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

攻陷亞歷山大石堤上的大塔後,數門重臼炮順着堤道被運到此處,開始對着推羅的城牆狂轟,炮彈的拋射呼嘯聲,和石塊的碎裂倒塌聲,及守兵的哀叫告饒的聲音,充斥着接下來的日和夜。

最先兩天推羅城尚有動員守禦的能力,胡德傑與波特蘭還可冒着攻擊的炮火,讓士兵、市民搶修被轟塌的地段。但這兩日內,安德奧達特召開了新的軍事會議,協調了自西側、東北側和東南側三支圍困推羅的海軍船隊之行動。兩日後,許多艨艟大艦一起齊齊划槳,呼嘯着力不可擋地逼近推羅城各段城牆,其中數艘大翻車魚戰船上架設了雙拋石機(左舷、右舷各一),用鐵鏈串在一起,石如雨,砸壞了許多塔樓和雉堞,而西側的主要是溫莫哈的海盜艦隊,他們大多使用的是潘非利亞式輕長船或撒拉森式三角帆戰船,封鎖了推羅對外的海路,不斷擊沉捕獲自城中水門企圖逃脫的小船——對方艙內有顯貴有美婦,還有許多細軟財寶,這可讓溫莫哈屬下一衆海盜大利市!

而東南側是比薩、阿馬爾菲和熱臘鴨來增援的船隻也迫近到城牆邊,他們在桅杆上構起圍籬般的木廂,許多士兵躲在其後,可以立在比城堡雉堞還高的位置,居高臨下掃射箭矢投擲火毬。

鏖戰了四日後,城內已經到了非常窮蹩的地步,滿街道死傷枕藉,受傷者無人醫治,戰死者無人收斂,波特蘭也被射傷,創口甚爲嚴重,他所持的父親遺物聖矛邊,也躺滿了唉聲嘆氣的普羅旺斯人——許多人原本都是參與東征,準備在異國他鄉大財的,誰想到居然會落得如此境地?

胡德傑派出使者舉着白旗,自長長石堤上穿過抵達安德奧達特的營地,請求降服。

“我是想要接受你們的投降的,可是我在想,降服後你們該往何處去呢?”安德奧達特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城方的使者回答,他們願意交出城市,前去內6的哈蘭沙漠,絕不敢再攻擊新羅馬帝國的邊境。

安德奧達特便說,“三座城市,的黎波里、西頓和推羅裡所有先前抵抗的撒拉森人、波斯人和突厥人,都流放放逐去哈蘭。而爲虎作倀的普羅旺斯人,將接受極刑的懲處!”

當安德奧達特的隊伍列隊走入殘缺的推羅內城後,顫抖着的波特蘭被士兵們從一個石丸砸出的坑裡揪起來,他的狀況悽慘極了,滿臉髒污和血跡,還帶着箭傷。勝利旗幟下的安德奧達特看了他幾眼,接着很耐心地解釋說,“對不起,普羅旺斯的領地方面,吉約姆公侯殿下已和我們的皇帝陛下達成協議,由他來繼承接管,所以原本聖吉勒的雷蒙德家族不必再留下血胤了。況且你和你的麾下也沒地方可去,從推羅走出去也無法存活下來,就痛痛快快地爲背棄對耶穌的信仰而接受被釘上十字架的命運好了......”

“我最大的錯誤就是低估了你主人的野心和無恥。”波特蘭恨恨地盯住安德奧達特。

“說的好像你前來黎凡特,真是爲了崇高而神聖的目的似的。最後看下這片流着金銀的海洋眼罷,它很美的。”安德奧達特說完,便揮揮手走向了阿哥諾聖陵所在地。

近五百名還活着的普羅旺斯士兵,和波特蘭一起被釘上了十字架,環繞着聖陵所在地,天地風雲爲止變色震恐,所有死難者的軀體血肉模糊,就像一具具懸在架子上的紅漆雕塑,許多人咒罵、呻喚了幾天才慢慢死掉,他們的死不會有人來聲討公道:因爲他們原本就是城中異教徒的傭兵,並且先前還做過侮辱基督的舉動,“罪有應得”——至於波特蘭和喬丹,他倆的死代表着雷蒙德家族的絕滅,這對於高文所在的東羅馬帝國而言,也許只是個能不能做到而不是該不該做的的問題,而對於覬覦圖盧茲、普羅旺斯領地多年的阿基坦公爵吉約姆而言不啻是件大喜事,若不是出於掩飾的需求,得到消息的吉約姆絕對會抱着自己的宗主教唱起歌來。

站在毀損的雉堞上,看着處刑情景的安德奧達特擡起眼來,遠望着黎凡特海上無邊無際赤紅色的雲彩,它們連在一起,浮在海浪上,就像是面厚實的牆壁,不由得有點哽咽:十年前他根本不清楚自己會做到今天這個地步,本是普通手藝人的孩子,被送到修道院裡來,本想這輩子能獲得個神品就得償所願了,誰曾想今日居然能統率千軍萬馬,成爲獨立戰線上的元帥。

再向外城坍塌的城門望去,城中被放逐的成百上千的異教徒,都裹着粗陋的毯子,趕着殘存的牲口,朝着東面遙遠的哈蘭沙漠而去,當然能抵達目的地的也許不過十分之一。因爲在東側的黎波里的山地當中,到處是馬龍派和德魯茲教派(新月教的一個兇狠的異端教派,集中在黎巴嫩的東部及與敘利亞交界處,先前安德奧達特僱傭的弓箭手和輕騎兵就是由他們部落提供的)盤踞的據點,他們絕對是會把這羣人攔截住,或加以擄掠,或加以殺害。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安德奧達特喟嘆了這句,而後他又補充並改動了來自聖經的另外句話,“但它絕不會在光滑的岩石上化爲廢墟。”

很快,安德奧達特宣佈在阿哥諾聖陵的地基上建起所聖母救世教堂,來奉獻給都城的巴塞琉斯與巴塞麗薩,並將推羅城的內城化爲五個街區,外城化爲三個街區,開始招徠商賈和整個敘利亞、的黎波里的羅馬人(敘利亞人)入駐其間,還遵循了朱拜勒、貝里圖斯城的慣例,釐清了田產和地界,分配給農民、牧民。同時在工地外的帳篷當中,安德奧達特和馬龍派、德魯茲教派的領袖們簽署了重要的《山界條約》。

條約將整個的黎波里(黎巴嫩地區)分爲“濱海”、“山內”、“山外”三個獨立區域,濱海的諸多城市和平原歸羅馬帝國所有,山內即黎巴嫩山地歸馬龍派所有,山外的牧場則歸德魯茲教派所有,三方互不干涉和平共存,並且締結互助的經貿關係——馬龍派和德魯茲派爲帝國提供傭兵和邊防,比如德魯茲派就答應繼續爲帝國提供三千名弓箭手和一千名輕騎兵。

第21章 尊榮依舊第6章 言之不預第132章 失蹤第75章 殺俘第24章 圍城伊始第2章 紅黨第13章 綠瓶子第11章 強襲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41章 官銜期貨第47章 小塔第20章 聖妹的退讓第56章 馬格倫迪烏斯之策第18章 犬第36章 入營第42章 三劍第92章 還印戰爭第73章 殊途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31章 鄂斯都的價錢第31章 加冕登基第52章 提醒第45章 反叛必須鎮壓第74章 牽掛的怒火第41章 官銜期貨第96章 高文出馬第77章 典廄長反正第60章 長夾道第3章 麝香第31章 調停仲裁者(中)第86章 招標失敗第73章 蘇丹之箭第52章 下水第32章 調停仲裁者(下)第89章 迎賓者第51章 高文在阿韋爾薩的暴行(下)第58章 宗主教的愉悅旅程第16章 洞窟第99章 新普世帝國第18章 順序第61章 守捉官求援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53章 婚禮與驅逐第43章 阿塔城第26章 艨艟與騎矛第63章 農軍騎兵第37章 閉塞的沙漏第75章 洗地第42章 撕第96章 高文出馬第51章 衛城地獄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31章 安娜.科穆寧第2章 約櫃第67章 被瞬間沖垮的喜悅第75章 殺俘第11章 死令第8章 遞女裝第63章 教父禮物第11章 鐵錘第52章 提醒第53章 閃擊第39章 宴會第54章 密室會議第86章 安德奧達特的春季攻勢第106章 大爆炸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41章 新獅子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21章 划水和鯊魚第108章 米利奧塞法隆野營第84章 挫敗第69章 烏古斯族長們第47章 揚帆西進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60章 巡營第45章 反叛必須鎮壓第102章 敗露第111章 Pronoia(上)第54章 以梅桑德之名第75章 火秤砣第27章 尼沙普爾(下)第87章 連篇畫第76章 三面受敵第37章 伏殺第70章 火船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102章 敗露第58章 殺使第38章 活押.死押第41章 老薑第93章 宣誓第91章 重臼炮第32章 帝王的眼力第24章 新教義第78章 軟肋第14章 烏勒瑪大會第11章 對比雷爾的審判第24章 河面上的交易
第21章 尊榮依舊第6章 言之不預第132章 失蹤第75章 殺俘第24章 圍城伊始第2章 紅黨第13章 綠瓶子第11章 強襲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41章 官銜期貨第47章 小塔第20章 聖妹的退讓第56章 馬格倫迪烏斯之策第18章 犬第36章 入營第42章 三劍第92章 還印戰爭第73章 殊途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31章 鄂斯都的價錢第31章 加冕登基第52章 提醒第45章 反叛必須鎮壓第74章 牽掛的怒火第41章 官銜期貨第96章 高文出馬第77章 典廄長反正第60章 長夾道第3章 麝香第31章 調停仲裁者(中)第86章 招標失敗第73章 蘇丹之箭第52章 下水第32章 調停仲裁者(下)第89章 迎賓者第51章 高文在阿韋爾薩的暴行(下)第58章 宗主教的愉悅旅程第16章 洞窟第99章 新普世帝國第18章 順序第61章 守捉官求援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53章 婚禮與驅逐第43章 阿塔城第26章 艨艟與騎矛第63章 農軍騎兵第37章 閉塞的沙漏第75章 洗地第42章 撕第96章 高文出馬第51章 衛城地獄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31章 安娜.科穆寧第2章 約櫃第67章 被瞬間沖垮的喜悅第75章 殺俘第11章 死令第8章 遞女裝第63章 教父禮物第11章 鐵錘第52章 提醒第53章 閃擊第39章 宴會第54章 密室會議第86章 安德奧達特的春季攻勢第106章 大爆炸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41章 新獅子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21章 划水和鯊魚第108章 米利奧塞法隆野營第84章 挫敗第69章 烏古斯族長們第47章 揚帆西進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60章 巡營第45章 反叛必須鎮壓第102章 敗露第111章 Pronoia(上)第54章 以梅桑德之名第75章 火秤砣第27章 尼沙普爾(下)第87章 連篇畫第76章 三面受敵第37章 伏殺第70章 火船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102章 敗露第58章 殺使第38章 活押.死押第41章 老薑第93章 宣誓第91章 重臼炮第32章 帝王的眼力第24章 新教義第78章 軟肋第14章 烏勒瑪大會第11章 對比雷爾的審判第24章 河面上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