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北方甘蔗(求票票求訂閱)

今年的糧田裡相比往年的變化還是很大的,首先就是麥子的種植面積縮小了,這一季總共才種了五十畝,要不是爲了專門留種和選育,估計百姓們都不會願意種植。

畢竟這邊的水稻都熟了,那邊的麥子還綠着呢,生長週期那麼長,產量也比稻米小得多,再說又不是不吃麪粉活不了,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怎麼選擇。

另一方面,就是汝水河東岸的田地今年全種上了粘部落弄來的糯米,雖然改用了漢部落比較成熟的種植方法,但是產量還是明顯要比漢部落的粳米低一些,相同的種植面積,產量大約比粳米要少2/5,再有就是因爲物以稀爲貴的原因,羅衝就把帶殼的糯米價格定成了一角五文錢一斤,和黃豆等同。

不過暫時族人們還吃不慣這種圓粒的糯米,想要在漢部落中普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要等到瀏陽郡的蘆葦葉送來,到時候包成糉子再說了,只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暫時還沒有合適的餡料。

最後一點和往年不同的就是增加了玉米的種植面積,第一季男人們的糧田都種了水稻,而女人們的輔田,則是被羅衝強制性要求全部種了玉米。

玉米的生長週期短,三個月可熟,且產量一點都不比水稻少,以600平米爲一畝,玉米的畝產平均都能達到700斤以上。

但是由於是早春種植的,生長週期還是長了一點,居然拖到了和春稻一個時間成熟。

而羅衝之所以強制性要求種一季玉米,主要還是爲了多繁殖一些種子,先把玉米大規模推廣出去,解決部落今年幾個新城的吃飯問題。

新城目前都在草創階段,水渠和田地都不可能像漢陽城那麼完善,因此想讓他們做到自給自足,適應性較強,比較耐旱的玉米就成了首選,雖然玉米是雜糧,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先把肚子填飽纔是第一要務。

所以在漢陽城這邊的玉米收穫之後,很快就被官府全部強制收購,經過簡單的脫粒曬乾後,立刻運往了新建的幾座城池,併發命令讓他們馬上種植,今年幾座新城只種玉米,最少要在冬天之前收穫兩季,這樣才能解決他們自己的吃飯問題。

四月中旬的時候,整個漢陽城到處都是一片金黃之色,不僅城中的廣場用來曬了糧食,就連城內的四條主大街還有各排小巷裡,也都曬了不少的糧食。

看起來種植面積沒怎麼變,但是卻不像以前的公有制大家一起曬糧食了,現在私有制普及後,爲了每家每戶分開,所有人都找了不同的地方用來晾曬。

一直到了四月底,等二季水稻下了地,這邊纔開始收稅的工作。

收稅的方法雖然規定的是十收四,但是實際上每家每戶並不可能收的糧食一樣多,本來就缺人手的縣衙更不可能挨家挨戶的去給人家秤糧食總數,所以最後羅衝給出的辦法,就是隨機抽十畝地,然後秤出各自的畝產,最後取個平均值,以此爲標準,向每戶徵收四成的糧稅。

一大早起來,今天各家各戶都要留人在家中,然後有縣裡的小吏趕着四輪雙牛的大車開始挨家挨戶收糧。

各家各戶也都提前打開門,把要上繳的糧食準備好,之所以要留人的原因,自然是爲了讓戶主畫押簽字了,這樣一來就可以對照在冊的戶籍來收稅,誰也不能逃稅,官府也能避免多次收稅的情況。

時至晌午,八歲半的小去病也踮着腳站在門口張望,終於等來了收糧食的牛車。

“小娃,你家大人呢,出來交糧食了。”

那穿着黑色長袍,頭上戴着象徵‘智作’爵位皮革髮箍的戶房司吏,此時翻着手中的戶籍黃冊,和一本稅務賬目,看見去病站在門口就說了那麼一句,末了又看到去病頭上居然帶着個雲紋的銅釦,不由高看了他一眼。

這個戶房司吏是去年從各部落學員中挑選出來的,實際上他們加入漢部落的時間比較晚,知道像是這種雲紋銅釦代表着什麼,雖然不是什麼爵位,但肯定都是最早加入的那一批大佬,不是他這個智作能輕易招惹的存在,只是有些好奇,去病那麼小的年紀是怎麼獲得‘功勞’的。

不過去病顯然是已經對這種驚訝和羨慕的目光免疫了,也沒有解釋和炫耀什麼,連忙交出自己的母親來收糧食。

收糧的過程很簡單,戶房的小吏這邊,除了拉糧食的牛車外,旁邊還跟着一個漏斗車,那是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十分結實的架子,上面擱着一個鬥,下面則是準備了一摞空袋子。

去病的母親把糧食都用藤筐挑到了大門口,再由幾個小吏七手八腳的開始一斗一斗的測量,裝袋,裝車。

最後那個戶房司吏,在稅務賬目上寫上具體收糧數目,還有戶主的名字,然後又讓去病的母親簽字按手印,末了還拿出一本前幾天剛印出來的小冊子,然後翻到一頁新的,上面填上戶主和繳稅信息後,又用隨身的青銅印章蓋了個章,然後從中間的折線撕開,戶主一半,官府存檔一半,這就相當於每次收稅的收據了,要是將來出了問題,可以兩半對在一起相互印證。

收稅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這些糧稅收繳完畢之後,很快就會通過水陸交通送到縛馬關、麻田、丹山、汝陽四個新城,至於四通縣那邊的糧食補給,就全靠瀏陽郡來出了,不然漢陽城這邊的壓力就太大了。

安排好這些糧食收繳運輸的工作之後,羅衝也沒有在漢陽城這看着,而是完全放手讓官員自己幹,畢竟都是新手,想成長就不能缺鍛鍊,只要原則上不出問題,犯一點其他的錯誤都可以理解,只要之後總結經驗,再改掉就好了,人不怕犯錯,怕的是犯了錯還不長記性。

交代完了工作的需要注意的地方,羅衝就騎着灰山,帶着其他的三頭恐象,還有一些漢陽城新做出來的一批衡器,也就是秤,然後運送到瀏陽郡,順便檢查一下那邊的工作。

貨幣已經推行了一個月了,相比較起來,漢部落現有的幾個城池裡面,零散交易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瀏陽郡,漢陽城和汝陽郡這邊,哪怕有鼠大這個傢伙擅長鑽營,可是大環境上也比不上瀏陽郡,那邊的人口不管是數量,還是成份,都要比漢陽汝陽這邊複雜。

而隨着零散交易的增多,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到不是貨幣的鍋,而是交易的單位出現了問題。

瀏陽郡的零售市場主要集中在漢部落本地人,菱部落商販,和外來務工羣體這三個勢力中間,他們的交易額都不大,買賣的也都是生鮮類的東西。

在菱部落的衆多產品中,鴨子和鴨蛋這一類的還好說,可以按只賣,按個賣,但是其他那些,菱角,蓮藕之類的東西,甚至是魚,就沒辦法按單數來賣了,所以他們那裡就急需一批0到20斤的小秤,用來給商販們使用,這也是羅衝急着送秤過去的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新來的這兩頭大恐象,食量實在是有點驚人,漢陽城這邊實在是養不起了,所以羅衝準備把這兩個大傢伙送到八寶山東邊的那塊水草地去,也就是羅衝初次進入沼澤,紮營的那個岸邊。

當然,這些事情其實都可以讓別人去做,羅衝自己根本沒必要親自跑一趟,而這次他是有非去不可的理由,因爲根據大樹的定期彙報,羅衝知道了瀏陽郡發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尤其是貨幣下發,零散交易出現之後,由於羅衝對這方面很重視,大樹也不得不重視起來,對這些集市上的信息還是很重視的。

事情是前天大樹彙報的,彙報中說,大概三四天以前,菱部落照常來瀏陽郡賣東西,但是那天他們的貨物裡突然多了一種植物,看着就像剝了葉子的玉米稈。

他們在瀏陽郡賣五文錢一根,要知道這個價格可不低了,如果吃米飯的話,足夠讓一個成年人填飽一頓肚子,還能吃撐了。

可邪門的是,就是這麼個不起眼的東西,賣的卻是相當火爆,第一天的時候人們買的還不是很多,到了第二天幾乎上剛一進市場,立刻就被哄搶一空,還特孃的不打價。

接下來的幾天就更瘋狂了,幾乎只要菱部落那邊的筏子剛一過來,瀏陽郡市場裡就有人在排隊了,就差一羣人直接去河邊搶了。

起初的時候大樹還沒注意,可是隨着族人們的議論,還有種種奇怪的表現,大樹也發現了不對勁,然後就在第四天的早上,菱部落那邊剛一靠岸,大樹就讓人弄了幾根那東西過來。

然後他才聽手下人說,這東西暫時還沒名字,菱部落的人也不知道叫啥,只知道能吃,沒毒,而瀏陽郡這邊的百姓自己給這東西取的名字叫作甜杆。

物如其名,就是甜味的秸稈,大樹也嚐了嚐,這東西皮薄,啃掉皮咬一口裡面的杆芯,放在嘴裡咀嚼就能流出很多的甜水,然後再把咀嚼過的渣滓吐掉。

用大樹在奏報中的原話就是,皮青色,長兩米有餘,莖筆直,有大手指粗細,皮薄汁多,汁水甘甜,讓人吃上一口就停不下來。

羅衝當時一看就不淡定了,如果他沒猜錯的話,這東西應該就是他小時侯吃過的甜杆,學名又叫作甜高粱,其實就是一種甜味的高粱稈,最關鍵的是,這東西還有個響噹噹的別名,號稱‘北方甘蔗’。

漢部落不是沒有糖,後山食人樹的根瘤就產糖漿,但是就那一棵樹,產量低不說,關鍵是那樹可是要吃肉喝血的,以漢部落目前的實力,能養一棵已經了不起了,想要把這食人樹大規模種植用來產糖,多少年能長成不說,光是這個種植成本漢部落也掏不出來啊。

所以糖在漢部落就是極其稀有的東西,只能給少數的高層們分一分,而且還是糖漿,因爲就那點產量,羅衝也懶的搞什麼製糖業。

可是沒有不代表人們沒有需求,要知道糖這個東西,不管是哪個時代,都是全世界公認的,最能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食物,而且曾經還有一位名人說過,糖的致癮率比任何一種毒品都要高......

因此甜杆剛一在瀏陽郡出現,哪怕它的價格能頂一頓飽飯,還吃不飽肚子,只能嘬一下那點甜水,但是族人們依然趨之若鶩。

這就說明了糖業市場是巨大的,不僅僅是漢部落需要,就算是把這東西賣到草原,賣到竹島,他們也一定會像買鹽一樣,對糖一見鍾情。

而羅衝看重的,顯然不可能只是製糖這一種事情,要知道甜杆的學名可是叫作甜高粱,所以,不管它到底有多甜,實際上它都是高粱的一種。

這種甜高粱的利用率非常高,除了可以像甘蔗那樣榨糖之外,它的上面還能結高粱米,這些高粱米也是糧食的一種,吃就不說了,關鍵高粱很適合拿來釀酒。

喝酒誤事的問題先不談,最關鍵的是隻要能釀酒,那就說明能釀出酒精,而只要有了酒精,在以後各種外傷的處理中,就能儘量做到消毒,對於提高族人們的生存率來說,有着極大的作用,也是爲了漢部落的醫學方面,走出堅實的一步。

最後就是廢物利用了,上面的高粱米釀酒,下面的秸稈榨糖,但是榨完糖之後剩下的皮和粗纖維,也就是相當於甘蔗芯那樣的東西。

這些廢料用來餵養牲畜,那就是絕好的飼料,不僅是裡面有甜味,動物們愛吃,而且還是高能量,吃這東西還能長得快。

同樣的廢品,如果不能當作飼料的話,還能用來打漿造紙。

這是多麼神奇的一種農作物,用處簡直不要太多,而隨着甜高粱的出現,羅衝又怎麼可能還在漢陽郡待下去,要不是這兩天要安排人收稅的事情,他早就一路飛奔跑去瀏陽郡了。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去也不晚,畢竟羅衝可不是爲了吃幾根甜杆而已,這次過去的主要目的,還是想辦法得到一些種子,然後再嘗試大規模普及,爲將來漢部落的釀酒和製糖工業做好原料儲備。

第731章 倍受喜愛的腳踏板第667章 厚積薄發(求票票求訂閱)第846章 鑫統領之死第194章 破敵之策(你們看着給點啥)第825章 鰲飛的新發現第501章 工資標準和物價(求票票求訂閱)第230章 鹽荒開始了(求票票求訂閱)290章 軍營和學堂(求票票求訂閱)第623章 鑫統領的應對(求票票求訂閱)第206章 鹽湖浮島(求票票各種求)第1062章 加快建都的步伐第282章 聲勢浩大的祭祀(求票票求訂閱)第525章 紅糖茶(求票票求訂閱)第437章 不知名的鄰居(求票票求訂閱)第1097章 羅衝的攤牌第1087章 豐收的農場第765章 怒斥四族長第221章 遊氏族(求票票求訂閱)第410章 夢幻泡影(求各種票)第197章 意外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318章 遊野述職(求票票求訂閱)第050章 豪華陣容第081章 巨獸來襲(求推薦求收藏)第951章 誰跟你們是同族第269章 風車(求票票求訂閱)第912章 研究所成熟了第1040章 我們怎麼纔能有錢?第879章 檯秤和案秤第702章 湯部落的使團(求票求訂閱)第215章 同盟?不存在的(求票票求訂閱)第421章 抓舌頭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175章 用弓箭的雀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750章 新版圖/戰略課(二合一章節)第387章 豐富的戰利品(求票票求訂閱)第803章 統一語言的計劃第904章 受歡迎的敖啓夫婦第742章 南巡第819章 公審後俘虜的態度轉變第719章 草原決戰第705章 新設牧野郡(新書發了,求收藏推薦票)第038章 開啓青銅時代(求收藏求推薦)第755章 一村養一船第171章 初代織布機(求票票求訂閱)第1046章 新設河源郡第1042章 我們是好朋友第140章 原始基建重器(求票票求訂閱)第438章 初次相遇[芋](二合一大章)第886章 年號等於國家發展計劃!第814章 咱們突圍吧第409章 這一票血虧(求票票求訂閱)第093章 赤尾烏雞(求收藏求推薦)第059章 福禍相依(求收藏求推薦)第947 我就佩服首領心思縝密第080章 再入暗黑森林(求票求打賞)第952章 你們要配合第207章 磁懸浮(求票票各種求)第003章 神奇的投石索第863章 攝影展(下)第660章 三色玻璃(求票票求訂閱)第511章 叫你們首領來(求票票求訂閱)第254章 百里之湖,千里草原(求票票求訂閱)第628章 草原變荒漠(求票票求訂閱)第1079章 冒黃火的PKM通用機槍第393章 (求票票求訂閱)第328章 震驚的鑫首領(求票票求訂閱)第893章 住房要建的遠一點第055章 你有日曆?(求收藏求推薦)第1088章 啤酒廠的進展第930章 向東向東第039章 金板銀板(求收藏求推薦)第553章 司農寺需要這樣的人才(求票求訂閱)第1078章 歡天喜地把家回第994章 佈局北郡第912章 研究所成熟了第739章 永不停歇的蒸汽機第436章 選址和參觀(二合一的4200字大章)第564章 大河平原的有姜氏(求票票求訂閱)第361章 毛竹外交(求票票求訂閱)第087章 一起築高牆(求推薦求收藏)第1026章 林飛是個槍械粉第1066章 獻禮與教材(上)第012章第103章 我要這個藍人(求推薦票啦)第066章 論功行賞(求收藏求推薦)第454第919章 朝陽郡的漁業扶持政策第514章凌雲志(求票票求訂閱)第805章 拔營出征(二合一)第386章 騎兵首戰(求票票求訂閱)第465章 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求票票求訂閱)第376章 縛馬關(求票票求訂閱)第010章 燻肉和燒陶(求收藏求推薦)第079章 開山取鹽之法(求推薦求打賞)第831章 密會青清峽第286章 脫產的職業軍隊(求票票求訂閱)第1003章 插秧機和香芋(下)第1035章 機耕開荒和養殖場的設想第056章 結繩記日(求收藏求推薦)第302章 手動投石機(求票票求訂閱)290章 軍營和學堂(求票票求訂閱)
第731章 倍受喜愛的腳踏板第667章 厚積薄發(求票票求訂閱)第846章 鑫統領之死第194章 破敵之策(你們看着給點啥)第825章 鰲飛的新發現第501章 工資標準和物價(求票票求訂閱)第230章 鹽荒開始了(求票票求訂閱)290章 軍營和學堂(求票票求訂閱)第623章 鑫統領的應對(求票票求訂閱)第206章 鹽湖浮島(求票票各種求)第1062章 加快建都的步伐第282章 聲勢浩大的祭祀(求票票求訂閱)第525章 紅糖茶(求票票求訂閱)第437章 不知名的鄰居(求票票求訂閱)第1097章 羅衝的攤牌第1087章 豐收的農場第765章 怒斥四族長第221章 遊氏族(求票票求訂閱)第410章 夢幻泡影(求各種票)第197章 意外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318章 遊野述職(求票票求訂閱)第050章 豪華陣容第081章 巨獸來襲(求推薦求收藏)第951章 誰跟你們是同族第269章 風車(求票票求訂閱)第912章 研究所成熟了第1040章 我們怎麼纔能有錢?第879章 檯秤和案秤第702章 湯部落的使團(求票求訂閱)第215章 同盟?不存在的(求票票求訂閱)第421章 抓舌頭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175章 用弓箭的雀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750章 新版圖/戰略課(二合一章節)第387章 豐富的戰利品(求票票求訂閱)第803章 統一語言的計劃第904章 受歡迎的敖啓夫婦第742章 南巡第819章 公審後俘虜的態度轉變第719章 草原決戰第705章 新設牧野郡(新書發了,求收藏推薦票)第038章 開啓青銅時代(求收藏求推薦)第755章 一村養一船第171章 初代織布機(求票票求訂閱)第1046章 新設河源郡第1042章 我們是好朋友第140章 原始基建重器(求票票求訂閱)第438章 初次相遇[芋](二合一大章)第886章 年號等於國家發展計劃!第814章 咱們突圍吧第409章 這一票血虧(求票票求訂閱)第093章 赤尾烏雞(求收藏求推薦)第059章 福禍相依(求收藏求推薦)第947 我就佩服首領心思縝密第080章 再入暗黑森林(求票求打賞)第952章 你們要配合第207章 磁懸浮(求票票各種求)第003章 神奇的投石索第863章 攝影展(下)第660章 三色玻璃(求票票求訂閱)第511章 叫你們首領來(求票票求訂閱)第254章 百里之湖,千里草原(求票票求訂閱)第628章 草原變荒漠(求票票求訂閱)第1079章 冒黃火的PKM通用機槍第393章 (求票票求訂閱)第328章 震驚的鑫首領(求票票求訂閱)第893章 住房要建的遠一點第055章 你有日曆?(求收藏求推薦)第1088章 啤酒廠的進展第930章 向東向東第039章 金板銀板(求收藏求推薦)第553章 司農寺需要這樣的人才(求票求訂閱)第1078章 歡天喜地把家回第994章 佈局北郡第912章 研究所成熟了第739章 永不停歇的蒸汽機第436章 選址和參觀(二合一的4200字大章)第564章 大河平原的有姜氏(求票票求訂閱)第361章 毛竹外交(求票票求訂閱)第087章 一起築高牆(求推薦求收藏)第1026章 林飛是個槍械粉第1066章 獻禮與教材(上)第012章第103章 我要這個藍人(求推薦票啦)第066章 論功行賞(求收藏求推薦)第454第919章 朝陽郡的漁業扶持政策第514章凌雲志(求票票求訂閱)第805章 拔營出征(二合一)第386章 騎兵首戰(求票票求訂閱)第465章 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求票票求訂閱)第376章 縛馬關(求票票求訂閱)第010章 燻肉和燒陶(求收藏求推薦)第079章 開山取鹽之法(求推薦求打賞)第831章 密會青清峽第286章 脫產的職業軍隊(求票票求訂閱)第1003章 插秧機和香芋(下)第1035章 機耕開荒和養殖場的設想第056章 結繩記日(求收藏求推薦)第302章 手動投石機(求票票求訂閱)290章 軍營和學堂(求票票求訂閱)