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事敗

這次的弘文閣講書, 既有諸多名宿列席, 更有此次春闈舉子出場,地點又不是設在官寮,風聲一傳出去,便引得許多人前往觀望。

——萬一真從其中挑揀出幾個無能之輩,那才叫好玩兒呢。

抱有這種看笑話心思的人, 是最多的。

張英作爲此次春闈的總考官, 這樣的場合, 自然是要親自下場坐鎮,承安被聖上吩咐協理科舉舞弊案, 又是皇子身份, 也在他身邊佔了一個位置。

今早辰時一刻,弘文閣外的兩面巨鼓擂響, 直震得人心生波瀾——講書開始了。

此事張英與承安曾聯名上書聖上, 他自是知道的。

是以哪怕今日無朝,他也早早醒了。

錦書倒是看得開, 說不去管便不去管,聖上時她便閤眼睡着, 如此靜默了一陣兒,竟還是沒有動靜。

聖上心中不覺有些欽佩, 見她眼睫低垂, 睡得正好,也沒有去攪擾,只順勢將她攬的更緊些, 一道合上了眼。

而在弘文閣內,承安正坐在張英身側,低垂着眼,聚精會神的聽場內說話,靜默如一尊雕像。

張英更是沉穩,面色不露絲毫痕跡,笑意恬淡而溫和。

如此聽了小半個時辰,到了場中名宿考校學子的時候,二人才齊齊正容,擡眼去看。

承安這幾日在宮外,往姚家跑的多些,對於姚軒也有所瞭解,更能明白錦書前些日子的淡然,究竟有什麼樣的底氣支撐,所以見他第一個被問到,也絲毫不顯擔憂。

這些日子以來,外邊兒對於姚軒的爭議是最大的,這會兒周遭人聽他不慌不忙的說完,言之有物,條理明晰,心中已是歎服,再見那名宿含笑頷首的模樣,更是欽佩,不知不覺間,連質疑聲都少了好些。

承安沒說話,張英也沒說話,只坐在上首,沉默的做個泥塑觀衆。

如此幾位名宿過去,諸位舉子皆是表現不俗,顯然並非庸碌之輩,周遭圍觀之人的神色也從質疑,順理成章的轉爲欽佩。

在這期間,張英始終面不改色,沉穩的很,待到劍南道出身的李載登場時,他才低着頭,發出低而短促的一聲笑。

“張大人,”承安被他笑的心頭一突,不由側目看他:“有何指教?”

“殿下客氣,”張英低聲笑道:“指教不敢當,只是見了故人,發出一笑罷了。”

“故人?”承安目光在李載身上一掃而過:“張大人,認識李先生嗎?”

“倒也算不得認識,”張英目光微深:“幾年前在漢陽,曾經有過一面之緣。”

他這句話說的有些莫名其妙,承安在腦海中轉了幾轉,才反應過來。

他畢竟還年輕,耳目也少,自然不必張英這等老臣消息靈敏。

若是聖上在這兒,隨即便會反應過來,能夠叫張英這位權臣與李載這位名士同時出席,且還是在漢陽之地的盛會,只會是蕭氏一族的家祭。

張英的意思是,現下這位坐場上的李載,極有可能……是站在蕭家那邊的。

不易察覺的看一眼場中的姚軒,承安正色起來。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若行詭道,反而徒惹人笑。”

李載登場的第一句話,便是出自韓非子,加之他面上微微哂笑之色,平白叫人多思。

別人還未曾反應過來,他前邊登場的幾位名宿面色便是一變,目露不悅之意。

都是千年的狐狸,一羣人也是時不時會見的,說的粗俗點,一撅尾巴,就知道對方要拉什麼屎。

李載似是而非的說上這麼一句,分明是暗指前幾個人放水,幫着別人過關,如此一來,這幾人臉色會好纔怪呢。

聽出來的不僅僅只有這幾人,場中其餘人也察覺幾分,不覺生出幾分狐疑——這些舉子們此前答得這樣好,總不能是事先跟名宿大家們串通好了,做戲給人瞧,安定民心吧?

這念頭一升起來,席間人頓時竊竊私語起來。

“肅靜,”張英示意糾儀御史出聲:“無故喧譁者,逐之出,場內不得高聲!”

官方的威懾力總是有的,能夠入內的自然也不是平頭百姓,剛剛喧鬧起來的會場旋即安靜下來,一雙雙眼睛不約而同的在李載與姚軒身上打轉,等着得個分明。

李載笑了一笑,對於自己造成的局面混不在意,撫了撫下頜鬍鬚,繼續講說起來。

姚軒聽他先前一句,心中便有所悟,只是早有準備,倒也不在意,聚精會神的細聽,靜待接下來的詢問。

李載講說的時間不長,較之前幾人更短些,初一說完,便轉向坐在一側的姚軒,沉聲問道:“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臣聞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以徒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以徒其威而傾其國。

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他面色平和,只是目光隱約諷刺:“韓非子此言,於今日較之,如何?”

此言出自《韓非子,愛臣第四》,講的也是韓非子一貫的主張。

只是,李載問的題目,卻是誅心。

太過於親近,所以造成災厄,有意無意的,似乎是在指代備受寵愛的中宮,以及接連被加恩的姚家。

“奸臣蕃息,主道衰亡”八個字,對於臣子而言,哪一個不是萬丈深淵?

更不必說,李載明晃晃的問出來——於今日較之,如何。

一時間,場內一片寂寂,輕不可聞的呼吸聲中,所有人齊齊望到了姚軒面上,帶着或探究或擔憂或幸災樂禍。

姚軒目光無波無瀾,頷首向李載致禮,同樣以韓非子之言還擊:“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先生請恕學生失禮——以古道論今事,本就虛妄。”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今上聖明,何至於此,”他神情凜然,反問道:“先生以爲如何?”

“佩服,”李載聽他引韓非子之言,依次反駁過去,也不反駁,只是眯着眼睛一笑:“早就聽人說你善辯,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確實厲害。”

“以人言善我 ,必以人言罪我,”姚軒同樣一笑:“先生謬讚,學生愧不敢當。”

因爲別人的話讚譽我,必然也會因爲別人的話而責難我,同樣出自韓非子的名篇。

他這反擊,來的又快又狠。

“真是一點兒也不吃虧,”李載又是一笑,卻也沒有再說下去,只是直起身來向他作揖,算是服輸。

他也是法家名宿,少有低頭的時候,現下如此,倒是叫場上人一驚,連帶着幾位大家也微有變色,注目於姚軒時,目光更顯褒揚。

畢竟是前輩名宿,現下如此,姚軒也不拿大,同樣作揖還禮,算了瞭解此樁。

李載吃了一虧,也不再同姚軒說下去,轉而去問春闈的第二名了。

“我只知姚軒策論寫的好,”張英聽他們說完,目露讚譽之意,向承安道:“今日一見,才知他口齒也這樣凌厲。不錯。”

春闈的時候,便是張英親自點了姚軒頭名,這樣說一句,倒也言之有據。

承安聽他這樣講,也不知怎麼,頭腦中忽然想起,與姚軒一般生有一對梨渦的錦書來。

論及口齒,她也是一等一的犀利。

若非親眼所見,誰又能相信,那樣秀美婀娜的身姿之下,居然潛藏着這樣犀利而決絕的魂靈?

他不覺有些出神,過了一會兒,才聽見張英喚他:“殿下,殿下?”

承安猝然清醒過來,將方纔怔然掩飾掉,溫聲問道:“張大人有何見教?”

“不敢,不敢,”張英捏着自己手腕上的佛珠微笑:“只是見殿下神遊,提一提罷了。”

承安低眼去看面前擱着的那隻汝窯茶盞,無意多說,便低低一笑:“謝過張大人了。”

張英似乎心緒頗佳,手指在佛珠紋路上摸了摸,語氣隱約揶揄:“見殿下神色,是想起心儀的姑娘了嗎?”

承安心頭本是沉沉墜到底的,聽他這樣講,也不知怎麼,竟搖搖晃晃的重新升了起來。

“是呀。”他合上眼,掩住心中的沉鬱,輕輕這樣道。

張英前一句本也只是打趣,哪裡想得到承安竟真的應了。

目光一擡,卻見這位素來不動聲色的二皇子臉上,竟隱約有些頹然,不覺也是一滯。

——誰沒個年少輕狂呢。

他在心中輕輕嘆了一句,沒有再說下去。

臨近午時,這場盛會也不過只經了一半兒,可是該知道的,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至少在席上的一衆舉子,皆是發揮正常,對得起自己在春闈中所獲得的名次。

最是引人注目的會元姚軒,更是不負衆望,面對一衆名宿大家侃侃而談,不露怯意,言之有道,不得不叫人讚歎。

彼此之間若是隻差距一點兒,會叫人不服氣,可若是差得多了,便只能望洋興嘆,自愧不如了。

姚軒這一關,便算是過了。

接下來要頭疼的,可不是他了。

這會兒,趙家正是一片烏煙瘴氣。

“李載到底是怎麼做事的!”賢妃胞姐,趙旭遠之母蕭氏眉頭蹙的死緊,渾然不知大禍將至,只怫然不悅道:“竟這般輕易的叫姚軒過關,平白給他做臉!”

李載本是想爲難一下姚軒的,哪裡想得到反而被姚軒踩着,將名聲傳的更遠,這一回合下來,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畢竟是大庭廣衆,也不好做的太明顯,”趙旭遠面色陰冷,寒聲道:“再則,他此前欠了舅舅一個人情,這才肯出面相助,能不能成功,卻是不一定的。”

“我看,分明是他有意放水!”蕭氏恨得牙癢:“好容易有機會將姚家拖下去,居然就這樣眼見着機會流走了,果真可惜!”

“阿孃不必急在一時,”趙旭遠想起柳彤雲曼妙無雙的面容,心中就似火燒,冷聲道:“日子還長着呢,總有他們摔跟頭的時候!”

他們母子二人說話的時候,趙家家主便坐在一邊兒,沉默片刻,方纔轉向蕭氏:“之前你吩咐人辦事,都料理乾淨了?這事兒鬧得大了,若是被人捅出來,可是要命的。”

“那是自然,”蕭氏看他一眼,沒好氣道:“這些年做事,我何曾疏忽過。”

蕭家的門楣要比趙家高,所以她在丈夫面前,也是極爲硬氣的,此刻聽他這樣問,順勢想起自己嫁到柳家去的小姑來:“你那個妹妹,真是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只是做個媒都不成,白吃了趙家這麼多年飯!”

趙家家主同柳大夫人那個同產胞妹,還是很有感情的,聞言眉頭便是一蹙:“她也盡力了,你又何必說的這樣難聽。”

“我說的難聽怎麼了,”蕭氏正滿心的不痛快,反擊道:“你妹妹將事情辦成這樣,我還說不得嗎?好生貴氣!”

趙旭遠沒娶到心儀的姑娘,對於自己姑母也是心有不豫,不免幫着自己母親說一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難道在爹心裡,我們還比不上姑母嗎?”

趙家家主被問的噎住,再看妻子與兒子俱是面露不滿,也沒再說什麼,一甩袖子,恨恨的走了出去。

弘文閣講書的第二日,張英便同承安一道上疏,將結果告知聖上。

只一夜的功夫發酵,姚軒在長安便是名聲大噪,前番流傳出來的那些謠言,都變成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樣的褒揚之辭。

聖上令內侍將奏疏所書內容宣讀,以正視聽,隨即問起科舉舞弊一案始末。

錦書早知昨日弘文閣之事,知曉聖上今日便要秋後算賬,倒是起了個早,等着聽戲。

巳時末,紅葉急匆匆的腳步聲方纔在內殿響起:“娘娘,聖上下旨,將趙立洋下獄,科舉舞弊一案移交大理寺了。”

“趙立洋?”錦書將這名字在心底轉了一轉,方纔道:“似乎是賢妃胞姐的丈夫?”

“是,”紅葉面有笑意,快然道:“前一陣子,長安裡風言風語,更是刻意將姚公子牽扯進去,說是同賢妃娘娘無關,奴婢也是不信的,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是嗎,”錦書淡淡唸了一句,又問道:“如何被查處的?”

“奴婢只是聽人說了結果,至於朝堂之上如何質疑舉證,卻是不知了。”紅葉低聲道。

“也沒關係,總不過是那點兒事罷了。”錦書混不在意:“人活着,只要不是隱形,不是一滴水,一場霧,總歸是要同人打交道的,抽絲剝繭,層層推量,總會找出端倪的。”

前些日子,她親手修剪的那束桃花已經有些枯萎,今日清晨,清理的宮人們送出去,換了新的來。

她盯着那一束溫婉清麗的桃花看了一看,方纔哂笑:“我聽說,先帝一朝,參與科舉舞弊的爲首官員被腰斬於市,熬了好久,人才死透。”

“是,”紅葉回道:“科舉乃國之基石,本朝例律向來管束的極嚴。”

“自作自受,與人無尤。”錦書冷冷道:“既然敢出手,就要有被人拆穿的自覺纔是。”

“好了,知道個消息便成,別的就不需管了,”她舒一口氣,吩咐道:“聖上應該快回來了,去準備午膳吧。”

紅葉領了吩咐,正待出去,便被她叫住了:“先等等。”

“娘娘,您還有吩咐嗎?”

“我肚子大着,正是要靜養的時候,不見外人,”錦書半靠在軟枕上,輕聲道:“若是有人求見,不需告知,直接打發了便是。”

紅葉目光一轉,心知她說的是賢妃,猶疑道:“娘娘,那位可是最傲氣了,會來嗎?”

“傲氣是要有底氣支撐的,”錦書莞爾道:“裡子都沒了,面上那套虛的就是笑話。”

“——好了,退下吧。”

106|流言119|越女134|前世(二十一)61|錦州119|越女54|花柳152|相許2|紛爭115|前世(九)139|帝崩38|皇后76|哄娃53|賜死125|前世(十二)137|前世(完)145|人心12|同寢87|幕南168|吃糖98|遮掩16|木枝154|心軟34|星星118|胖子158|夫人95|德妃79|辭別95|德妃93|撒氣118|胖子34|星星127|前世(十四)53|賜死152|相許45|暗涌112|前世(六)122|白帕29|承安10|何意22|皎皎89|多餘89|多餘143|登基40|恩惠105|遇刺17|現代117|前世(十一)95|德妃126|前世(十三)160|難受136|前世(二十三)49|打架22|皎皎159|夜話62|指婚5|梨渦87|幕南120|相信13|情意2|紛爭37|皇子160|難受14|畫聖154|心軟154|心軟26|貴妃162|成婚147|憶起147|憶起65|敗落141|新帝122|白帕128|前世(十五)42|宮宴113|前世(七)85|奇襲11|郴州101|前世(四)87|幕南166|暴露48|前世100|前世(三)31|宮妃93|撒氣21|情意61|錦州90|冷漠63|事敗137|前世(完)153|出問50|上門14|畫聖113|前世(七)71|雙喜92|前世(二)41|唸書42|宮宴80|出發
106|流言119|越女134|前世(二十一)61|錦州119|越女54|花柳152|相許2|紛爭115|前世(九)139|帝崩38|皇后76|哄娃53|賜死125|前世(十二)137|前世(完)145|人心12|同寢87|幕南168|吃糖98|遮掩16|木枝154|心軟34|星星118|胖子158|夫人95|德妃79|辭別95|德妃93|撒氣118|胖子34|星星127|前世(十四)53|賜死152|相許45|暗涌112|前世(六)122|白帕29|承安10|何意22|皎皎89|多餘89|多餘143|登基40|恩惠105|遇刺17|現代117|前世(十一)95|德妃126|前世(十三)160|難受136|前世(二十三)49|打架22|皎皎159|夜話62|指婚5|梨渦87|幕南120|相信13|情意2|紛爭37|皇子160|難受14|畫聖154|心軟154|心軟26|貴妃162|成婚147|憶起147|憶起65|敗落141|新帝122|白帕128|前世(十五)42|宮宴113|前世(七)85|奇襲11|郴州101|前世(四)87|幕南166|暴露48|前世100|前世(三)31|宮妃93|撒氣21|情意61|錦州90|冷漠63|事敗137|前世(完)153|出問50|上門14|畫聖113|前世(七)71|雙喜92|前世(二)41|唸書42|宮宴80|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