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創法計劃,一瞬五年
法儀殿內,守護陣法開啓,吳龔坐回悟道古茶樹下,靜心凝神,開始梳理自己後續的計劃。
天仙一道,是原本定下的路,其他的神仙、地仙、人仙、鬼仙皆不考慮。
但是想要證得天仙大道踏入六階,便要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三花者,精氣神也。
按照九天道經的法門,需要先聚三花,再煉五氣,三花對應道果,五氣對應仙體。
三花凝練經歷成仙劫後,可孕育出一枚道果,這道果分三等,分別是:散數、真流、上真。
五氣凝練則主要是爲了打造仙體,否則道果落入泥丸宮,加上海量的仙氣灌注,沒有強大的仙體,瞬間就要爆體而亡。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果,一旦凝聚,幾乎就決定了今後的成就,除非以大毅力斬去重修。
散數者,三災渡其一,殞命之際自斬一刀,稱散仙。勉強踏入六階,無再進一步的機會,可享長生,但有天人五衰之厄,是仙中最多者。
真流者,有上古傳承避劫躲災之法,取巧渡過三災五衰,不得圓滿,稱真仙,是中流砥柱,神通法力遠遠超過散仙,若是有大機緣大毅力,參悟道則法理後,可再上一個臺階,凝聚不朽金性,邁入七階。
上真者,萬不存一,強渡三災五衰,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無漏圓滿。但凡證得上真道果,皆是各大教派的天驕聖子,只要不中途隕落,以此天賦才情,未來七階必然板上釘釘。
至於八階,乃是道主級數,那等成就,區區六階仙道,連奢望的資格都沒有。
“散數、真流皆不作考慮,我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機緣,非上真道果不要。”
修行一世,那必然是要選擇最好的,其他的,與道途有礙,不選。
但是,要凝練上真道果,需得精氣神三者齊頭並進。
煉體有了水火烘爐、天妖盜、玉樞雷法、太乙轟天雷法、太極雷法敖煉,加上六翅天蜈強橫的肉體,是三者之最。
煉氣有九天玄元大法、天書法,目前融匯了佛、道、魔、鬼、巫,各種法術信手拈來,只需繼續打磨內丹,調和陰陽即可。
煉神雖然有了太陰寶藥蛤蟆丸、五鬼葫蘆凝練的淨魂酒,但還是要差上一些,是短板。
至於最後的胸中五氣,需要採集大量的五行精氣凝練,有瓶山聖地諸修輔助,這個反而是最簡單的,交代下去就行。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吳龔選擇的仙道路子,不過,也不着急,可以等一等,諸天萬界有太多玄妙莫測的功法。
不過,但凡正法,不論那個大世界,精氣神三者裡,氣可能不大一樣,但是精、神二者必然是一致的。
現在吳龔要做的,就是先把精、神提升到極限,然後坐等簽到系統獲得其他大世界的功法。
“永生裡的五帝大魔神通、三千大道,還有遮天法強悍的戰力,都是我需要的。沒有壽元的限制,多等上幾百上千年,也不是什麼大事。”
修行了五帝大魔神通之一的青帝木皇功,吳龔對於其他三千大道可是眼饞得緊。
雖然已經有了這些大世界的座標,但要是現在就去的話,風險還是很高的,要是被其中的大能抓住,難保不出意外,還是坐等系統簽到,實在不行再說。 把遮天世界的神源石攝來把玩了一會,吳龔看着法儀殿內逐漸填滿的萬千珍寶格子,忽地想到了開創經書的那些命運之子。
“別人都有能力開創最適合自己的功法,沒道理坐擁萬界和悟道古茶樹的我不行。”
吳龔眸子發亮,興奮道:“容納萬界功法,以悟道茶啓迪開悟,創出屬於自己的道經功法,那纔是真的起飛。不過,我如今底蘊積累不夠,只有九天道經和誅仙天書,還差得遠。”
爐養萬經,以創己法。
這是一個沉澱、積累的過程,吳龔如今只是堪堪邁入了第一步。
有了唯一道則神這個無限壽命作弊器,吳龔可以盡情地試錯,天仙法門的帶來的長生效果可有可無,但是仙體、道果還是很玄妙的東西。
況且,天仙法已經被大能證明了可行性,仙道的高層,隨便拉一尊出來,放在其他大世界那都是赫赫威名。
定下今後的修行計劃後,吳龔跏趺而坐,吐出內丹開始打磨祭煉。
一時間,法儀殿內一顆明珠沉沉浮浮,閃爍先天靈光,隱隱約約可見其內有一道陰陽魚化生,隨着祭煉加深,越發玄妙。
而在悟道古茶樹周圍,三尊分身時刻和本體勾連,崑崙鏡、元合五極山、誅仙劍三者的祭煉進度也開始加快。
外界,法儀殿大門緊緊閉合,建木童子和霓虹童子二者就立在門前玉石階梯上,集先天之氣修行。
期間陳玉樓從風雲世界迴歸後,還前來繳旨,和二位童子交談一番,隔着大門請示行禮過後也離開了。
金烏飛、玉兔走。
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五年時間一瞬而過。
大殿內,吳龔睜開眼睛,頭頂的內丹化爲了黑白二色的陰陽魚,靈動地在空中追逐。只是,那陰陽魚看起來有些不協調,黑色顯得略小了一些。
“陽之氣充足,但是陰之氣不足,加上洞天內部陰界缺失,想要徹底調和陰陽,除非先把洞天陰陽補全。”
嘆息一聲,吳龔收回內丹,那黑白二色的陰陽魚首尾相連重新化爲內丹,落回到丹田氣海。
大道寶瓶是本命法寶,從當初開闢天境時候,陰陽就不均衡,加上現在補全的雷、木、水、火四道,都是天之道,地之道缺失嚴重,導致吳龔現在調和內丹幾乎難上加難。
“如今五年已過,笑三笑該是早就繼任博士宮宮主了,還有天機儀的卜算修士也該是整理好了隊伍,看來那個世界是非去不可了。”
“鬼仙,冥界,五獄,若是可行,便把五獄攝來補全洞天,如此陰陽平衡,我也可以更進一步。”
沒有着急召喚陳玉樓來議事,吳龔喚出崑崙鏡開始映照洞天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