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大學的銀杏葉黃了又落,秦浩在圖書館的燈光下已經連續工作了三個小時。他面前攤開的是剛從德國寄來的《基礎化學原理》,手中的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將德文逐句翻譯成中文。冷秋月坐在一旁,專注地記錄着他口述的內容。
“這裡說燃燒是燃素釋放的過程“秦浩的筆尖突然停住,眉頭緊鎖。
“怎麼了?“一旁的鹿兆鵬疑惑的問。
秦浩搖搖頭,這個理論在後世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燃燒實際上是物質與氧氣的化學反應。他翻到下一頁,發現這本1887年出版的教材還在使用“熱質說“解釋熱傳導現象,而對電磁學的介紹更是隻有短短三頁。
這樣的發現不是第一次了。在過去一個月裡,秦浩在幫冷秋月翻譯西方醫學教材時,已經多次遇到類似情況,即便是號稱走在世界前列的英法教材,依舊有許多常識性的錯誤。
但即便是這樣的教材,在翻譯上也是錯漏百出。
而且許多學校對於西方教材的使用也十分保守,不少學堂還在使用《九章算術》作爲數學教材,物理和化學課程就更是一言難盡。
從圖書館出來,恰巧碰到他的大學導師陳教授,見他抱着一摞資料,秦浩主動上前幫忙,二人一路來到陳教授的辦公室。
這位留德歸來的學者坐下後,嘆了口氣:“這些都是我從德國帶回來的最新教材,可國內連印刷都成問題。“
陳教授摘下眼鏡,疲憊地揉了揉眼睛:“如今國內理科教育舉步維艱,教材稀缺,許多新式學堂只能沿用舊學,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科學知識,如何強國?“
秦浩忽然萌生一個念頭:“教材,似乎是個不錯的切入口?“
回到家中,秦浩立即行動起來。他在書房牆上掛起一塊大黑板,開始規劃教材體系。冷秋月爲他準備了充足的紙墨,常常陪他工作到深夜。
“小學階段應該從生活常識入手。“秦浩在黑板上寫下“生活化教學“幾個大字:“要讓孩子們覺得科學就在身邊。“
他借鑑後世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將知識點由淺入深編排:
數學教材中,他用“雞兔同籠“的問題引入方程概念,通過“建造房屋“講解幾何公式……
物理教材則更加註重實踐。秦浩用“水井轆轤“解釋槓桿原理,用“燒水壺”解釋蒸汽機械的原理。他還特意設計了一系列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的小實驗,比如用竹筒和牛皮製作簡易氣壓計。
化學部分最難,因爲很多學堂壓根就沒有任何化學儀器,秦浩只能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爲例:用“鐵鍋生鏽“講解氧化還原反應。
與此同時,秦浩還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構建,不再是一味的講解,而是採取“知識點+例題+課後習題“的三段式結構。每個章節先講解核心概念,然後通過典型例題示範解題思路,最後設置難度遞進的練習題。這種結構讓教師教學更加便利,學生自學也有了明確路徑。
三個月後,初稿完成,秦浩的手上已經磨出一層細繭。冷秋月幫他裝訂成冊,用藍布包裹得整整齊齊。
陳教授在看到手稿時,起初不以爲意,可隨後在翻閱過程中,表情逐漸從驚訝變爲震撼。當他看到物理分冊中關於電磁學的章節時,這位留德學者拍案而起:“這比德國現行教材還要先進!“
“白浩,這教材若推廣開來,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創舉!“陳教授激動地說,“我這就聯繫西安幾所新式學堂的校長,務必讓這套教材儘快投入使用!“
然而,現實很快給了陳教授當頭一棒。
儘管陳教授四處奔走,西安教育部門卻遲遲不予批准。第一次申請被以“內容過於新穎,需要謹慎評估“爲由駁回;第二次提交後,直接石沉大海。
期間一些保守派學者跳出來反對。
以西安書院山長趙明德爲首的一批守舊文人公開宣稱“西學動搖國本“,甚至指責秦浩“數典忘祖““崇洋媚外“。
趙明德在一次文人聚會上揚言:“什麼槓桿原理,難道比得上《墨經》中的力學論述?“
最令陳教授無奈的是官僚作風。
教育署教材科的張科長是個典型的官場老油條,每次陳教授去詢問,他都是那套說辭:“茲事體大,需上級批准““還要再研究研究“。
一個月過去了,事情毫無進展。陳教授甚至生出了自費印刷的念頭。
就在此時,“秦風日報”的主編南先生聽聞此事後大爲憤慨。他當即派記者採訪了秦浩,並在頭版發表題爲《舊課本誤人子弟,新教材何時見天日?》的評論文章,痛斥當前教材的落後狀況:
“我們的孩子還在背誦'天地玄黃'時,日本的小學生已經在學習元素週期表;我們的私塾先生還在講解八股文時,德國的中學生已經能做電磁學實驗白先生編纂的這套教材,融貫中西,由淺入深,實爲科學教育之曙光!“
文章一出,立即引發西安學界震動。緊接着,鹿兆鵬也在《秦進日報》上撰文《論科學教材與強國根基》,從國家發展的角度呼籲教育改革:
“今日之中國,不缺能寫八股文的秀才,缺的是懂科學、會創造的新型人才!白先生的教材正是培養這種人才的基石!“
兩報的連續報道形成輿論風潮,關中大學的師生甚至發起聯名上書,要求教育部門儘快推廣新教材。簽名活動從校園蔓延到街頭,最終收集到上完個簽名。
迫於輿論壓力,西安教育部門終於鬆口,決定組織一場教材評審會。
評審會當天,西安教育署的大會議室座無虛席。除了官方指派的評審專家,還有聞訊而來的各校教師、學生代表,甚至幾位外國傳教士也到場觀摩。
保守派代表趙明德首先發難:“白浩,你們口口聲聲說新學好,難道我們堂堂華夏傳承數千年的文化底蘊,還比不上西方蠻夷?“
秦浩不慌不忙的道:“事實勝於雄辯,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怎樣才能造出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的大炮?難道靠孔夫子的‘之乎者也’嗎?“
會議室裡頓時一片鬨笑。
趙明德被駁斥得面紅耳赤,只能無能狂怒的斥責秦浩不尊師長。
陳教授立馬站出來:“評審會就是要讓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今日只有思想之爭,沒有尊卑之別!”
在場的學生代表紛紛奮力鼓掌,一個個拍得手掌都紅了。
待掌聲停歇後,秦浩繼續說道:“列強已經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世界的大門,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
說到這裡,會議室裡都是壓抑的嘆息聲。
“捱打不可怕,怕的是捱了打,不想着怎樣奮起直追,反而像鴕鳥一樣把腦袋埋在沙子裡,假裝看不到危險。”
鹿兆鵬率先帶頭振臂疾呼:“我們要做雄鷹,不要當鴕鳥!”
“做雄鷹,不當鴕鳥!”
頓時整個會議室響徹了學生代表的高聲呼喊。
等學生代表情緒平復之後,秦浩繼續說道:“沒錯,要追趕,怎麼追呢?建造大炮靠的是什麼?總不能咱們衝一堆鐵三跪九叩,它就自動變成大炮了吧?”
會議室裡一片鬨笑。
“僅僅鍊鋼一項就包含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鋼煉好之後要鑄造成大炮,又涉及到幾何、力學,國家積弱,我們現在不缺文人士大夫,缺的是能造飛機大炮的人才,這纔是華夏復興之基石!”
冷秋月坐在角落,看着四周羣情激動的師生們,那一刻她彷彿在丈夫身上看到了一道光圈,璀璨奪目。
鹿兆鵬雙手顫抖着將演講內容記錄下來,他現在迫不及待想要將這些內容刊登在“秦進日報”上,讓全西安的人都能聽到這令人振聾發聵的聲音。
評審持續了大半天,秦浩大有舌戰羣儒之勢,越戰越勇,將趙明德一衆守舊派駁斥得羞憤離場。
傍晚時分,評審團進行閉門討論。
當會議室大門再次打開時,陳教授滿臉喜色地走出來宣佈:“評審團一致通過!西安教育署決定,下個學期開始試用新教材!“
等在門外的學生代表們頓時振臂歡呼,鹿兆鵬跟幾個同學將秦浩高高舉起,拋向空中。
緊接着,越來越多的學生代表加入其中,聲浪震天。
南先生跟陳教授幾人看着眼前這一幕,也不禁紅了眼眶。
“只要有他們這代人在,華夏民族就一定可以站起來!”
……
寒冬過後,萬物競發,西安新式學堂也用上了新教材,老師對新教材十分推崇。
新教材的知識點不僅更加完善,而且秦浩還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習題,許多老師甚至都不用做教案,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內容教就可以了。
學生們學習的時候由於秦浩編寫的教材知識點層層遞進,學起來也更加省力,僅僅一個月時間,大多數學生們的數理化成績提升顯著。
……
金秋十月的關中大學校園裡,銀杏葉鋪就了一條金色長廊。
陳教授站在辦公室窗前,望着窗外紛飛的落葉,手中摩挲着一套嶄新的教材。
這是秦浩剛剛完成的最新修訂版,封面用深藍色硬紙裝幀,顏體的“新編數理化教程“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教授,行李都準備好了。“助教輕輕敲門:“火車兩個小時後發車。“
陳教授點點頭,小心翼翼地將這套教材用油紙包好,放入隨身攜帶的皮箱最上層。他特意在扉頁夾了一張紙條:“此乃吾得意門生白浩所著,願與蔡公共賞。“
北上的列車穿過金色的原野,陳教授一路上都在翻閱這套教材。
他注意到秦浩在最新版本中又做了不少改進:數學部分增加了更多生活實例;物理實驗設計得更加簡便易行;化學章節則補充了幾個可以在家裡完成的趣味實驗。每一處修改都體現着這個年輕人對科學教育的獨到見解。
北大的紅樓禮堂座無虛席。陳教授關於“德國理科教育體系對中國啓示“的演講贏得了陣陣掌聲。
演講結束後,蔡先生親自迎上前來,握着陳教授的手熱情地說:“陳兄今日所講,振聾發聵啊!“
在校長辦公室的茶敘中,陳教授終於有機會取出那套教材。蔡先生接過翻閱,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越看越激動,突然拍案而起:“此書如暗夜秉燭,照見華夏理科教育之新途!陳兄,沒想到你在教學之餘,還能編出如此佳作!“
陳教授連忙擺手:“蔡公誤會了,這並非拙作。實乃我門下學生白浩所編。“
“白浩?“蔡先生先是一怔,隨即恍然大悟:“可是寫《討張勳檄文》的那個白浩?“
“正是。“陳教授笑道:“這孩子不僅文筆犀利,在理科教育上更是獨具慧眼“
蔡先生已經迫不及待地再次翻開教材,一邊看一邊讚歎:“妙!此教材深入淺出,最難得的是知識點循序漸進,環環相扣……“
他的手指停在物理實驗章節:“這些實驗設計得如此巧妙,用最簡單的材料就能演示科學原理,太適合在基層學堂推廣了!“
當天下午,一封加急電報就從北大發往關中大學。蔡先生親自擬就電文,詢問秦浩是否願意將這套教材交由教育部審定,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電報送到時,秦浩不在學校,是鹿兆鵬一路疾走傳遞。
陳教授回到西安時,將之前帶去北京的那套教材送給了秦浩,扉頁赫然是蔡先生親筆做序。
“吾常嘆中國理科教育之落後,今得此編,如獲至寶。願此書能爲華夏播撒科學之種,育創新之苗,則民族復興可期矣!“
鹿兆鵬在一旁眼熱不已。
“浩哥兒,有蔡先生爲你的教材做序,這回你是徹底一舉成名天下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