張一帆準備的就是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度即時攝影,影像即時同步錄象到服務器上;

要是坐上這走地機,然後親屬自己把自己家的老人推下臺階或者什麼高處,那到時候就不是什麼產品問題的民事訴訟了,直接就是刑事案件,

只不過,即便是考慮了這麼多問題之後,張一帆也有不少難處,

費用首先就是個問題,這麼一臺走地機,要照着公司的利潤比例,無論怎麼降低成本,售價也得要十萬塊錢;

十萬塊錢以保用三年來說,也就是一臺共享的走地機,一年就要賺最少三萬三回來才能平本,多出來的纔是賺頭;

那麼問題來了,即便是不考慮這東西能賺錢,那麼定價多少錢一個小時合適?

首先來講,前面的數字是機器擺在那裡不動的數據,而要讓它動起來,還需要能源,電,或者柴油!

沒有誰會付錢把一臺走地機就這麼租回家擺着看吧?

那麼,再算一筆細帳,燒柴油的話,一個小時就需要花掉一升多的油,當然,這是看乘員行走的地型,時長而定;

柴油比93號還要便宜,93賣七塊錢的時候,柴油才賣六塊五六;

可是這都是錢,是要跟用戶按行走距離計費,還是要按租用時長計費?

在張一帆這裡就是第一個問題。

接着,他再考慮,如果用時長來計費的話,那麼,一個小時五十塊錢,有多少人能接受?

一小時五十塊,是張一帆覺得還是虧本邊沿的價格,因爲自己能因此採集到無人駕駛相關的數據,所以還能接受;

不過,這個條件只限於二三線城市,再低一點的,比如像陽市這種,他都覺得會虧。

這個很容易解釋,正常人的戶外活動時間,就算是假期,如果不是在旅遊,那麼,一天十二個小時算是很多了;

對於行動不便人士來講,一天能外出個一兩個小時就很不錯了;

而且,他們不可能在半夜三四點還在哪個夜霄攤上喝啤酒,也不會大清早六七點的就跑哪個公園去運動...

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外出時間,其實並不多,侷限在早上八九點到晚上八九點也就是比較普遍的了。

也就是說,走地機即便是共享了,也會有至少十二個小時以上是閒置的,也就是沒任何收入的;

出租車也許半夜兩三點甚至四五點還能拉得到個把客人,但是想讓行動不便或者殘疾人在半夜,不,哪怕是凌晨出門,那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然後,走地機即便不用考慮停放位置的問題,真正能產生有效的消費,可能一天就是四五個小時;

在這個小區放下一個客戶,哪怕是不停有單,去到下個客戶那裡也需要時間,而這個時間,是不可能給客戶計算費用的.....

但是,電費或者說油耗就在那裡,而且,也還是要花費時間,

即便是系統能計算出最合理,最便捷的路線,這個損耗也是少不了。

張一帆在想着還有一點,假如說一個老人,一天想外出去玩個兩三個小時,那租這個共享走地機,得花上一百多塊錢;

這個錢,在一般的打工者眼裡,絕對是筆不小的負擔,比房貸還重;

哪怕是有退休金的老幹部,也得考慮,有沒必要花上這麼一筆錢?

張一帆覺得,走地機,單機賣出去,沒有什麼問題,有錢人還真不差這一點,問題是他們買回去,一天可能也不會出一次門,根本給不到什麼數據。

共享,費用又太貴了!

而自己又不想虧錢,或者說少賺錢,那麼,該怎麼辦呢?

張一帆想了很久,都沒有找到辦法。

第三十七章:小帆的對策第190章:安全帽定價第116章:壞名聲第147章:熊孩子?第三十四章:落草第十一章:驗瓜神器第六十二章:劉曉陽的想法第九十八章:李專家第253章:共享走地機的困境第七十三章:招待(2)第224章:總得做點什麼第三十七章:第一票(2)第187章:戒菸神器(2)第232章(正):合影之後(2)第247章:人力的選擇第246章:大理的晚餐第八十九章:黑馬,一羣。第188章:戒菸神器(3)第113章:一張名片帶來的第238章:不同的想法第八十九章:黑馬,一羣。第276章:和諧褲(2)第111章:亮相(2)第238章:不同的想法第五章:多吃點第三十六章:第一票(1)第236章:張瑩的直播(1)第一百零五章:凌志的泉城之行“2”第122章:釣魚比賽(2)第六十四章:武裝部的高勇第148章:爆款投影機第一百零九章:張一帆的想法(票,我要各種票票)第220章:候剛的想法第二十七章:機甲的想法第222章:熟人賣的第173章:面試第220章:候剛的想法第二章:張一帆的煩惱第250章:導遊小花的話第121章:釣魚比賽(1)第四十二章:陳智立的鬱悶第160章:北兵困局第四章:玩屎少年第二十一章:遊戲那點事第145章:投產(3)第十八章:包工頭的出現第158章:代工廠的春天第112章:第三種選擇第三十七章:小帆的對策第135章:北兵的測試結果第七十九章:小張老師的燒烤(2)第169章:危機(1)第164章:華強北(1)第四十章:客戶滿意度第三章:即將開服第二十四章:新來的策劃第一百零三章:王北北的詫異第147章:熊孩子?第七章:壞消息第二十九章:養豬場事宜(1)第一百零八章:看中了那個系統第241章:洱海第三十五章:備戰及備戰之外第187章:戒菸神器(2)第279章:廣告(2)第一章:老張家的懶兒子第194章:緊急招聘第十七章:妹子第三十章:養豬場事宜(2)第七章:公告與直播第三十七章:小帆的對策第九十六章:合作第二十五章:老張頭的想法第171章:打馬(1)第220章:候剛的想法第十九章:攻略第257章:計算機研究所的交談第280章:抵制一帆科技第二十一章:山寨團隊的困擾第四章:玩屎少年第219章:果蠅問題(2)第五十三章:張一帆的想法第三十七章:第一票(2)第255章:垃圾產品第163章:公司定址(2)第三十四章:奇怪的買家第162章:公司定址(1)第四十八章:康樂酒樓的新菜單第十八章:驗瓜妹子第180章:老張頭第三十三章:侯剛的另一條路第十章:各有各的想法第155章:間諜的活不好做第117章:快腰斬的項目第八章:驗瓜盒第十五章:矛盾的激化(2)第一百章:退賽第三十八章:失職者的反思第二十五章:這不是遊戲第209章:慶功宴
第三十七章:小帆的對策第190章:安全帽定價第116章:壞名聲第147章:熊孩子?第三十四章:落草第十一章:驗瓜神器第六十二章:劉曉陽的想法第九十八章:李專家第253章:共享走地機的困境第七十三章:招待(2)第224章:總得做點什麼第三十七章:第一票(2)第187章:戒菸神器(2)第232章(正):合影之後(2)第247章:人力的選擇第246章:大理的晚餐第八十九章:黑馬,一羣。第188章:戒菸神器(3)第113章:一張名片帶來的第238章:不同的想法第八十九章:黑馬,一羣。第276章:和諧褲(2)第111章:亮相(2)第238章:不同的想法第五章:多吃點第三十六章:第一票(1)第236章:張瑩的直播(1)第一百零五章:凌志的泉城之行“2”第122章:釣魚比賽(2)第六十四章:武裝部的高勇第148章:爆款投影機第一百零九章:張一帆的想法(票,我要各種票票)第220章:候剛的想法第二十七章:機甲的想法第222章:熟人賣的第173章:面試第220章:候剛的想法第二章:張一帆的煩惱第250章:導遊小花的話第121章:釣魚比賽(1)第四十二章:陳智立的鬱悶第160章:北兵困局第四章:玩屎少年第二十一章:遊戲那點事第145章:投產(3)第十八章:包工頭的出現第158章:代工廠的春天第112章:第三種選擇第三十七章:小帆的對策第135章:北兵的測試結果第七十九章:小張老師的燒烤(2)第169章:危機(1)第164章:華強北(1)第四十章:客戶滿意度第三章:即將開服第二十四章:新來的策劃第一百零三章:王北北的詫異第147章:熊孩子?第七章:壞消息第二十九章:養豬場事宜(1)第一百零八章:看中了那個系統第241章:洱海第三十五章:備戰及備戰之外第187章:戒菸神器(2)第279章:廣告(2)第一章:老張家的懶兒子第194章:緊急招聘第十七章:妹子第三十章:養豬場事宜(2)第七章:公告與直播第三十七章:小帆的對策第九十六章:合作第二十五章:老張頭的想法第171章:打馬(1)第220章:候剛的想法第十九章:攻略第257章:計算機研究所的交談第280章:抵制一帆科技第二十一章:山寨團隊的困擾第四章:玩屎少年第219章:果蠅問題(2)第五十三章:張一帆的想法第三十七章:第一票(2)第255章:垃圾產品第163章:公司定址(2)第三十四章:奇怪的買家第162章:公司定址(1)第四十八章:康樂酒樓的新菜單第十八章:驗瓜妹子第180章:老張頭第三十三章:侯剛的另一條路第十章:各有各的想法第155章:間諜的活不好做第117章:快腰斬的項目第八章:驗瓜盒第十五章:矛盾的激化(2)第一百章:退賽第三十八章:失職者的反思第二十五章:這不是遊戲第209章:慶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