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合約

1920年2月14日,國際聯盟成立。

同日凡爾賽合約簽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了。

但是在十天之後,美國參議院否決了加入國際聯盟的提案,而和美國關係越來越密切的中國隨後也拒絕加入中國聯盟,選擇了和美國堅定的站在一起。這個決定在國內無疑引起了譁然一片,但是在權威越來越重的政府彈壓之下,些許的反對聲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中國人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北方!

冬天即將過去,春天也不遠了,很多人都已經預見到了北方即將到來的一場大戰!所以在二月底的時候,十五萬軍隊抵達了中亞,和另外二十多萬大軍一起,與高爾察克的十八萬大軍組建了最強硬的軍隊!

無數的軍用物資,源源不斷的運抵了中亞。

於是在幾乎全世界的目光注視下,1920年3月20日,蘇維埃紅軍向中國人和高爾察克發動了最大規模的進攻!六十萬紅軍如潮水一般涌向中國人的陣地,而在這道洪流之中,甚至出現了六十輛性能不弱的坦克!

上百萬大軍,在別拉亞河畔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半月,當中國人打光了一百二十萬發炮彈,損失了三百七十輛坦克和一百一十七架飛機之後,損失慘重的蘇維埃紅軍終於崩潰了。同樣損失慘重的中國人和高爾察克軍,發動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擊,三十六萬大軍在六百門大炮,三百架飛機和兩百四十輛坦克的掩護下,想蘇維埃紅軍發動了全面進攻!

再嚴苛的紅軍軍官,也無法阻止士兵們崩潰了。

就像是趕鴨子一樣,中國人和高爾察克軍趕着蘇維埃紅軍一路向西,兩百公里後才停下了腳步。在歐美各國支持下,中國干涉俄國革命的最後一場大戰終於結束了。

損失慘重的雙方,都無力再把戰爭進行下去了。

先後有八十五萬紅軍走進了戰場,最終蘇維埃收攏起來的卻只有區區十一萬人,其中三十一萬人傷亡,三十四萬人被俘,還有將近十萬不知所蹤——他們大多數懷着對戰爭的恐懼,同時又難以忍受蘇維埃政府嚴苛的共產主義制度,悄悄地逃走了。

五萬中國軍人,埋骨他鄉。

除了五萬陣亡之外,還有十三萬人受傷,中國的傷亡人數也達到十八萬人。反而因爲實力弱小一直在打醬油的高爾察克軍損失很小,傷亡人數只有兩萬不到。

這一戰,最終成爲了壓垮蘇維埃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經濟早已經瀕臨崩潰的蘇維埃亂了,原本就對和中國人大戰持反對態度的一方強硬了起來,列寧開始清洗那些反對的勢力。而國內原本糟糕的農業生產也崩潰了,大批的軍隊和人民陷入了飢餓之中,甚至有很多忍耐不下去的農民揭竿而起,真正開始動搖蘇維埃的統治。

高爾察克和鄧妮金等白軍勢力,更是趁機開始了反攻!

在這個危機時刻,列寧終於展現了他革命導師的魄力,發動了一場小規模的肅清活動,瞬間便掌控了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隨後他第一時間宣佈向中國派出全權特使,準備以最快的速度結束和中國人的戰爭——他知道蘇維埃的主要敵人是誰,同樣也知道只要中國人不撤出俄國,蘇維埃就不可能贏得這個國家!

1920年6月11日,中國和蘇維埃俄國簽訂了停火協議。

兩國的邊界線回到尼布楚條約簽訂的時候,中國人則撤出所有在俄國的軍隊,俄國人保證不再因爲邊界問題向中國發難。除了高爾察克等白軍和失望的英法美等國之外,中國人和俄國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一方奪回了自己的土地,另一方則收穫了希望。

對於英法美等國的質問,段祺瑞態度相當強硬。

中國人表示自己已經做到了五千萬英鎊和那些武器援助之外,甚至還超出了不少,如果列強們希望把這場干涉繼續進行下去,就必須提供更多的援助——最少三億英鎊的軍費和一百萬人的武器裝備——當然這一次,必須要提供足夠熟練的火炮、飛機和坦克!

面對中國人的訛詐,英法兩國根本就是無可奈何。

美國人本來就對干涉俄國並不是很熱衷,而且好歹中國現在也是他們的小跟班,雙方關係正處在蜜月時期,美國自然就不會多說什麼了。所以三大強國無可奈何之後,中國和俄國簽訂的協約就被正式承認了,中國終於迎來了真正的和平和安定時期。

遭受重創的蘇維埃,還沒有到休息的時候。

俄國國內的白軍勢力依然存在,而且此消彼長之下勢力越發的強大,他們的內戰一直持續到1924年,才一蘇維埃的最終勝利而告終。只不過到了那個時候,俄國國內的經濟已經無限瀕臨崩潰,而且數百萬人在數年的饑荒中餓死,也讓蘇維埃積累了無數的民怨。爲了解決這些民怨,蘇聯人花了更多的力氣,一直到1930年以後纔算是緩了過來……

結束了和俄國的戰爭,中央政府的聲望瞬間抵達了頂峰!

收回包括外蒙古在內的三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一口氣把袁大頭和段祺瑞推上了神壇,而強大的陸軍也給中國奠定了陸上強國的地位。他們和日本人一樣,在正面戰場上擊敗了俄國人,這已經爲他們奠定了強國的基礎。

只不過論起工業和經濟,中國人還差的很遠。

所以在1920年年底,中國政府正式開始了一項長達十年的龐大計劃。由亨特拉爾財團和留學歸國的專家們爲主導,他們制定了一個龐大的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以及軍工的發展計劃。比如說未來十年中,他們將建造至少兩萬公里鐵路,十五萬公里的公路;至少三百座發電廠,發電量要達到美國的四分之一等,再比如說重點發展航空業和汽車工業,大範圍引進美國人的技術和資金等等。

與此同時,工業、農業和教育的發展規劃也一一出臺。

中國人現在不缺人手,大量待轉業的軍人和回國勞工保證了這一點;中國人也不缺技術,每年上萬名從美國歸來的留學生就是他們的底氣,他們唯一欠缺的只是實現這些計劃的資金,而在得到了約翰?亨特拉爾先生的保證之後,中國政府的最後一絲顧慮也消失了……

第2章 八篇論文第33章 輸血與放血第7章 血統第44章 訪客第31章 分拆第19章 新藥上市第30章 目標第6章 非難第46章 又有意外?第十六章第43章 血庫第36章 急見第30章 出版第26章 拒絕第19章 未來第27章 藝術愛好第37章 新方法第55章 佔便宜第41章 準備好了第4章 麻煩第7章 試駕第28章 來自柏林的信第24章 轉移第28章 完畢第64章 奧斯勒和凱利第21章 無線電和陰極射線第22章 東方快車第32章 二戰第29章 開腹第12章 貸款第22章 誕生第38章 好久不見第26章 學校第25章 顯微鏡第19章 容閎第28章 完畢第13章 看得到未來第32章 退休第26章 轉讓第15章 最好的時代第30章 疫苗第14章 找見第10章 發展第31章 盡力第31章 合作第13章 變革第39章 焦點第19章 提前的一幕第36章 急見第6章 非難第四章第28章 另一個想法第三十五章第57章 霍夫曼第2章 招生第27章 病案中心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七章第34章 裂口第34章 發展第4章 副教授第4章 副教授第21章 翻臉第13章 變革第6章 下場第27章 改良破宮產術第47章 橡膠第39章 脫離第二十二章第9章 重啓留美第17章 檢查第20章 有錢了第17章 政治第28章 覬覦者第15章 補液第14章 重回夏洛特第27章 耐心第22章 腦膜炎第13章 迫不及待第54章 讓步第8章 辭呈第29章 庚子退款第41章 免疫學第21章 做手術吧!第5章 競爭對手第三十六章第51章 逼迫第44章 殺手鐗第72章 請求第2章 報紙第21章 成本第6章 伍德羅?威爾遜第30章 目標第2章 三輪車和玩具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檢驗室第35章 開膛手第40章 終章第34章 出售第35章 夏洛特醫院第51章 開幕
第2章 八篇論文第33章 輸血與放血第7章 血統第44章 訪客第31章 分拆第19章 新藥上市第30章 目標第6章 非難第46章 又有意外?第十六章第43章 血庫第36章 急見第30章 出版第26章 拒絕第19章 未來第27章 藝術愛好第37章 新方法第55章 佔便宜第41章 準備好了第4章 麻煩第7章 試駕第28章 來自柏林的信第24章 轉移第28章 完畢第64章 奧斯勒和凱利第21章 無線電和陰極射線第22章 東方快車第32章 二戰第29章 開腹第12章 貸款第22章 誕生第38章 好久不見第26章 學校第25章 顯微鏡第19章 容閎第28章 完畢第13章 看得到未來第32章 退休第26章 轉讓第15章 最好的時代第30章 疫苗第14章 找見第10章 發展第31章 盡力第31章 合作第13章 變革第39章 焦點第19章 提前的一幕第36章 急見第6章 非難第四章第28章 另一個想法第三十五章第57章 霍夫曼第2章 招生第27章 病案中心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七章第34章 裂口第34章 發展第4章 副教授第4章 副教授第21章 翻臉第13章 變革第6章 下場第27章 改良破宮產術第47章 橡膠第39章 脫離第二十二章第9章 重啓留美第17章 檢查第20章 有錢了第17章 政治第28章 覬覦者第15章 補液第14章 重回夏洛特第27章 耐心第22章 腦膜炎第13章 迫不及待第54章 讓步第8章 辭呈第29章 庚子退款第41章 免疫學第21章 做手術吧!第5章 競爭對手第三十六章第51章 逼迫第44章 殺手鐗第72章 請求第2章 報紙第21章 成本第6章 伍德羅?威爾遜第30章 目標第2章 三輪車和玩具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檢驗室第35章 開膛手第40章 終章第34章 出售第35章 夏洛特醫院第51章 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