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反了

都鳳陽的光復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江南自然是一陣中都的影響力是極大的,明軍攻佔中都,從某種意義上算是摘去了南明的頭銜,光復祖業、驅逐狄夷、一統天下已經成了長江以南百姓的常用詞,各大邸報紛紛刊載,朝廷適時的開放了國債,所謂國債,其實是朱駿當年向商人借貸的一種方式,如今朝廷用兵,銀錢經過一年的積累,自然是足夠的,不過朱駿所關心的是攻佔廣大關內地區之後的事,畢竟要發展建設,這些銀子,自然要從江南地區挪銀子出來,現在假裝朝廷銀餉殆盡,發行國債,自然不失爲未雨綢繆。

而對於江北的滿人,那自然是一個震動,中都雖不是戰略要地,但是政治意義卻不言而喻,康熙爲此不由得頭痛起來,在短暫猶豫之後,立即將四十萬大軍分爲五路,自己坐鎮中軍,兩側以滿蒙八旗齊頭並進,再外便是二十萬綠營一分爲二向南挺進,自直隸、河南、山東等省四路南下,其中中軍抵達山東武定府,一來主導戰局,二來也防備天津方面的明軍異動,一時間,兵戈如潮,四路大軍浩浩蕩蕩,遮雲密佈向着安徽進發。

康熙作出這個決定確實是費了一番決心,但是現在明軍根本就沒有北上的意思,又突然襲擊安徽,佔領中都,令康熙憂心的是,明軍是否並不願意決戰,而是徐圖蠶食黃河以南的土地,畢竟清軍與明軍不同,明軍佔領了江南,糧草衆多,慢慢拖延下去也不會有任何的損害,但是清軍的糧草原本就不足,這一次朝廷搬空了所有的糧倉,就是打算一次性的與明軍主力決一死戰時間拖得越久,於清軍越是不利。

更何況中都鳳陽對康熙來說不過是一座極不起眼的縣城,可是對大明來說,意義不必佔領南京要小祖先的宗廟得以恢復,軍心民氣都會爲之一振,決戰未開讓明軍佔了上風,康熙自然要有所行動。

雖說明軍並沒有按康熙的路數出牌,但是康熙並不以爲意,在他的心裡,決定勝負的關鍵在西北,只要西北的事成了,其餘的都是旁枝末節,在武定府當地的官員早已恭候在行轅之外,膽顫心驚的等待着康熙的召見,索額圖一如既往的在旁陪侍,明軍佔領了鳳陽,倒是沒有讓索額圖有多少擔憂,康熙則有一搭沒一搭的看看軍情摺子,問問各路大軍的戰報,最後纔將目光落在了索額圖的身上:“傑書的摺子上來了嗎?”

索額圖搖搖頭:“來都沒有報來來是遼東平安無事,主子不必擔心。”

康熙眉宇間皺成了川形:“怕沒有這麼簡單,派人去問問吧。”

索額圖點了頭,康熙又道:“不成,傑書一向穩重麼多天沒有消息,定然是出了什麼事人快馬去遼東看看吧,不管如何一定要打探出遼東的消息。”

“:才這就去辦。”索額圖打了個千,也不由得慎重起來。

……………………

傑確實遇到了難處在半個月前。處於三姓副都統去地倭人開始南下。倭人自遷居遼東之後。數年之間。已移居了兩百萬人。基本上整個日本島地倭人全部抵達了這裡。倭人在森林附近開始建立木屋。日本島地處東北。因此倒也算耐寒。三姓副都統區天寒地凍。對於倭人來說倒是尚能適應。這一次倭人南下。自然是奉了大明皇帝地旨意。傑書立即調驍騎營北上迎敵。雙方在楚克漠西進行過幾次小規模地戰鬥。互有勝負。正在這個時候。朝鮮軍統帥李顯又突然率軍北上。衛戍在鴨綠江北岸地神機營打退了幾次進攻。但是也情況緊急。整個遼東五大營已被抽調走了兩大營。此外。還有兩大營被調往了山海關。也正是這個時候。蒙古察哈爾部卻舉兵反了。

察哈爾部靠近遼東。早在努爾哈赤時。該部首領林丹作爲汗蒙古帝國布延薛禪汗地長孫即位。

林丹汗即位。在巴林部境內地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爾圖察漢浩特作爲整個蒙古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林丹汗加強了傳統地左右翼三萬戶地地方行政體制。命永謝布部卻熱斯塔布囊爲特命大臣。率領一支軍隊駐防趙城。在漠南蒙古地威勢如日中天。大有一同蒙古地架勢。

林丹汗爲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鞏固汗權。以

部爲基礎。直接控制了內喀爾喀巴林、札魯特、巴嶽葉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時也遙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整個蒙古各部都聽從林丹汗地號令。

而正在那個時期。後金勢力地影響已波及到蒙古邊緣各部。科爾沁、內喀爾喀五部及喀喇沁等。一些蒙古部落不斷遣人至察漢浩特。希望林丹汗採取必要地防範措施。以遏制後金勢力。不久努爾哈赤地長子褚英率領五千人進犯烏拉部。烏拉部爲女真人地一支。與科爾沁相鄰。烏拉部派人向科爾沁部求援。經林丹汗同意。科爾沁部翁阿巴圖爾諾延及其子奧巴率領科爾沁部大軍到達烏拉境。與烏拉部聯軍共同打退了褚英地軍隊。

當時,明朝爲了不讓努爾哈赤與林丹汗聯合,使明朝東、北兩面受敵,不斷派人到察漢浩特,竭力討好林丹汗,希望他與明朝保持友好關係。林丹汗也考慮到,與明朝保持友好,進行貿易,有利可圖;同時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後金勢力。因此,努爾哈赤攻打遼東地區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安然無事。爲了表示謝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贈送白銀千兩。

林丹汗自以爲自己得到明朝的支持,對努爾哈赤很是蔑視,曾派遣使臣康喀勒拜瑚持書到努爾哈赤住地,自稱“四十萬蒙古之主”,藐視稱“水濱三萬人之王”的努爾哈赤,並警告努爾哈赤不得進犯廣寧城。

努爾哈赤寫了一封指責林丹汗的措詞強硬的信,雙方的關係開始逐漸惡化。

等到皇太極即位之後,滿人的威勢日盛,最後一舉擊敗林丹汗,強娶了林丹汗的妻子、女兒,封林丹汗子額哲爲親王,從而接替了林丹汗在蒙古的地位,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個大小領主齊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爲汗,並奉上“博格達辰汗”的尊號。

察哈爾部一直以黃金家族自居,自從被滿人掠奪了汗位之後,原本就對滿人很是不滿,而皇太極強娶林丹汗妻子、女兒,更是讓察哈爾人感受到了侮辱,但是滿人的威勢越來越大,最後甚至一舉入關,一舉得到了關內萬里的土地,察哈爾人自知報不得仇,一直容忍,如今天下的局勢陡然一變,遼東大明兩大附從國的大軍威脅盛京,漠南蒙古準噶爾部連連攻破了一個又一個親滿的部落,而關內的消息更是令他們躍躍欲試,大明突然復起,捷報連連,現在的察哈爾部首領正是那個被皇太極立爲親王的額哲,額哲的父親便是林丹汗,母親被皇太極虜爲妃子,就連妹妹,也成了皇太極的嬪妃,雖說皇太極看在他母妹的份上立他爲親王,但是皇太極對他的侮辱卻一直潛藏在他的心底,如今形勢逆轉,額哲立即抓住了時機,在部落中宣誓滅清,並且與準噶爾部結盟,另一邊則積極的嚮明朝方面取得聯繫,親率三萬部族勇士東進直取遼東,由於傑書方面沒有準備,額哲的騎兵迅速的抵達了盛京城下,尋求盛京城內的滿人決戰。

整個盛京城只駐紮了一個前鋒營三萬餘人,額哲的反叛讓傑書頭疼不已,城下的蒙古騎兵不斷的向城頭的清軍挑釁,傑書卻只是閉門不出,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盛京乃是大清的根基之一,絕不容有失,傑書寧可做縮頭烏龜,也不敢出城迎戰,只是這樣一來,整個盛京城就等於和外界失去了聯繫,傑書幾次想派出斥候,都被城外的騎兵攔截下。

………………………………

答讀者問:其他我不去說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對於納降王輔丞一事感覺主角智商直線下降作者給的理由完全不靠邊王能投降的時機多了要投降也早投降了這個時候投降雖然不能說白分百但是起碼也有五成的詐降吧?康熙看的到壞的結果主角和其他名將就看不到了??在穩贏的情況下成功的戰略家是不會去投機取巧的有可能偷雞不成連米都拾不到對於漢奸尤其是死不悔改的就要給予雷霆一擊不能給以後的漢奸立榜樣雖然可能爲此付出上萬將士的生命是也值得只要決戰擊敗滿清主角光復中國要多少兵有多少兵何必在乎一時得失呢?

答:詐降並不是這麼容易,整個西北有七八萬精銳騎兵,對戰局的影響可想而知。

第75章 奉天監國第460章 蒸汽機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798章 空營第157章 戰端開啓第788章 勇者無敵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167章 昆明城下第539章 最後掙扎第429章 曠野決戰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148章 痛打落水狗第465章 搶灘登陸第533章 覆滅滿清的最後一戰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490章 巷戰第409章 人人爲我 我爲人人第250章 名字很重要第61章 海商第452章 平叛第502章 反了第258章 放火燒山第23章 防禦工事第12章 拐賣兒童第378章 奉旨打劫第21章 挑撥第195章 敢死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156章 雲南異動第787章 烏拉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434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100章 撫慰第30章 生意歸生意第786章 虛驚。第193章 工商爲本第102章 鏖戰第143章 海軍學院第81章 開戰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11章 客商第131章 東洋水師營第255章 無間道終極版第123章 講武堂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166章 問政第397章 新儒家第62章 亂局第59章 責任第109章 接見國使第416章 私房錢第417章 計劃第3章 鋼弩第131章 東洋水師營第572章 搶掠第10章 鍊鋼第801章 國策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455章 閱兵大典第69章 李定國第236章 晉升第491章 英雄第200章 驍騎營第273章 東印度第45章 貪官污吏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542章 奉旨打劫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208章 權鬥第61章 海商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五百六十七章 向各國宣戰第146章 將計就計第345章 保江山還是保祖墳第234章 搶奪第72章 閱兵第421章 海盜第393章 滿漢不是一家第50章 海盜相爭(上)第76章 爭端再起第44章 南洋海第508章 陰人第73章 裝逼第561章 叔侄第45章 貪官污吏第254章 無間道第556章 殺第796章 波蘭人第129章 宴無好宴第88章 反戰第24章 克倫族第785章 宮變第497章 西北軍反目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十久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23章 防禦工事
第75章 奉天監國第460章 蒸汽機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798章 空營第157章 戰端開啓第788章 勇者無敵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167章 昆明城下第539章 最後掙扎第429章 曠野決戰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148章 痛打落水狗第465章 搶灘登陸第533章 覆滅滿清的最後一戰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490章 巷戰第409章 人人爲我 我爲人人第250章 名字很重要第61章 海商第452章 平叛第502章 反了第258章 放火燒山第23章 防禦工事第12章 拐賣兒童第378章 奉旨打劫第21章 挑撥第195章 敢死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156章 雲南異動第787章 烏拉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434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100章 撫慰第30章 生意歸生意第786章 虛驚。第193章 工商爲本第102章 鏖戰第143章 海軍學院第81章 開戰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11章 客商第131章 東洋水師營第255章 無間道終極版第123章 講武堂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166章 問政第397章 新儒家第62章 亂局第59章 責任第109章 接見國使第416章 私房錢第417章 計劃第3章 鋼弩第131章 東洋水師營第572章 搶掠第10章 鍊鋼第801章 國策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455章 閱兵大典第69章 李定國第236章 晉升第491章 英雄第200章 驍騎營第273章 東印度第45章 貪官污吏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542章 奉旨打劫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208章 權鬥第61章 海商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五百六十七章 向各國宣戰第146章 將計就計第345章 保江山還是保祖墳第234章 搶奪第72章 閱兵第421章 海盜第393章 滿漢不是一家第50章 海盜相爭(上)第76章 爭端再起第44章 南洋海第508章 陰人第73章 裝逼第561章 叔侄第45章 貪官污吏第254章 無間道第556章 殺第796章 波蘭人第129章 宴無好宴第88章 反戰第24章 克倫族第785章 宮變第497章 西北軍反目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十久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23章 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