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升斗和衡器(求票票求訂閱)

想要製作秤,那就必須先定下重量標準,以前一直沒有製作一套標準的砝碼,那是因爲一直沒有合適的材質,但是現在不同了,羅衝的手裡已經有了一袋金子。

那一袋金沙說起來還是冬末春初,羅衝帶着族人去烏峽治水的時候,族人們順手從下游的河牀上撿來的,沒想到現在還真的派上了用場。

用金子製作砝碼的好處,就是不容易損耗,其他金屬材質的,比如青銅,或者鋼鐵,都很容易生鏽,到時候就會對砝碼的重量造成改變。

可是金子不同,金子在有色金屬中,屬於化學性質最穩定的一種,一般的東西接觸根本不能引起反應,羅衝也是基於金子的這個特性,才決定用金子製作砝碼的。

首先是做一個簡易的天枰,然後按照漢部落的長度標準,再做一個畫有刻度的陶瓷量杯,用來測量水的體積,最後根據常溫下,清水的體機和重量比,確定不同體積下水的重量。

最後把不同重量的水倒在天枰的一側,另一面逐漸加入金沙,使兩邊平衡後,再把相應重量的金沙融成一個金塊,這樣一套標準重量的砝碼就做成了。

有了這套黃金砝碼,接下來纔可以用來製作用來稱量重量的秤。

說到秤的製作,這又是一個問題,現在的秤一般都可以分爲兩大類,一種是天枰秤,另一種就是壓力秤,像是那種有托盤,用指針和刻度盤來顯示重量的就是壓力秤,它的變種很多,現代常見的電子秤也屬於壓力秤的一種。

不過壓力秤雖然操作和辨識重量比較簡單,但是製作成本卻很高,更關鍵的是,裡面的技術原理羅衝並不知道,他沒研究過這玩意,所以只能嘗試製作最原始的天枰秤了,也就是那種基本上被淘汰掉了老秤桿子。

這個玩意的技術含量很低,學過槓桿原理的基本上都能明白,其實秤桿子和秤砣的組合,利用的就是支點不變的情況下,力臂越長越省力的原理,只要明白了這個,以漢部落目前的科技水平,製作出來並不是難事。

首先就是一個實木的秤桿,這個秤桿的材質越硬越好,要不容易的變形,不然用的時間長了被墜彎就不準確了,所以秤桿這東西,就要本着寧折不彎的心態去尋找材料。

當然羅衝自己也沒經驗,本着實驗的態度,他選了杉木、橡木、還有食人樹尖刺這三種材質,然後每樣做了幾根,以後具體用哪種,先對比實驗一下再說。

把秤桿切削成合適的細圓柱形,然後就是打孔,秤桿的兩頭用銅皮包裹,省的開裂和磨損,接着安裝青銅的掛鉤,還有手提的方形環,最後給這些地方都繫上手提用的繩子,然後再掛上一個一斤重的生鐵秤砣。

把這些都做好之後,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劃分刻度了。

不過這個也很簡單,首先就是在掛鉤或者托盤,也就是載物的那一端放上一個同樣重的砝碼,然後把右邊的秤砣在秤桿上撥到和左面平衡的位置,在這個地方做上標記,這裡就是一斤重的位置,然後左邊的托盤加到20斤,右邊的秤砣再次向外拉,直到兩邊平衡,再做上20斤的標記。

畫好這兩個標記之後,再用圓規和尺子,把一斤到二十斤中間的這段秤桿平均分成19份,分別代表一到20斤,至於一斤往前到零的着端距離,就按照每斤在秤桿上的長度往前推一段相等的距離就行了。

標好大刻度之後,再把每斤之間的距離平均分成10份,每份代表一兩,在進制方面,羅衝也是選擇的以前熟悉的十進制,而且十進制也更容易計算。

一兩50克,一斤500克,一公斤=1千克,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不過這樣還不算結束,因爲秤砣是需要在秤桿上來回調整的,所以上面的刻度磨損起來很快,爲了防止把刻度磨掉,古人想出的辦法就是在秤桿上打銅釘,用銅釘來標記刻度。

羅衝也延續了這個方法,而且這技術在漢部落還是現成的,那就是金屬拉絲技術,先把銅條拉成細絲,不用太細,直徑一毫米就行,然後用小手鑽在秤桿的刻度上鑽孔,再把銅絲蘸着膠水*進去,最後用刀把多餘的部分削掉,再用刀背把銅絲按平。

這樣一來,一杆最小單位爲一兩(50克),最大單位爲十公斤(20斤)的手提天枰秤就做好了。

有了第一杆秤之後,就可以按照這個實驗品的各種標準來大量複製新的秤出來,不過這種東西目前的用處不大,畢竟私人交易目前基本上還是零,所以漢部落實際上最需要的,是公家用的大單位衡器。

主要是爲了秤上百斤以上的東西,用來收稅或者統計倉儲的時候使用。

不過這只是個小問題,大單位衡器要有,但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爲收糧稅的計算單位必須用體積,而不是重量。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爲了防止有人在交稅時弄虛作假,因爲剛收割下來的新糧食是溼的,比曬乾的糧食最起碼要重一倍,如果有人剛收了糧食,還沒曬乾就往上交,那重量的水份就太大了。

這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可不光是偷稅漏稅那麼簡單,而是水份含量太高的糧食根本達不到倉儲的標準,如果沒有曬乾就裝袋入庫,那用不了多久就會發黴變質,不僅壞了自己,還會污染周邊其他的糧食,真的發生這樣的事,那對漢部落的糧食儲備來說就太悲劇了。

所以以後收糧稅,要按體積來收,不管百姓曬沒曬過,負責倉儲的官員都要再曬一遍,防止庫存糧食發生黴變。

相應的,測量容積的用具也變成了升和鬥,升的單位還是1000立方厘米,也就是一立方分米,一斗等於125升,或者1/8立方米。

斗的形狀被羅衝設計成了一個削去了尖的金字塔型,由四塊梯形的木板組成,大頭朝上,小頭朝下,最下面的小口有一個可以抽拉的鐵板,並且要配合一個放斗的木架使用。

計算糧食的時候,先把下面小口的鐵板插死,然後從上面倒糧食,裝滿之後,直接拿個袋子在下面接着,把下面的鐵板抽出來,糧食就會自動漏進去,所以這個鬥,也可以看作一個漏斗。

解決了重量和體積的計算問題,接下來就剩貨幣儲備了,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物品定價,這個價格的評定,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性的大問題,搞不好可是會影響以後的發展的,所以羅衝也不敢馬虎,開始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定價,以及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還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第650章 平“億”近人的使團(求票票求訂閱)第708章 湯瑤覲見(求訂閱)第269章 風車(求票票求訂閱)第375章 文房四寶(求票票求訂閱)第039章 金板銀板(求收藏求推薦)第322章 草原歸來(求票票求訂閱)第661章 湖心島上的實驗室(求票求訂閱)第237章 叉首領的決定(求票啦,來自作者的大吼)第1117章 要建材,要工匠第103章 我要這個藍人(求推薦票啦)第239章 遲來的交易隊(求票票求訂閱)第742章 南巡第227章 地龍翻身(求票票求訂閱)第973章 糧食和人口第513章 所圖甚大(求票票求訂閱)第302章 手動投石機(求票票求訂閱)第726章 打到他叫爸爸(求訂閱)第757章 閱兵(下)第320章 新城近況(求票票求訂閱)第491章 他們來了(求票求訂閱)第632章 沒有刀鋒的戰鬥(求票票求訂閱)第013章 土法退燒(求推薦求收藏)第729章 研究所的科研項目(求訂閱)第034章 哥養不起你第1114章 有喬氏大族的下落第1001第978章 不能立刻出兵的理由第802章 武器定型第203章 北伐的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431章 白氏族的起(求票票求訂閱)第231章 尋鹽聯隊(求票票求訂閱)第1088章 啤酒廠的進展第043章 順我者昌第764章 行政化分(上)第740章 暗流涌動第990章 巨猿參戰第276章 人口吸納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318章 遊野述職(求票票求訂閱)第170章 宮殿or學校?(求票票求訂閱)第1090章 不鏽鋼與苯酚第913章 新的麻煩第266章 商隊歸來(求票票求訂閱)第282章 聲勢浩大的祭祀(求票票求訂閱)第597章 奇葩的偵查裝備(求票票求訂閱)第756章 閱兵(上)第1144章 南方的三個工業園第575章 羅衝的禮物(求訂閱求票票)第823章 逢場作戲第628章 草原變荒漠(求票票求訂閱)第498章 斬指剃髮刺面的奴隸(求票票求訂閱)第655章 遊伏的建議(求票票求訂閱)第458章 目錄撿字法(求票票求訂閱)第1101章 我的天,這一網下去多少肉啊第555章 電石氣燈(求票求訂閱)第567章 羹原來就是肉粥啊(求票票求訂閱)第1090章 不鏽鋼與苯酚第936章 該着我們立功?第197章 意外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599章 視察瀏陽郡(求票票求訂閱)第937章 東方有谷,可活萬人第348章 勞工見聞(求票票求訂閱)第534章 再會面(求票票求訂閱)第780章 時光凝固法師去病(上)第1030章 正旦節前的年味(上)第718章 潰敗(二合一大章求訂閱)第409章 這一票血虧(求票票求訂閱)第786章 第一臺照相機誕生第935章 湯部落該改名了第1060章 漢部落愛炫富?第959章 神策衛新兵集結第144章 汝妻子吾養之(求票票求訂閱)第035章 你還跟吶,我到家啦第860章 照相館要開業了第106章 咱們插秧(求推薦求收藏)第272章 漢陽城(求票票求訂閱)第212章 魚化石(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973章 糧食和人口第011章 捏泥造人(求推薦求收藏)第548章 漢部落的工具第147章 店大欺客(求票票求訂閱)第260章 新的糧種?(求票票求訂閱)第871章 徵集移民第166章 上房蓋瓦(求票票求訂閱)第665章 啓明星的三重定義(求票票求訂閱)第190章 外交官的潛質(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866章 惶惶不安的百姓第501章 工資標準和物價(求票票求訂閱)第229章 漢部落的第一塊鐵(求票票求訂閱)第011章 捏泥造人(求推薦求收藏)第076章 耕地規劃(求推薦求收藏)第917章 相冊中品百態人生第1137章 他們被妖怪捉走了吧?!第339章 鑫部落的車輪(求票票求訂閱)第460章 縣衙架構(二合一大章)第638章 阿日斯蘭的疑惑(求票票求訂閱)第435章 漢陽、汝陽、瀏陽(求票票求訂閱)第021章 這不是尼斯湖第131章 白色的草人(求訂閱求票票)第1013章 漢部落第一屆徵文第585章 姜宣恰檸檬(求票票求訂閱)
第650章 平“億”近人的使團(求票票求訂閱)第708章 湯瑤覲見(求訂閱)第269章 風車(求票票求訂閱)第375章 文房四寶(求票票求訂閱)第039章 金板銀板(求收藏求推薦)第322章 草原歸來(求票票求訂閱)第661章 湖心島上的實驗室(求票求訂閱)第237章 叉首領的決定(求票啦,來自作者的大吼)第1117章 要建材,要工匠第103章 我要這個藍人(求推薦票啦)第239章 遲來的交易隊(求票票求訂閱)第742章 南巡第227章 地龍翻身(求票票求訂閱)第973章 糧食和人口第513章 所圖甚大(求票票求訂閱)第302章 手動投石機(求票票求訂閱)第726章 打到他叫爸爸(求訂閱)第757章 閱兵(下)第320章 新城近況(求票票求訂閱)第491章 他們來了(求票求訂閱)第632章 沒有刀鋒的戰鬥(求票票求訂閱)第013章 土法退燒(求推薦求收藏)第729章 研究所的科研項目(求訂閱)第034章 哥養不起你第1114章 有喬氏大族的下落第1001第978章 不能立刻出兵的理由第802章 武器定型第203章 北伐的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431章 白氏族的起(求票票求訂閱)第231章 尋鹽聯隊(求票票求訂閱)第1088章 啤酒廠的進展第043章 順我者昌第764章 行政化分(上)第740章 暗流涌動第990章 巨猿參戰第276章 人口吸納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318章 遊野述職(求票票求訂閱)第170章 宮殿or學校?(求票票求訂閱)第1090章 不鏽鋼與苯酚第913章 新的麻煩第266章 商隊歸來(求票票求訂閱)第282章 聲勢浩大的祭祀(求票票求訂閱)第597章 奇葩的偵查裝備(求票票求訂閱)第756章 閱兵(上)第1144章 南方的三個工業園第575章 羅衝的禮物(求訂閱求票票)第823章 逢場作戲第628章 草原變荒漠(求票票求訂閱)第498章 斬指剃髮刺面的奴隸(求票票求訂閱)第655章 遊伏的建議(求票票求訂閱)第458章 目錄撿字法(求票票求訂閱)第1101章 我的天,這一網下去多少肉啊第555章 電石氣燈(求票求訂閱)第567章 羹原來就是肉粥啊(求票票求訂閱)第1090章 不鏽鋼與苯酚第936章 該着我們立功?第197章 意外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599章 視察瀏陽郡(求票票求訂閱)第937章 東方有谷,可活萬人第348章 勞工見聞(求票票求訂閱)第534章 再會面(求票票求訂閱)第780章 時光凝固法師去病(上)第1030章 正旦節前的年味(上)第718章 潰敗(二合一大章求訂閱)第409章 這一票血虧(求票票求訂閱)第786章 第一臺照相機誕生第935章 湯部落該改名了第1060章 漢部落愛炫富?第959章 神策衛新兵集結第144章 汝妻子吾養之(求票票求訂閱)第035章 你還跟吶,我到家啦第860章 照相館要開業了第106章 咱們插秧(求推薦求收藏)第272章 漢陽城(求票票求訂閱)第212章 魚化石(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973章 糧食和人口第011章 捏泥造人(求推薦求收藏)第548章 漢部落的工具第147章 店大欺客(求票票求訂閱)第260章 新的糧種?(求票票求訂閱)第871章 徵集移民第166章 上房蓋瓦(求票票求訂閱)第665章 啓明星的三重定義(求票票求訂閱)第190章 外交官的潛質(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866章 惶惶不安的百姓第501章 工資標準和物價(求票票求訂閱)第229章 漢部落的第一塊鐵(求票票求訂閱)第011章 捏泥造人(求推薦求收藏)第076章 耕地規劃(求推薦求收藏)第917章 相冊中品百態人生第1137章 他們被妖怪捉走了吧?!第339章 鑫部落的車輪(求票票求訂閱)第460章 縣衙架構(二合一大章)第638章 阿日斯蘭的疑惑(求票票求訂閱)第435章 漢陽、汝陽、瀏陽(求票票求訂閱)第021章 這不是尼斯湖第131章 白色的草人(求訂閱求票票)第1013章 漢部落第一屆徵文第585章 姜宣恰檸檬(求票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