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在人前時, 是極爲風姿清越的, 也只有到了她面前,纔會展露出厚顏的一面來。
錦書被他短短一句話惹得臉紅不已,匆匆合上衣襟,又去推他:“承熙還在呢,七郎別鬧。”
“明明都睡着了, ”聖上看一眼安睡着的小兒子, 鍥而不捨的湊上前去, 拿手指挑開她中衣,極爲繾綣的喚了一聲:“憐憐。”
他聲音低低的, 像是明媚月夜中瀰漫着的清霧一般, 極是動人心絃。
鬼迷心竅一般,錦書伏在他懷裡, 羞紅着臉, 任由他肆意了一回。
簾幕閉合,掩住內裡溫綿□□, 微微浮動時,隱約聽見幾分異響, 當真是春意無邊。
如此過了大半個時辰,二人方纔歇了那番你儂我儂, 一道起身了。
守在外邊兒的內侍宮人未必不知內殿裡發生了什麼, 只是面上皆是不顯,按部就班的奉了早膳。
錦書素來淡然,這會兒卻也有些羞窘, 低頭用早膳的時候,少見的一言不發,聖上知曉她面皮薄,又佔夠了便宜,手指在她手心兒勾了勾,便將這一茬兒掀了過去。
一頓早膳用的曖昧,待到宮人們奉上漱口的清茶纔好些。
估摸着時辰差不多了,錦書便去梳妝,叫聖上在邊上瞧着承熙,免得孩子醒了,見左右無人哭鬧。
他們身份貴重,去的早了也不好,所以今日便是起的晚了,也來得及,相比之下,姚軒與柳彤雲這對新人,纔是真的辛苦。
姚軒倒是還好,畢竟是娶妻,加之帝后會親臨,除去姚望與程家幫着操持之外,更有禮部助陣,倒是不慌,第二日也不必起的太早。
柳彤雲卻沒有這樣的福氣,天不亮被被喚醒,侍女服侍着沐浴更衣,開臉着妝,更有喜娘在側,叮囑婚禮前後需得仔細的地方,好不忙碌。
柳夫人膝下只有這一個女兒未嫁,饒是此前多番叮囑,這會兒臨出嫁,卻還是有說不完的話,母女兩個對坐一會兒,便忍不住垂淚,邊上人勸了許久,纔算緩和過來。
姚軒大喜的日子,主角自然是新婚夫妻二人,錦書不欲搶新人風頭,一襲秋香色裙穿的莊正,淺素色短襦極顯柔和,外罩淡金色披帛,雍容而不失貴氣。
聖上是男子,於此反倒沒那麼多拘束,見她如此,不覺一笑:“憐憐生的這樣美,粗服亂髮亦是不掩國色,更不必說如此細緻梳妝了。”
承熙已經醒了,正被他抱在懷裡,一雙眼睛四處看,聽得聖上說話,先是看了看父皇,隨即便順着父皇視線,歪頭去看母后。
他才一個月多,想要自如的轉脖子都有些困難,好在聖上看出他心意來,抱着他轉了方向,好叫他瞧的仔細點。
錦書過去看他,溫柔的摸了摸他頭髮:“承熙說,母后好不好看?”
承熙當然不會回答她,只是很乖巧的眨了眨眼,算是讚譽了。
“再等等吧,”聖上在邊上笑道:“等他會說話了,朕教他一日三遍的誇讚我們憐憐。”
“可別,”錦書連忙笑着制止了:“要真是這麼做,還不定教出個怎麼油嘴滑舌的呢。”
寧海總管悄悄進了內殿,沒敢出聲,只以動作示意帝后可以動身了。
錦書點頭示意知道了,親自去將內殿的簾子放下,聖上會意的抱着承熙進去,動作輕柔的拍着,慢悠悠的哄着他睡。
——要是他醒着,見父皇跟母后都走了,還不定哭成什麼樣子呢。
承熙還小,又跟聖上玩了好一會兒,已經有些累了,放到內裡去沒多久,便打個哈欠,閤眼睡了。
聖上小心的看了一會兒,確定他睡得安穩,方纔示意乳母在邊上看着,自己則帶着錦書,一道出宮去了。
他們到的不算早,可也不算晚,姚軒往柳家迎親去了,這會兒不在,姚昭作爲胞弟,自然要幫着去撐場子的,滿臉喜氣迎出來的,是姚望和姚瑾錦瑟。
“阿軒他們出發有一會兒了,”姚望笑意深深,人也顯得精神好些:“聖上同娘娘往裡邊去等一等吧,很快便會回來的。”
姚盛還病着,痊癒之前大概是沒法兒出門見人了,姚瑾與錦瑟大概是被姚望敲打過,眼底神色雖有些僵硬,卻也一身喜慶,面上帶笑候在邊上。
大好的日子,錦書自然不想添晦氣,同聖上一道往前廳去後,略微坐了坐,便往後頭專門清出來的地方去,同外祖母與程夫人說話了。
張氏近來病的愈發嚴重,姚望雖下令將她關起來,卻也不曾苛待,衣食用度都同之前無甚差別。
——她這是心病,除非自己想得開,否則誰也救不了。
這日清早,張氏早早便醒了,聽得外邊喧騰,更有喜樂隱隱,心中便生出一個猜測來。
“怎麼,”她散着頭髮,勉強坐起身來,笑意僵冷:“今日是姚軒成婚的日子嗎?竟這樣熱鬧。”
兩個婆子聽姚望吩咐在邊上守着,唯恐她生事,聽她這樣問,生怕刺激到張氏,反倒生出是非,對視一眼之後,便刻意掩飾道:“並不是,夫人想多了,是隔壁人家辦喜事呢。”
“你們騙我,”到了這關頭,張氏頭腦出奇的清醒:“此前姚家便同柳家商議過,將婚期放在這個月,日子大差不離,再看你們現下情狀,我便更肯定了。”
“夫人,”那婆子看她這樣明白,也不再隱瞞,苦口婆心的勸道:“您還有小公子和錦瑟姑娘呢,便是爲了她們,也得好好的纔是。”
“也是,事到如今,我還有什麼辦法呢,”張氏笑的有些淒涼:“你們出去吧,我一個人靜一靜。”
那兩個婆子見她如此,不覺也有些憐憫,點頭退了出去:“奴婢便在外邊,夫人若是有事,只管吩咐便是。”
直到那扇門合上,張氏面上笑意才淡去,只留陰鬱與森然,淺淺的覆在面上,一眼望過去,叫人不寒而慄。
“我還有阿瑾和錦瑟不假,可我也從來沒忘記,我還有一個可憐兒子叫阿盛。”
她低着頭,頭髮遮住了半張臉,喃喃自語:“姚軒害得他人不人鬼不鬼,現下成婚,卻這樣喧盛熱鬧,憑什麼!”
雙手捂臉,她悽悽的笑了起來:“這樣好的日子,我這個做母親的,合該送一份大禮過去纔是。”
姚家這一輩的兒子裡,姚軒是第一個娶妻的,雖然近幾年沒什麼可以依照的例子,但是有姚望與柳家人盯着,禮部在側協助,倒是辦得有條不紊。
前院裡賓客雲集,湊在一起說話,姚望與幾個位尊者一道陪侍,正同聖上說話,自然沒人敢亂來。
後院裡在忙着各類瑣事,從新房的佈置到後廚的菜式,乃至於茶水點心,坐席的安排,帝后親臨,又有宗室中人在,也有專人盯着以防不測,井井有條。
“娘娘身子恢復的倒好,”程老夫人握着錦書的手,上下打量之後,方纔笑道:“人也比之前漂亮。”
“我生產的日子提前,外祖母怕是被嚇到了,”錦書笑意溫婉道:“以防萬一,月子裡還喝了幾貼藥,太醫診脈之後,說是一切無礙,這纔敢出門的。”
“小皇子呢,”程老夫人追問道:“可還好嗎?”
說起來,她這個曾外祖母還沒見過呢。
“好着呢,也聽話,”一提起兒子,錦書目光愈發柔和起來:“將他哄睡了,我纔出宮的,外祖母若有空暇,便遞信往宮裡去,親自去瞧瞧他便是。”
“真好,”程老夫人瞧着她,眼眶不覺有些溼了:“你娘要是還在,見你嫁人生子,阿軒也有出息,不知會多高興。”
程氏去的時候,錦書是三個孩子裡年紀最大的,感情也最是深厚,程老夫人這樣一講,不由的也有些心酸:“誰說不是呢。”
“人上了年紀,就糊塗起來了,”程老夫人拿帕子擦了眼淚,勉強笑道:“大好的日子,說這些做什麼,反倒傷心。”
“老夫人該想想姚公子纔是,”紅芳適時地插了一嘴:“待到明年,指不定連小公子都生出來了呢。”
錦書聽得莞爾:“你想的倒是好。”
“我卻覺得說得好,”程老夫人微微一笑:“現下才九月,離着年關還差着三個月呢,明年叫我抱上曾外孫,有什麼稀奇?”
“好好好,”錦書無奈道:“您老人家說的都對,待會兒可得記得叮囑阿軒媳婦一句才行。”
程老夫人笑眯眯的應了聲,還沒說話,便聽外頭人回稟:“娘娘,陳嬤嬤求見。”
“陳嬤嬤?”錦書微微有些詫異,隨即道:“叫她進來吧。”
“娘娘,”陳嬤嬤是姚家的管事人之一,素來皆是沉穩的,這會兒也不知是怎麼了,臉上竟顯出幾分驚惶來:“剛剛……剛剛……”
“剛剛怎麼了?”錦書見她如此,心便一沉,將手掌茶盞擱下,道:“天還塌不了,直說便是。”
左右也沒別人,陳嬤嬤躊躇一會兒,聲音壓得很低:“張氏……沒了。”
一句話落地,錦書與程老夫人的面色皆是一變。
“沒了是什麼意思?”錦書直起身來,問道:“失蹤了,還是……過世了?”
“……是過世了,”陳嬤嬤說出一個頭兒來,接下來的便好說了:“前不久她說要自己待一會兒,兩個婆子便由得她去了,我過去查探的時候覺得不放心,就進去瞧了瞧,誰知她已經嚥氣了。”
“怎麼死的?”錦書語氣平靜,垂眼問道:“自盡,還是別的?”
“是自盡,”陳嬤嬤道:“奴婢吩咐人清點屋裡少了什麼,才發覺妝奩丟了一塊兒生金,想來是被她吞了,這纔沒的。”
“大好的日子,她卻故意惹人晦氣,”程老夫人氣的渾身哆嗦:“哪怕是死了,也要膈應人!”
張氏雖被姚望遷居到庵堂去,但畢竟不曾休妻,名分上來看,終究是姚軒繼母。
這一頭繼子娶親,那一頭繼母嚥氣,一旦傳出去,還不知會生出多少猜測來。
嘴巴毒一點兒的,指不定就會說是柳彤雲命格太硬,與姚家相沖,反倒使得兩家生了齟齬。
“娘娘,”陳嬤嬤做事兒有譜,只是這一次的事兒太大了,她但不住:“奴婢吩咐那兩個婆子將那兒守住,不許別人過去,又叫她們封口,絕不許提,可是這事兒到底是怎麼來,總得有人說個話啊。”
“這事,”錦書眉梢微蹙,輕聲問她:“父親知道嗎?”
“老爺還不知道呢,”陳嬤嬤解釋道:“前頭還有聖上在,人多嘴雜,差人過去回稟,指不定就會將消息傳出去,奴婢沒敢張揚,就往大着膽子往娘娘這兒來了。”
“嬤嬤做的對,”錦書讚許道:“若是鬧得人盡皆知,那才叫糟呢。”
“厚賞那兩個婆子,叫她們把嘴閉的嚴嚴實實的,一絲風聲也不準透出去。”
“是,”陳嬤嬤小心的擦了擦汗:“那這事……”
“這樣的日子生事,她還真是有心了,不過,”錦書低低唸了一句,方纔冷笑:“倒是要謝謝她,自己送自己上路了。”
陳嬤嬤吃了一驚:“娘娘?”
“吩咐人出去傳話,待會兒迎親的時候,外頭鞭炮加一倍,”錦書擡手扶了扶髮髻上的步搖,哂笑道:“今日雙喜臨門,本宮心裡高興,爲姚家添添熱鬧。”
這話吩咐下去,別人或許不會知曉,但聖上與姚望那邊兒,卻是無論如何瞞不住的。
紅葉親自往前廳去回話,姚望聽了也只當錦書是要爲胞弟做臉,自然不會反駁,聖上深知她心性,聽得眉頭一跳,卻也沒有反駁。
迎親的隊伍很快便到了,射箭踢轎跨火盆,一套流程走下去,順當的很。
姚軒生母早逝,張氏又是這個光景,三拜時前廳裡高堂便只有一人,錦書身份雖貴重,卻是宮中女眷,不好露面,便請聖上上座,受了一對新人的禮。
這樣的體面,也算是頭一份兒了。
隔着一層簾子,錦書聽得外頭熱鬧歡暢,不覺微微一笑。
母親去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們三個孩子,這會兒她已經嫁做人婦,膝下有子,阿軒也已經娶妻,唯一還差着的,便是阿昭。
不過,那就不是她應該管的事情了,阿軒是長兄,會照顧好弟弟的。
聽着外頭說笑聲,她既有種孩子長大的歡喜,又有些重擔卸下的釋然,總歸是鬆一口氣的。
帝后自然不會與一衆賓客同飲,前廳內裡設了桌案,與幾個尊客同樂,姚軒先來敬過酒,便得了聖上準允,往前廳致意去了,姚望倒是留在這兒陪着。
錦書不勝酒力,也有事意欲叮囑,用過飯菜之後,便借更衣爲名往後院去了,不一會兒,姚望便過去了。
時間緊迫,錦書也不囉嗦,三言兩語將張氏之事說了,問姚望如何決斷。
這消息來得突然,姚望一聽,便呆住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怎麼,怎麼會呢……”
“父親,我不想聽你說有多傷心,多詫異,”錦書輕聲道:“我只想知道,你打算如何處理此事,以及,是否會因此影響到阿軒阿昭。”
“這個,這個,”姚望思緒有些亂,匆匆道:“自然要先掩下去,決不能因此影響到今日喜事的,可是……”
“父親有這個決斷就好,那處理起來,想必也不麻煩,”錦書盯着他,道:“近來天氣轉涼,人放個一兩天沒問題,今日人多眼雜,不好操持,待到後日,吩咐人運一口棺材進來,送出去小心埋了就是。”
“母親既然在養病,那倘若是養不好,人沒了,別人也說不出二話,”她繼續道:“再過幾個月,便宣佈她病逝吧。”
夫妻多年,對於張氏,姚望總歸是有些情分的:“那阿盛跟阿瑾那邊,還有錦瑟,又該怎麼辦?畢竟是他們生母,總不能連最後一面都不見,這也……”
“人多眼雜,最容易生出是非,”錦書目光微冷,倏然一笑:“張氏但凡顧忌到自己的幾個兒女,也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敢吞金自盡,就該想到自己會有這個下場。”
姚望依舊有些躊躇,看了看她,沒有說話。
“這事兒知道就幾個人,陳嬤嬤與看管張氏的兩個婆子,我,我的兩個大宮女,以及外祖母,都不是什麼嘴碎的人,我會將這消息告訴阿軒,叫他看着處理的。”
“父親,我爲了栽培阿軒與阿昭花了多少心血,你是最清楚的。”
錦書凝聲道:“你要是將這消息告訴我那幾個弟妹,再被人傳出去,攪的滿城風雨,害了阿軒,我就把他們幾個釘進棺材裡,陪着張氏進土,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