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青州之危

曹操走了,頗有些灰溜溜的味道。

長安城城高牆厚,乃是西北以至中原極少有的雄城。故而,雖然各族人馬衆多,但想靠着騎兵就攻下內有積粟,精兵防禦,後面還有強大支撐的長安,也不啻於癡人說夢。

而且,就高順、張遼等人開始算計,也並未打算就此展開攻勢,既起到了震懾曹軍的作用也就行了。

鬧了這一出大戲,也讓曹操見識了高、張二人在西北的威勢,心中已然把高、張二人視爲極具威脅力的大敵。不過,因着兩人的這番表現,倒也再不會將這邊與劉璋聯繫上了。

畢竟,將心比心,換成曹操自己,那是絕不會容許有這麼一股勢力,遊離於自己的掌控之外,獨自擱置在千里之外的。

“丞相,高張二人勢力如此之大,離我京都又這麼近,可謂肘腋之患,還當早做定計纔是。”

一路回返,曹操低頭默默思索,旁邊徐晃心頭憂慮,不由的上前進言道。

曹操思路被打斷,深吸了口氣,轉頭看看他,微笑道:“哦,公明有何高見?”

徐晃搖搖頭,嘆道:“晃哪有什麼高見,只是怎麼也沒料到西涼竟能聚起這麼大一股勢力,又近在咫尺,此絕非國家之幸,還當早圖纔是。”

曹操哈哈一笑,搖頭道:“公明勿憂。高張確實勢大不假,但要勝之,也在反掌間。彼衆雖多,但號令不一,種族繁多。方纔我有留意,其各部進退,皆在自己。我若破之,可分而化之,或以交好,或以威嚇,或以撫慰,間中挑動,安有百族如一,真個能一心對我者耶?是以,彼雖衆,某卻不懼。只要拿下高張二人,餘者,不足論也!”

徐晃微微點頭,只是想想怎麼拿下高張,卻是毫無半分頭緒,不由仍是蹙緊眉頭。曹操知道他心思,也不多說。這次雖未能如願,但卻等若bi出了西涼的底細。

至於說打敗對方,卻要靠人所謀了。軍事之上,從未有什麼一方鐵定勝過另一方之說,自不可勝中尋可勝之機,因勢利導,總能找到法子的。而知己知彼,更是制勝的基礎。今番無意中得窺對方底細,於曹操而言,就已然是最大的收穫了。

不過,話說回來,對方如此強勢,若要對付,總要騰出手來,耐心尋找破綻。但如今北方局勢尚未掌控,後方不穩,也只能先放一放了。好在看得出來,高張二人並無什麼擴張的野心,不然,手中掌握這麼大的力量,何以這許多年來,竟不見他們出動?

曹操自信自己分析的明白,卻怎麼也猜不到,高張二人不動的原因,竟是跟着遠在千里之外的青州,有着至爲關鍵的牽連。

公明忠心耿耿,所憂所慮皆以國事爲先,大善!他別的想法倒也罷了,最後那句纔是關鍵!這西涼便在京都一側,已成肘腋之患,看來,雒陽眼下作爲京都,已然有些不適合了。

曹操心中暗暗盤算,沒人知道,只怕便劉璋在這兒也是想不到,高張二人這麼一搞,竟爾終於使得曹操如歷史上所記那般,生出了遷都的心思。

世事輪迴,一飲一啄,其中之詭譎變化,確不是人力可以揣測的。

不說西涼那邊此次成功狙擊了曹操的詭計,後面自有一番安

排。單說曹操一行自長安返回,不過數日,已然歸京。

但便在回到京城這一日,卻忽然接到前方軍報,令得曹操不由大吃一驚,隨即,便心中大動,機會來了!

這軍報的內容便是,青州巧施離間計,以五萬破十萬,大敗袁紹,進佔冀州。渤海一郡,除了最北端的渤海城外,已然全數落入青州軍手中。

袁紹退至安平,在信都扎住,身染重病,已然不能理事。由大公子袁譚主持政事,謀士郭圖、辛毗輔佐,以抗青州軍。

兩下里對峙於渤海城至河間一線,各有勝負。袁軍勝在底子厚,仍是聚集起近二十萬大軍。青州方面卻似乎有些後勁不足,卻在零敲碎打的,積小勝爲大勝,耐心的一點點蠶食着對方。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遼東太守劉備,忽然自海路出擊,奇襲青州。至曹操接報之時,已然攻下蓬萊、黃縣、牟平三縣之地,正圍攻東萊城。

青州整個兵力佈置全在外圍,一時間不及回救,幾乎半壁淪陷,危在旦夕!

“丞相,此正其時也!若給某五萬大軍,定取青州以奉丞相!”相府議事廳上,大將曹洪滿面興奮之色,起身大聲討令道。

曹操手綽長髯,微笑不語,旁邊荀彧皺眉道:“前時鬧出少帝一事,天下紛紛。雖近來稍有平復,但情形不明,我方冒然而擊,恐招非議。畢竟,少帝亦先帝骨血,若欲伐之,當先正帝位,迫其俯首纔是王道。”

他此言一出,曹操捋須的手不由微微一頓,眼底閃過一道不滿之色,卻未多言。

曹洪卻撇嘴道:“文若謬矣!什麼狗屁的少帝,便算真的又如何?而今大漢之臣皆在雒陽,獻帝主政已久,他青州半路搞出個少帝來混淆視聽,不過掩耳盜鈴罷了。再說了,咱們奉這皇帝不過是禮敬而已,又豈能真個事事爲他去想?他劉家沒咱們護着,早不知這天下姓甚名誰了,咱們自打咱的,管他們如何。”

他大咧咧的信口而言,滿面都是不屑之色,廳上衆人盡皆滿面古怪之色。

曹氏挾天子以令諸侯,本就等若篡逆,這事兒卻是做的說不得,天下人都心知肚明,卻從無人宣之於口。如今曹洪言語毫無半分敬意,如同明白說出,怎不讓衆人尷尬。

荀彧滿面通紅,曹操眼中閃過一絲得色,卻假作怒道:“子廉,你如何竟敢妄言!天命之機,豈是可隨意言之?還不退下!”

曹洪受了曹操呵斥,不敢申辯,只得喏喏應着。曹操擡眼掃了衆人一眼,這才又道:“青州以僞帝相抗王道,自是忤逆不尊之舉,此,不必多議。然今日之事,非論帝位之爭,乃是爲北方局勢之變。諸公皆當世名士,還當有以教我。除此之外,孤也有一事,欲要與諸位商議。”

衆人聽曹操開頭兩句,不由的都是心中一震,偷眼去看荀彧。曹操那兩句話,明面上是平息爭論,實則等若認同了曹洪所言,直接給東西二帝之爭定下了調子。

荀文若跟隨主公日久,卻在這件事兒上不得主公心思,可不知日後將會如何。

衆人心中暗暗猜疑,耳中卻聽曹操還有事兒商議,不由的又都拋開心思,豎起耳朵聽去。

“此番孤西涼一行,方知

邊地諸侯坐大,高、張二人勾連外族,竟爾抗旨不尊,不服王命。此二賊地處京都一側,實爲肘腋之患,一旦發動,豈不置京都於萬險之地?近聞許昌一地,祥瑞迭現,乃王氣彙集所在。孤有意遷都於彼,不知諸公意下如何?”

什麼?!遷都?!

曹操此言一出,廳上頓時便炸了鍋一般,這個消息,可比之要不要趁機攻打青州來的震撼太多了。

一國之都,關乎國運,其中牽扯到政治、經濟、人口、軍事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可不單單只是普通老百姓搬個家那麼簡單。

衆人一時間議論紛紛,整個大廳之上,亂成一團。荀彧嘴巴張了張,卻終是黯然一嘆,不復再言。剛纔曹操之語,別人不瞭解,他卻深知主公脾xing,只怕自己方纔那番言語,已深深得罪了丞相,再不知進退的多話,殺身之禍不遠矣。

“諸公何須再議?丞相此議,正大善也!”

便在衆人吵成一團之際,忽然一個聲音在廳上響起,衆人循聲看去,正是當朝議郎,參司空軍事華歆。

華歆一言喊出,眼見衆人目光聚來,不由微微得意,一甩大袖,先是對着曹操一揖,待到曹操微笑點頭後,這才昂然道:“昔日董卓篡逆,雒陽大亂,富戶民衆遭其荼毒者不計其數。京都建設、經濟便有所衰退。其時,便有遷都之說。此中,不惟佞臣賊心,更多的,也是因雒陽氣運衰竭之故。而後,李傕郭汜大亂,京都雒陽更遭破壞,我主崛起於兗州,奔千里而扶王駕,方有暫且偏安之局。

天下之道,氣運輪迴,非此即彼,豈有萬年不變之理?而今日之安,非在今漢天子,實賴我主之氣運鎮之。

諸公皆當世之士,可觀眼下之局,我主如今控四州之地,雒陽卻偏於邊地,實不利於控轄中原。今冀、青爭鋒,袁紹、劉璋皆弱,正我主一統北地之良機也。

許昌地處中州,四通八達,北顧中原,南俯荊襄,西依關中,東制徐、揚。又正屢現祥瑞,此天賜我主之地,遷都至彼,也更能掌握東海戰事之機。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其時也!故而,以華歆之見,遷都許昌,大善也!”

這華歆口才便給,朗朗而言,一時間,衆人皆不能語,曹操捋須含笑,點頭不已,心中極是歡喜。

廳上衆人都是人精,到了這時,哪還有不知道主公心思的?當下不再糾纏,只撿着如何興建許昌,究竟是否攻打青州商議起來。

便在雒陽相府上,衆人關注東海戰局之際,身處風雲中心的青州城主府內,一干留守之人也是焦灼惶惶,議論紛紛。

有建議暫避其鋒,先自退往徐州或直接退往江東的;也有主張召集預備兵員,拼死一戰的;還有出言派人去與劉備講和的,衆說紛紜,不一而同,只把個張昭、糜竺等人吵得頭昏腦脹。

後院之中,已然挺着隆起的小腹的蔡琰,正自端然化妝,身邊薰兒和甘媚面色焦灼,欲言又止。

蔡琰面含微笑,妙目微睇二人,淡然道:“你們何必多慮?我等即爲夫君之妻,有些事便終是要做的,想來她也絕不會推辭的。”

她淡淡而言,目光中閃過一抹兒異色,望向東面天際。

(本章完)

第341章:通羅之盟(六)第84章:常山攻略第265章:人心鬼蜮第85章:束鹿之戰(一)第398章:四方雲動第168章:老關係第213章:定金川(四)第11章:神駒第164章:亂世來臨第23章:宿怨(下)第371章:貪婪的佈局第152章:戰火再起第357章:程、郭論謀第302章:間第298章:江東之變(二)第99章:受封亭侯第193章:一地雞毛第260章:要挾第56章:再入孔府(下)第241章:袁術覆滅(一)第97章:父子相見第20章:火雲駒(上)第313章:二女初見第27章:草原定計(上)第341章:通羅之盟(六)第73章:各逞心機(下)第100章:刺史與州牧第366章:港口巧遇第336章:通羅之盟(一)第326章:封殺第261章:怒火第72章:袁氏中人(上)第61章:劉璋的鄙視(下)第141章:計取廣宗城第157章:招嫉第130章:他爲毛不笑呢正文_第356章:戰荊州(六)第132章:殺俘第78章:夫君來了第281章:正位第85章:束鹿之戰(一)第342章:通羅之盟(七)第26章:戰鬥吧,阿巴爾(下)第250章:再入幽州第378章:反伏擊第235章:廣陵之變第45章:拜師鄭康成(下)第62章:神話般的潰敗(上)第201章:進漢中第17章:安琪兒的心事(上)第178章:王允之邀第318章:絕處逢生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249章:公孫瓚的邀約第31章:大鬧教坊司(下)第115章:大婚第6章:墨氏精義第63章:河北顏家(上)第8章:終於來了第71章:月夜截殺(上)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43章:象棋(下)第211章:定金川(二)第123章:黃雀第146章:蒲州來人第31章:大鬧教坊司(上)第185章:不務正業的劉璋第48章:梁父吟(上)第281章:正位第111章:中牟縣令第376章:冀州爭鋒第334章:武士道的開山怪第40章:拜師青州(下)第228章:終未得見第392章:漢祚終滅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291章:伏殺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338章:通羅之盟(三)第199章:我愛吃豬頭肉第170章:要忍耐第168章:老關係第183章:絕世美嬌娘第229章:中原風雲第99章:受封亭侯第148章:二張第52章:賣馬(上)第178章:王允之邀第59章:亂起(下)第290章:相約第54章:單戟換飛刀(下)第91章:收降第129章:崩潰第371章:貪婪的佈局第219章:做大買賣的第363章:鏡頭黨中最無恥第279章:汗王之嘯請假申請第70章:計取南皮(下)第92章:御下之道
第341章:通羅之盟(六)第84章:常山攻略第265章:人心鬼蜮第85章:束鹿之戰(一)第398章:四方雲動第168章:老關係第213章:定金川(四)第11章:神駒第164章:亂世來臨第23章:宿怨(下)第371章:貪婪的佈局第152章:戰火再起第357章:程、郭論謀第302章:間第298章:江東之變(二)第99章:受封亭侯第193章:一地雞毛第260章:要挾第56章:再入孔府(下)第241章:袁術覆滅(一)第97章:父子相見第20章:火雲駒(上)第313章:二女初見第27章:草原定計(上)第341章:通羅之盟(六)第73章:各逞心機(下)第100章:刺史與州牧第366章:港口巧遇第336章:通羅之盟(一)第326章:封殺第261章:怒火第72章:袁氏中人(上)第61章:劉璋的鄙視(下)第141章:計取廣宗城第157章:招嫉第130章:他爲毛不笑呢正文_第356章:戰荊州(六)第132章:殺俘第78章:夫君來了第281章:正位第85章:束鹿之戰(一)第342章:通羅之盟(七)第26章:戰鬥吧,阿巴爾(下)第250章:再入幽州第378章:反伏擊第235章:廣陵之變第45章:拜師鄭康成(下)第62章:神話般的潰敗(上)第201章:進漢中第17章:安琪兒的心事(上)第178章:王允之邀第318章:絕處逢生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249章:公孫瓚的邀約第31章:大鬧教坊司(下)第115章:大婚第6章:墨氏精義第63章:河北顏家(上)第8章:終於來了第71章:月夜截殺(上)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43章:象棋(下)第211章:定金川(二)第123章:黃雀第146章:蒲州來人第31章:大鬧教坊司(上)第185章:不務正業的劉璋第48章:梁父吟(上)第281章:正位第111章:中牟縣令第376章:冀州爭鋒第334章:武士道的開山怪第40章:拜師青州(下)第228章:終未得見第392章:漢祚終滅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291章:伏殺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338章:通羅之盟(三)第199章:我愛吃豬頭肉第170章:要忍耐第168章:老關係第183章:絕世美嬌娘第229章:中原風雲第99章:受封亭侯第148章:二張第52章:賣馬(上)第178章:王允之邀第59章:亂起(下)第290章:相約第54章:單戟換飛刀(下)第91章:收降第129章:崩潰第371章:貪婪的佈局第219章:做大買賣的第363章:鏡頭黨中最無恥第279章:汗王之嘯請假申請第70章:計取南皮(下)第92章:御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